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背回填”施工技术交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背回填”施工技术交底.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背回填”施工技术交底一、执行保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思南至遵义高速公路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管理手册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技术交底汇报材料二、施工设备及人员主要施工机械安排:18吨振动压路机1台、平地机1台、推土机1台、运输车3辆、挖掘机1台、二冲程冲击夯1台。主要施工人员安排:分项工程负责人1人、技术负责人1人、安全员1人、质检人员1人、实验员1人、特种机械操作手6人、运输车司机6人、工人8人。三、“三背回填”施工应遵循
2、的原则公路“三背回填”是指桥、涵背、锥坡的台背回填。“三背回填”施工应作到以下“五专”。3.1专门的队伍。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安排一只熟悉三背回填要求的施工技术稳定的施工队伍,明确一名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师专门负责施工,并配备相应的机械手、施工员、质检员和工人队伍。3.2专门的设备。配置专用的成套压实机械和小型压实机具。3.3专门的材料。未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材质,粒径、含水量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本技术交底“三背回填”填筑材料为透水性材料)。3.4专门的资料。台背回填施工应采用专门的表格,要求记录完整、检测结果真实准确并及时整理归档(要求“划线分层压实,分层拍摄照片”)。3.5专门的现场
3、监理员。监理、施工人员的资料报业主与质检部门作为质量责任备查。此外,台背回填前应作好施工前的排水,确保施工中不留积水。四、“三背回填”施工工艺4.1 填筑基底的控制为了避免由于地基情况引起的“三背”不均匀沉降,必须从地基处理着手。4.1.1 基底清淤必须彻底,严禁有杂物、浮土、腐殖土等存在。4.1.2 基底范围内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影响其稳定时,应在基底顶面或其它适当位置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如横向排水沟或盲沟),或换填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砂砾等透水性材料,严禁积水浸泡基底。4.1.3 基底土必须密实,若基底为耕地或土质松散时,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压实度一般不得低于93%。4.1.4 水田、湖塘
4、等地段的基底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清淤、晾晒、换填、掺灰及其它的土加固措施进行处理。对软土、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等适用于各自特点的特殊地基处理方法治理,如采取换土、强夯、固结、轻质路堤和粉喷等方法以改善地基,提高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4.1.5 对软土地基,由于现行地基处理方法一般未考虑台背的过渡,往往构筑物的处理与路基处理是分开的,从而导致沉降无法避免。建议:在有基底处理时,适当加大涵台背基础处理的范围,适当将处理措施变化的位置往填土路基内部放,最好有大于5米的距离。4.1.6 做好桥头涵台背路基的排水工作,避免路基水流对基底的浸泡和冲刷。4.2 “三背回填”填筑材料的控制“三背回填”材料质
5、量的优劣是路面沉陷发生大小的内因。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填料,本技术交底“三背回填”材料为透水性材料,非透水性材料不得直接用于回填。对于非片石或非砂砾石的轻质材料、无机结合料等回填材料,要求用料粒径为5-10cm的匀细材料,填筑层厚按20cm分层填筑压实;对于片石回填材料,选料应为坚硬不易风化的材料,填料粒径宜小于15cm,填筑层厚按20cm分层填筑压实。要采用工人手工摆放片石,使片石之间互相嵌补,大片石尽量贴近层底并大面向下,片石间缝隙和孔洞应用石屑和砂性填料填充,可每隔一米左右采用水力充填砂砾石的方法填充材料,而后碾压或强夯,手工摆放片石严禁抛填施工;对于砂砾石填料,一要对材料的粒径级配严格要
