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护理规章制度.docx
《医疗护理规章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护理规章制度.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疗护理规章制度精选(九篇)第1篇:医疗护理规章制度范文随着医学与法律学问的普及,病人的维权意识和自我爱护意识不断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护士如何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履行自己的职责,是有效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就新时期护士如何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士依法执业,有效防范医疗纠纷进行探讨。1强化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执业1.1 护士必需是经过护理专业学习并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专业人员护士上岗前经过培训、理论和操作考试成果合格后才能上岗,以保证护理质量。未经执业注册者,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也不得从事护理执业活
2、动。1.2 执业护士应依法执业执业护士除仔细学习职业道德教化、医院规章制度、护理管理制度外,还应着重学习与护理行为相关的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有关内容,增加法律意识,并通过护理纠纷个案分析来增加自我爱护意识。严格遵遵守法律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仔细履行岗位职责以及对患者、患者家属和社会的义务,理解和敬重病人的各项权益,懂得依法执业的重要性,做到知法、遵守法律、用法,确保医疗护理平安。2建立、健全及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2.1 加强制度管理不断完善各种工作和平安管理制度、应急处理程序和专科护理流程,细化并规范护理过程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加强
3、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核心制度的管理。2.2 制订各种护理应急预案如患者发生坠床或跌倒时、患者猝死时,发生化疗药液静脉外漏时、突然停电、火灾、重大公共突发事务时,能很快进入应对处理流程,并时时进行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练。2.3 建立护理告知、签字制依据各科室不同特点,对做特别护理操作、治疗或一些相关院内科室规定,如深静脉穿刺、拒绝翻身、患者外出或夜不归宿等,履行告知义务,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清晰会导致的不良后果,做到知情同意,建立护理告知、签字制。2.4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卫生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制度是维护护理工作有序进行、保障医疗护理平安的根本。在有章可循的基础上,做到
4、有章必循,避开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有些护士把本该属于自己的工作交给护工来做,如吸痰、口腔护理,更换引流瓶等,相识不到自己的违规行为,为患者的平安带来许多隐患。2.5 在落实规章制度的同时,应增加证据保全意识疑是输液、输血、注射、用药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并将残留液、输液瓶送检,若患者及其家属不参加封存,应请公证机关对封存过程予以公证,以保障证据的法律效力1。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水平护士条例中规定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发觉患者病情紧急,应当马上通知医师;在紧急状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援。因此,护士不仅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积累工作阅历,还要娴
5、熟驾驭临床抢救、复苏技术,提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实力和应急实力,同时要全面提高护士的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避开护士由于护理专科理论学问及技术不全面,当患者出现病情改变时未能做出正确评估,未刚好报告处理,或对医疗设备运用实力的缺乏,使患者造成不良后果。4执行医嘱医嘱是医生依据患者病情须要而拟订的书面叮嘱,是护士对患者施行治疗及护理措施的依据,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留意。4.1 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严格三查八对留意医嘱的合理性及正确性,不能错误或机械地执行医嘱。护士条例规定,护士发觉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诊疗技术规范的,应刚好向开具医嘱的医生提出,必要时向该医生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或者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
