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01.120AOO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1./T*一2OXX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Electricityenterprisestandardization-Guidelines(草案)2023-XX-XX实施2022-XX-XX发布国家能源局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1范围本文件给出了电力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指南,包括标准化方针目标、标准化组织机构和职责、企业标准体系、标准制修订、标准编号、标准复审、标准实施与监督检查、信息化信息、标准化活动、标准化成果及持续改进的过程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有下列愿望的不同规模和产品类型的电力企业:a)建立、实施和保持标准化管理体系,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
2、经济效益和创新能力,运用标准化理论方法,推动和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b)持续改进企业安全生产、合规经营和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c)保持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符合企业确定的方针和目标。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3450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GB/T35778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D1./T485电力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导则D1./T800电力企业标准编写导则D1./T1004电力企业管理体系整合导则D1./T2594电
3、力企业标准化工作评价与改进3术语和定义GB/T35778、D1./T485、D1./T800、D1./T100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标准化成果通过标准化活动产生的标准相关成果包括但不限于: 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纳入企业标准实施; 企业技术创新、专利、职工技术革新等技术成果,快速转化或纳入企业标准实施;一一运用新技术以及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实施技术改进和管理创新形成的企业标准; 企业自创编制的标准项目或标准化改进项目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牵头或参与编写的标准化教材、经验交流材料、科研成果及论文等标准衍生物;一一标准化推动产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具、新
4、方法。4基本原则(总体原则)4.1合规性原则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标准应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强制标准和上层级标准的要求,并严于上层级标准的要求。4.2需求导向原则企业标准化工作应以满足相关方需求、市场竞争和生产、经营、管理、技术进步等为导向,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4.3系统性原则电力企业应权衡、协调各方关系,关注企业外部标准化活动并适时调整、优化企业内部标准化规划、计划及标准体系,建立自上而下推进与自下而上反馈的标准化管理机制,确保标准化工作协调有序推进。4. 4协同性原则电力企业应通过协调性原则达到标准化工作的整体性要求。体系内的标准相互兼容、协同,融入其他专业管理体系的全
5、部内容应避免重复,选用和制定的标准均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4.5 适用性原则电力企业应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方针,针对企业的业务范围及运作特点,构建覆盖所有业务、满足管理需求,且适宜的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内的文件应现行有效,便于实施。4.6 效能性原则电力企业对企业经营效益、员工的工作绩效,实行可量化、可考核的标准化管理,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预期效果和目标。4.7 持续改进原则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应遵循PDCA循环管理方法,从各岗位、部门及层级持续运行标准体系和实施标准,适时进行标准体系的维护和标准适用性的跟踪,针对问题查找原因,并根据市场与需求变化,适时对风险和机遇作出反应
6、,提出、验证改进措施,及时制(修)订相关标准并纳入标准体系。4.8 全员参与原则电力企业应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标准化工作方针、目标,健全组织,落实计划,开展标准化宣传、培训,营造领导带头、全员积极参与内、外部标准化活动以及实施相关标准的环境,养成领导主导、全员自觉执行标准的素养。5基本要求5.1 组织机构5 .1.1企业宜根据规模、资源和发展需求,可设立独立的标准化工作组织机构,也可纳入相关部门归口管理。(人员在办公室中去规定,办公室设专(兼)职人员)6 .1.2企业标准化工作组织机构的设置,可按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决策机构)、分委员会(技术机构)、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办事机构)的组织形式,也可按其
7、他形式设立。5.1.3企业标准化工作组织机构的设置,可按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分委员会、标准化工作办公室的组织形式,也可按其他形式设立。5.1.4企业宜通过正式文件明确标准化工作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分工并传达到全体员工。a)标准化决策机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标准化工作的分管领导为副主任,企业领导班子其他人员为成员;b)标准技术机构按标准类别设立的专业机构。如技术标准分委员会、管理标准分委员会、岗位标准分委员会等。标准技术机构由企业业务分管领导任主任,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主任,企业各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c)标准审核监督机构应执行标准化决策机构的部署、安排和方案等,为标准化决策机构提供信
