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于生活思于探究 论文.docx
《问于生活思于探究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于生活思于探究 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问于生活思于探究摘要:提问环节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活化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思考习惯有着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来进行提问,积极地探索并创新提问的形式与方法,给学生创设丰富的、多种多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对具体问题展开自主地建构,令他们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同时增强小学生在提问环节的个人体验,有效地提升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优化策略引言: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依旧采取死板、单调的提问方式,过于突出自身的“问”与“答”,有时甚至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这种“自问自答的课堂提问
2、方式严重抑制了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为了改变上述现状,实践中我从五个方面进行探索,下面浅谈自己的体会。一、以生活化提问为前提,唤醒学生的认知经验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存在着一定的畏难心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寻找一些熟悉的素材作为提问的内容,唤醒他们以往的认知经验,在此基础上对具体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思考,推动他们进入良好的、专注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以生活化的提问为前提,尽可能地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连接,使他们所拥有的相关经验得到充分地调动。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就进行了生活化的提问。师:同学们,马上就到中秋节
3、了,张阿姨准备购买14盒月饼送亲戚朋友,一盒月饼是39元,估一估张阿姨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教师利用熟悉的素材来进行提问,可以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畏惧感,使学生联系以往的认知经验对问题展开了不同角度的思考,有的学生把39看成40,14看成20,则39X14Q800元);有的学生把39看成30,14看成10,则3914300(元);有的学(生把39看成40,14看成15,则3914600(元)追问:你认为哪种估算方法比较合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经验不同,出现了不同的估算方法,生活化的提问更容易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二、以情境化提问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不同的情境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上课体验,教师要加
4、强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依据本班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来营造生动的、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展开自主地建构和探究,既有利于增强提问的场景感,也有利于丰富学生在提问环节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喜欢上思考。因此,教师要以情境化的提问为载体,将学生置于具体的情境中,激发他们内心的探究欲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逐步探寻到正确的答案,有利于让学生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活化。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就进行了情境化的提问。师:李兵同学要去办公室搬60本数学书,由于一趟搬不完他准备分成三趟搬,他每趟要搬多少本书呢?教师将学生置于具体的“分趟搬书情境中,能够充分激起他们内心的探究欲望,经过短暂的思
5、考学生能够得出:把60看成6个十,再除以3,所以算出来的结果就是2个十,所以李兵同学每趟需要搬20本书。在真实性的问题情境中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个人体验,也有利于引发他们内心的质疑,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情境创设多种多样,除了生活情境之外,还有游戏情境、故事情境、比赛情境等。如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让两个小组推荐两名同学进行口算比赛。第一组题目:7218369123601596241200300第二组题目:7619541818665139113240080比赛在第一组的欢呼声中结束,这是第二组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这比赛不公平,第一组的结果都是第一组的同学不愿意了,有同学站起来说:“4不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问于生活思于探究 论文 生活 探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71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