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球干涉主义政策与军工复合体的扩张.docx
《美国全球干涉主义政策与军工复合体的扩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全球干涉主义政策与军工复合体的扩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美国全球干涉主义政策与军工复合体的扩张在国际关系领域,“干涉”一般是指一国对另一国事务的外来干预,其目的在于迫使他国做或者不做某些事。一般意义的“干涉“,多少带有违背甚至侵犯他国意愿的属性和色彩。在国际关系民主化、文明化过程中,“干涉”被视为对一些固有权利的侵犯,特别是对主权的侵犯。因此,国际社会提出并发展了“不干涉原则”,这成为国际社会成员公认并普遍接受的国际规范和交往法则。然而,美国素以“例外主义者”自居,经常以“善”的名义,通过单边行动或者伙同少数盟友,肆意推行干涉主义外交,挑战国际法基本原则。据美国作家威廉布鲁姆在民主:美国最致命的输出一书中介绍,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曾试图推翻50多个外
2、国政府,其中大部分是选举产生的;粗暴干涉至少30个国家的民主选举;试图暗杀50余位外国领导人;在30多个国家投掷过炸弹;试图镇压20多个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等等。美国外交实践中的干涉主义美国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独特案例,它在较短时间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历史地看,随着美国实力增长,其外交政策日益背离“建国之父”最初设定的孤立主义路线,转而把目光转移到远离本土的地方。建国之初的美国,时刻要面对欧洲列强的入侵和干涉,根本无力也不愿卷入国际纷争。首任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在其告别演说中,阐述了后世应当秉持的外交理念,即被称为“孤立主义”的政策思想。到19世纪,尤其是在南北战争以前,美
3、国对外政策取向总体而言是消极、保守和防御性的。美国外交摆脱孤立主义的影响,有一个渐进变化的过程。它是在“追随强者”的过程中走向世界的。直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还奉行“胡狼外交“(JaCkalDiPlonIacy),搭英法两国的便车。不过,随着内战后国家重建的完成,美国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19世纪末,美国紧随欧洲列强步伐,推行“静谧帝国主义”,在太平洋和加勒比地区建立起“美利坚第一帝国二为维护殖民利益,美国并不避讳干涉他国。只需迈过极低的门槛,美国就会武力干涉别国事务,哪怕孤立的治安事件也会招来美国干涉。1887年,美国和夏威夷达成协议,将珍珠港作为美国海军基地。1893年,美国种植Bl主宣
4、布让夏威夷“成为合众国一员”,这遭到夏威夷女王及其人民的反抗。面对夏威夷乱局,美国战争部没有丝毫犹豫,随即出兵干涉、控制局势,并完成对夏威夷的吞并。同一时期,美国对远隔重洋的远东地区,也开始表现出干涉意愿。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美军参加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此时,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为获得中国市场而不惜冒险搞突破。他在没有咨询国会的情况下,就向中国派遣了一支约5000人的军队。这是美国与其他大国合作并使用武力干涉远东事务的开端。一年后,威廉麦金莱遇刺身亡,继任者西奥多啰斯福延续了这一政策。总的来说,19世纪末美国的干涉活动主要集中在涉及殖民利益的地方。特别是在拉美地区,美国的干涉行动遍
5、及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几乎波及每一个国家。在这一阶段,美国虽为影响他国而进行干涉,但它的根本出发点是现实利益,是为了增进美国的权势和威望。此时,美国的干涉行动没有太多价值取向,而主要是实力地位的象征。这与美国后来的干涉行动是有所区别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外交的一个分水岭。此时,美国的身份已然发生转变,它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区大国,变成具有国际视野的全球国家。在这个蜕变过程中,美国出现了两种激烈碰撞的政治思潮。一种是以西奥多罗斯福为代表的帝国主义思想;另一种是以伍德罗威尔逊为代表的全球改良思想。二者都认为在变化的世界里,美国不应该固守孤立主义立场,相反,美国应该走向世界,实现其大国抱负。两