8、息和文件支撑;通常由企业标准化工作分管领导任主任,不同专业类别标准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主任,各专业技术负责人或业务骨干为成员;(和上一款重复)d)增加办公室e)标准技术机构要纳入相关部门归口管理,归口部门要为标准技术机构提供工作支撑;f)企业各部门、各基层组织宜设立一名专职或兼职标准化人员,在本部门领导安排下组织开展标准化工。5.1.5标准化工作组织机构及成员宜根据岗位人员的变化予以调整和公布。宜在企业各层级、部门及其基层组织、各岗位分配并明确标准化管理体系内相关岗位的职责。5.2方针目标5.2.1标准化工作方针6.1.1.1企业宜基于现状分析与发展需求,建立企业标准化工作方针。6.1
9、.1.2企业标准化工作方针应正式发布,传达到员工并理解方针内容。6.1.1.3企业标准化工作方针宜定期评审,使方针与企业发展进程和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宜和满足企业持续发展需要。5.2.2标准化工作年度目标5.2.2.1企业应建立标准化工作年度目标。5.2.2.2企业宜组织各部门和基层组织在企业标准化年度目标的基础上,分解建立职责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年度目标,以保持和改进本部门业务范围的标准化工作,保障企业标准化年度目标的实现和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5.2.2.3企业、部门、基层组织宜对标准化工作目标的实现进行策划,制定工作方案,包括:a)应详细分析研究标准化工作中每个活动流程节点,以确定
10、活动内容及活动要求,确保有序开展。b)应梳理明确活动开展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员、资金、设备、基础设施、制度保障等。c)应明确每项活动内容的牵头部门、参与部门以及责任人。d)应确定每项活动按照活动要求完成的时间节点。e)应明确结果的评估程序与方法。D应明确各阶段预期的标准化工作目标5. 2.2.4企业宜对标准化工作目标及其实现的相关文件化信息予以保存,为改进提供依据。5.3 规划计划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标准化工作规划。应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根据企业标准化工作现状、标准体系及运行情况,制定标准化工作计划,包括标准制修订、标准化培训、标准实施监督检查等内容。5.4 人力资源5.4.1人
11、员保障企业应为标准化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员保障,配备数量合理、覆盖全面的标准化专(兼)职工作人员并公布名单,负责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应掌握企业标准化工作基本知识和标准体系建设方法。5.4.2标准化培训a)企业应注重标准化知识的的宣传培训,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培养员工标准化理念和意识,通过各类专业培训提高员工标准化能力。b)企业应按确定的计划开展标准化培训,培训结果应形成记录。c)企业宜重点加强标准化工作人员能力提升,定期开展标准化工作人员专业培训I,注重新入职(转岗)标准化工作人员培训和达标评价。5.4.3考核激励企业应充分调动员工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参与标准化工作的考核激励机制,包括绩效考核、人
12、才评价、评先树优、职务晋升等方面。5.5标准信息5.5.1信息范围企业宜对国内外标准化信息资料的收集工作进行规定,标准信息资料包括:a)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b)企业所需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团体标准;c)有关的国际标准、技术法规和国外先进标准;d)上级企业标准;e)企业编制的标准;f)企业标准化宣传报道信息、标准化论文、经验交流材料、标准化建设成果资料;g)其他与企业有关的标准化信息。5.5.2获取与传递5.5.2.1企业宜建立有效的标准化信息搜集渠道(包括网站、报刊、杂志、标准出版社、上级单位等),相关部门及基层组织按企业标准化工作职责规定和标准化信息处理流程对适
13、用信息进行传递、处置和处理。5.5.2.2结合企业实际和管理需求,依据收集的适用技术标准和相关文件对企业标准体系或标准内容进行更新或修订,并在规定时限内得以准确传递并实施。5.5.2.3企业应将收集的标准化信息,传递到适用的部门,各部门负责传递到基层组织。5.5.3信息系统5.5.3.1企业宜组织开发企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管理。5.5.3.2应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信息数据库,对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信息的维护和更新进行规定,应按照本文件制修订程序设置修改权限,保持最新有效版本。5.5.3.3企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开发和应用,宜结合企业标准化工作实际水平和需要,建立企业标准
14、体系信息数据库,实现标准制修订、标准化信息流转和标准化工作的实时管理。宜满足以下查询功能:a)企业标准化工作方针目标:b)适用的法律法规,包括名称、令号、实施日期,相关部门和单位和文本;c)指导标准和相关文件,包括名称、编号、版本号,实施日期和文本;d)企业标准体系表;e)企业技术标准文本;f)企业管理标准文本;g)企业岗位标准文本。5.5.3.4企业各级人员宜通过企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快速查询到本岗位适用的和相关的标准化信息。5.5.4信息保密5.5.4.1企业宜对标准体系的知识产权和保密进行规定,在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应遵守著作权、商标、商业秘密和专利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规定,鼓
15、励将企业专利技术转化为标准。5.5.4.2企业宜对参与制(修)订、使用标准的部门、各基层组织和个人,明确保密责任。5.5.4.3企业委托外部机构支撑企业标准化相关工作时,应在合同中约定权属、权益、保密要求。5.5.4.4企业应采取措施开展有关标准化数据信息安全管理。6标准体系构建与标准制修订6.1标准体系构建6.1.1原则6.1.1.1企业围绕发展战略,根据对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企业标准化现状的分析,梳理业务项目清单,确定标准化对象,识别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文件,建立健全以企业标准为主体的企业标准体系。6.1.1.2企业标准体系应目标明确、层次清晰、结构合理,标准体系间相互协调、相互