6、求,二是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严禁含泥多的材料进场,夯实时以机械碾压配合灌水法综合实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透水性好、易压实、固结完成快、后期压缩变形小的砂性土和砂砾土,也可使用改善土、加固土、碎石土和轻质填料等。在高填方的拱涵及涵洞与侧墙相接部位,应尽量使用内摩擦较大的填料进行填筑,而且施工时应注意填料土压力的平衡,尽量减少回填土的单向推力,不得发生偏压,以免造成工程事故。这对于管涵、轻型桥台等尤为重要。总之,不同的填筑材料各自特性是不同的,填筑时要正确选择,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证填筑质量。4.3 “三背回填”填筑范围的控制“三背回填”填筑的范围直接影响“三背”填料刚度和变形的
7、平稳过渡,范围太长,成本增加;范围太短,达不到过渡要求。缩短“三背回填”范围、节约成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控制:一、有足够的长度实现过渡段的技术要求;第二,要从施工作业的方便、压路机的压实宽度进行控制;第三,要控制好“三背回填”填土与已填路堤的良好结合所需长度。根据施工图设计和公路工程施工经验:填料要求级配得当,沿路基纵向的填筑长度在基底处不少于2米(便于压路机碾压),以2米为基准,对于“三背回填”填土与路基原状土相接处采用1:1的坡度相接,对于路基土为回填土部分采用1:1.5坡相接。为确保良好结合,宜采用挖台阶形式与路堤相接,每级台阶高度设计为2米,台阶宽度为2米且呈坡度为4%的反坡开挖。
8、构造物台后路基填土处理范围构造物类 型底部处理长度(米)上部处理长度(米)备 注桥梁每侧3.0每侧(3.0+1.0H)1、处理范围含台前溜坡及锥坡,且需超长0.5米压实;2、H为路基填土高度减去路面结构厚度;3、当桥台位于陡坡或挖方中时,过渡段长度及纵向坡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涵洞每侧2.0每侧(2.0+1.0H)通道每侧2.0每侧(2.0+1.0H)4.4 “三背回填”填筑厚度的控制填筑厚度与压实机具有关,根据压实机具采用相应的压实厚度及压实工艺。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不宜超过15厘米;用18-20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不宜超过20厘米。当“三背回填”路基压实作
9、业面狭小,作业空间受到限制时,为了保证不损坏构筑物,不能使用大型机械,必须选择小型振动压路机和振动夯实机相结合进行压实,压实厚度不宜超过15cm,分层碾压密实。4.5 “三背回填”填筑压实的控制“三背回填”填料的压实质量是影响“三背”沉陷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受排洪或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三背回填”路基填方比较高,工程量相当大,施工工作面狭窄,大型填筑和压路机械难以展开时,能否控制好“三背回填”填料的压实是道路施工中的重点、难点。施工过程中尽可能扩大施工场地,以便发挥大型填方压实机械的使用,认真施工,使回填材料得到充分压实。受场地限制时,大型压实机械的使用,可采用横向碾压法,以便使压路机尽量靠近台
10、背进行碾压。对于大型压路机不能靠近台背时,可采用以小型压路机为主,蛙式打夯机、手扶振动压路机、冲击夯为辅进行碾压,确保不留死角区。4.6 “三背回填”路基排水的控制排水措施对“三背回填”的稳定极为重要,特别是靠近构筑物背后的填料,在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后易积水下陷。因此,“三背回填”填筑路基应比区间路基更加注重排水处理,施工时应保证施工中的排水坡度,设置必要的地下排水设施。较为成功的做法是对基底做必要的处理后,填筑横坡为3%-4%的压实粘土土拱,在土拱上挖一条成双向坡的地沟,地沟尺寸一般可采用(40-60)cm(30-50)cm,然后在台背后全范围内满铺一层隔水材料(例如油毡或尼龙薄膜材料),再在
11、地沟四周铺设有小孔的硬塑料管,管径一般不小于10cm,小孔孔径为5mm,布成梅花形,间距10cm,然后在塑料四周填筑透水性材料,直到路基顶面。若采用盲沟时,则取消其中的塑料管,而用大粒径的碎石填筑地沟,并用土工布包裹盲沟的出口。4.7 强化施工质量管理,提高“三背回填”填筑路堤施工质量“三背回填”施工管理是确保“三背回填”填筑施工质量的关键,“三背”填筑施工在管理上必须做到“五专”,保证填筑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三背回填”施工管理还要制订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施工组织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指导书、施工技术规范、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和程序,建立施工质量档案卡,签订施工质量责任状等。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要亲自抓