6、管理的人员报告。假如护士怀疑医嘱存在错误,护士有权力拒绝执行,并向医师提出质疑,假如遭到医师斥责或强制时,护士应向其所在科室负责人或医疗卫朝气构负责医疗服务管理的人员报告;反之,假如护士明知医嘱有错误仍旧执行,护士将与医师共同担当所引起的法律责任。4.2 执行口头医嘱一般状况下,不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在遇抢救急危患者时,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需向医生复述一遍医嘱内容,方可执行,随后应留意督促医生刚好补开医嘱。4.3 严禁违规行为严禁护士随意篡改医嘱、无故不执行医嘱、无医嘱擅自给患者用药做治疗等违规行为。5增加服务意识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往往仅注意执行医嘱,完成打针、发药的工作,忽视了主动视察患者病情改
7、变、巡察病房和基础护理等工作;注意治疗性措施的落实,忽视了对患者的生活照看、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注意技术操作,忽视了与患者的沟通、沟通,未能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全付诸行动2。护士应以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来履职尽责,敬重、关切、关爱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与健康,紧紧围绕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护患沟通,主动开展好一对一的健康教化,主动征求患者及家属的看法,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患者供应全程优质服务,以满意患者的健康需求。6敬重患者的隐私权患者在入院后,为了更好地实施整体护理,在入院进行护理评估时,患者为了早日康复,往往会将病史、
8、既往史、家族史、个人习惯及嗜好等隐私和隐私告知医护人员,同时在住院期间,患者的一些检查结果、病情及治疗方案涉及当事人隐私的,护士有义务爱护患者的隐私。就医者的隐私权受法律爱护,不得随意泄露,护士应充分相识到随意泄露患者隐私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或严峻后果。7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文书是护士工作行为记录的文字材料,也是各项护理活动及病情视察的客观记录,是治疗诊断和实施护理措施的科学依据,是处理和解决医疗纠纷、鉴定事故性质的重要法律依据,所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特别重要。7.1 护士书写护理文书原则应当遵循客观、真实、精确、刚好、完整的原则,字迹清楚,不得采纳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7.2
9、护士之间不得代签名或代医生签名如署名不实,当发生医疗纠纷,在法庭上一旦进行笔迹鉴定,将失去法律效力。7.3 护理病程记录单的书写记录要更详细、全面、客观、真实,不能凭空想象,随意记录,避开发生医疗纠纷时对护士举证不利。7.4 护士长加强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监控和管理使护理文书书写缺陷遏制在护理记录形成的过程中。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救死扶伤、爱护生命、防治疾病、减轻苦痛的专业职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用自己的专业学问、技术和爱心,勤奋工作,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规范护理行为,坚持依法执业,增加
10、服务意识和自我爱护意识,防范医疗纠纷,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就医环境,以满意患者的健康需求。参考文献第2篇:医疗护理规章制度范文关键词:医疗纠纷医疗体制防范措施Doi:10.3969/j.issn.1671-8801.2022.03.567【中图分类号】R-I【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22)03-0366-01依据医疗行为状况,在医患双方之间出现的因医疗违约或医疗过错而引发的医疗合同违约纠纷或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等均称为医疗纠纷。医疗过错与医疗过失是导致医疗纠纷产生的根本缘由,其中医疗过失是指在临床诊疗诊断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出现的各项失误行为;而医疗过错则是
11、指在临床诊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出现的各项过错行为。这些过错和过失通常会干脆损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严峻者甚至会危害到生命平安,所以医疗纠纷频频不断1,2o笔者就现行医疗体制下的医疗纠纷防范绽开全方位探讨,以期为医院健康、长久、稳定发展供应有利条件。1现行医疗体制下医疗纠纷产生的主要缘由1.1 院方问题。1.1.1 沟通不到位。依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因诊疗技术局限性而引发医疗纠纷占10%30%,因医护人员服务看法差、语言不纯熟而引发医疗纠纷占50%-80%o部分医护人员不具备剧烈的责任感,且存在严峻的敷衍状况,没有站在患者的角度为其供应优质服务。医患双方在相互沟通、相互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言行
