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docx
《《仙居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仙居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文本规划图纸(报批稿)二。二二年一月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1第一条规划目的1第二条规划范围与面积1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1第四条规划期限1第二章保护规划2第五条资源分级保护2第六条资源分类保护5第七条外围协调区保护6第八条分区设施控制管理7第九条分区活动控制与管理8第十条生态环境保护9第三章游赏规划10第十一条规划布局结构10第十二条生态容量10第十三条游人容量10第十四条发展规模预测10第十五条景区规划10第十六条特色景观与展示13第四章设施规划15第十七条道路交通规划15第十八条游览设施规划20第十九条基础设施规划21第五章居民点
2、协调发展规划25第二十条居民点调控类型25第二十一条居民点景观风貌规划25第二十二条经济发展引导规划26第六章国土空间规划协调27第二十三条土地利用规划协调27第七章近期实施规划28第二十四条近期实施重点28第八章附则29第二十五条规划文件29第二十六条规划解释权29第二十七条生效日期29第二十八条修编规定29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了加强仙居风景名胜区的严格保护和永续利用,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特修编本规划。第二条规划范围与面积1.仙居风景名胜区范围(见图1-1)北起下珠至叶宅的山脚线;西以十三都坑为界;南接仙居与温州市永嘉县界;东部南段以十三都坑及其支流东侧的山脊线为界,北段
3、以十八都坑西侧山脚线为界,由五大景区组成,(其中神仙居景区面积约为16.66平方公里、十三都景区面积约为11.19平方公里、公盂岩景区面积约为32.73平方公里、景星岩景区面积约为23.52平方公里、淡竹景区面积约为48.16平方公里),总面积132.26平方公里。2 .风景名胜区外围协调区面积约118.07平方公里。3 .规划批复后,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要及时向社会公开风景名胜区范围矢量坐标;同步开展风景名胜区勘界定标工作。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仙居风景名胜区是以峰丛绝壁、幽谷飞瀑、溪流林滩、古村梯田为风景资源特色,以生态保护、科研科普、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4、。第四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其中近期为20212025年,中期为20262030年,远期为20312035年。第二章保护规划第五条资源分级保护仙居风景名胜区总体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见图2-1),实行分区保护和差异化管控。相关共性保护措施如下:1 .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动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4号)要求,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提高建设用地投资强度、降低亿元GDP占用土地面积。2 .坚决清理和处置闲置用地,加强“一户多宅”和历史遗留非法住宅综合整治。3 .凡是涉及与核心景域风光相关的重点项
5、目如索道、游步道选线用地或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建设项目、或在核心景区用地面积或者建筑面积IoOO平方米以上的建设项目等均应做保护专题论证,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建设。4 .凡是位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各类建设和活动均应符合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相关技术规范规定。5 .规划批复后,风景名胜区开展新一轮总规修改或相关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要严格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出台的关于自然保护地(含风景名胜区)整合和管控的相关政策,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1、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一一严格禁止建设范围)一级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包括北部公盂岩、景星岩、天柱岩、饭蒸岩、蝌蚪岩、西天门和
6、东天门等七处具有突出景观价值的峰丛、峰嶂和南部承担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要区域以及全域自然水体,规划面积约32.31平方公里。一级保护区保护措施:1 .严格保护地质遗迹和风景区原生态植被群落,除设置必需的步行道和相关设施外,严禁建设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基础设施,不得安排旅宿床位,严格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本区。特别是淡竹以南山林保育地带,除危及生态系统完整性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森林抚育等经营管理措施,严禁非法进入,要尽量保持生态系统自然演替完整的生态学过程。加强野生动植物物种调查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建立森林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地理信息系统,对有害生物进行定点、定位、定时观测。2 .严格保护十七都坑、十三都坑
