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阿长与山海经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长与山海经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阿长与山海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教材分析】阿长与一文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本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以叙事作品为主。阅读这些作品,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本文体裁为叙事散文,语言平实自然、朴实亲切,其中所蕴含的感情需要学生通过听、读、说去分析去品味。本文主要通过写长妈妈的几件事,表达了对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的怀念之情。围绕中心选材,有详有略,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很好的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并且记叙时有肯定的顺序,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本篇运用了很多带有感彩的词语和句子,要留意引导学生,结
2、合上下文,把握语句中蕴含的感情。【学情分析】对于叙事散文,学生已经比较熟悉Q写人记事的手法和结构,学生都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学习本文的内容和结构较为容易。对于初中生来说,这篇课文的难理解之处就在于作者对于文中阿长的情感态度。由于年龄、阅历等原因,学生在体会作者儿时和写作时的不同眼光时可能会遇到障碍,应重点引导。同时学生在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态度时,可能会受到个别字句的影响,也应重点分析。【教学目标】阅读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2 .把握课文中作者情感变化过程,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写作目标:1.明确阿长与山海经这一课的欲扬先抑写作手
3、法及其作用,深入研读文章写作方法。3 .通过写法合作探究交流,学会在写作中运用相关写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3.学会多角度观察和体味生活,感知普通人的情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重点】分析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领会鲁迅先生对其的思想感情;学习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教学难点】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语句,学习欲扬先抑表现手法。学会多角度观察和体味生活,感知普通人的情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设情境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
4、影响力的人物。比如我们在上学期所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就曾经有过出场,给鲁迅讲了一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专门写她的一篇文章一一阿长与,看看长妈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又做了些什么,让鲁迅先生对她怀念至今。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完成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且介亭
5、杂文等。【设计意图】回顾已学的课文让学生有熟悉感,快速进入情境,进而介绍朝花夕拾和阿长对作者的重要影响,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整体感知理思路1.读准字音搁(g)掷(Zhi)菩萨(Pas)烦琐(fansu)辫子(binzi)疮疤(chuangba)哀悼(Gidao)书斋(Shiizhai)震悚(Zhensng)守寡(shugua)2.梳理文章脉络憎恶(z。ngw(i)竹竿(ZhIigan)土匪(tUfi)胸脯(xi6ngPii)诘问(ji6wen)茉莉(m11)霹雳(Pi1i)粗拙(cuzhu)引导归纳,师生共同小结明确: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介绍长妈妈的身份、长相及称呼的由来。第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阿长与山海经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山海经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76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