16、配套,所有标准边界清晰,接口顺畅,构成有机整体。6.1.1.3企业标准体系应符合D1./T1004的要求,整合其他管理体系所需的标准化文件,并与之相互协调、完整配套。6.1,1,4企业标准体系应适宜、有效,企业可根据经营情况和内外部环境变化,重新构建或调整企业标准体系。6.1.2构建方法6.1.2.1企业宜梳理业务项目,确定标准体系结构关系和框架,可包括但不限于:a)应用价值链的方法,对生产、经营、管理过程进行业务分析,按照业务流程的运行过程和层级形成全面覆盖企业业务项目清单;b)按D1./T485的要求,根据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图建立一级业务模块,依过程方法产生下一级业务,业务层级不宜超过四级。
17、6.1.2.2企业应开展标准化现状分析,可包括但不限于:a)识别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b)分析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的适宜性;c)梳理分析企业各管理体系、企业现行标准及制度等标准化现状;d)确定建立和持续改进企业标准体系的方案或计划。6.1,2.3企业应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可包括但不限于:a)分析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业务需求,建立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b)建立法律法规适用条款转化纳入企业标准的对照清单,清单按“法律法规名称及编号一适用条款章节号一转化纳入企业标准的名称”建立。示例法律法规转化对照清单编号法律法规名称适用条款章节号所属业务领域企业标准的名称6.1,2.4企业应建立指导标准和相关文件清
18、单,可包括但不限于:a)指导标准包括企业普遍使用的基础性标准,及企业业务活动中不直接执行,而需将其全部或部分转化为企业标准体系中的标准;b)基础性标准包括通用技术语言标准、量和单位标准、数值与数据标准等;c)相关文件包括企业业务活动中不直接执行,而需将其全部或部分转化的上级单位或主管部门制定的制度和其他标准化文件。6.1.2.5企业标准体系框架应符合D1./T485的规定,由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岗位标准体系组成,可包括但不限于:a)基于业务范围建立技术标准明细表,包括企业筛选出直接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或企业技术标准,包括规范、规程、作业指导书等;b)标准体系中
19、技术标准均应在企业开展业务事项和活动中实际实施,应由企业技术标准或管理标准贯彻落实;c)基于业务名录梳理建立管理标准明细表,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应与技术标准体系协调一致,可包括管理标准、制度;d)岗位标准体系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岗位标准,岗位标准应覆盖企业所有岗位,并确保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的有效实施。6.1.3企业标准体系表6. 1.3.1企业应按照D1./T485的要求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企业标准体系表应具体反映企业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和内容,由标准体系结构图、标准明细表、统计表和编制说明组成。7. 1.3.2企业标准体系表应按企业规定的程序审查、批准、发布,具体要求是:a)标准体系表应层次
20、清晰,按内在联系排列,包括:1)基于业务分析确定的标准体系结构排列;2)先后次序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ISO标准、IEC标准、ISO或IEC有关文件、其他国际或国外标准及有关文件;3)同类标准按顺序号由小到大排列,不同行业标准先按代号字母顺序排列,再按顺序号排列。b)企业标准体系应经标委会审定后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企业全员均应有获取企业标准体系表的渠道。c)企业标准体系试运行三个月以后应进行自我评价,确保其运行有效。6.2企业标准制修订1. 2.1企业应组织企业标准化文件制定、修订工作,明确企业标准、制度编制、审查、批准、发布的管理要求,企业出现下列情形时,应编制企业标准
21、:a)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目前没有相应或适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上级企业标准;b)为提高产品质量和促进技术进步,需要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上级企业标准的企业标准;c)需要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上级企业标准补充要求和程序的企业标准;d)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需要制定的企业标准。6. 2.2企业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管理需要的,应组织评价,确定是否需要修订。7. 2.3企业标准编写格式宜符合GB/T1.1要求或做出统一规定。8. 2.4企业标准内容宜符合D1./T800的规定,同时还需注意:a)技术标准明细
22、表中的标准均应在企业技术标准或管理标准中得到规范性引用;b)管理标准内容应覆盖业务项目清单,标准间应接口清晰,内容协调;c)岗位标准应体现该岗位所有的职责,其适用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要求宜对应分解到岗位标准内容中,可量化质量、数量和时间的要求;d)可通过通用岗位标准规定通用职责,具体岗位职责不宜再重复表述。9. 2.5企业宜按照编制计划、起草草案、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复审和废止的程序,开展企业标准制修订:a)制修订计划。组织开展企业标准的评价工作,下达下年度标准制修订计划,可根据需求进行标准立项,配置资源;b)起草草案。标准编制部门接到企业标准编写任务后可成立起草组,指定编写责任人,调查研究