7、及其上游大源港及小源港等全域生态溪流的自然原真性,与水域相关的工程设施应以安全、生态为理念,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项目选址论证,经省级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建设。3 .对生态功能造成明显影响或坡度大于25度以上且质量等级特别低的永久基本农田规划要求将其退出,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或还湿地。4 .除满足国家特殊战略需要的有关活动外,原则上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包括列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严格禁止类建设项目。5 .区内允许以下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1)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包括水文水资源监测和涉水违法事件的查处等,灾害风险监测、灾害防治活动。2)经依法批准的非破坏
8、性科学研究观测、标本采集。3)经依法批准的考古调查发掘和文物保护活动。4)本规划确定的的适度的参观旅游及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5)必须且无法避让、符合县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的线性基础设施建设、防洪和供水设施建设与运行维护;已有的合法水利、交通运输等设施运行和维护。6)规划暂未考虑的,但又是符合上述活动的项目。2、二级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范围)二级保护区主要包括北部景星岩、天柱岩、饭蒸岩、蝌蚪岩、西天门和东天门等一级保护区外围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山林,与公盂岩共同构成自然山居画卷的公盂村及其周边梯田;以及南部括苍山自然保护区北侧生态缓冲区,面积约60.33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保护措施:1 .要求以森
9、林保育为主,在北部峰丛、岩嶂地带除为保证森林植被正常生长进行人工干预外,禁止一切无序的砍伐;在南部生态缓冲区地带,严禁非法伐木、开垦等开发利用活动,培育具有较好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采摘、挖掘、移植、引种(包括采集标本)、出卖和收购区内珍稀濒危物种。2 .区内设施规模和建设风貌,除必要的服务设施建设外,严禁其它类型的开发和建设。3 .要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严格限制游览性交通以外的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本区。4 .严格限制公盂村居民点的加建和扩建,保持传统建筑风貌、田园村庄肌理、民俗文化,村居建筑可进行更新与功能置换,提供旅游咨询或简餐服务。3、三级保护区(限制建
10、设范围)三级保护区是除一、二保护区以外的风景名胜区用地,面积约39.62平方公里。三级保护区护措施:1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控制机动车辆对风景区的影响。2 .维持原有土地利用方式与形态,各项农业与经济用地的发展,遵照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包括建设功能、建设规模、建设强度、建筑高度和形式等,并与风景环境相协调。3 .严禁将工业项目、城镇建设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用地安排在景区、景点内,不得在风景区内安排有污染的工矿企业和有碍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农业生产用地,不得安排破坏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4 .要落实村庄保护发展规划全覆盖。区内所有风景建设应遵循山水格局中山居、溪居画卷的景观序
11、列,不得破坏“群峰一梯田一古村”,以及“群峰一山林一古村一溪滩,的格局。区内的游览服务设施应尽量控制规模和建筑量,以石材、木头等为主要原材料,建筑形式上应与仙居民居做法相一致,并在色彩和保持与风景区内民居建筑和风景建筑的和谐。表2-1风景名胜区分级保护区一览表分级保护面积(km2)占总面积比例(%)备注一级保护区32.3124.43核心景区二级保护区60.3345.61一般景区分级保护面积(km2)占总面积比例(%)备注三级保护区39.6229.96132.26100.00第六条资源分类保护分为生态资源保护、自然水体保护、地质遗迹保护、古树名木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六大层面。1、生
12、态资源保护严格遵循浙江仙居国家公园建设规划的生态资源保护要点,衔接仙居县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15-2030年)和仙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按照生物多样性保护、动植物生境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水域景观环境保护等四大类开展具体保护措施。2、自然水域保护1 .规划近期一级保护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要求优于I类标准;二级保护区水域水质达到或优于Il类标准;三级保护区水域水质达到Il类标准。远期,全域地表水环境质量优于I类标准。2 .风景名胜区内开展相关规划或项目选址论证报告编制,要严格落实涉水相关规定,落实水土流失防治和做好涉水游赏安全措施。3、地质遗迹保护
13、严格保护山景和水景等地质遗迹景观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重点保护各类山景的火山岩结构构造现象点、典型的地质剖面以及水体景观上游的生态环境等。4、古树名木保护1 .会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对风景名胜区内古树名木摸底清查,逐一建档,划定保护范围,相应设置护栏与标牌说明,同步落实管护责任制。2 .对个别衰弱植株尽快采取相应复壮措施、防止病虫害。5、历史文化资源保护1 .按照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对表2-2内现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修缮。2 .摸查外围协调区历史文化资源本地,结合详细规划编制落实文物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管控要求。3 .加强西落寺遗址保护,原则上不得原址