6、种主张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实用主义至上,追求美国狭隘利益的最大满足;后者则含有理想主义的成份,寻求变革旧世界。这两种思想最终发展成美国干涉别国事务的两种传统。“莽骑兵”传统。19世纪70年代,鼓吹野蛮竞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传入美国,成为美国社会的时尚信仰。受此启示,西奥多罗斯福(即人称“莽骑兵”的老罗斯福)认为教化落后民族、促进人类进步是一项绝对正义的事业,他本人也变成了战争最狂热的鼓吹者。在他的公开论述中,战争、责任、海外殖民地总是成为关键词。其所谓“责任”,就是“文明”国度对“非文明”国度的必要的、合理的统治与干涉。可以说,老罗斯福等人基于“种族优势论养成了干涉别国内政的习惯。美西战争后,美国
7、对古巴前途命运的干预,就是一个典型例证。早在西班牙统治时期,古巴争取独立的力量就已经在发展。随着西班牙帝国衰落,古巴人民开始看到独立的希望。然而,在击败西班牙帝国后,美国掐灭了古巴人民寻求独立的希望。根据美国起草的条约,美国拥有以干预方式“保护古巴共和国的权利工当古巴拒绝这一无耻条约时,美国代表对其恫吓,古巴制宪会议最终只好接受这一安排。无独有偶,数十年后古巴爆发反对亲美独裁统治的民族民主革命,并成功建立新政权。这让美国惊恐不已,它担心古巴的变革不符合自身利益,担心古巴成为苏联威胁美国的的“滩头堡二1960年起,美国中情局(CIA)四处纠集古巴流亡分子,妄图推翻卡斯特罗革命政权。1961年4月
8、17日,在中情局策划、组织、协助下,流亡美国的古巴人对古巴革命政府发动入侵,史称“猪湾事件。猪湾行动”的失败对肯尼迪产生了深刻影响,促使其在柏林、越南采取进一步行动,以证明自己的强硬。总的来说,“莽骑兵”式干涉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涉及切实的利益,而不论这种利益是否正当。如西半球霸权就是美国认为的理所当然的地缘政治利益。二是通常以“保护”的名义,被保护对象可能是美国人及其财产,也可能是美国的代理人。三是往往为了应对偶然事件和突发情况,因而经常会出现非常规决策。四是通常涉及到武力的使用或者威胁使用,尤其是在对象国发生内部混乱和内部冲突的情况下,炫耀武力甚至动用武力经常成为美国的政策选项。“传教士”
9、传统。美国从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是独特的,是摆脱旧大陆腐败习气的“人类试验田二美国人相信,如果保持同旧世界的分立状态,并因此享有道德优势,那么,其他民族就会朝着“亚当斯的灯塔”走来。故而,美国需要在新大陆建设新世界,将其打造成“应许之地”,引导黑暗中寻找方向的人。然而,随着美国实力的增长,美国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上升。到20世纪初,就有人觉得美国不应该只是一个固定不动的“灯塔”,相反,美国应当走出去传播“福音二这种强烈的“使命感”,把伍德罗威尔逊推到了历史的前台。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生涯是从公开批评美西战争和批判帝国主义扩张开始的。他目睹过美国内战的残酷景象,经历了内战后社会重建的艰辛过程
10、,在强烈的“传教士”精神驱使下,他相信美国与众不同,能够带来济世良方。威尔逊强调,美国无意主宰世界,而要提供一种新的交往模式,使公认的正义高于各种狭隘的私利。威尔逊认为外交政策不应只有政治和经济的追求,还应有道义的追求,他将“道德贡献和全球责任”纳入美国外交的框架之中。在涉及美国要不要干预的政策问题上,威尔逊把行动是否有利于维护“民主”作为重要衡量标准。威尔逊就任美国总统时,面临着是否承认几个新政权的难题。其中就有通过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而建立的中华民国,还有美国的近郝墨西哥。对当时的中华民国,威尔逊迅速予以承认,并极力阻止美国银团参与“六国贷款”,以免它们垄断美国在华利益。相反,威尔逊不仅不
11、承认墨西哥政府,还要求墨西哥马上举行大选,并要求维克托里亚诺韦尔塔不得参选。总之,威尔逊及其后来的追随者,把维护国内外“民主”作为决定是否干涉的重要依据,这是“传教士”式干涉的显著特征。这种干涉通常被包装成为“拯救”,被拯救的有“受威胁的民主制度”,也有“遭受暴虐对待的人民”。在手段选择上,美国通常混合使用经济制裁、政治施压和军事威慑的方式,对那些被它圈定的对象进行长期干预。美国军工复合体:干涉主义与默武主义结出的毒果美国早期很多政治家对设立“常备军”是持保留态度的,认为它会浪费公帑,而且会助长政府权力的扩张。因为美国地理位置优越,建国后很少面临被入侵的威胁,这种反对美国军事化的思想深入人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国 全球 干涉 主义 政策 军工 复合体 扩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73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