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docx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李镇西老师成名作爱心与教育的读书心得。主要有3部分内容:浅谈总印象;细谈深体会;再谈向未来。一、浅谈总印象初看这本书,封面设计并不出彩,案例内容又似乎比较久远,让我对这本书并没抱太大期待。然而在看的过程中,我也跟很多读者所反馈的那样,满怀感动、热泪盈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学者查有梁曾经评价到:“我为一位教师的爱心、童心、悲心、真心、信心,自然流下了热泪。像爱心与教育这样高水平的“实例教育学”,真是太少了!”查有梁先生评价中所提到的“实例教育学“,也正是我读完的最大感受。1998年,40岁的李镇西在高扬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旗帜一文中写下了自己的教育
2、思想历程,这位在当时还少为人知的一线中学语文教师,将自己多年来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案例总结成书。1999年,这本书荣获全国教育类各大奖项,超出李镇西的预料。直到24年后的今天,一位刚从教一年的年轻教师,在读到这本书时,仍然能热泪盈眶,从中获益匪浅。它不仅有爱的洗礼,还告诉了我们教育的艺术与方法,我们也会有跟作者同样的经历,我们的学生也会遇到这些成长的困惑,需要我们点拨。可以说它就像一本教材,值得我们标记重点,反复学习和实践。二、细谈深体会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思考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常在哲学中讲,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李镇西老师
3、在这本书中用了一个词“自我教育”,加深了我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以下通过一处案例进行阐述。在面对后进生万同的转化时,作者提出“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教育者的明智和机智,在于引导“后进学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他是如何做的呢?第一,要求“后进学生”在一个早晨就根绝所有坏习惯,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自我控制而逐步减少犯错次数,同时强调他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和毅力。第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也包括利用学生集体的健康舆论对集体中某个或某些“后进学生”施予积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自己对学生的表扬或批评转化为集体舆论的褒贬,让集体的每一个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爱心与教育 爱心 教育 读书 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94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