23、和收集资料,通过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比后,编写企业标准草案,并满足知识产权管理等要求;c)征求意见。标准草案经部门审查后,形成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必要时发企业外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形成征求意见处理表,对于未采纳的意见要说明理由,征求意见稿经讨论、修改完善后形成标准送审稿;d)标准审查。标准送审稿审查宜采用会议形式,特殊情况也可以采用函审形式;一般由分委会业务归口部门组织,也可由标准编制部门组织,分委会成员和有关专家参加,同意后审查通过,起草组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报批稿;e)批准发布。报批稿及相关材料经最高管理者或授权人批准后,统一编号发布实施,标准编号可执行D1
24、./T800的规则,企业也可另行制定;f)标准复审。企业应定期组织标准复审工作,免审宜每年组织一次,超过三年的标准必须复审;当外部或企业内部运行条件发生变化时,亦及时对企业标准进行复审,复审结论分为继续有效、修订、废止三种;g)标准废止。经最高管理者或授权人批准后,发布企业标准废止公告。废止的标准有明确标识,不再执行。7实施与检查9.1 标准实施9.1.1 企业应对标准实施的要求进行规定。10. 1.2确保实施标准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得到相应标准,理解相应标准的要求。7.1.3 进行必要的标准化与专业技能培训。7.1.4 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以及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标准。对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
25、产品或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者提供。出口产品、服务的技术要求,应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7.1.5 1.5企业应负责组织实施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岗位标准。工作(作业)现场使用的标准文件与企业标准体系文件版本、内容应一致。实际工作情况或作业过程及结果与标准相符。相应记录、报告、表单符合标准规定。7.1.6实施标准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产生较大影响时,应组织评估、制定实施方案或计划,明确实施标准的方式、内容、步骤、负责人员、起止时间等要求。7.1.7标准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应及时反馈至标准化工作机构和编制部门改进完善,影响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立即同时反馈。标准化工作机构负责协调、跟踪、落实。7
26、.1.8按标准要求记录和保存实施证据,包括报告、表式、音频、视频、图片、通知、公告、方案、计划等。7.1.9企业应当公开其执行的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团体标准或者企业标准的编号和名称;企业执行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的,还应当公开产品、服务的功能指标和产品的性能指标。7.1.10企业可每年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符合性评价工作,形成报告。7.1.11企业应根据企业标准体系所规定的业务流程和要求研发信息系统。7.2监督检查7.2.1企业宜根据结合实际情况对标准监督检查工作的周期、内容和方法等进行规定。7.2.2监督检查可采取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检查、重点检查或普遍检查等形式,也可与标准体系自我评价
27、、管理体系内、外审核、安全性评价、内部控制评价、绩效考核等其他检查活动相结合。7.2.3监督检查方法可采用现场查看与问询、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核实与分析、运用技术或其它方法进行验证等手段。7.2.4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内容至少包括但不限于:a)实施标准的资源是否满足标准实施的要求;b)标准实施的关键点的各项措施是否完备;c)员工对标准的掌握程度;d)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与标准的符合情况;e)作业活动产生的结果与标准的符合情况。7. 2.5监督检查安排宜在标准化工作计划中予以确定,也可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开展计划外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可由标准化工作机构根据计划安排组织,也可成立专门的组织实施。8. 2.6监督
28、检查结果应形成文件,作为改进、考核的依据。8评价和改进8.1自我评价8.1.1 企业应对标准化工作的评价与改进进行规定。8. 1.2企业标准化工作评价与改进可按照D1./T2594执行。8. 1.3企业应对自我评价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内容,开展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制定;标准内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应按企业规定的程序修订或废止标准。8. 1.4企业应按纠正措施和计划时间,完成整改和验证。8.1. 5企业自我评价应形成评价报告,并发布实施。8. 1.6企业可按口1712594的要求,申请第三方评价。负责第三方评价的组织与协调工作。8.2改进8. 2.1日常改进9. 2.1,1企业应建立常态化的标准化工作改
29、进机制。8.2.1.2企业应结合标准实施发现的问题或业务工作中与标准化工作相关的问题项,进行标准化工作的改进。8. 2.2评价后改进8.2.2.1企业应按照本文件中“8.1.3、8.1.4”的规定,完成自我评价后的改进。8.2.2.2企业应对第三方评价提出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并完成整改和验证。9标准化成果管理9.1标准化与创新9. 1.1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是提高标准化成果质量水平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建立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的工作机制,推进实现创新项目全过程各环节与标准化深度融合。9.1. 2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应涵盖标准化全生命周期以及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全
