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张三丰文化研究报告.docx
《阜新张三丰文化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阜新张三丰文化研究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阜新张三丰文化研究报告张三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宗师和武当始祖,是中国近六百年来最有影响的高道,他的道学成就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集道学、武学、文学于一身的历史文化名人。张三丰是辽东懿州(今阜新)人,是从懿州走出的道教宗师,是阜新的一张名片,阜新要打这一文化品牌,深入开展三丰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一、张三丰出生地在阜新塔营子因张三丰道士闲云野鹤、云游不定、忽隐忽现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其出生地点众说不一。根据目前存有的文字、遗址、文物等历史遗迹证明,张三丰的出生地就在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镇。1、明史记载张三丰出生于辽东懿州张三丰,元定宗贵由汗二年(1247年)生于辽东懿州,有明史
2、记载为证。明史方伎传(方伎,指精通医药技术的人才)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遒遢。顽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尽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尝游武当诸岩壑,与人日此山,年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皆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1。这是有关张三丰籍贯较系统且较早的记载,在之前有关张三丰的文献记载中,关于其出生地的说法是“不知何许人”。对明史的记载有人怀疑过,质疑张三丰出生地是懿州,实质也在质疑明史的可信度。明史是一部史料价值
3、较高的正史,是由清朝特设史馆编纂的,修史时间自顺治朝到乾隆朝,历时九十五年,参与编纂的人多达二三百人,其中有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的史学家、思想家,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万斯同等。明史撰写的依据材料丰富,考订也十分讲究,为中国设馆修史活动中最突出的一次。因此,明史是研究张三丰籍贯的最权威的史料。2、古城遗址证明辽东懿州城在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塔营子镇1955年5月,考古学家刘谦到阜新县六区进行文物调查,在塔营子村(今属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镇)发现一座古城遗址,城靠绕阳河的西岸,城墙是用黄土夯筑的,南北长910米,东西长IOlo米,周长4600多米,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现在城内东部为塔营子
4、村民住宅,西部为耕地。古城西、北两面城墙遗址约高1至2.5米,墙基塌宽7至9米,东墙址位于今塔营子村通往下四道沟屯路基西侧。城墙南部已坍平成为耕地,东南部自塔营子接101公路外起,I(H国道由西南至东北环城墙而过,并未破坏城墙遗址,四门之中唯有西门保存较好,现仍为通往城内的乡路通口。遗址现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在离西城门不远的田野中高高地耸立着一座八角十三级密檐佛塔,塔高约32米,因塔的上部久经风化,塔檐只可看出八层,八层以上均已残损,但依然可清晰地看见塔身上的佛像、佛龛和形态各异的飞天,还有宝盖上的砖额清晰地刻着“南无普光明佛”的字样。根据1935年阜新县志载,为灵峰塔,建于辽圣宗年代
5、(982-1031年)。这座辽塔无论造型和装饰都是完美的和雄丽的,是中国佛塔的佼佼者之一。另根据刘谦先生分析,因这座塔与塔东部一个大方圆形土包即金代王寂提点懿州所驻的“宝岩寺”遗址有关,或可称为宝岩寺塔。佛塔已于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北约150米处有高约6米的土台,俗称“点将台”遗址,部分堆土已被取掉,露出夯土积层。地面散布着一些辽、金、元时期的砖瓦和各种陶瓷残片,尤以古塔附近分布较为密集。古城、辽塔、点将台、残存陶瓷残片,这种种遗迹证明塔营子城址具有辽代懿州州治所的规模,宝岩寺塔正是辽代懿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懿州古城建于1023年辽圣宗耶律隆绪时期,是圣宗以4000
