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腹泻1.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儿腹泻,亦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形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主要是腹泻和呕吐,严重病例伴有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是儿科常见病,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障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儿科保健重点防治的四大疾病之一。必备条件:性状 辅助条件:次数3次,概 念,发病年龄:6个月2岁;1岁者约占 50%。四季均可发病:病毒性 秋末冬初;细菌性 夏季;非感染性腹泻 各季节,分 类,按病因分:感染性: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非感染性:饮食性、气候性、其他因素。按病程分:急性:2周 迁延性:2周2个月 慢性:2个月,按病情分:轻型腹泻: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2、肠道症状轻 重型腹泻: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肠道症状重,病 因,一.易感因素1.消化系统特点(胃酸,消化酶,酶活性,生长发育快)胃酸分泌低、消化酶量分泌少,酶活性低。不能适应婴儿饮食质和量变化。婴儿生长发育较快,所需营养物质较多,胃肠负担较重,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胃酸,免疫球蛋白,SIgA,正常菌群)胃酸分泌低,胃排空快 杀菌力弱IgG,IgM,SIgA 分泌量低。(分别抗 G-菌和抗粘膜局部感染)正常肠道菌群未建立,肠道菌群失调,正常肠道菌群可以抵抗致病菌的侵入。,3.人工喂养:比母乳喂养患儿肠炎感染机会高 10 倍缺乏母乳的免疫成分牛乳营养成分的
3、破坏 乳具的消毒 食物的质和量、温度难以控制,二.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病毒:轮状病毒其它: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肠道腺病毒、诺沃克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等。,细菌:致腹泻大肠杆菌:致病性、产毒性、侵袭性、出血性、粘附-集聚性空肠弯曲菌耶尔森氏菌其他:沙门氏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鼠伤寒菌、克雷伯菌等,真菌: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等。寄生虫:蓝氏贾弟鞭毛虫、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等。,2、肠道外感染(症状性腹泻):肺炎、上感、泌尿系感染、中耳炎、皮肤感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时常有腹泻症状.肠外感染产生的毒素及致热原引起肠功能紊乱病原菌直接感染肠道直肠局部激惹(如膀胱
4、感染),3、肠道菌群紊乱(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一些抗生素可降低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和乳糖酶的水平;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耐药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三.非感染因素1.饮食因素:食物质和量的变化(过早喂淀粉和脂肪食 物)过敏性腹泻:对牛奶或大豆过敏 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缺陷,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2.气候因素:冷-肠蠕动增强热-消化液、胃酸分泌减少,或口渴饮奶过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3.症状性腹泻(肠道外感染),发病机制,1.“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
5、透活性的物质。2.“分泌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3.“渗出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4.“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肠道运动功能异常。,胃内食物积滞,胃酸少,肠道下段细菌上移繁殖,食物产生腐败及发酵,肠腔内渗透压,肠蠕动,细菌、毒性产物,渗透性腹泻,分解产生短链有机酸(如乙酸、乳酸),胺类,门脉系统进入血循环,非感染性腹泻发病机制,中毒症状(内源性感染),饮食不当,非感染性腹泻(渗透性腹泻):饮食 积滞于肠道上部 肠道内酸度下降 肠道下部细菌上移 食物产生腐败及发酵 产生的短链脂肪酸 腐败性毒性产物(如乙酸、乳酸)(如胺类等)肠腔内渗透压增高 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增加 腹泻,感染性腹泻
6、 1.细菌性腹泻 肠毒素性(分泌性腹泻):ETEC 粘附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繁殖、产生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labile toxin,LT)耐热肠毒素(stable toxin,ST)与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神经节苷脂(GM ganglioside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激活鸟苷酸环化酶 ATP转化为cAMP GTP转变为cGMP 肠液中的水,电解质分泌增加 超过了结肠吸收限度 腹泻(大量水样便、脱水重),Na+、H2O、Cl-,侵袭性细菌,肠粘膜内侵袭和繁殖,炎症改变(充血、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渗出和溃疡),水和电解质不能完全吸收,腹泻,便中WBC,RBC大量增加,严重中毒症状,(脓血便