30、环节。9. 1.3企业应在科技项目管理全过程开展标准化成果转化评估:a)项目立项阶段,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同步开展标准必要性分析,统筹做好标准化预期成果做出安排;b)项目实施阶段,鼓励对标准化成果预期目标进行阶段性论证并进行优化调整,必要时开展标准关键指标和核心参数的试验验证;c)项目验收及后评价阶段,开展科研项目后评估与标准实施监督评价协同联动,必要时开展标准关键指标和核心参数的试验验证。9. 1.4企业宜采用综合标准化和PDCA系统化方法,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适用的技术标准,对能够产生标准的科研项目在政策上给予倾斜。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通用方法可参照GB/T33450。9.1.5鼓励企
31、业将标准化工作中创新的管理体制、机制、方法等成果适时转化为标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9.1.6企业宜基于核心技术标准开展相关实用性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和应用场景设计,建立以技术标准引导应用开发和迭代创新的新模式。9.1.7企业宜持续开展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相关理念、方法的培训与交流,营造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良好氛围。9.2 标准化成果质量控制1. 2.1企业宜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情况,结合全面质量、过程管理等理论,制定标准化成果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企业标准化成果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9. 2.2对于标准成果,其质量控制与管理应围绕标准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要点,按照PDCA系统化
32、方法开展各项活动。10. 2.3企业应落实标准化成果质量责任,建立可实现、可测量的标准化成果质量目标,确定标准化成果质量要求,并确保在企业内各个部门及上下游企业之间进行沟通、理解和应用。11. 2.4企业应明确标准化成果质量特征指标,可以是核心技术参数、关键指标、试验方法等。12. 2.5企业应在企业标准,牵头或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相关标准化成果中,以规范的文件形式对标准化成果质量提出要求。13. 2.6电力企业应根据标准化成果质量影响因素综合评估结果,从人员、设施与设备、环境等方面,系统建立和实施标准化成果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14. .7电力企业应实施标准化成果
33、质量跟踪评价。当出现质量偏差时,应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制定落实改进建议及措施,保证标准化成果质量的持续改进。9.3 标准化成果应用9.3.1企业应面向电力重点领域研发、生产、供应、应用等环节,整体布局企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电力重点领域全供应链、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标准化成果应用的基础能力。9.3.2企业应将标准化成果应用纳入本企业核心业务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相关制度文件,保隙标准化成果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发挥指导作用。9.3.3企业应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各主体共享标准化成果、应用标准化成果,通过标准化成果来规范、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9.3.4企业应将标准化成果
34、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载体,通过在各管理层级、各业务中应用标准化成果,推动企业科技成果快速有效转化应用。9.3.5企业应将标准化成果应用与本企业品牌建设工作结合,在企业品牌、产品、服务宣传中加强应用标准化成果的表述,发挥标准化成果对企业影响力提升的支撑作用。9.3.6企业应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建立本企业标准化成果配套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标准化成果应用中的知识产权保护。9.3.7企业可应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促进标准化成果应用管理,将标准化成果应用嵌入到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相关规划、方案等文件,在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数字化系统中增加标准化成果应用功能,提高企业标准化成果应用效率效果。10
35、参与标准化活动10.1 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企业应积极参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包括但不限于:a)关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现行情况及制修订信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评估参与制(修)订的可能性和对企业发展的推进作用,确定参与程度和方式。b)牵头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包括提出标准提案和组织标准编写、征求意见、审查等工作。C)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包括提供企业标准作参考、编写标准部分内容、提出标准修改建议、验证标准内容、参加标准审查等工作。d)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中,鼓励企业在进行充分论证