14、重建,设立必要的围栏进行安全防护。文化遗迹的活化利用,需与文物主管部门协调,履行相应的报批程序。4 .定期清理环境,避免破败荒废景象出现。5 .加强对如净居寺、陈十四娘娘庙等从事宗教活动的寺庙场所应严格管理,不得擅自改变寺庙格局、私自搭建、拆除房屋,不得以宗教活动名义破坏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寺庙改扩建或复建要根据国家、省宗教事务管理规定,需上报项目选址方案,经审批方可实施。6 .加强对区内传统村落的调查、发掘和考证,对符合相关保护类型认定标准的潜在保护对象应及时纳入保护名录,明确保护范围和要求,开展挂牌建档工作,并严格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相关规定进行保护。6、非物质文化整理、保护
15、与恢复要点1 .加强对风景名胜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工作。2 .注重对风景名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的整体保护,积极培养、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 .鼓励、扶持结合旅游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结合游览服务设施举办多种形式的非遗展示活动。第七条外围协调区保护外围协调区外围协调区总面积约为118.07平方公里。外围协调区具体保护要求如下:1 .该区域内应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全面开展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防止污染源点的产生。2 .严禁发展和布局对风景名胜区造成环境污染或景观污染的生产项目,控制已对风景区保护培育、游览利用和生态环境有不良影响的生活、生产的项目和内容,对严重者应进行整治或取缔。
16、3 .注重区内散落的自然村庄的整体风貌的协调和统一,宜突出自然生态特色和原生态的乡村文化。4 .村庄建筑景观风貌或悦榕庄、素园、圣禹民宿山庄等文旅建设项目应与风景区相协调,统一建筑形式、控制好村庄天际线和色彩,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同时应尽量避免现代建筑风格的引入。5 .对于风景区山顶往下俯视视野范围内的白塔镇规划建设区,尤其是神仙居度假区,建议编制与风景名胜区相关的风貌协调规划或城市设计,同时处理好风景区与高速、高铁和公路等交通要道的关系,做好景观美化工作。第八条分区设施控制管理按照分级保护的要求对风景名胜区内十种设施建设类型提出具体控制管理要求。表2-2分区设施控制与管理要求
17、一览表设施类型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m保护区1.道路交通索道等XOO机动车道、停车场XOO栈道OOO石砌步道OOO其它铺装OOO游览车停窕站XO2.餐饮饮食点O野餐点XOO餐厅XO3.住宿野营点XOO家庭客栈XOO小型宾馆XOO中型宾馆XOO大型宾馆XOO4.宣讲咨询展览馆O解说设施OO咨询点OO5.购物银行XXX商摊、小卖部OO商店OO6.卫生保健卫生救护站OOO医院XXX疗养院XXX7.管理设施行政管理设施XOO景点保护设施游客监控设施设施类型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环境监控设施8.游览设施风雨亭OOO休息椅竞OO景观小品OOO9.基础设施邮电所X多媒体信息亭OOO夜景照明设施OO应急
18、供电设施X传统农耕灌溉OO防洪设施给水设施消防山塘OOO排水管网垃圾站公厕防火通道消防站10.其它科教、纪念类设施OO节庆、乡土类设施OOO宗教设施OOO注:应该设置;。可以设置:可保留不宜设置;X禁止设置;一不适用第九条分区活动控制与管理各分区内人类活动的控制与管理要求见下表:表23分区活动控制与管理一览表活动类型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旅游活动L休闲散步2.登山OOO3.骑自行车游览OO4.古迹探访5.文化交流6.摄影、摄像OOO7.登高眺望OO8.采摘OO9.垂钓OIO.动植物观赏Il.游泳X12.野营露营XOO13.民俗节庆OO14.海滨休闲15.修养疗养XO16.文博展览OO济
19、会动经社活1.伐木X2.采药、挖根XXX3.开山采石、采矿挖沙XXX4.放牧XXX5.人工养殖、种植X6.抽取地卜水XXX7.商业活动O科研活动L采集标本2.科研性捶拓OO3.钻探XXX4.观测OOO5.科教摄影摄橡OOO管理活动1.标桩立界2,植树造林3.灾害防治4.引进外来树种X5.监测6.解说活动OO注:应该执行:。允许开展;有条件允许开展:X禁止开展:一不适用第十条生态环境保护1 .按照分级保护的要求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近期要求见表2-4o表2-4近期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表保护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污水一级保护区优于I级优于I类优于0类标准全部达标处理二级保护区达到或优于
20、I级达到或优于Il类达到或优于1类标准达标处理三级保护区达到I级达到Il类达到1类标准达标处理2 .远期要求全区大气环境质量优于I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优于I类标准;室外环境允许噪声级优于0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辐射防护符合现行GB1887规定。3 .加强固体废物控制、大气环境治理、景域噪声控制、山林防火管控、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4 .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相关规定,做好风景名胜区与省级、市、县水土保持规划的协调。规划近期结合仙居县幸福河湖工程,做好全域特别是十三都坑、十七都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人为防治。5 .完善风景区内部各项生态环境监测职能,在景区范围内安排固定的大气、水、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仙居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仙居 风景名胜 总体规划 2021 2035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49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