12、。在大规模回填施工前,施工单位应选择在后期施工中要使用的机具,在台背进行回填土压实试验。通过试验,确定回填施工的填料类型、压实厚度、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根据试验结果,编写总结报告报监理单位审批和存查。施工单位在回填土施工中欲改变施工机具和施工方法时,应重新进行碾压试验。回填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严格坚持自检制度,坚持行之有效的分工序检查验收,对“三背”回填进行分层验收,每道工序、每个环节必须经监理工程师严格检查验收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随时接受上级各部门的不定期检查,时时把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1、台背回填1、台背回填所用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2、台背回填应与锥坡填土
13、同步进行。3、台背回填时,台(涵)身圬工砂浆的强度或砼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并且在结构物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妥善的措施保证基底不被水浸泡。4、台背回填施工的范围应符合设计图纸的尺寸要求,如设计图纸没有明确要求时,则应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当采用石灰土时为路基横向全宽;当采用液态粉煤灰时为桥台(涵身)两翼墙之间的空间;顺路线方向施工长度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m,拱桥台背回填长度不应小于台高的3-4倍,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小于2倍孔径长。5、台背回填的顺序应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如图纸没有具体要求则应按以下要求进行:拱桥台背填土应在主拱圈安装和砌筑之前完成;梁式桥的轻型桥
14、台填土,应在梁板安装以后在两侧对称进行;对于有支撑梁的轻型桥台,回填必须在支撑安装或浇筑完成之后方可进行;对于整体式箱涵(通)应在两侧对称进行回填;柱(肋板)式桥台宜先做台背回填,再浇筑盖梁。柱(肋板)式桥台,两侧对称、平行进行回填,回填施工的顺序应保证构件不产生附加水平推力。严防产生 桥台位移和偏心受压。柱和肋板式桥台,宜先填筑桥台土方、再浇注盖梁,这样可充分发挥机械作用,做到台背回填不沉降,确保工程质量。已浇筑盖梁的桥台,当填至盖梁下,由于净空较小,小型机械不能作业时,可用M7.5砂浆浆砌片石,分层铺砌盖梁底。6、对于拱涵和盖板涵,拱圈砂浆强度或强度达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拆除支架,强度达到
15、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回填土;在支架未拆除的情况下,拱圈砂浆强度或砼强度达设计强度的75时,可进行拱顶回填,但必须在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拆除支架。7、构造物基坑回填,地质良好地段回填时,可采用小型振动机械达到要求的压实度,严禁人台木夯、石夯和蛤蟆夯上路,否则将令其停工。软土地基段,应将基地积水排出,并将松软土清理干净,铺筑砂砾夯实。台背回填是指桥涵台背、锥坡、挡土墙等结构物完成之后,用符合一定要求的材料分层填筑结构物与路基之间的遗留部分。台背回填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成后高速公路的平整,以及行车的舒适性。一、 台背回填的一般要求:所有结构物背后填筑,尽量与路基填土协调进行。结构物施工所需
16、场地,尽量不占用路基填土范围;确实需要,可空出一段满足路堤大型机械施工所需的最小作业段,并加宽背后填土的宽度,以利压路机横向碾压。与已完成的路堤相结合部位,复查其压实是否合格,若在预留的结合部位压实度不合格,则台背回填延长至结合部位合格范围,然后挖成台阶。台阶高度小于30cm,长度大于50cm。桥涵等结构物处填土,在施工中防止雨水流入,对已有积水应排除干净并作相应处治。1、 施工准备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后震、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迭等原则,二轮压路机前后轮迹应重迭20cm,三轮压路机为后轮宽度的一半。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分,应采用小型机具分层夯实,土方路基压实须达到设计规定值