6、户陪嫁的奴隶,连同土地一同赐给他三女儿燕国公主(封号)槊古的一座头下军州。后在重熙十五年,槊古公主将自己的宅院赐给佛寺,因有宝岩寺之说。后来槊古公主的女儿萧观音将母亲的懿州私城进献给朝廷,懿州由原来的私城及其附属地方变成了国家的行政州,也叫懿州,由原来隶属于上京改为隶属于东京(辽阳),下辖宁昌、顺安两县。懿州城既是顺安县城,也是州城。此后的金国依然保留了懿州建制。到了元代,懿州升为路,级别大于府而低于行省,但是懿州城曾三次作为管辖东北地区的辽阳行省的临时治所。(正式治所在辽阳,今辽阳市。)阜新市在辽宁省西部,明史为什么称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的懿州古城为“辽东懿州”呢?明代在东北设辽东都
7、指挥使司,管辖东北南部地区,包括今辽宁省全境。因此,明史称东北南部地区为“辽东”,懿州为“辽东懿州”。此“辽东”并非指今日辽西、辽东之地域。3、出土文物是塔营子为辽代懿州的有力佐证近年来,在塔营子镇陆陆续续出土了许多文物,这成为塔营子是辽代懿州城的有力佐证。(1)、辽代懿州记事碑。2004年1月,新华网记者报道,一块既为辽代记事碑,后又称为金代造像碑(金代人又在碑上刻像)的石碑,被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文物部门重新挖掘出来,现存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此石碑原位于塔营子古城,几十年前当地一位农民用马车将其送到县文化馆。“文革”期间,为保护古碑免遭破坏,文物干部将其深埋于当时文化馆院内的地下。此碑
8、在辽代是作为记述当时懿州绕阳河发大水,各地百姓赈灾建桥筑堤的功德碑。石碑四面刻有正文、村寨名、人名等共5000余字。在碑阳偏左阴刻一人物画像,右侧旁提一首七言诗,因诗中提唐朝八仙之一吕洞宾,故民间俗称“吕洞宾造像碑”。(2)、懿州城南学田碑。1955年刘谦先生在塔营子另发现古石碑一座,据村长讲,古石碑原来位置在古城南门外,后来运到古城内。碑上刻“大元国辽阳行省懿州城元统二年立“,碑题作:“懿州城南学田记”。据考证“学田碑”立于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2o懿州城南学田碑记载了从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到元顺帝元统三年(1335年)30多年间懿州兴办教育的事。文载:“懿州当衣冠之会,文风必
9、待人而振左丞洪鹤山从韦氏得地,建学宫,构讲堂,士得庇其身”。“懿州当衣冠之会”,是指懿州城是文人墨客聚会的地方,碑文记载了懿州的有识之士慷慨解囊捐款建公办学堂的事迹,并具体提到当时辽阳行省位在正二品的左丞洪鹤山亲自购地,建学宫,构讲堂,让求学之人能有读书之地。立碑者为辽阳行省的主要官员,碑文中有多位官员署名。元代,懿州城曾经三次作为辽阳行省的临时治所。但据专家考证,这辽阳行省的临时治所比正式治所时间还要长3。通过碑文我们能了解到,从1299年到1334年,元代的懿州城(今塔营子)不仅是辽阳行省政治军事重地,更是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正是古代阜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和政治稳定的时期。懿州古城遗址和学
10、田碑的记载,充分证明懿州古城就在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镇,也就是说塔营子的古城遗址就是辽、金、元三朝的东北重镇懿州。(3)、大玄真宫祖碑碑文的佐证位于塔营子西南面百里处、紧邻北镇,有个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新民镇排山楼村,“排山楼”蒙古话,石碑的意思,名字来源于村中保留有一通元代的石碑大玄真宫祖碑。大玄真宫祖碑位于排山楼村西头,正扼乡道要冲,整个碑石高3.85米,宽1.32米。碑石阳面向东,由一个大赢质驮负。大玄真宫祖碑立于元宁宗至顺三年(1332年),至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该碑文记述了全真教丘处机的二传弟子杨志谷,在元太祖丁亥年(1227年)之后“逍遥云水,寓泊林泉,饭乞千门,衣穿
11、百纳”,来到这里建玄真宫传播道教的事迹。碑文提到当时“此方雄蓝巨刹,楼阁相望,家庠户序,学校如林”,周围道宫星罗棋布,隔山相望,其中提到“此地东去百里的懿州(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有紫微宫、长生观、昊天宫,西去百里的义州(今义县)有万寿宫、全真观、洞真观、通真观、圣灯院、明阳宫,隔医巫闾山的广宁(今北镇)城内有乾元宫、清征宫、长春观。”碑文记载,这个地方当时叫单家寨,归广宁府路管辖。广宁,即北镇。单家寨“此地东去百里懿州“,从距离上看也说明懿州城即塔营子古城。由此可以看出元代懿州是一个人口繁盛、工商业发展、交通便利、人民生活富庶、且儒、释、道文化兴盛学者众多的地方,正是这得天独厚的懿州古城
12、文化孕育了张三丰这样名扬海内外的道教大师。据考证张三丰的青少年时代基本上是在懿州度过的,并饱学和研读儒释道书籍,尤其在那个时代全真教的发展更大的启发了张三丰的智慧,约在32岁的时候他离开懿州,开始了极富传奇色彩的求道游道生涯,约在76岁的时候,创立了自己独特的融儒释道为一体的道学思想体系。(4)其他的出土文物几十年来,在塔营子出土了许多辽、金、元时期的遗物。1982年春在城内地下约0.5米出土一件红铜铸造的的元代铜权。1986年7月在城内塔东约150米村民吕秉权家后院发现砖砌古井一口,并从井底出土10件元代文物,其中有一枚八思巴文铜印。据元史记载,八思巴文字的正式使用是在元世祖至元六年(126