12、举止会干脆影响到患者生理与心理活动,若患者烦躁易怒或心情不稳定,医护人员却以冷淡的服务看法面对患者,那么其就会出现严峻失落感,最终引发医疗纠纷。1.1.2 服务不规范。部分医护人员有不同程度的医德医风问题,且职业素养低,技术水平有限,例如不敬重患者,不重视其心理问题,没有足够的爱心、细心、关切与耐性对待患者,严峻者甚至会出现重病不重人状况。医患双方在日常沟通时,患者往往会因医护人员看法冷漠而引发各种不满心理,进而产生医疗纠纷。1.1.3 规章制度不实行。虽然医院已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强,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常出现各种死角与漏洞,如奖惩不严、可操作性不高、规章制度修改不刚好和监
13、督检查不彻底等问题3-4。部分科室与医护人员在执行规章制度和学习方面不具备良好的依从性、主动性和主动性,例如诊治不刚好、诊治质量不高、三级检诊不合格、疑难病例探讨不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不到位、病例描述不正确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极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1.2 患方问题。1.2.1 理念界限模糊。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将医疗机构与其它服务消费行业划上等号,觉得医院有责任、有义务把自身疾病完全治愈。但医疗机构属于一个特别性行业,不能明确警示或准确说明其服务结果,所以患者花费了大量金钱却无法得到预期治疗效果,其心理上难免会出现不满心情,最终致使医疗纠纷的产生。1.2.2 没有意识到医疗工作的特别性。在实际
14、临床诊治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会对疾病治愈抱有很大的期望,但目前不管是医学水平发展的国家,还是医学水平发达的国家,对于一些疾病的治愈仍是无法保证的,而部分多发病和常见病的预后与转归则因人而异。我国医疗机构绽开临床诊治工作时,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会对最终疗效抱很大期望,假如最终疗效达不到预期效果,特殊是患者病情加剧或死亡时,尽管医院没有任何过错或过失,患者及其家属还是会因人财两空而把自己的怒火发泄到医院上,进而引起医疗纠纷。1.2.3 趋利性心理。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在面对医疗纠纷时,均不愿实行司法处理,而是实行医闹措施,这主要是因为司法处理程序会消耗过多时间,且法院的最终判决不肯定是胜诉,而医闹则可
15、以小闹小赔或大闹大赔,所以患者及其家属通常会选择实行医闹措施,而不是司法处理。随着医闹的频频发生和求偿胜利,人们也由此看到了商机,医闹职业应运而生,给整个社会风气带来了严峻影响。1.3 机制问题。医患双方面对医疗纠纷,患方一般会干脆与医方争辩,并借此分散医方的大部分精力。在实际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医院与患者处于对立面,二者之间往往无法达成共识,加上沟通不良、信任不足,所以医疗纠纷日益严峻。医院通常是处理医疗纠纷的常用地,这主要是因患方心情失控而出现的过激行为,医院面对该行为时大多实行花钱息事宁人的方法,由医院与各科室分别担当患方提出的赔偿金,而这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很大的经济压力,且不利于医院的
16、健康、长久、稳定发展。2现行医疗体制下的医疗纠纷防范2.1 提高队伍素养,增加服务理念。医护人员服务不到位、看法冷漠、防范意识不佳和缺乏工作责任心等均会引发医疗纠纷,破坏医患关系,严峻时甚至会出现暴力事务。为了增加医护人员的业务素养,有效提高服务质量,防范医疗纠纷产生,医护人员必需做到以下两点:增加告知服务理念,提高服务缜密度。医护人员肯定要严格执行告知义务,通过法律法规对医疗行为进行全面规范。绽开医疗活动时,医护人员要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征求看法、支持与理解,使之能够主动协作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工作,这不仅是医护人员依法从医的关键,还是防范医疗纠纷产生的重要举措6。增加刚好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有
17、效性。患者对医院的根本要求是为患者供应刚好、有效的临床诊治护理服务,而临床诊治护理服务的刚好性、有效性则取决于整个服务流程。因此,必需对整个服务流程进行优化,缩短非诊断、治疗、护理时间,以期为患者供应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此外,还要特殊留意以下几点问题:医护人员面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肯定要刚好予以答复,除特别状况外。假如患者存在异样现象,医护人员应马上察看,尽可能做到随叫随到,禁止出现让人代劳、拖延察看时间等行为,以防范医疗纠纷产生。大部分病重患者及其家属通常会反复提出各种预后问题,面对这一状况的医护人员必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客观的看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解答,这样才能让病重患者及其家
18、属做好充分的思想打算工作。医护人员在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无端指责和无理要求时,肯定要以亲善可亲的看法向其说明缘由,争取得到他们的谅解和理解,留意气话不说、重话轻说、急话慢说,以免医疗纠纷越来越严峻。2.2 提高法治教化,增加法律意识。为了防范医疗纠纷产生,医院必需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让每个医护人员都能够充分了解和驾驭医患关系、医患法律地位和医疗纠纷法律责任等,这对于医疗纠纷的处理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每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规章制度,医疗机构也不例外。由于医疗机构是一个特别且困难的行业,所以其规章制度更加全面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医疗质量和医疗平安。医学和法学这两个学科的共同点是
