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城镇的文化复兴道路探讨分析研究—以绵竹孝德镇为例 城市管理专业.docx
《灾后重建城镇的文化复兴道路探讨分析研究—以绵竹孝德镇为例 城市管理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后重建城镇的文化复兴道路探讨分析研究—以绵竹孝德镇为例 城市管理专业.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发展的社会不仅应当拥有繁荣的经济,而且应当拥有繁荣的文化。审视文化的力量,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需要不断推进文化建设。本文首先对城镇文化建设的相关概念理论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绵竹市孝德镇城镇文化建设中文化打造的现状及问题,最后在借鉴国外城镇文化打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孝德镇文化打造的对策及城镇文化成长之路的思考。关键词:城镇规划;文化打造;城镇文化AbstractCultureisthesoulofanation,istheimportantpartofnationaldevelopment.
2、Ineconomicglobalizationandintellectualeconomychangerapidlytoday,thescientificdevelopmentofthesocietyshouldnotonlywitheconomicprosperity,butalsoshouldhavetheprosperityoftheculture.Viewofculturalstrength,adheretothescientificoutlookondevelopmentastheguidance,needtoconstantlypushforwardculturalconstruc
3、tion.Inthispaper,theconceptofurbancultureconstructiontheories,putforwardonthisfoundationMianzhuSiaodetowncultureconstructionculturetobuildthecurrentsituationandproblems,finallylearnfromforeignadvancedexperienceofurbancultureisputforwardonthebasisoffilialpietycultureofthetowntobuildcountermeasureandu
4、rbanculturaldevelopmentthereflectionoftheway.Keywords:Townplanning,Culturetoforge,Townculture目录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wordsI1前言01.1 研究的动机与目标01.1.1 研究动机01.1.2 研究目标0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01.2 .1研究内容01.3 .2研究方法02文化建设概述12.1 文化建设12.2 城镇文化的成长道路探究33孝德镇灾后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43.1 孝德镇历史文化资源简析41 .1.1孝德镇历史概况43 .1.2孝德文化概况53.2 孝德镇灾后新城镇文化建设现
5、状53.2.1对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53.2.2对新城镇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还有待提高63. 2.3当地文化队伍薄弱,整体素质有待提高74. 2.4缺乏刚性机制将新城镇文化建设纳入灾后重建考核范围74孝德镇灾后新城镇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74.1 国外城市文化建设的经验85. 1.1重视城市文化设施的建设86. 1.2建设具有独特风格的城市形象文化87. 1.3建设全方位的信息和城市识别系统98. 1.4群众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99. 1.5美国新奥尔良市灾后重建104.2孝德镇灾后新城镇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114.2.1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当地的特色文化114.2.2着重体现城镇文化品味124
6、.2.3加大对城镇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154.2.4加强当地文化队伍建设164.2.5文化设施立法,建立规范的文化管理体制174.3对城镇文化的成长之路的思考175结束语19参考文献20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1前言1.1 研究的动机与目标1.1.1 研究动机在我国,各个城镇都在借着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利用自身特有的底蕴或是重新寻找相关资源进行新一轮的城镇打造。以此来为自身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但是,这其中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并不是每个地区每个城镇都可以通过文化打造带来好处的。本文希望通过梳理城镇文化的基本理论,同时将代表性城镇规划文化打造的典型加以研究,探讨如何打造真正的城镇文化。1.1.2 研究
7、目标1)探寻城镇文化的形成原因和意义;2)以绵竹市孝德镇为例,分析打造城镇文化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打造城镇文化的思路和方法。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2.1 研究内容论文的侧重点在于城镇文化的形成和延续,在此基础上针对绵竹市孝德镇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中国典型城镇文化打造进行研究分析,概括城镇文化的主要特点;2)概括、总结城镇文化含义,城镇与文化之间存在的联系,总结不同的城镇文化形成的内在原因、作用意义及影响等;3)结合绵竹市孝德镇文化建设的实例,对绵竹市孝德镇文化打造现状进行评价,同时提出如何打造真正的城镇文化。1.2.2 研究方法论文采用“文献研究一一实例研究
8、一一理论研究一一应用研究”的方法体系:文献研究:根据论文所述的研究目标,通过调查相关文献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内容。实例研究:研究分析典型城镇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并对其进行分析,整体掌握城镇文化发展的脉络。理论研究:以之前的城镇文化实例研究为依据,总结城镇文化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应用研究:以绵竹市孝德镇为例,提出打造真正的城镇文化的建议。2文化建设概述2.1文化建设关于“文化”一词的界定,从字源意义上讲,文,本意是文错、文饰、文理。文或纹,是一种自然美,无论是水纹、木纹还是云纹、蛇纹,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庄子.逍遥游记载越人“断发纹身”,水浒传描写梁山好汉史进为九纹龙,都有
9、美化的意思。化,是古代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古人训、为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克制化,化是一种规律。化,甲骨文像两个人一正一反,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引申为教化、风化、感化,说文说:“化,教行也”,从表面词义看,就是政治与教化。“文”与“化”一词的使用搭配,最早见于周易责卦中的象传:“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将“文”与“化”合并使用,则始见于西汉末年刘向所著的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古人的“文化”一词具有“以文教化”的思想。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一词,在中西方文献中多有记载,不同的学者对此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与界定,20世纪50年