17、。涵洞处路堤缺口填筑,填土应从涵洞两侧同时对称分层、水平填筑并夯实。使用机械填时,必须在涵洞两侧同时进行,严禁在一侧偏推偏填。(2) 涵洞台背填筑施工为防止跳车,要求按有关规范选择填料并严格控制压实。涵洞背填料的压实应满足技术规范规定要求,采用透水性材料,透水性材料应有一定的级配,小于2cm的粒料中通过0.074mm筛孔的细料含量不大于10%,填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mm。涵洞台背填土必须对称、分层夯实,严格控制填土速率,两台后填土高差不大于50CM。每层填筑厚度不大于20CM,用小型压实机械进行压实,压实度均应大于93%以上。 回填范围 台后部份:因作业面多是在路基填筑时预留出来的,要求其范
18、围至少顺线路方向长度:底面长度为200cm,顶面长度为高度+200cm,盖板涵背回填高度与板顶高度一致。 .压实度要求 基坑部份:回填压实度达到重型压实标准的93%。台背部份:从填方基底(涵洞顶面)至路床顶面均为93%;锥坡为90%。原状土开挖的台阶应先夯实至93%的压实度,方可回填夯实。为了保证涵台工程的稳定,应减少或不使用振动压路机,静载压路机也要与墙体保持一定的距离(3050厘米).在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区域或角隅处,采用平板夯。 .填筑厚度控制 每层压实厚度控制在20厘米。为便于施工和检查,回填施工前,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松铺系数,,从基础顶面开始,把每层填筑的厚度在台背壁上划出标线,注明层数
19、,并以此为参照物进行每层的施工。 .涵背回填的检测控制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用核子灌砂法进行检验。考虑到台后部分回填自基坑底向上宽度逐渐增加,因此每侧每层检查35点(具体点数视现场实际需要确定)。锥体护坡含水量每侧每层检验1点。 首先检测开挖台阶压实度,路基开挖台阶达到压实度标准后,也就确定了顺线路方向的回填范围。锥体护坡回填范围和横向外侧两边的几何尺寸都要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 涵背回填虽然工程量不大,但工序繁杂,作业范围小,主要靠小型机具和人工来施工,而一但出现问题,影响又非常大,通过实施上述控制措施,使涵背填筑质量得到保证。 涵背、涵顶的回填(1) 涵背回填回填前必须清理至基底,挖台阶与路
20、基相连,回填碾压尽量采用压路机,靠近涵洞的边角处采用电动夯实机,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砼或砂浆强度达100%后,方可回填。 盖板安置与台背回填在作业安排上要衔接好,在盖板安置前不得进行回填工作,否则涵洞内侧须设有足够的支撑,会将边墙挤坏。 设计无特殊说明时,选用砂砾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回填。 涵身两侧应同时分层,对称回填。(2) 涵顶回填回填至涵顶时,采用电动打夯机夯实,当涵顶填土厚度大于1.0m后,可采用18t以下光轮压路机静压,当涵顶填土厚度大于2m后,填筑方法同路基施工。涵背回填时应两侧对称进行,防止因机械震动致使涵身错裂,影响涵洞质量。U型桥台构造物台背回填要点:2.23.4.1 U型桥
21、台台背回填区域为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距基础边缘不小于2m。台背回填区域与路基之间应按本条第2款的要求预留过渡段(示意图如下)2.23.4.2 设计图纸应明确规定U型桥台台背回填区域的材料应采用砂、砂砾、山渣等透水性材料。2.23.4.3 U型桥台台背回填应尽可能用压路机碾压,碾压不到的地方必须用小型压实机具夯实。2.23.4.4 U型桥台台背回填区域应与过渡段同步分层相互交替搭接填筑,搭接宽不小于1m。2.23.5 拱涵、盖板通道等小型构造物台背回填要点:2.23.5.1 洞口工程宜与洞身工程自基坑开挖始同步施工;2.23.5.2 台背回填宜在八字墙完工后逐层全
22、幅填筑;压路机无法碾压的区域须用小型压实机具夯实。2.23.5.3 台背回填必须在结构物的板、拱和铺底及支撑梁都施工完毕后,且在不影响结构安全情况下对称填筑。2.23.5.4 拱涵、盖板通道等小型构造物附近路基土方填筑施工时,预留了足够长度的台背回填及过渡段的,其台背回填及过渡段宜按路基施工工艺用压路机分层压实。2.23.5.5 未按本条第2款的要求预留过渡段的,应将已填筑的路基反挖,反挖的长度为底面距基础边缘不小于2米,并按1:1坡度挖出搭接硬质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该区域必须用透水性材料回填并使用压路机按台背回填压实标准分层压实。上述所有反挖及采用透水性材料所增加的费用由承包人承担。桥