7、、腹痛、里急后重),侵袭性腹泻,侵袭性腹泻 侵袭性细菌 侵入肠粘膜固有膜 充血,水肿,炎性细胞侵润 形成溃疡和渗出性炎症病变 腹泻(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糖类分解吸收障碍,细胞发生空泡脱落,坏死,绒毛膜肿胀,不规则,变短,肠道内乳酸,肠道内钠、葡萄糖,双糖酶活性,水样泻,钠葡萄糖载体的偶联转运障碍,钠、葡萄糖吸收障碍,回吸收水电解质能力,病毒性腹泻,肠渗透压,轮状病毒,小肠粘膜绒毛柱状上皮细胞,病毒性腹泻(渗透性腹泻):轮状病毒 侵入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 复制 细胞发生空泡脱落,坏死 绒毛膜肿胀,不规则,变短 小肠粘膜回吸收水分 和电解质能力下降 双糖酶活性下降 肠腔内渗透压增高 腹
8、泻,临床表现,(一)急性腹泻:1、轻型腹泻:常由饮食因素和肠道外感染所致。消化道症状:腹泻次数增多,每天10次以内,稀便或水样便,黄色或黄绿色,味酸。呕吐少见,腹痛轻微。便检有大量脂肪球。全身中毒症状:无。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无或轻。,2、重型腹泻:消化道症状+全身中毒症状+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消化道症状:腹泻加重,次频,多大于10次,量多。有时可有粘液血样便,呕吐明显,常有厌食,恶心,腹痛和腹胀。全身中毒症状: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意识朦胧甚至昏迷、休克,可出现谵妄、惊厥;体温改变,多高热。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二)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因复杂急性腹泻治疗不彻底或治
9、疗不当人工喂养营养不良长期滥用抗生素乳糖不耐受、过敏、先天畸形、菌群失调以消化功能紊乱及营养紊乱表现为主,且两者互为因果,构成恶性循环,死亡率高。,营养不良和腹泻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腹泻,营养不良,(三)不同病原菌所致肠炎的临床特点:1、轮状病毒肠炎(秋季腹泻)病原:轮状病毒发病季节:秋季好发,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或呼吸道传播。多见于 6个月2岁婴幼儿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常先吐后泻,大便为稀水蛋花汤样,量多,无腥臭味,内可有少量白细胞。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轻。常出现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脱水多为等渗性。自限性疾病,病程 3-8天。确诊依据:血清抗体检测、大便常规及病毒
10、抗原检测。,2、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肠炎多发生在夏季,传播途径为水源、食物,可散发及流行起病较急,潜伏期12天。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和呕吐,大便为水样或蛋花样,无粘液脓血,镜检无白细胞。常发生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 37天或更长。,3、侵袭性细菌引起的肠炎:通常急性起病,夏季多发(耶尔森菌以冬春多发)。有一定的潜伏期,长短不一。腹泻频繁,大便呈粘冻状,带脓血,有腥臭味,镜检有数量不等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常伴恶心、呕吐、腹痛和里急后重等胃肠道中毒症状。可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意识改变,甚至感染性休克。,4、空肠弯曲菌肠炎:空肠弯曲菌常侵犯空肠和回肠,腹痛甚剧烈,易误诊
11、为阑尾炎,亦可并发严重的全身感染(如严重的小肠结肠炎、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和心包炎)。格林 巴利综合征与空肠弯曲菌感染有关。,5、鼠伤寒沙门菌小肠结肠炎:1.鼠伤寒杆菌。有胃肠炎型和败血症型。2.人畜共患疾病。散发流行,容易在儿科病房发生流行。2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下和免疫缺陷者为易感者。4-9月为发病高峰,粪-口传播。细菌耐药性日益加重。3.起病急,发热、呕吐、腹泻,大便呈多形性,可排深绿色粘液脓便或白色胶冻样便。新生儿多为重型。临床表现悬殊很大。4.大便常规和培养。,6、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可引起淋巴结肿大,故可产生肠系膜淋巴结炎,也可引起咽痛和颈淋巴结炎。症状
12、也可与阑尾炎相似,腹痛明显。,7、真菌性肠炎多为白色念珠菌所致。2岁以下婴幼儿多见。常并发于其它感染,或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时。病程迁延,常伴鹅口疮。大便次数增多,黄色稀便,泡沫较多带粘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菌落)。大便镜检有真菌孢子和菌丝。,8、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一般经口进入肠道,或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所致。腹泻症状重,典型大便为暗绿色海水样,可有脓血,甚至伪膜。全身中毒症状重。大便镜检:大量脓细胞,成簇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培养可见大量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凝固酶试验阳性。,9.食饵性腹泻1.喂养不当2.好发于1岁以内3.腹泻较轻,无感染中毒症状,大便水样或蛋花
