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ocx
《传染病防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染病防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内容提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为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lV)引起的一种以免疫功能缺陷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HlV特异性地侵犯CD4T淋巴细胞,使CD4T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最终导致以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要表现的免疫功能异常。艾滋病于1982年定名,1983年发现其病原体。机体感染HlV后经过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后,最后进入艾滋病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机会感染和肿瘤。临床上通过HlV抗体检测和WeSternblotting(蛋白质印迹)技术来确诊本病。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性以及母婴三种途径进行传播。自从1996年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联合治疗(HAA
2、RT)在临床上的应用,艾滋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目前认为艾滋病是一种可以治疗但尚无法完全治愈的慢性疾病。治疗艾滋病的关键措施就是HAART,即将不同作用机制的抗HIV药物进行组合使抗HIV疗效最大化。尽管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来预防本病,但艾滋病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随着新型抗HIV药物的不断出现,艾滋病患者的预后将进一步改善,接受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得到重建的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与普通疾病患者的病死率接近。一、病原学HlV是1983年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发现,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统一命名HIV。HlV是单链RNA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为直径约1001
3、20nm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类,含有反转录酶(RT,P51P66),整合酶(INT,P32)和蛋白酶(PI,P1O)o核心外面为病毒衣壳蛋白(P24,P17)o病毒的最外层为包膜,其中嵌有gpl20(外膜糖蛋白)和gp41(跨膜糖蛋白)两种糖蛋白。gpl20的下端与贯穿病毒包膜的跨膜蛋白gp41相连接,gpl20在分子构型上有一个小凹陷是与CD4分子结合的部位。gp41协助HIV进入宿主细胞。HlV基因全长约9.8kb,含有gagpol、env3个结构基因、2个调节基因(tat反式激活因子、rev毒粒蛋白表达调节子)和4个
4、辅助基因(nef负调控因子、VPr病毒r蛋白、vpu病毒U蛋白和Vif毒粒感染性因子)。HIV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各基因的变异程度不同,env基因变异率最高。HlV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包括反转录酶无校对功能导致的随机变异;宿主的免疫选择压力;不同病毒DNA之间、病毒DNA与宿主DNA之间的基因重组;以及药物选择压力,其中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导致耐药性的重要原因。根据HlV基因差异,分为HIVT型和HlV-2型,两型间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40%-60%。目前全球流行的主要是HIV-IoHIV-I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型,包括M亚型组(主要亚型组)、0亚型组和N亚型组,其中M组有A,B,C,D,E
5、,F,G,H,I,J,KIl个亚型。此外,近年来发现多个流行重组型。HIV-2的生物学特性与HIVT相似,但其传染性较低,引起的艾滋病临床进展较慢,症状较轻。HIV-2型至少有A,B,C,D,E,F,G7个亚型。我国以HIVT为主要流行株,已发现的有A、B(欧美B)、B(泰国B)、C、D、E、F和G8个亚型,还有不同流行重组型。1999年起在部分地区发现并证实我国有少数HIV-2型感染者。HlV需借助于易感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包括第一受体(CD4,主要受体)和第二受体(CCR5和CXCR4等辅助受体)。根据HIV对辅助受体利用的特性将HlV分为X4和R5毒株。R5型病毒通常只利用CCR5受
6、体,而X4型病毒常常同时利用CXCR4、CCR5和CCR3受体,有时还利用CCR2b受体。HIV既有嗜淋巴细胞性又有嗜神经性,主要感染CD4T淋巴细胞,也能感染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和小神经胶质细胞、骨髓干细胞等。HIV侵入人体数周至6个月后产生抗HlV抗体,但此抗体不是中和抗体,表示已被HIV感染,因为血清中同时存在抗TIV和病毒血清均有传染性。Hl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因此,对HBV有效的消毒和灭活方法均适用于HIV。除此之外,75%的酒精也可灭活HIV,但紫外线或Y射线不能灭活HIV。HIV对热很敏感,对低温耐受性强于高温。56。C处理30分钟可
7、使HIV在体外对人的T淋巴细胞失去感染性,但不能完全灭活血清中的HIV;10(C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二、流行病学自1981年报告首例AlDS以来,目前已有180多个国家发生本病。根据WHo报告,到2008年底,全球现存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大约为3340万。我国目前处于HIV感染增长期,据卫生部统计,中国自1985年出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截至2009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19877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02323例;报告死亡49845例。2009年,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对中国2009年艾滋病疫情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估计中国