23、、涵及结构物的回填1填料宜采用透水性材料、轻质材料、无机结合料等,非透水性材料不得直接用于回填。2基坑回填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坑回填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厚度宜为 100200mm。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采用小型夯实机具时,基坑回填的分层压(夯)实厚度不宜大于 150mm,并应压(夯)实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 3台背及与路堤间的回填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应按设计做好过渡段,过渡段路堤压实度应不小于 96%,并应按设计做好纵向和横向防排水系统。2)二级以下公路的路堤与回填的连结部,应按设计要求预留台阶。3)台背回填部分的路床宜与路堤路床同步填筑。4)桥台背和锥坡
24、的回填施工宜同步进行,一次填足并保证压实整修后能达到设计宽度要求。4涵洞回填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洞身两侧,应对称分层回填压实,填料粒径宜小于 150mm。2)两侧及顶面填土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压实过程对涵洞产生不利后果。台(墙)背回填施工1、桥涵台背、锥坡填料,必须采用透水性材料(即砂质土、砂砾土、碎石、碎石土等材料),不得采用含有淤泥、杂草、腐殖物的土。2、台背填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竣工后行车的舒适与安全,必须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和密实度,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检查频率每50m2检验1点,不足50m2时至少检验1点,每点都应合格,必须采用小型机械压实。透水性材料不足时,可采用石灰土或水泥稳定土回填;
25、回填土的分层厚度控制在0.10.2m。高速公路的桥台、涵身背后和涵洞顶部的填土压实度标准,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均为95%。3、台背填土的顺序:拱桥台背填土宜在主拱圈安装或砌筑以前完成,梁式桥、盖板涵(盖板通道)的轻型桥台(涵台)台背填土,宜在梁体安装完成以后,在两侧平衡地进行;柱式桥台台背填土,宜在柱侧对称、平衡地进行。4、填筑时应分层填筑,松铺厚度不宜超过150mm(在台身上用红油漆每150mm打上横线并标明层数)。5、暗构造物顶面以上500mm内按规定的材料进行填筑,500mm以上按同层路基材料进行填筑。洞顶上面填土时,第一层的最小摊铺及碾压厚度不得小于300mm,并防止剧烈的冲
26、击。6、在回填压实施工中,压路机达不到的地方,应使用功率小于30KW的小型机动夯具或工程师同意的方法压实紧密。在回填压实施工中,应对称回填压实并保持结构物完好无损。(2) 涵洞台背填筑施工为防止跳车,要求按有关规范选择填料并严格控制压实。涵洞背填料的压实应满足技术规范规定要求,采用透水性材料,透水性材料应有一定的级配,小于2cm的粒料中通过0.074mm筛孔的细料含量不大于10%,填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mm。涵洞台背填土必须对称、分层夯实,严格控制填土速率,两台后填土高差不大于50CM。每层填筑厚度不大于20CM,用小型压实机械进行压实,压实度均应大于93%以上。 回填范围 台后部份:因作业
27、面多是在路基填筑时预留出来的,要求其范围至少顺线路方向长度:底面长度为200cm,顶面长度为高度+200cm,盖板涵背回填高度与板顶高度一致。 .压实度要求 基坑部份:回填压实度达到重型压实标准的93%。台背部份:从填方基底(涵洞顶面)至路床顶面均为93%;锥坡为90%。原状土开挖的台阶应先夯实至93%的压实度,方可回填夯实。为了保证涵台工程的稳定,应减少或不使用振动压路机,静载压路机也要与墙体保持一定的距离(3050厘米).在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区域或角隅处,采用平板夯。 .填筑厚度控制 每层压实厚度控制在20厘米。为便于施工和检查,回填施工前,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松铺系数,,从基础顶面开始,把每层填筑的厚度在台背壁上划出标线,注明层数,并以此为参照物进行每层的施工。 .涵背回填的检测控制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用核子灌砂法进行检验。考虑到台后部分回填自基坑底向上宽度逐渐增加,因此每侧每层检查35点(具体点数视现场实际需要确定)。锥体护坡含水量每侧每层检验1点。 首先检测开挖台阶压实度,路基开挖台阶达到压实度标准后,也就确定了顺线路方向的回填范围。锥体护坡回填范围和横向外侧两边的几何尺寸都要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 涵背回填虽然工程量不大,但工序繁杂,作业范围小,主要靠小型机具和人工来施工,而一但出现问题,影响又非常大,通过实施上述控制措施,使涵背填筑质量得到保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39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