【《小学生厌学问题及优化策略》10000字(论文)】.docx
《【《小学生厌学问题及优化策略》10000字(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厌学问题及优化策略》10000字(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摘要:2一、引言2(一)研究背景2(二)研究意义3(三)厌学的概念3(四)小学生厌学的表现3二、小学生厌学的影响因素4(一)自身因素41.缺乏学习动机42 .心理素质薄弱43 .自我归因不当4(二)学校因素51.学业负担过重52 .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当53 .不良的师生关系54 .不良的班风6(三)家庭因素61 .家庭结构的变化62 .家庭教育方式偏差63 .家长期望过高6(四)社会因素71.社会价值观偏差72 .网络媒介的不良影响73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7三、小学生厌学问题教育对策7(一)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7(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实施激励强化教育8
2、(三)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构建合理期望9(四)更新学校教育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10(五)减轻学习负担,建立多元评价模式10(六)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家校合力促进学生成长11四、结语12参考文献13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针对小学生厌学问题,提出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影响因素并找出教育对策。结合查阅文献资料,实习观察发现,我国小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减弱,对学校生活的逃避。研究主要从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寻找造成小学生厌学的原因,结合教育理论提出教育对策。小学生厌学问题有待极力解决的教育问题,需要学生自身努力,加之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消除学生厌学心理行为。关键词
3、:小学生;厌学;对策一、引言(一)研究背景伴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层出不穷,厌学成为不可忽视的学生心理问题之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的学生约占70%。小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儿童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因此,厌学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分析造成小学生厌学的因素,并提出具体的教育对策,为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提供帮助,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二)研究意义小学生厌学不单单关乎学生自身,还与学生的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方面。因此,有效地解决厌学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家庭的美满幸福、学校的素质教育及教育教学
4、育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为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本研究主要从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对小学生厌学问题心理进行分析,结合教育实践原理提出相关对策,积极应对厌学问题,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提供参考意见。(三)厌学的概念关于对“厌学”概念的界定,不同学者有不同见解。如:傅安球等认为“厌学是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厌学行为”;高利兵指出“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以及在活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而杨平认为,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的认
5、识上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行为上主动远离及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施良方指出,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的主导需求发生转移,对学习生活失去兴趣,用冷漠、放纵的态度对待有关学习的内容,并表现出不良行为方式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王云芳,王海燕认为,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书本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倦、抵触的心理状态和在行为方式以及生理现象上的不良表现。(四)小学生厌学的表现钱伟娜将学生的厌学表现总结为四个方面: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经常抄袭家庭作业、不能遵守校规校纪和缺乏课程学习兴趣。李卫芳将学生的厌学表现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对学习活动本身存在认识偏差和对学习价值观的认
6、识上存在偏差。郭志芳和张德乾认为,厌学的学生常表现出以下行为: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不愿做作业;迟到、早退、旷课;对老师、家长提出的意见和要求故意抵触等。综上所述,结合笔者实习观察,现将小学生厌学行为总结为以下几点:1.从情绪表现来看,厌学者通常对学习表现为厌恶、焦虑、烦躁、排斥、痛苦、自卑等不良情绪。提及学习,学生就会呈现出消极的情绪,对从事学习方面的活动表现得不耐烦,甚至会影响到生理的不适,例如胸闷气短,头疼心慌等。2 .从行为表现来看,厌学者通常表现为课堂上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捣乱、课后不完成作业、不遵守纪律、不愿参加班级学校活动、与老师同学发生冲突、旷课逃学等
7、。轻微的厌学者会对学习抱怨,发牢骚,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积极完成作业。严重的厌学者在对学习上变得暴躁易怒,家长老师一旦提及学习,厌学者就摔东西,甚至进行自残等极端行为。二、小学生厌学的影响因素(一)自身因素1.缺乏学习动机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这种活动,并使之朝着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内部学习动机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内部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我们常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缺乏学习动机,就失去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贪玩的天性使他们在学习中变得被动,学习就成了一种负担,因而学习
8、效率低下,学习成果差,学生对学习变得没有信心,消极懒惰应对,长此积累学生从而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3 .心理素质薄弱学习本就道长且艰,需要学生有强大的心理素质。然而新时代下的孩子生活在长辈的溺爱中,没有经历过坎坷,抗挫折能力差,面对学习中的难题,没有探索解决的勇气,依赖于家人。正是因为这样,当父母突然不再帮助孩子的时候,孩子在学习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成绩下降等问题时,自己无法解决并得不到家长、老师或者同学的赞扬与认可,就会打击到孩子的信心与自尊心,从而产生自卑感,而自卑感会产生消极的心态,让学生对学习表现得抵触与厌烦。4 .自我归因不当根据成败归因理论,很多厌学的学生把对学习的成败归因为内在
9、稳定的不可控因素,例如能力的高低,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只有表面呈现的这些,自己的智力不高是学习不好的原因。或者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为外部不可控的运气好坏,认为自己成绩差是因为考试运气不好。然而这些错误的自我成败归因让学生对自己,对学习都产生错误的理解,这导致学生对失败产生无助感,认为失败是必然的,无法改变的,自己不适合学习,学不懂,更学不好。这些进而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助长学生对学习的的厌恶。(一)学校因素1.学业负担过重学业负担是指学生为完成一定学习任务而在生理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负担,如果学习负担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损害。在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的后面,应试教育仍然占主体,
