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林下种植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解读.docx
《羊肚菌林下种植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羊肚菌林下种植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解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羊肚菌林下种植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解读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2024年4月一、项目背景(一)全省和全州产业、技术现状羊肚菌(Morchellaspp)是世界最著名的四大食用菌之一,属于高档食用菌,本草纲目对羊肚有这样的描述,称其“无毒、益肠胃、化痰利气补脑提神”。羊肚菌在营养保健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多糖、维生素和铁、镒、锌、铜、硒等矿质元素,还有抗癌症、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降糖、降压、降脂、治疗缺铁性贫血、预防高血压、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羊肚菌以味道鲜美,口感脆嫩,丰富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栽培上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十三五”期间,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从量变到裂变的提升,是助力我省毕节市、遵义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等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从裂变到质变的飞跃,是实现我省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产业支柱之一。羊肚菌栽培突出的优势是周期短、见效快,助农增收效益显著,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全省种植羊肚菌面积是逐年递增,从2020年3.26万亩、2021年5.56万亩、到2022年595万亩,主产区主要是毕节、铜仁市、黔南州、黔西南等播种面积相对较多。全省各地结合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对羊肚菌的栽培各自都有独具特色的生产技术。如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就贵州人工栽培的羊肚菌品种筛选及试验示
3、范栽培、羊肚菌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关键因素研究、羊肚菌菌种保藏及提纯复壮技术、羊肚菌固体菌种生产关键技术、羊肚菌液体菌种生产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贵州黔西南利用冬闲田“稻菌”轮作、林下栽培技术,能够充分发挥林地的价值,为农民增加收入。因此,对羊肚菌产业现状分析、栽培模式及产业效益进行科学分析,对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羊肚菌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尤为重要。(一)制修订地方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目前黔西南州食用菌经营主体共有9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州级龙头企业15家,其它69家。已形成安龙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晴隆县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等2个食用
4、菌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兴义市、贞丰、兴仁、册亨等县的产业发展。主要驯化栽培品种为香菇、黑木耳、姬松茸、冬芯、灵芝、红托竹菰、平菇、羊肚菌、大球盖菇。近年来,在单品上略显优势的是林下羊肚菌栽培,栽培面积是逐年递增,从2020年栽培面积3244亩、2021年栽培面积4670亩、到2022年栽培面积7140亩。由于人工栽培接茬的时间随意性大,菇农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有限,导致羊肚菌在生产栽培中存在不稳定因素,我州还没有建立与羊肚菌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相适的、系统规范的生产技术标准。就目前黔西南州乃至贵州省羊肚菌林下栽培的现状来看,标准化程度不高,主要是林地的选择、菌种的选择、环境控制等没有标准性,导致产量
5、和品质参差不齐,种植效益无法进一步提升,制定林下产业地方标准势在必行。本团队主要从事羊肚菌栽培管理,并获得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徐学锋及湖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驻贞丰县食用菌产业专家团技术顾问、高级工程师伍名光的技术支持,攻克羊肚菌生产栽培各个技术难点,并在黔西南州进行了大量推广栽培,以林下菌经济产业为突破口,开启农业现代化新征程。本团队制定地方标准,聚焦特色优势单品,聚焦主要产区,提高标准化水平,分产业、全链条制修订一批生产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构建形成特色鲜明、系统完备的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不仅为保障羊肚菌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为贵州羊肚菌作为食品原料或辅料的产品开发提
6、供依据与技术保障。制定羊肚菌林下种植技术规程,旨在规范林下栽培技术,不断提升我州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助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对稳定当地的经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二、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本文件由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提出,由黔西南州市场监管局关于下达2022年第一批黔西南州州级地方标准制订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州市监标20223号)批准立项,由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归口,由晴隆县农业农村局、黔西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黔西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贞丰县琅谷道顶肖村民委员会等编制。(二)编制过程本项目批准立项后,组建标准编制小组,明确分
