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抗震审查要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抗震审查要点.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省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试行),组织单位: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编制单位:XX省抗震防灾办公室 XX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前 言,省厅单独编制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一方面是体现政府对中小学校舍工程设计质量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是此类项目因建设时间跨度大,结构类型各异、设计及施工质量又参差不齐,原设计及施工备案资料不完整,很多建筑目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汶川地震带来的惨痛教训,因此通过设计指南及审查要点来规范我省的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设计标准,从源头上保证工程项目实施的质量。大家知道2008年汶川地震中中小学校舍严重损毁导致学生重大伤亡,部分校舍在地
2、震中几乎是粉碎性倒塌,现场触目惊心。很多工程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差是导致倒塌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工程无基本的抗震设防构造措施,空心楼板在工程中不合理使用和抗震措施不到位,有些结构采用大空间、单跨度等砌体结构均对结构抗震不利。因此震后建设部迅速对倒塌房屋进行了现场调查归类,及时修改了2001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月12日发生的地震,7月30日就修订并出版了2008版的抗震规范,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可见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经过抗震加固以后,全省的中小学校舍抗震能力达到重点设防类标准,部分校舍甚至成为公众的避灾场所。雅安芦山县4月20日发生的7.0级地震,芦山中学就作为救灾临时安置点之一。这次的芦山地
3、震,学校建筑未出现人员伤亡事故,建筑抗震性能提高起到很大作用。现在我们看到的审查要点虽然条文和章节不多,但却凝聚了厅领导和专家们的辛勤劳动。审查要点是在住建厅领导直接参与下,省抗震办领导和省建筑设计总院邀请了省内多位知名专家对要点的初稿进行了充分讨论,逐条修改,又经专家的多次校核,最后形成了目前的审查要点。审查要点条文简练,便于掌握,能够很好地指导目前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下面就对审查要点的条文作简要汇报。,目 录,1、基本要求 2、结构专业审查要点 3、勘察专业审查要点,1 基本要求,1.1 为规范和指导XX省中小学对经抗震鉴定结论为需要加固的 现有校舍的抗震加固施工图设计
4、文件的审查工作。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XX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文件要求,特制定XX省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施工图(以下简称抗震加固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1.2 建设单位申报抗震加固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性审查的资料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作为设计依据的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及附件。2、原地质勘察文件或审查合格的补充地质勘察文件(详勘)。不进行补充勘察时,则应满足本审查要点第3章及XX省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设计指南中的有关要求。3、对既有建筑现状的检测报告。4、抗震鉴定报告,如需专家认定,附专家
5、认定意见。,5、原结构竣工图、原建筑竣工图,或原结构施工图、原建筑施工图,或按实际现状测量而绘制的建筑图、结构图。6、完整的抗震加固施工图设计文件(含计算书,并注明计算软件的名称及版本);7、审查需要提供的其它资料。1.3 抗震加固施工图技术性审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是否符合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技术标准。2、是否根据抗震鉴定报告,经过综合分析后进行了抗震加固施工图设计。3、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的抗震加固施工图设计等是否满足抗震安全的要求;新增构件和部件与原结构是否形成了整体共同工作,达到了加强整体性、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提高综合抗震能力之目的。,4、抗震加
6、固施工图设计表达方法及设计深度是否达到了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07SG1111及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SG11112要求。5、加固设计是否技术可靠、安全适用、确保质量。6、是否符合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要求。如按照城乡规划的要求,已明确用作应急避难场所的学校,其加固设计尚应符合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要求。1.4 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以及XX省相关政策的要求。,结构专业审查要点2.1 审查主要依据:,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五条中“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
7、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的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34号2009年4月8日)、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XX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09123号2009年6月25日)、XX省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设计指南(试行)。2.1.2 强制性条文: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2.1.3 校舍抗震鉴定和抗震加固主要标准、规范:一 般 规 定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XX省地震动参数区划工作用图(2003年元月由XX省建设 厅、XX省地震局共同编制)建筑结构
8、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GB 5000920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1986),鉴 定 检 测 标 准、规 程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01)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1362001)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152000)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 8