10、繁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身心俱疲,每天需完成大量的书面作业外还要穿梭于各种补习班,这些占据了学生课外娱乐活动、游戏的时间,使学生积极开朗的性格受到束缚,产生压抑心理,学习的负担和压力让学习不再是乐学,而是为考试而学习,为父母而学习,这让学生产生的疲惫感助长厌学情绪。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下说明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人,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有些学校因师资,场地,设备等资源有限,因而班级人数超出合理范围,教师一人分身乏术,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这让教师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行为和消极情绪,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逐渐发展严重。因学生太多,教师也就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11、“一刀切”的教学让有些学生得不到发展,无法适应学校生活,对学校和学习感到无助。5 .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当教师通过陈旧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单一的教学形式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对上课失去兴趣,课堂专注度降低,课堂学习效率也就降低了。有些教师为追求分数,机械地向学生输入课本知识,疲劳战与题海战成为学生的日常。更有教师对后进生恶语相向,或是体罚,或是冷漠忽视,在这种不民主不宽松不公平的环境下,学生变得自卑叛逆,讨厌老师,讨厌学校,讨厌学习,厌学情绪更加强烈。6 .不良的师生关系教师希望看到的都是学生好的一面,学生犯错教师就会进行批评教育,尤其是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会表现出厌烦的情绪,很多教师
12、对后进生抱有成见,过多过重的批评、训斥或忽视、歧视学生,这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对友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造成阻碍。有些教师认为,对学生不闻不问,就不会伤害到学生,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忽视是对学生最大的伤害。教师长期的不关心,不重视,不了解,让学生逐渐与学习脱离,与教师关系疏远,对教师产生抗拒久而久之对学科也产生抗拒,成绩越来越差,也就形成了习得性无助,自尊心深受打击。7 .不良的班风班主任的工作之一就是组件和培养班集体,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首先有的班级没有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纪律之风,班级内学习不是学生的首要任务,有的教师采取放任型的管理方式,没有建立班级纪律,学生自由散漫,对学习没有意识。其次,没有
13、形成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舆论之风,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任由学生的错误观念发展,不懂得自我批评自我反省,受社会错误的价值观影响,对学习产生价值偏差。最后,班级没有形成团结友爱之风,学生特立独行,自私自利,不懂得团结友爱,有些成绩优等生对后进生排斥孤立,不愿帮助他们学习,让后进生自卑甚至抑郁。(三)家庭因素1.家庭结构的变化荀子劝学中说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离婚率的增加,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也越来越多,甚至有的离婚父母均放弃抚养孩子,孩子只能和爷爷奶奶生活。无论是单亲家庭还是重组家庭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14、,叛逆与极端的心理对学习也产生影响。8 .家庭教育方式偏差许多家庭对学生的教育方法极端化,无论是过度的宠溺,还是过度的专制,都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比如溺爱型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帮孩子包办一切,这种教育方法下的孩子不思进取,懒惰任性。再比如专制型家庭,父母用粗暴的权威控制孩子,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学习,那这种教育方法下的孩子或自卑怯懦,或极端粗暴,他们对于学习都会产生厌恶情绪。99 .家长期望过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没有结合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能力范围,每天的题海战和各种补习班给孩子心理造成压力。若是考试成绩没有达到要求,家长就会表现出失望,甚至是打骂,面对的是更多的课外作业,
15、这会让孩子每次面对考试时产生焦虑或恐惧。久而久之,孩子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变得自卑,没信心,失去学习动力,巨大的压力让孩子逐渐开始厌学。(四)社会因素1.社会价值观偏差“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逐渐被“一切向钱看”,“读书无用”等错误的社会价值观扭曲,学生对这些不良的社会价值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成为了自己的思想,认为不读书也可以赚钱或是学习就是为了赚钱,这使学习的内涵产生偏差,学生对学习产生了错误的学习观念。这种错误的社会价值观让学习的自身价值流失,让学生对学习的价值与意义产生质疑,这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茫然和漫无目的,形成一种学习无关紧要的心态。2 .网络媒介的不良影响随着科技发
16、展,电子设备普及,手机和电脑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必需品,而手机和电脑中的游戏成为了学生的最爱。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学生而言,它可以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料源,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很多不良信息,染上不良嗜好,更有甚者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有些学生回家后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打游戏,游戏成为了学生间最爱讨论的话题,甚至是用自己的零花钱充值游戏,在同学间攀比,游戏的诱惑让学生无心思学习,不爱学习。3 .地域传统文化的影响有些偏远地方仍处于封闭的社会环境,对民族文化和外界文化存在认知矛盾。首先,部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落后,先辈的传统教育思想深深影响着后代,例如“读书无用论”,很多家庭不让
17、孩子上学,在家务农或嫁人娶妻。其次,因为基础教育教材为汉语教材,所以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存在语言障碍,教材内容也与地域发展有所差异,这让学生对教材的理解难度大大增加3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成绩差,辍学率高,厌学现象严重。三、小学生厌学问题教育对策(一)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发动机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人的好奇心,吸引人的注意力,促使人喜爱从事某项活动。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前提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教育者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动力性开发创设条件,满足学生内心的最基本需求,进而实现学习潜能的累积,形成积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厌学问题及优化策略 小学 生厌 问题 优化 策略 10000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9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