36、其适应性基础上,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e)在不妨碍公平竞争和协调一致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涉及专利的管理规定,企业可将专利技术融入标准,促进创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f)结合标准实施和实施监督,及时反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企业实施中发现的问题。10.2 参与团体标准制修订企业应积极参与社会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包括但不限于:a)关注相应社会团体制定团体标准的开展情况,对团体标准的影响力、政府预期、鼓励政策采信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分析企业生产、经营与团体标准的契合度,确定企业在团体标准制修订中所起的作用。b)主持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包括提出标准提案、组织标准编写、征求意见、审查
37、等。在市场化程度高、创新活跃的技术领域和产业方向,鼓励填补现有标准空白,或者提出高于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要求的团体标准。C)参与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包括提供企业标准作参考、编写标准部分内容、提出标准修改建议、验证标准内容、参加标准审查等工作。d)在不妨碍公平竞争和协调一致的前提下,企业可将专利或其他科技成果融入团体标准,促进创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e)搜集并反馈团体标准在企业实施中发现的问题。f)推动先进成熟的共性技术团体标准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序转化。10.3 参与国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活动企业宜积极参与国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a)关注国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置、换届情
38、况,从相关标准化管理机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渠道获取信息。根据收集的信息结合企业人才、技术、资金等情况,确定参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活动的方式和内容。b)推荐企业专家担任各类技术委员会的委员、秘书长及主任委员等职务。C)根据行业发展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申报全国、行业、地方、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d)承担全国、行业、地方、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组织开展相关的活动。10.4 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企业宜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与IEC、ISO、ITU以及其他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化活动,包括但不限于:a)关注相关国际标准制修订开展情况,对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进行分析,
39、评估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必要性和可行性。b)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适用企业时,执行已转化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直接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时,应进行识别,妥善处理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等事宜。c)根据企业海外业务和海外工程建设需要,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翻译为外文标准。跟踪标准外文版的实施情况,联动优化完善国内标准文本。d)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需要,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包括提出标准提案、开展标准编写、参加审查等工作。推荐企业专家担任项目工作组成员、注册专家、召集人等。e)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会议,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
40、秘书处,筹划组建新的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推荐专家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主席、秘书等相关职务。f)参加国际、区域或国家的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10.5 参与标准评价、标准试点示范及标准化平台建设企业宜积极参与标准评价、标准试点示范及标准化平台等建设,包括但不限于:a)企业宜关注电力行业企业参与“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情况,根据自我分析评估情况自愿申报“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向第三方评价机构提出现场评价申请。现场评价按照D1./T2594执行。b)企业宜关注电力行业企业参与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情况,根据自我分析评估情况向第三方评估机构自愿申报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的内
41、容和要求应符合T/CAS700-2023规定。C)企业宜关注电力行业企业参与标准创新型企业创建情况,登录标准创新型企业信息平台进行注册、自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申报情况按级别进行审核、抽查、公示和认定。评价的内容和要求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办法的规定。d)企业宜关注国家标准化试点示范、国家标准验证点、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创建情况,根据自身情况提出创建申请,并按要求开展相关申报、筹建、评价、验收、运行等工作。10.6 参与其他标准化活动企业宜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机构或组织相关的其他标准化活动,包括但不限于:a)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宣传活动。b)参加标准化