13、样,有酸味,有黄色小块。4.大便常规可见较多脂肪滴,诊 断,1、流行病史:季节、年龄、散发或流行、与腹泻病接触史等。2、过去用药情况:有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3、粪便性质:脓血样、粘液样、水样、蛋花样、豆腐渣样、血便4、伴随症状:呕吐、腹痛、发热,5、体格检查:脱水、酸中毒、感染中毒症状、腹部包块、压痛、肠鸣音低或是亢进,有无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6、实验室检查:1)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外观、粪便颜色、排便量、气味,粪便常规镜检:有无白细胞、红细胞、吞噬细胞、脂肪球,寄生虫卵及原虫,霉菌的菌丝和孢子。2)粪便培养3)血清学检查,鉴别诊断,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 6个
14、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伴有湿疹,多是母乳喂养儿。除腹泻外,食欲好,生长发育良好。添加辅食后,大便转为正常近年发现是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2、细菌性痢疾:常有流行病学接触史。起病急,消化道症状重:大便次数多,量少,有脓血,里急后重感明显。全身中毒症状极重。大便镜检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便培养 痢疾杆菌生长,3、阿米巴痢疾:暗红色果酱样便。大便镜检可见阿米巴滋养体及大量红细胞,白细胞较少。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4、坏死性肠炎:中毒状重,高热,常伴休克,腹痛、腹胀重,频繁呕吐,病初黄色稀便或蛋花汤样 暗红色糊状或赤豆汤样腹部 X线片小肠呈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原则:
15、调整和继续饮食,不提倡禁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治 疗,(一)饮食疗法:目的是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不限制饮水(严重呕吐者可暂禁食46小时)母乳喂养儿,可减少喂奶次数,或缩短每次哺乳时间,暂停辅食添加。人工喂养儿,可将牛奶稀释或喝脱脂奶、米汤病毒性肠炎常有双糖酶(乳糖酶)缺乏 可喂不含乳糖的食品,豆类,发酵奶,去乳糖奶粉,(二)加强护理消毒隔离,避免感染性腹泻的传播监测出入水量,控制不同阶段的输液速度按时喂水或口服ORS溶液呕吐的管理和腹胀的管理勤换尿布和勤翻身,防止红臀的发生。,(三)药物治疗1、抗生素治疗:病毒性肠炎及非侵袭性细菌性肠炎(水样便腹泻患儿):多不需抗
16、生素治疗(约70)新生儿、小婴儿、营养不良儿、免疫缺陷患儿、病情严重者可酌情选用抗生素。,细菌性肠炎:特别是侵袭性肠炎,应早期应用抗生素大肠杆菌:头孢菌素、庆大霉素、呋喃唑酮等金葡菌:停用原抗生素,做细菌敏感试验。空肠弯曲菌:首选红霉素。鼠伤寒沙门菌:可用头孢噻肟或头孢三嗪真菌:制霉菌素,2、微生态疗法:调整和恢复肠道正常菌群。抑制病原菌定植、侵袭。常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枯草热杆菌、需氧芽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制剂,3、黏膜保护剂:吸附病原和毒素;与肠道粘液糖蛋白作用增强粘膜屏障作用;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分泌功能。如蒙脱石粉。4、止泻剂:一般不用止泻剂,止泻剂如洛哌丁醇等,有抑制胃肠动
17、力,可增加细菌繁殖和毒素的吸收,对感染性腹泻有时是很危险的。中毒症状消失后,可酌情选用。5、补锌治疗:WTO最近建议,急性腹泻患儿可用,元素锌6月20mg/d 疗程1014天。,(四)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液体疗法),(五)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的治疗对因治疗,忌滥用抗生素。肠道内感染,据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营养治疗:继续喂养对疾病恢复,如肠粘膜损伤的修复、胰腺功能的恢复、微绒毛上皮细胞双糖酶的产生等有利。,营养治疗:调整饮食: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6月用习惯饮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有双糖酶(常为乳糖酶)缺乏时,暂停一般乳类,改用豆浆或发酵奶加葡萄糖,或去乳糖配方奶。过敏性腹泻,避免过敏原摄入。要素饮食:适于肠粘膜损伤患儿。由氨基酸、葡萄糖、中链甘油三酯、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组成。静脉营养:严重患儿不能耐受口服营养物质者。,加强支持疗法。二联疗法。补充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应用胃蛋白酶及胰酶中医中药治疗,预 防,加强卫生宣教,对水源和食品卫生严格管理。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夏季断奶,逐步过度方式添加辅食。培养儿童卫生习惯,注意餐具消毒。注意气候变化,避免过冷过热。对感染性腹泻患者注意消毒隔离,控制流行。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使肠道菌群失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3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