9、2007),加 固 标 准、规 程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2009)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 139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200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04)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CECS 146:2003)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 7796)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CECS126:2001)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相
10、 关 设 计 规 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木结构设计规范(2005年版)(GB 500052003)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2002年版)(JGJ 1372001),标准(通用)图集 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07SG1111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SG11112房屋建筑抗震加固(一)(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09SG6191注:(1)如上述标准、规范修订,则应执行修订后的标准、规范;
11、(2)加固施工标准参照新建工程相关标准规范目录。,2.2 审查主要内容:,1、工程建设标准:采用的建筑抗震加固设计所使用的设计规范、规程,是否适用于本工程,是否为有效版本。2、是否符合XX省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设计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建筑抗震设计所采用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规定。A、B、C类建筑划分是否符合XX省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设计指南(试行)的规定。4、建筑抗震设计参数:属我省6度、7度抗震设防区范围,中小学校舍建筑的抗震设计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所属设计地震分组,是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12、500112010附录A采用;我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非抗震设防区范围的中小学校舍,也应当采用0.05g进行抗震设防。,5、地基基础:设计单位依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或经专家组审查认定的岩土工程补充勘察报告对地基基础提出的意见,是否符合了XX省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设计指南(试行)的要求。6、是否根据抗震鉴定报告,经综合分析后进行抗震加固施工图设计,并避免了不必要的拆除与更换。7、抗震加固施工图设计表达方法及设计深度,是否满足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07SG1111及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SG11112的要求;选用房屋建筑抗震加固(一)(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09SG6191图集时是否选
13、用正确。是否明确注明了工程的后续使用年限。,2.3 结构计算书:,1、软件的适用性(1)所使用的计算软件是否通过了有关部门的鉴定。(2)计算软件是否为符合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的现行版本。2、计算分析(1)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是否符合工程的实际受力状况。(2)原结构材料的强度等级应取原结构实际强度等级,原结构计算截面尺寸应取原结构实际截面尺寸。(3)应考虑新增结构的应变滞后和新旧部分协同工作的程度对整个结构和构件的影响。(4)采用楼层综合能力指数进行抗震验算时,体形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是否符合抗震加固技术规范要求。(5)所有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
14、工程设计。,3、计算书的完整性:结构设计计算书应包括结构整体计算总信息、周期、振型、地震作用、位移,根据加固后的荷载、地震作用和实际受力状况确定的结构平面简图、荷载平面简图、配筋平面简图;以及涉及到的考虑楼梯构件影响、地基计算、基础计算、挡土墙计算的有关计算等。,2.4 结构设计总说明:,着重审查设计依据、条件是否正确;结构材料选用、统一构造做法、标准图选用是否正确;对涉及使用、施工等方面需作说明的问题是否已作交待。审查内容一般包括:1、建筑结构类型及概况、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后续使用年限(分A、B、C类建筑)、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地基基
15、础设计等级、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受力构件的加固方法(墙、柱、梁、板)及加固材料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抗震措施和抗震验算的依据标准等。2、设计0.000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基础持力层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场地的地震动参数、不良地质作用等描述应正确,相应的处理措施应落实。3、设计荷载,包括荷载规范未作出具体规定的荷载均应注明使用荷载的标准值。,4、对抗震鉴定报告所列出问题及处理意见简述。5、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材料选用、强度等级、材料性能(包括钢材强屈比等性能指标)和对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等,并注明对材料的检测要求。加固所用材料类型与原结构相同时,其强度等级不
16、应低于原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等级。6、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结构的统一做法和构造要求及标准图选用。7、选用材料应符合防火要求,及后续使用年限内的耐久性要求。8、针对不同的加固方法,提出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注意事项、安全事项及施工质量验收的特殊要求。如:应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伤原结构构件;发现原结构或相关的结构构造有严重缺陷时,应会同加固设计单位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对可能导致的倾斜、开裂或局部倒塌等现象,应预先采取安全措施;原结构面已软化、风化、变质的部分应凿去,对原结构存在,的缺陷应加固或修补;钢筋混凝土结合面应充分凿毛、清洗、湿润;钢材应彻底除锈,长期外露钢材尚应采取防锈蚀和防
17、火措施;在原结构上钻孔,应注意不损伤原结构内钢筋,植筋钻孔应吹净、清洗、注胶饱满;对结构胶、纤维或纤维复合材、聚合物的材料要求、检验要求、耐老化要求,以及定期检查其工作状态的要求;木构件腐朽、疵病、严重开裂而丧失承载能力时,应更换或增设构件加固;新材料、新技术应事先经省级专项鉴定通过后方可使用;以及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加固后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等。,2.5 地基和基础:,1、基础选型与地基处理(1)新增的抗震墙、柱等竖向构件应有可靠的基础。(2)新增基础选型、埋深和布置是否合理。基础底面标高不同或局部未达到持力层时结构处理措施是否得当。新旧基础的连接构造是否可靠。(3)是否要进行沉