10、代,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A.1.Krueger)和克莱德,克拉克洪(CIydeKIUCkhOhn)在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统计了1571-1951年SO年期间,各国学者为文化下的定义共有160多种3。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文化”一词的定义,己不下200种。梁漱溟在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中指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它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黄文山在他的文化学体系中谈到:“文化是人类为满足生活的需要,凭借语言系统、技术发明、社会组织与习惯,累世承袭创建出来的有价值的工具实在”。贺麟在文化与人生中强调:“文化是名词,也是动词,文要化,要影响其他的一种东西,要感化或支配别的
11、一种东西,譬如教育、譬如诗歌,可使人的精神活动受到影响和支配”。虽然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众说纷纭,迄今没有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对此进行分析。从广义的角度出发,文化主要包括人类发展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涵盖除自然生成物以外的一切社会事物;从狭义的角度思考,文化是指语言、科学知识、文学艺术及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一般认为,狭义的文化主要是由符号、语言、价值观、文化产品以及规范等因素构成,一定的价值观及具体化规范是任何文化的核心。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则出发,我们应该肯定“狭义的文化”的第二性特征,正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
12、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应,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本文中所论述的文化,主要是指的是狭义层面的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和制度文化,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大方面:一是文化产品,如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二是文化基础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等;三是文化活动,如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四是文化制度和规范;五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图2“故宫博物院图2-2金庸图书馆图2-3世博中国馆图2-4鄂尔多斯图书馆和博物馆图片来源:与文化五种类型相对应而言,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生产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包括:诗歌、散文、小
13、说、文学评论、戏剧、音乐、歌曲、舞蹈、绘画、雕塑等形式。第二,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文化活动的阵地建设,即支撑文化活动的硬件建设,主要包括健身房、体育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方面的内容。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包括科技竞赛、文艺汇演、体育竞赛、技能培训等方面。第四,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的完善,为文化建设提供制度支持和保障。第五,加强文化队伍的建设。由于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所以在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强文化队伍的建设,提升文化队伍专业水平和组织能力。第六,推进广大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和幸福感,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推进文化建设中,需要着重处理好以
14、下几方面的关系,具体包括:第一,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人类的社会生产分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两大部类。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但物质与精神生产这两大部类依然没有改变。一方面,物质生产的成果在于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这种消费是一次性的,而文化产品的生产成果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种精神需求是可以重复进行的,其价值是永恒的;另一方面,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第二,商品属性与审美属性之间的关系。精神产品既有商品属性也有审美属性,它的审美属性主要体现于精神劳动的独创性、审美价值的长久性、精神生产的阶段性以及价值与价格的不统一性。第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精神产品的“双重
15、属性”带来了精神产品生产的双重效应,精神产品的商品属性决定了精神生产者注重其经济效益,同时,精神产品的审美属性决定了精神产品生产者必须注重其社会效益。第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化事业是公共建设,主要包括公共文化建设和公共艺术创新两个方面,是国家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必须依赖政府的力量,主要属于政府行为。文化产业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出现的一种“文化工业”和“朝阳产业”,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一种经济活动,属于市场行为,能一定程度上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保障国家的文化安全。基于这样文化的概念,可以看出,文化断然不可以在短期内被打造出来,规
16、划管理部门对于文化,所做的只能是探究、尊重和养护。以下以四川绵竹孝德镇为例,探讨规划与文化的关系。2. 2城镇文化的成长道路探究吴国玺、李青雨在特色文化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一一以河南省禹州市神厘镇为例一文中指出了特色文化城镇建设的一般原则:保护与规划相结合:整体保护;保护和发展相结合。张常新、罗雅丽在刍议加强城镇文化建设的途径一文中认为,文化既是城镇文明的组成部分,也是一座城镇的象征,它承担着城镇历史与今天的荣誉,还引领着城镇向一个更高的层面攀登。城镇文化是一座城镇品位的集中体现。文化是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纽带,失去了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城镇,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就失去了城镇自己