19、专业性强,而要想做到遵守法律,首先就要学法、知法和懂法刀。但目前大多数医护人员只了解医学而不了解法学,甚至连与之相关的基本法律学问都不了解,这干脆导致临床诊治护理工作不根据相关法律规程和操作技术规范执行,进而引发医疗纠纷,这时医护人员才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为此,医疗机构肯定要定期组织全部医护人员绽开法律法规培训活动和教化活动,只有严格遵循法律规程执行临床诊治护理工作,才能防范医疗纠纷产生,达到爱护医护人员合法权益的目的。2.3 建立岗前培训,制定医学教化制度。绽开医疗工作时,医生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使医患之间长期处于不同等状态。在法律上,医患双方属于同等的民事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强调着医患双方
20、相互敬重、相互同等的重要性,还强调医疗工作应以患者为核心、以患者利益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患者的病情知情权、费用知情权与治疗知情权,最终达到防范医疗纠纷产生的效果。为此,医疗机构在面对新上岗的医护人员时,应实行全方位的岗前培训I,例如医院工作规章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十三项核心制度、医德规范教化、病案书写规范、政治思想教化、技能操作正确、各岗位职责教化和处方书写规范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让医护人员更加了解医学和法学,并依此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以防范医疗纠纷产生。2.4提高社会监督,防范医疗纠纷。在实际工作中,医疗机构应把社会监督电话与看法箱合理设置在院内惹眼位置,并支配专人负责管理,
21、以随时调查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满足度。同时,医疗机构还可以聘请专业监督员到院演讲,以进一步改善监督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为了防范医疗纠纷产生,医院可施行以下几点公开制度:全部医护人员均佩戴胸卡,其内包括本人照片、姓名、科室、职称等信息;将卫生部门制定的相关医德规范和实施方法公开张贴在院内惹眼位置;将检查、治疗、手术、药物和住院的各项收费标准和收费项目公开化8。3结束语总而言之,医疗机构是一个涉及到患者生命健康的特别性、困难性行业,所以要求每个医护人员都要具备高度工作责任心、精湛诊治技术、优质医护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得到良好保障,达到防范医疗纠纷产生的目的。除此之外,医疗机构还要提高
22、医护人员的业务素养,增加其诊治护理服务观念,并在实际工作中实行好各项规章制度,这样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还可以防范医疗纠纷,推动医院不断向前发展。参考文献1李杰,孟宁,刘国炳.从加强病案管理的角度探讨医疗纠纷的防范J.中国病案,2022,10(06):23-242冉明宇,边冬林,邢庆蓉,苏杨.医院医保办发生医疗纠纷的缘由分析及措施探讨J.西南军医,2022,12(04):770-771史丽波,武淑华,俞春利.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的特性及防范探究J.卫生软科学,2022,23(03):274-275谢青松.我国医学院校医疗纠纷教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22,26(10):94-
23、965朱英梅.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与医疗纠纷防范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22,21(01):179-1806孙荣超,杨树东,周志毅.加强基层医院病理科管理与医疗纠纷的防范的探讨J.价值工程,2022,2(28):180-181第3篇:医疗护理规章制度范文【关键词】医疗纠纷预防措施管理方案医疗纠纷是指在医院诊疗护理过程中,因患方对医方的工作不满足,对医疗后果及其缘由产生分歧,发生争吵,甚至上诉,要求追究某医务人员或有关部门的责任,在事实真相未查明之前。本文结合临床阅历,对既往医疗纠纷加以分析,指出简单造成医疗纠纷的环节,并提出削减医疗纠纷的方法与预防措施。1简单造成医疗纠纷的环节1.1 不健全和
24、执行不严格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通常都是经过长期积累的实例和阅历总结制定的,在临床上,无论是年轻医生或老医生,只要按规章制度办事,就不会发生大的事故差错,也会把医疗纠纷降低到最低限度。然而,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不仔细去落实,不按制度办事,就成为发生差错乃至事故的根源,医疗纠纷也必定会丛生。1.2 医疗设备与材料存在隐患。医疗事故发生与之相关的很大部分与供电系统故障有关。在医疗抢救或是治疗过程中假如供氧系统发生故障,医疗设备存在隐患,手术过程中手术设备漏电,人工瓣膜和起搏器在应用时发生故障,轻则影响到患者的治疗疗效,重则造成患者生命的威逼。1.3 医用药物问题。因药物引起的差错事故或纠纷,主要表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 护理 规章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51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