18、降观测。如要进行观测,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及措施是否合理。(4)当建筑物周边存在高边坡或挡土结构时,有无确保边坡、挡土结构稳定的措施或相关说明。(5)对有软弱土、液化土层、明显不均匀土层等抗震不利地段的地基,是否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结合具体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2、新增基础设计(1)采用的计算简图和荷载取值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计算方法是否正确。(2)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是否对下卧层进行了强度和变形验算。(3)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是否正确,群桩的承载力计算是否正确;桩身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应考虑桩侧负摩阻力。(4)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桩基沉降验
19、算、主楼与裙房间差异沉降控制和处理是否正确。新增柱基础应考虑与现有建筑基础的变形协调。(5)基础设计(包括桩基承台),除抗弯计算外,是否进行了抗冲切及抗剪切验算以及必要时的局部受压验算。(6)天然地基基础是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抗震验算。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进行调整。,2.6 多层砌体结构:,1、结构布置(1)墙体材料(包括0.000以下的墙体材料)、房屋总高度、层数、层高、高宽比、最小墙体厚度和横墙最大间距应符合抗震鉴定规范的要求。总高度超而层数不超,应采取高于一般房屋的承载力且加强墙体约束的有效措施;层数超过规定限值时,应改变结构体系或减少层数,或改
20、变使用用途以降低设防类别。(2)平面布置宜简单对称,墙体构造应满足规范规定。(3)纵横墙上下应连续,传力路线应清楚;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砖、多孔砖学生用房的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的规定限值,加强措施应符合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的要求。(4)楼、屋盖与墙体的连接、楼梯间墙体的拉结连接(包括出屋顶部分)、楼、屋盖圈梁和构造柱的布置应符合规范要求。,2、结构计算(1)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验算和静力计算,应按规范规定进行。(2)砌体结构抗剪强度应满足规范要求。(3)悬挑结构构件,除进行承载力计算外,还应进行抗倾覆和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4)应按规
21、范规定验算梁端支承处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5)在墙体中留洞、留槽、预埋管道等尽量减少墙体削弱,必要时应验算削弱后的墙体承载力。3、构 造(1)新增圈梁、构造柱截面尺寸和配筋构造应满足规范要求;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包括箍筋)应按计算用量特别配置。特别是楼梯间的圈梁、构造柱应符合规范要求。(2)钢筋混凝土悬挑构件应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现浇栏板、栏杆、檐口、女儿墙等构件,受力应明确,配筋应合理,锚固要可靠。,(3)在墙体中留设槽、洞及埋设管道等使墙体削弱时,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4)不同的加固方法是否满足最低构造要求。如:水泥砂浆和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板墙加
22、固等。(5)新增构件与原结构的连接是否满足整体共同受力的要求,原结构连接前是否充分地卸载。(6)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砌体部件及其连接构造,如:女儿墙、门脸、出屋面烟囱等是否采取了有效加固措施。(7)抗连续倒塌性能是否可靠。(8)应避免不合理地加固局部过度加强或上下层刚度突变造成薄弱部位的转移。上下层刚度突变时,相邻下一层也需加固。,2.7 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1、结构布置(1)结构平面布置是否规则,抗侧力体系布置、刚度、质量分布是否均匀对称;对平面不规则的结构(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等)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构造加强措施。(2)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的连续性及截面尺寸、结构材料强度等
23、级变化是否合理;对竖向不规则结构(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承载力突变、竖向局部水平外伸或内缩及出屋面的小屋等)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构造加强措施。(3)主楼与裙房的连接处理是否正确;结构防震缝兼伸缩缝或沉降缝的设置和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缝宽是否足够。缝宽不够时,应设防撞墙加固。(4)房屋局部采用小型钢网架、钢桁架、钢雨蓬等钢结构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安全可靠,结构计算、构造、加工制作及施工安装应符合规范要求。,(5)填充墙、女儿墙和其他非结构构件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是否符合规范的规定,是否安全可靠。(6)框架结构,是否形成了双向、多跨框架结构。当仅布置少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时,其设计
24、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7)加固后的框架应避免形成短柱、短梁或强梁弱柱。2、结构计算(1)应按加固后的荷载、地震作用和实际受力状况提供结构平面简图和荷载平面简图等。(2)地震作用计算原则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调整系数是否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的要求。(3)薄弱层和薄弱部位的判别、验算及加强措施是否正确及有效。,(4)框架梁宜考虑楼板T形截面的影响及配筋构造影响。(5)结构计算的分析判断:结构计算总信息参数输入是否正确;周期、振型、层间侧向刚度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有效质量系数等是否在工程设计的正常范围内并符合规范、规程要求;层间弹性位移(含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的
25、比)、弹塑性变形验算时的弹塑性层间位移;墙、柱轴压比、柱计算长度系数和框架、剪力墙的抗震等级等是否符合规范规定。(6)计算中应考虑楼梯间构件的影响。,3、配筋与构造(1)不同的加固方法是否满足最低的构造要求,如钢构套、混凝土套、翼墙等。(2)新旧混凝土的连接构造措施。(3)梁、板、柱和剪力墙应满足计算结果及规范的配筋构造要求。(4)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构造措施,如填充墙、女儿墙、栏板、门脸、出屋面烟囱等。(5)抗连续倒塌性能。(6)避免不合理加固造成薄弱部位的转移。,3 勘察审查要点,3.1 审查依据: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199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GB 500232009。3.2 勘察单位应具备相应勘察资质。3.3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审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否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可不进行补充勘察时,应符合XX省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设计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本要点仅供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抗震加固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性审查时使用,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38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