42、培训、标准宣贯。C)参加标准化学术研讨会、标准化论坛等活动。d)参加标准化优秀论文、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11标准化人才培养11.1 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建设11.1.1 企业宜将标准化人才纳入企业人才序列统一管理,实现标准化人才体系与企业人才体系的有序衔接。11.1.2 企业宜建立分类分梯度多层次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标准科研人才、标准化管理人才、标准应用人才、标准化教育人才和国际标准化人才各具特色、相互融通的人才体系。11.1.3 企业宜建设标准化人才库,加强标准化人才信息数据的动态管理,推动标准化人才库与科技人才库资源共享。11.1 .4*业宜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计划并推动实施,健全完
43、善标准化人才激励机制。11.1.5企业宜将标准化人才培养经费纳入企业人才培养经费预算。11.2 标准化人才能力培养11.2.1 企业宜根据标准科研人才、管理人才、应用人才、教育人才、国际标准化人才特点,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各类标准化人才的能力水平。11.2.2 企业宜提升标准科研人才专业水平,推广“科研团队+标准研制团队”融通发展模式,积极培养在科学研究与标准研制上都有成就的专家。推进标准化研究和标准制修订相关人员参与标准化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取得标准化相关职业证书。1.1.1 2.3企业宜提升标准应用人才职业技能,推进形成标准化相关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培养标准化相关职业
44、证书持证人员,积极培养有影响力的标准实施和服务能手。11.2.4 企业宜提升标准化教育人才业务素养,健全标准化教育师资培训机制,完善相关专业教学标准,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增强教师专业能力,与高校合作开设标准化工程专业。11.2.5 企业宜提升国际标准化人才能力水平,积极建设国际标准化创新团队,提高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标准组织注册专家占比,增强标准化人才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参与度。11.2.6 企业宜支持青年人才加入各级标准化技术组织或机构,以及参与各类标准化活动。11.3标准化人才激励11.3.1 企业宜推荐标准化人才参与各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科技奖励等相关评选表彰。11.3.2 企业
45、宜支持员工参加标准化相关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技能等级评定,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11.3.3 企业宜将标准制定等标准化研究成果纳入各级职称评定指标体系和员工个人职业发展通道。参考文献1 GB/T123662009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2 GB/T130162018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3 GB/T130172018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4 GB/T154962017企业标准体系要求5 GB/T154972017企业标准体系产品实现6 GB/T154982017企业标准体系基础保障7 GB/T19273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评价与改进8 GB/T357782017企业标
46、准化工作指南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是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2023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23)Ill号)制修订计划中(项目编号:能源20230553)。该计划项目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企业标准化工作是国家标准化整体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企业标准化能力提升,修订出台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提出建立标准创新型企业制度,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对企业标准化工作提
47、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企业标准化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电力工业作为国家经济基础性产业,不仅是资金密集型,而且是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供销几乎在同一时刻完成,电力企业实行标准化管理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存在较大不同。目前,指导电力企业如何有效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标准仅有GB/T35778-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但是该标准系站在全国各行各业所有类型企业的角度,只是给出了广泛性指导原则和通用框架,不能满足电力企业特性和生产特点,在组织推进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方面缺乏更加具体的指导性标准。中电联在国家系列标准的基础上,组织行业内有关单位及时对应用中的D1./T485-2012电力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导则、D1./T800-2012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范进行了修订,制定了D1./T1004-2018电力企业管理体系整合导则、D1./T2594-2023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评价与改进等标准,更加切合电力企业生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94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