8、目前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约7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为10.5万人;估计2009年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人。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呈现4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艾滋病疫情上升幅度进一步减缓,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开始显现;二是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间的传播,上升速度明显;三是全国艾滋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部分地区疫情严重;四是全国艾滋病受影响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样化。我国艾滋病疫情还处于低流行态势,但是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定人群和部分重点地区已经出现高流行态势,艾滋病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防治形势依
9、然严峻。HIV传播需要接触包含游离的病毒或者被感染细胞的体液,尤其是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母乳、唾液或者伤口或皮肤和黏膜损伤的渗出物。病毒载量越高越容易造成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包括握手、拥抱、共用办公用具、共用马桶圈、卧具、浴池等不会传播AIDS。接吻、共同进餐、咳嗽或打喷嚏等也不会传播。蚊子不是HlV的适宜宿主,HIV在蚊中不繁殖,蚊虫叮咬不会传播AIDS。Hl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患者的传染性最强,无症状感染者在流行病学上意义更大。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子宫和阴道分泌物中。乳汁、唾液、泪水等均能检出病毒。世界公认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即性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
10、传播。人群对HIV普遍易感,各个年龄均可感染,但同性恋和性乱交者,静脉毒瘾者,血友病患者,接受可疑血、血制品或器官移植者,13岁以下儿童其双亲或双亲之一是HIV感染者,受感染的危险比较大,属高危人群,发病年龄主要为40岁以下的青壮年。三、发病机制和病理(一)发病机制HlV对CD4T淋巴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等)有特殊的亲嗜性。根据HlV株对不同类型细胞的亲嗜性,可将之分为嗜T细胞毒株(X4型)、嗜巨噬细胞毒株(R5型)和双嗜性毒株(X4R5型)。R5型病毒通常只利用CCR5受体,而X4型和X4R5型病毒常常同时利用CXCR4、CCR5和CCR3受体,有时还利用CCR2b受体作为
11、辅助受体。1. HIV进入细胞和复制的过程HlV需借助于易感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包括第一受体(CD4)和第二受体。HIV-I的外膜糖蛋白gpl20首先与第一受体结合,然后gpl20再与第二受体结合,gpl20构象改变,与gp41分离,最终导致HIV与宿主细胞膜融合进入细胞。HlV进入人体后,在2448小时内到达局部淋巴结,约5天左右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病毒成份。继而产生病毒血症,导致急性感染。HIVT感染人体后,选择性的吸附于靶细胞的CD4受体上,在辅助受体的帮助下进入宿主细胞。病毒RNA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形成cDNA,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形成双股DNA,在整合酶的作用下,新形成的非共价结
12、合的双股DNA整合入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这种整合的病毒双股DNA即前病毒。前病毒被活化而进行自身转录时,病毒DNA转录形成RNA,一些RNA经加帽加尾成为病毒的子代基因组RNA;另一些RNA经拼接成病毒IiIRNA,在细胞核蛋白体上转译成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合成的病毒蛋白在内质网核糖体进行糖化和加工,在蛋白酶作用下裂解,产生子代病毒的蛋白和酶类。Gag蛋白与病毒RNA结合装配成核壳体,通过芽生从胞浆膜释放时获得病毒体的包膜,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形成慢性感染,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典型进展者、快速进展者和长期不进展者三种转归。影响HIV感染临床转归的主要
13、因素有病毒、宿主免疫和遗传背景等。2. CD4T淋巴细胞受损伤的方式(1)直接损伤:HIV在细胞内大量复制,导致细胞溶解或破裂。(2)间接损伤:受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中的HIV-env基因编码gpl20和gp41,使受染的细胞表面有gpl20表达,后者可与邻近未受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结合,形成融合细胞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发生溶解破坏。(3)骨髓干细胞受损:HlV可以感染破坏干细胞,使CD4+T细胞产生减少。(4)免疫损伤:血液中游离的gpl20可以与CD4T淋巴细胞结合,使之成为靶细胞而被免疫细胞攻击。3. HIV对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HlV可以感染并破坏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防治 获得性免疫 缺陷 综合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5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