7、工任务。制定过程如下:1、起草准备阶段:2022年6月召开协作单位人员会议,收集国内外羊肚菌栽培相关标准资料和文献,建立标准编制小组,明确制订标准原则,商讨制订标准内容,并逐项分工、落实到个人。2、实地调研阶段:2022年7月2022年12月编制小组成员深入黔西南州各县(市)羊肚菌栽培基地进行调查和整理,收集往年的推广经验及做法,综合统计羊肚菌林下种植试验示范推广经验相关数据,开展小组讨论,查缺补漏和总结提炼,并形成地方标准的初稿。3、标准编写阶段:2023年01月2023年3月编制小组对所获资料和数据进行审核和统计分析,并参照相关参考文献,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8、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起草形成羊肚菌林下种植技术规程初稿。4、征求意见阶段:2023年4月2024年4月向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等单位相关行业专家发送本文件意见稿;同时向我州市场监管局申请通过网络公开等方式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三)主要起草人及其工作分工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员职称/职务任务分工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员职称/职务任务分工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韦功豪农艺师负责项目标准起草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黄洋农艺师实地调查,标准起草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涂元翔高级农艺师实地调查,标准起草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陆英燕高级农艺师实地调查,标准起草黔西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莫熙礼副教
9、授实地调查,标准起草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唐文波农艺师实地调查,标准起草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刘婷婷正高级农艺师实地调查,标准起草晴隆县农业农村局许珍涌助力畜牧师推广示范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王伯花农艺师负责项目申请立项黔西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黄思根高级工程师实地调查,环境监测贞丰县琅谷道顶肖村民委员会余登宽常务干部推广示范三、主要内容的说明及确定依据(一)编制原则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标准内容紧密以我州羊肚菌产业发展为基础,结合我州羊肚菌种植技术标准和经验进行制定,并充分征求各方的意见,确保本标准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
10、作性。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原则。(二)编制依据本标准基于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支持食用菌科技项目攻关稻菌轮作精细高效栽培技术标准化集成与示范和贵州省食用菌产学研融合项目(黔菌产学研融合(2021)25号)果/林下羊肚菌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的试验验证基础数据,结合各县(市)示范种植经验,包括羊肚菌在林下种植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林地环境选择、适宜品种选择、营养袋配方、栽培季节、栽培管理、采收烘干、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的规范制定。编制标准过程参照了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食
11、用菌术语(GB/T12728-2006)、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528-2010),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NY/T2375-2013)。(三)标准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羊肚菌(MoreChCIIaspp.)林下种植的林地选择与整理、搭棚与做床、品种选择与菌种制作、播种、营养袋制作、搭棚拱棚、病虫害防治、采摘和烘干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黔西南州羊肚菌林下种植。1 .羊肚菌生产管理与外源营养制作1.1 品种选择选择六妹、七妹或梯棱等三个以上羊肚菌品种。1.2菌种的制作母种、原种及栽培种的制作按照NY/T528-2010的要求执行。1.3播种1. 3.1下种要求选择秋季,日最高气温应在100C-
12、180Co海拔1500米以下的应当在11月10-30日播种;海拔1500m250OnI应当在10月15日11月10日播种。2. 3.2播种播种方式主要采用混播模式。每平米0.3-0.5kg菌种,将菌丝长满袋的羊肚菌菌种去除塑料袋,揉碎后均匀撒播在厢面上,撒播后覆35cm,播种后立即给土壤表面喷水保持湿润。3. 4营养袋制作4. 4.1营养袋配方营养袋的制作参照NY/T528-2010的要求执行,采用17cm35Cnl聚乙烯菌袋,每袋的配方为小麦150g、玉米芯30g、石灰2g、石膏2g、磷酸二氢钾0.2g,含水量50%-60%o加水混匀后装袋灭菌,温度100e灭菌10小时以上。5. 4.2营养
13、袋的放置下种后7-20天菌丝布满厢面即可放置营养袋。每平方米3-6袋,每厢依据菌床宽度摆放2列或3歹J,营养袋间隔0.40.5m0侧面开8cm10c11口子,摆放时划口朝下,让营养袋内基料接触到菌床。6. 5出菇管理1.5.1诱导出菇发菌期菌床土壤保持湿润,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虬下种35天40天时,喷水使菌床土壤完全浸透,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促进羊肚菌原基的形成。水分刺激只能刺激一次。7. 5.2幼菇管理水分刺激后,菌丝扭结形成大量原基,此时当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时,需要采取喷水措施,喷水要轻,重点向空中喷水,在上午8点点喷水。并用抖动小拱棚薄膜的方式通风换气,控制温度在418,
14、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3000PPm以下。1.6病虫害防治1.6.1常见虫害针对帖蝠,危害部位主要为幼菇,在下完营养袋后,使用药剂诱杀或人工捕杀;针对飞蚊,危害部位主要为菇体,使用药剂诱杀或黄色粘蚊板诱杀;针对蚂蚁,危害部位主要为菌根,主要使用药物诱杀;针对地蛆,危害部位主要为营养袋菌根,采取前期通过生石灰杀害,后期人工捕杀。1.6.2常见病害针对白斑病,危害部位主要为菌冒,采取通风、降低温度、降低湿度来抑制;针对黄脚病,危害部位主要为幼菇,采取降低温度、湿度来抑制;针对镰刀菌病,危险部位主要为营养带和菇体,营养带采取降低温度、湿度来抑制,菇体采取直接拔除,棚外销毁;针对蛛网病,危险部位主要为菌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羊肚菌林下种植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解读 羊肚菌 林下 种植 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86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