17、的特色,也就谈不上城镇的现代化。城镇规划和建设较其它领域更加依赖于文化。城镇文化建设是增强城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城镇是否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城市发展的重心是文化,文化是城市功能的最高价值,文化也是城市发展的最终价值。在新一轮县城为中心的城镇建设中,必须重视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品位,以文化品味来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品牌,以文化氛围来凝聚人心,推动城市发展。有人曾这样比喻:城市是一张弓,城市文化是这张弓上的弦。衡量一张弓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弦的质量。总之,在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建设中,必须突出文化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广泛渗透和巨大引领作用,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时加强城
18、镇文化资源配置转化功能的建设,为城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预留相对广阔的空间。毫无疑问,城镇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城镇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条件,简而言之,必须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图3-1四川省怀,创造出一种具有凝聚力和感染力的人文环境。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在一定背景下应运生长发展的,它有着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与此相伴的留传青史的一批名人、典故、景观、文物等等。城市文化建设必须依据自身的文化积淀去最大限度地彰显个性、展示特色。3孝德镇灾后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孝德镇作为绵竹市的南大门,在2008年汉川地震中,受灾严重。全镇经济损失近15.24亿元,同时
19、,死亡98人,失踪16人,受伤201人,2.3万户,6.2万余人无家可归,全镇的文化基础设施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摧毁。孝德镇灾后新城镇文化建设面临着四川其他地震灾区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同四川其他地震灾区一样,得到了来自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援助,同时,孝德镇灾后新城镇文化建设还拥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为当地灾后新城镇文化建设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支撑与保障。3.1孝德镇历史文化资源简析3. 1.1孝德镇历史概况孝德镇作为绵竹市的南大门,门上贴着这样一幅对联:“忠臣孝子纲常地,大将真儒父母邦”,这副对联全面概括出了当地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据绵竹县志记载,孝德古名忠孝场,在三国(蜀
20、汉后主时期)曾在此建阳泉县城。这里有流淌于泰园内的自然清泉一一“忠孝泉”,以及广传于民间的太白赠鞭、射箭台、戏言失江山、茶店子、螺打泉、冒木井等民间故事,将中华传统美德“忠、孝、仁、德”每时每刻都在熏陶和启迪着过往的人们。图3-2德阳市图3-3绵竹市图3-4孝德镇“百行德为首万事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弘扬德、孝文化对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孝德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千年古镇,我们可以从孝德镇名称的由来中发现当地所拥有的德、孝文化传统。孝德镇历史上曾三次置县,第一次建县:根据绵竹县志记载,蜀汉后主时期(公元233年一263年),分绵竹县地置阳泉县
21、。第二次建县:汉末阳泉亭侯刘豹,青衣侯向举的封地,建晋熙县。北周静帝二年(公元580年),废晋熙县入阳泉县。第三次建县:隋文帝开皇18年(公元598年),因境内有东汉孝子姜诗的典故,将阳泉县更名为孝水县。这三次建县,县城治所都在今孝德镇。现今在忠孝街的普济寺一带,可见到古代城墙遗址。隋场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孝水县为绵竹县,县城治所迁至今绵竹市剑南镇。据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当时绵竹辖五镇十三乡,五镇是:石碑、新巴、孝泉(今德阳市族阳区孝泉镇及绵竹县孝德镇)。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孝泉镇”分为两个乡:孝泉乡和忠孝乡(孝泉乡归德阳县,忠孝乡归绵竹县管辖)。孝德、孝泉为东汉“一门三孝”
22、姜诗、庞氏、安安故里。人们为纪念孝的德行,在安安读书的地方建“孝德观”,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乡公所设在孝德观内,改名孝德乡,1994年撤乡建镇,改名孝德镇。3. 1.2孝德文化概况孝德镇,名副其实就具有孝德文化,当代孝德文化具备了广泛的综合意义,它不仅成为一种亲子间的伦理价值观念和范畴,而且包含着宗教的、哲学的、法律的、教育的、民俗的、艺术的等诸多文化意蕴,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观念和首要精神。孝德镇的历史文化中不仅有“德、孝”文化,还有三国文化和绵竹年画等方面的文化。三国演义、三国志中均提及绵竹关之战,诸葛瞻父子魂壮绵竹关,留下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至今,在绵竹市仍有清代建筑诸葛双忠祠
23、和诸葛瞻、诸葛尚衣冠冢。而且四川在宋代就成为中国四大印刷中心之一,蜀版遍及南北,发达的木板印刷工艺成为绵竹年画生产的基础。孝德镇作为绵竹年画南派产生地,91岁高龄的老艺人陈兴才就是绵竹年画南派掌门。村子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民谣:“这个村名射箭台,驻个老汉陈兴才,伏羲南门他掌门,年画绝技传下来”。陈兴才老艺人以其精湛的年画绘制技巧被绵竹市政府评为“年画艺术大师”,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兴才老艺人及其传承人陈刚带动了当地不少村民绘制年画,他们有的以家庭为单位,组建家庭年画作坊,有的以企业为单位,发展年画产业。如今孝德镇的年画村真可谓是老少艺人同挥毫,传承年画共奋进。年画文化成为了孝德镇的重要
24、文化之一。3. 2孝德镇灾后新城镇文化建设现状3. 2.1对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合理利用乡村文化并发挥其良性功能是新城镇建设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新城镇建设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但孝德镇对当地特色文化资源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重视程度不够。一是对当地德、孝文化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孝德镇是我国历史上二十四孝“姜诗孝亲、涌泉跃鲤”、“安安送米”典故的故里,德、孝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德”与“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源于对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继承。在当地广为流传的“一门三孝”故事,对当地的德育教育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灾后重建城镇的文化复兴道路探讨分析研究以绵竹孝德镇为例 城市管理专业 重建 城镇 文化 复兴 道路 探讨 分析研究 绵竹 孝德镇 城市管理 专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85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