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的内涵与周边传播探赜.docx
《黄河文化的内涵与周边传播探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文化的内涵与周边传播探赜.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黄河文化的内涵与周边传播探15责【摘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与核心内容。讲好黄河文化和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搞好黄河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开发,对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传播中华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周边传播理论为分析框架,对黄河文化的内涵底蕴、传播模式和传播空间以及路径做了较为系统的阐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关键词】黄河文化;周边传播;基本规律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也是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孕育的摇篮。那么,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的生成密码是什么?黄河文化经历了怎样的传播历程?网络时代的黄河文化如何再现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运用周边传播理论,从自然黄
2、河、文化黄河、媒介黄河和精神黄河四个层次,讨论并力求回答上述问题。一、黄河文化的丰厚内涵与价值周边传播理论认为,任何事物都含有信息和能量,其运动和流播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和能量的转化,还有价值的传播与实现。从传播的角度来看,黄河不仅仅是一条自然之河,也是一条文化之河,还是一条媒介之河。系统研究,深入挖掘,黄河不仅能为先民带来诸多便利,更能为今人带来无限价值。(一)“自然黄河”的丰厚内涵与价值千百年来,黄河在大西北高山峡谷和苍茫的黄土地上千回百转,奔流不息,创造了数不清的自然景观。如黄河龙羊峡、黄河九曲第一湾、黄河石林、青铜峡黄河大峡谷、老牛湾、乾坤湾、壶口瀑布、小浪底水库、黄河入海口等,无
3、不赏心悦目。一路奔腾的黄河腾云化雨,削锋为砾,每年将10多亿吨的沉积物输入大海。1入海的沉积物或者填海造陆,形成或者扩大了人类的生活空间;或者成为海底的土壤,继续养育无数的海洋生物。数千年来,黄河流经的黄土地养育了数以亿计的中华儿女,为东方农耕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被中华民族亲切地视为母亲河。(二)“文化黄河”的丰厚内涵与价值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和核心内容。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创造了包括农业器具、灌溉工程、传统医药、技术发明等物质文化和政治制度、社会制度、节庆礼仪等制度文化,以及炎黄始祖传说、诸子思想、旷世史学、文学巨作、宗教信仰、伦理观念等精神文化2在内的黄河文化体
4、系。这个文化体系在黄河而生、沿黄河发展、向黄河周边传播、融黄河周边文化,形成了源远流长、兼容并包、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沿黄河两岸,从西向东,中华民族先后创造了闻名世界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史前文明。龙山文化以后,夏、商、周三朝还先后建都于黄河流域,并分别创造了璀璨的二里头文化、殷墟文化与礼乐文化,从而奠定了中华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形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灵魂。(三)“媒介黄河”的丰厚内涵与价值滔滔黄河,澎湃不息,为中国早期人类的繁衍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作为自然形成的“流淌”的媒介,黄河在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媒介传播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早
5、期人类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媒介。作为便利的运输通道,黄河使流域两岸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能够从水路由近及远地传播四方,促进了早期族群的融合、商贸的流通和文化的交流。二是成为孕育、呈现并传承中华文明的传播媒介。物质生产及其技术系统构成的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和文化创造的主要中介。3在中华文明孕育和延续的过程中,黄河流域既是发明创造的主体,也是重要的载体和传播媒介。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一一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都是首先在黄河流域发明和应用的,并且沿着黄河向四方乃至世界各地流布和传播。火药的主要成分也来自黄河流域的硫磺、硝石等物品。此外,历朝历代治理黄河创造和积累的治水技术在世界上
6、也是一时独步。至于黄河流域孕育的农耕技术和农耕文明,更是推动了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通过黄河走向遥远的四面八万O三是成为自然生态以及人与自然关系表征的风向标。黄河水质状况和黄河流域环境生态任何细微的变化,既是流域或周边居民行为的结果,也是黄河对流域或周边居民释放的信号,是黄河与沿岸人民交流的媒介和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理念的主要来源。(四)“政治黄河”的丰厚内涵与价值周边传播理论认为,周边如门,也可以为墙。河流既然可以是交流的媒介,当然也可以是交往的阻隔。山川形胜,塑造了无数的国别和省县市之留号的行政之别。在明朝以前的黄河流域,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以黄河为界设置大行政区。如
7、秦朝的邯郸郡、河内郡、河东郡与三川郡,汉朝的兖州刺史部和冀州刺史部,唐朝的河南道与河北道,元朝的中书省与河南江北行省均是以黄河为界。今天的山西省和陕西省也以黄河为行政边界。世界上以河为界的国家也不计其数,如中俄之间以黑龙江为界,中朝之间以鸭绿江为界,中越之间以红河为界。与“自然黄河”的交通媒介功能和“媒介黄河”的周边传播功能不同,“政治黄河”是作为周边各方物理空间的屏障和政治边界的区隔而发挥作用,甚至被用作军事攻防的武器。也就是说,作为一道冷兵器时代难以轻易逾越的天险,黄河在中国历史上还具有划界、割据、抵御进犯和保卫政权的行政功能和战略作用。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从商周时代开始,黄河的北方和河套
8、地区就有匈奴、东胡、西羌等十几个游牧民族出没。西戎(犬戎)和北狄(鬼方)就是以黄河为界、分处南北的。据史料记载,北宋初期,宋太宗和大臣论政时明确表示,要利用黄河“巨堑”来限制辽、西夏、金等北国南下。宋廷采取凿冰黄河、捣毁黄河上的桥梁和船只、设置沿河都巡检使、沿河广置仓储、在南岸修筑城寨等措施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黄河两岸对峙。在现代,黄河也曾作为阻击外敌侵略的屏障,以水代兵溺亡敌人,但也让几百万黄河沿岸的老百姓陷入泽国泥潭,近百万人溺亡。(五)“精神黄河”的丰厚内涵与价值在华夏儿女心中,黄河不仅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还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精神图腾。黄河文化的精神是流域的人们在与黄河相处的千百年中生存