13、9年)到至元八年(1271年)正月,世祖忽必烈就八思巴文字的使用专门颁发一道圣旨,明确规定“省、部、台诸印信并所发铺札子并用蒙古字。”即八思巴文字4。此枚铜印印面阳刻八思巴印文,译为“懿州路总管府之印”,印背面阴刻“礼部造”三字5。毋庸置疑,此方塔营子出土的铜印是元代官印,这是元代懿州路治所在懿州塔营子的有力证据。4、张三丰诗歌证明其出生地在辽东懿州城张三丰是集思想、武术、医学、文学艺术于一身的道教大师,其道迹仙踪遍布大江南北,诗歌成为大师抒发情怀、想念家乡的真切表达方式。他在还蜀吟中写道:“六合是我家,二曜为我烛。我虽辽东人,游蜀似还蜀。”在他由重庆到江陵的诗作中又写到“山水苍茫怀道侣,乾坤
14、浩荡少仙传。不知自夸辽东鹤,乘舆还乡省故邱”,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据说自他寻道后两次回乡,除至元二年(1265年)那次为父治丧外,另一次是在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这一年离辽阳行省官员立的懿州学田碑只有7年,九十四岁高龄的他已经是名誉天下的名人“真君”了,由蜀回到懿州的积翠村扫墓祭祖,并留下两首诗辽阳积翠村二首,其一:“手持长弓逐鸟飞,是谁知是老翁归?白杨墓上留诗句,城郭人民半是非。”其二:“纷纷景象乱如麻,身世粗完早出家。莫待巢危复累卵,功名势利眼前花。”看着眼前繁华的俗世,想着故交都已不在,大师不禁油然而生沧海桑田的伤感,顿感看破浮华的超脱与释怀。诗里的“辽阳”,即辽阳
15、行省;“城郭”,无疑是指当时繁华的辽阳行省临时治所懿州古城(塔营子)。九十四岁高龄的张三丰是回故乡懿州古城(塔营子)祭祖来的。5、驳张三丰出生地的不同说法有关张三丰出生地,在明史之前就众说纷纭,有说宝鸡人的,有说闽县人的,有说天目人的,有说平阳人的等等,这些说法大多见于文章汇编之类的野史书籍,均非正史。都因为张三丰曾游历过这些地方而被误认为是他的出生地。据考证张三丰三十二岁开始游览名山古刹,北达燕赵,冬至齐鲁,南往韩赵,这样奔波三十年,而后到秦陇,走褒斜,渡陈仓至宝鸡,入四川,到云南、贵州,又到武当。从中州到江南,几乎所有名山胜地都留有他的足迹,其中宝鸡停留的时间最长。6这些地方作为张三丰的出
16、生地,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他成长的环境上都与明史记载及文物证明相矛盾,甚至是与张三丰本人诗歌记载不相吻合,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近来又有人称辽宁锦州市黑山县是张三丰的出生地。我从目前掌握的材料分析得出结论,黑山与懿州是没有关系的两个地方,懿州的地位要比黑山重要得多,可以说是当时辽东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而黑山是无法与它相比的,黑山也从来没有归懿州管辖过。据黑山县政府网站记载:“辽代,黑山属显州山东县(今北镇县)。金,天辅七年(1123年),黑山归广宁府山东县(今北镇县)管。山东县改为广宁县后,黑山属广宁县。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设望平县于梁鱼务(今黑山县境内姜屯镇土城子村)后
17、,黑山为望平县属地。元朝,黑山为广宁府路望平县境地,隶属辽阳行省。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望平县为望平军民千户所,后又恢复望平县。明朝,实行军卫制,黑山是辽东郡司统辖下的广宁卫地。”由此可以看出,懿州从未管辖过黑山县,也就是说黑山县从未归懿州管辖。出生在懿州的张三丰怎么会出生在不属于懿州的黑山县呢?另据辽史地理志记载,辽代的懿州在显州东北二百里,懿州的位置是以显州为坐标来记述的。7显州,即北镇,元代叫广宁,黑山县所在的望平县在元代归广宁府路,懿州城归懿州路,懿州路管辖今阜新地区及朝阳、义县部分地区,懿州城还曾经三次作为辽阳行省的临时治所。广宁府路、懿州路是元代同级并存的两个行政区,同属于辽阳
18、行省。张三丰出生在黑山是误传。之所以有人误认为黑山县是张三丰的出生地,其原因可能在于元朝时期,管辖黑山的广宁府路和管辖懿州城的懿州路都隶属于辽阳行省,但实际上,黑山和懿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且互相没有隶属关系的地方。综合明史与黑山县历史沿革的记载,张三丰出生在元代辽阳行省懿州路懿州城,即今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古城,并非辽阳行省广宁府路望平县(今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说张三丰是黑山县人是没有历史依据的。二、张三丰传奇的人生1、出生与学道张三丰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道教人物,据说张三丰出生时有一只仙鹤落到他家的屋顶上,祥云罩屋。明史记载三丰的面相非同寻常:“丰神异彩,龟形鹤骨,大耳朵圆眼
19、睛,遂取名“全一”,取字“君实”,他就是张三丰。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邈遢。顽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尽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张三丰5岁时染上了眼疾,越来越严重,眼看即将失明,一位云游道人不期而至。此人端详了一会儿张三丰,说:“此子目遭魔障,乃尘缘孽根所致。须拜吾为师,方能了脱尘翳,慧珠复朗。“家人只好让他出家,这样,张三丰就被送到碧云寺当了道士。半年以后,张三丰的眼病居然奇迹般的好了。张三丰的祖籍为江西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张三丰的祖父裕贤公是道教祖师之一的张道陵的后人,携家眷
20、来到懿州。懿州是辽太平三年家023年),辽圣宗以4000户陪嫁的奴隶,连同土地一同赐给三女儿槊古公主的头下军州,槊古公主的女儿辽道宗的皇后萧观音将其进献给朝廷而成为行政州。元代,懿州曾三次作为辽阳行省治所,人口繁盛、工商业发展、交通便利、人民生活富庶,使得寺院众多,高楼阁台相望,学校如林,是个文化兴盛、学者众多的地方。正是这样的人文环境,才培养出张三丰这样名扬海内外的道教大师。少年张三丰通读道教十三经的道学经典、四书五经的儒学经典和诸多佛学经典。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13岁的张三丰考中秀才。次年,以“文学才识”被推荐到朝廷以备录用。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的秋天,他离开家乡到大都(
21、今北京)游览,结识了当朝平章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廉希宪。廉公非常赏识他的才识,上奏推荐他做中山博陵县(今河北省唐县)县令,开始为官从政。张三丰从政不到两年,因为个性不爱羁绊,加上职微权轻,抱负不能实现,就有了断绝仕途的想法。恰在这时,家里传来父亲病重的消息。于是他急忙请假回到懿州老家,侍奉父亲,不久父亲撒手人间。父亲死后,按惯例自动离职三年。张三丰便在懿州老家为父母选了块好风水的墓地,将其安葬并在墓地旁建房守孝。三年后,将家产全部送给族人,请他们代为扫墓,而他自己则开始云游天下。2、云游与修炼离开家乡后,张三丰先后拜碧落宫的白云禅老张云庵和丘真人为师。不久张三丰拜别师父,在燕赵、齐鲁、韩魏故地
22、游历名山古刹、访佛问道近30年。元皇庆三年(1314年),当时他67岁,进入终南山,拜火龙真人为师,开始系统学习道教的思想理论。元泰定元年(1324年),南游至湖北武当山,面壁修炼了9年,进而全面掌握了道教的系统理论。后又在四川、陕西、湖北一带遨游十几年,为当地百姓传道、治病,终于成为一位勘破生死、充满传奇色彩、赫赫有名的道教大师。进入明朝后,张三丰忽隐忽现,行踪莫测,有传其死而复生,事前能知。张三丰在宝鸡的金台观修炼的时候,一日告诉观里的道人,今天自己应当死去,念了首颂就圆寂了。道士上报给官府,县令派杵作开棺检验,证明其确实死亡。但到安葬的时候,人们听到棺内有声音,打开棺材一看,人已经复活了
23、。这事被记录在案,广泛流传。就是在这个宝鸡金台观,他见鸡峰插云,三峰挺秀,于是自号为“三峰居士”,后改为“三丰”,从此这个名字就流传于世。后张三丰又回到武当山。传说他活了200多岁。因张三丰的从道活动主要在明代,且声名显赫,所以一直为明朝几代皇帝所崇拜。明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在武当山天柱峰下派几十万人、耗费百万巨资修筑规模宏大的宫室,历时7年,建成8宫2观、36庵、72岩庙,以供其传教、修炼。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明英宗加封他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明世宗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明天启三年(1623年),明熹宗加封他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自张三
24、丰赶考离开懿州后,只返回今阜新家乡两次。除至元二年(1265年)那次为父治丧外,另一次是在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已经94岁高龄的他已经是名誉天下的名人“真君”了,由湖北回到懿州的积翠村扫墓,祭祀祖先和父母。并留下两首诗辽阳积翠村二首。其一:“手持长弓逐鸟飞,是谁知是老翁归?白杨墓上留诗句,城郭人民半是非。”其二:“纷纷景象乱如麻,身世粗完早出家。莫待巢危复累卵,功名势利眼前花J以诗明志,抒发真人想念家乡的真切情怀和淡泊功名利禄的博大胸怀。三、张三丰的伟大成就1、张三丰继承了道教宗师三教同一学说和内丹炼养思想,并使其发扬光大。自汉代以来,道教学者就把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阜新 张三丰 文化 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8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