9、观念和生活理念的深化和升华,是在治黄、用黄、利黄过程中凝练出来的价值理念与价值导向。4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一路蜿蜒向东,经过黄土高原、太行山脉、华北平原,最终注入黄海,可谓山高水长,这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黄河东流的过程非常曲折,这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韧不屈、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历史记载显示,在过去的2500年间,黄河决口或改道乱流600余次,仅五代十国53年间,就决口18次;首都就坐落在黄河岸边的北宋王朝在短短的168年里,竟然决口了89次。黄河无数次的决口和改道给流域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生命与财产损失,但也磨练了黄河流域人民历尽磨难成大道的抗争精神。从某种程
10、度上说,黄河的无数次决口、改道也象征着黄河流域的人民乃至中华民族“求变图新”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志。黄河身上体现的百折不挠、不改初心、生生不息、求变图新特征,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因此,黄河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体现和最好诠释。二、黄河文化的传播模式依据信源和信宿之间的传播关系,周边传播理论总结并提出了人类历史上的四种传播模式,即信息传播的“外溢模式”“内卷模式”“晕染模式”“飞地模式”5o黄河文化的传播完全遵循了这“四个模式”。(一)黄河文化的“晕染”式传播周边传播理论强调日拱一卒、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渐进是阶梯性的螺旋式上升、圈层性的外晕式扩大、浸润性的逐步式深化。周边传播理论还认为,
11、任何信息或文化传播“晕染”的路径无外乎四个,即沿山、沿水、沿路、沿边(周边传播的“四沿说”)6o大江大河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更是人类文明传播的大动脉。人类灿烂的文明遗产几乎都离不开大江大河的哺育与滋养。人类的四大古文明一一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和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无不都是依水而兴、傍水而立、沿水而传,但只有中华文明或者说黄河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从远古时代开始,华夏先民就在黄河两岸的上中下游创造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各个区域文化一边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周边传播,一边沿黄河上下左右互动传播。这种互动不是大张旗鼓的拒斥或接纳,而是潜移
12、默化地相互“晕染”和渐进性传播。如汉语和蒙古语以及鲜卑等其他北方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中原物种与中西亚物种的相互交流与传播、音乐上中国和西域乃至中西亚乐器的相互交流和影响。如果把黄河流域比作一条黄丝巾,那么,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地域文化就是丝巾上“晕染”而成的一个个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光彩夺目而又婀娜多姿的文化“图案”。(二)黄河文化的“外溢”式传播周边传播理论认为,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信息或能量的传播都遵循由原点向周边、由中心向边缘、由近及远的圈层式扩散的基本规律。7通过经济贸易往来、人口迁徙、部族联姻、冲突征战等方式,中国版图从以黄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不断向周边拓展,原本相互隔绝的
13、内外周边逐渐融为一体,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以相对先进的黄河文化为中心的华夏文化也在与周边众多部族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如波纹般向远处“外溢”。相较于中国其他早期文化,黄河文化最早进入文明时代,其先进性和优越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文化“势差”8,因而不断向周边地区或部族传播,或被周边部族主动吸纳。历史上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回纥、沙陀、契丹、女真、蒙古、满等中原地区周边的民族先后建立起来的北方政权乃至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虽然都保留有诸多鲜明的本民族特点,但其基本的制度文化和礼乐文化,无一例外都是在吸纳了中原农耕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丰富完善建立的。黄河文化除了对中原周边民族的文化产生了重
14、要的“溢出”影响外,还越过国界“溢”向周边的其他国家,对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黄河文化最丰硕的文明成果是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的“君臣父子”“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被周边的日本、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引入其治朝理政、社会规制和文化建设中,并被长期传播和传承。产生于河南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古代先进技术通过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等方式传播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地,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黄河文化的“内卷”式传播人类活动能力的增强和活动范围的扩大,使原本不相干的周边各方产生了各种互动与联系。黄河文化并不是单一和单向地向外传播,而是
15、不断地与周边地域文化、周边部族文化互动与融合,形成了黄河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多向互动传播,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甚至可以出现黄河文化吸纳多于输出的“内卷”(内流)传播模式或被周边传播的模式(周边向内传播)。中国历史上黄河文化被周边文化传播的现象不断,但最大规模地被周边传播主要有三次。黄河文化第一次被周边传播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大F室的东边和南边是辽阔的海洋,西边是高耸的喜马拉雅山和帕米尔高原。海洋和高原是天然的保护屏障,能有效阻挡来犯的异族,只有北边是相对平坦的高原和草原。由于没有不可逾越的地理障碍,北方(鬼方)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袭中原地区,给中原部族带来了很多困扰,但也给中原文化带来了一些新的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河 文化 内涵 周边 传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88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