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2.A 美国对中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源及启示 论文.doc
《3462.A 美国对中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源及启示 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462.A 美国对中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源及启示 论文.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院毕业论文题目:美国对中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源及启示摘 要I文章先从中美贸易的历史进程进行回顾,进一步阐述中美贸易的现状,并且发现当前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围绕中美贸易出现逆差的根本原因进行探讨。本文阐述了中美贸易发展的历史进程,对贸易现状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阐述中美贸易出现逆差的根本原因,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本文在阐述完贸易逆差的影响后,提出了现行贸易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现行贸易体制进行改革。本文从出口管制制度、储蓄率、产业结构、统计标准等方面做出了分析,提出各种对策,从而使贸易体制更加完善,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关键词:中美贸易逆差,产生原因,对策分析,解决方
2、案,启示学院毕业论文AbstractFrom the first Sino-us trade historical proces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us-china trade that current trad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ppear around the Sino-us trade deficit with root causes are discussed. This paper epound
3、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us trade, trade process analysis, further epounds the Sino-us trade deficit appears on the root cause and effect analysis.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after trade deficit, puts forward the main problems eisting in the system of trade, an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4、, the reform of trade system. From eport control system, saving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tatistical standards etc,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analysis, which is more perfect, trade system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Keywords: Sino-us trade deficit, Causes,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solution
5、s, enlightenment13目 录前 言.11中美贸易的历史回顾21.1 中美贸易的开始21.2 中美贸易的发展22 中美贸易的发展现状22.1 中美贸易发展22.2 出现逆差23 中美贸易展望34. 中美贸易出现逆差的原因44.1 根本因素44.2 重要因素44.3 直接因素54.4 互补性54.5 对华直接投资64.6 统计方式不同64.7 商品回流74.8 汇率制度74.9 产业结构不同75 中美贸易逆差对我国的影响85.1正面影响85.2负面影响86 中美贸易逆差对策分析96.1 政策鼓励从美国进口96.2 完善公平贸易政策106.3 转变贸易增长方式106.4 努力扩大国内需
6、求107 中美贸易逆差解决方法108 中美巨额贸易逆差给我们的启示11结论12致谢13参考文献14前 言自中国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中美双边贸易迅速发展。据中国海关统计,2007年前三个季度,中美贸易额为2213.6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15.6,其中我国对美出口16999亿美元,增长158,占同期我国出口总额的19.4;自美进口5137亿美元,增长15.1,占同期我国进口总额的7.4。但另一个数字更值得我们关注,2007年的前三季度,我国对美实现贸易顺差1186.2亿美元,增长16.1,虽然比2006年同期增加了164.3亿美元,但增长幅度却下降了9.7,增长速度放缓。虽然20
7、07年前三季度我国对美贸易顺差较2006年同期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具体来看,各季度贸易顺差正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即使这样,中美贸易纠纷却从未停止过。2004年以前,美国主要采取反倾销措施对中国进行制裁。自2005年起,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又开始注重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为什么美国对中国产品这么频繁的进行贸易制裁呢?中美两国内部经济结构失衡,美国经济是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2000年以来,美国消费增长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一直70以上,但是在过去五年里,美国整体劳工工资增长有限,居民低储蓄却高消费,消费主要依靠借贷,借贷消费增长占消费增长的65。同时,美国政府推行扩张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连续降息、减
8、税却大规模的增加政府开支居民的借贷消费和政府预算赤字使美国国内消费超过了国内的实际生产能力。这种情况在宏观上肯定表现为大规模的进口,并引起大规模的贸易赤字与美国经济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经济存在以投资为主导的结构失衡。2003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 44.2,增长率为32,位居世界之首。这样高的投资率是由中国的高储蔷率和外国资本流入支持的。中国整体消费低于GDP的80,而储蓄率却很高。2004年中国居民储蓄高达12万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中国吸收了大量外资。2004年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已超过630亿美元。中国的高储蓄和吸收的外资都转化成了投资,投资又转化为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制造业为主的生
9、产(因为中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出来的产品推动了出口,并主要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美元收入则被用来购买美国或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从而引起中国对美国资本项目逆差。1 中美贸易的历史回顾1.1 中美贸易的开始中国自古就是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可以说中美自古就有贸易关系存在。开始,受到交通、货币、政策、物资等条件的限制,中美贸易一直停留在小规模的基础上。直到近代,随着交通方式的不断发展和贸易政策的不断完善,中美贸易才逐渐发展起来。1.2 中美贸易的发展到了近代,中美贸易迅速发展。中美自1979年建交以来,特别是1997年和999年l1月15日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美双边谈判结束以后,双边贸易发
10、展迅速,美国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六大出口市场。2 中美贸易的发展状况2.1 中美贸易的发展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3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设备、化工产品、精密仪器、农产品、钢铁及其制品等,同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主要产品则是机电产品、家具、玩具、服装和鞋类等。按照美国海关的统计2004年美国对中国出口3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2.4。也远高于同期美国对加拿大出口的增速(11.3)和对墨西哥出口的增速(13.l7)2.2 中美贸易出现逆差“中美贸易逆差”指的是从1993年(中国方面统计,美国方面统计逆差最早出现在1983年)以来,中美贸易中美国所处的
11、逆差国状态。中美自1979年建交以来,特别是1997年和1998年两国元首实现互访、中美两国确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以及1999年l1月15日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美双边谈判结束以后,双边贸易发展迅速,美国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六大出口市场。随着双边贸易量的不断攀升,中美贸易逆差也不断扩大 ,两者呈现出马鞍形背离式增长(中美贸易逆差数额随着双边贸易量的增长而增长)。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提供的数据,1979年中美贸易额为24.5亿美元,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
12、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中美巨额的贸易逆差已成为中美经贸关系最核心的困难。随着中美贸易规模扩大和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不断加大,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这成为困扰中国政府和企业的一大难题,美国不断以此为借口挥动贸易壁垒的大棒。据中国海关统计,自1993年,中美双边贸易开始出现美国赤字,此后赤字额迅速增长。2007年,中美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据美国商务部统计货物贸易总额达3867亿美元,其中美对华出口652亿美元,从中国进口3215亿美元。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指出:当一国对另一国的贸易顺差超过该国贸易额的2530
13、将不仅会引发两国间的经济摩擦,更会引致政治危机和冲突。3 中美贸易展望根据比较成本学说,各国应当根据本国情况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 ,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不仅对贸易各国是有利的,对世界各国也是有利的。它可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投入与产出比,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从上述对中美贸易商品结构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美两国的产品各有优势,两国之间并不单纯是竞争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关系。美国依靠其技术和资本优势对中国主要出口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以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而中国则依其劳动力优势对美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分工是经
14、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但是美国政府一直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实行严格的歧视性的出口管制措施,这使美国产品对华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双方产品的优势互补也难以充分地体现出来,从而造成美国对华出口小于进口。目前,美国政府只许可对华转让一些低水平技术,对直接涉及军事用途的技术则采取对华完全“封杀”的态度。虽然中美在2004年4月份签署的美国对华高技术出口最终用户访问协议使美国对华技术限制政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松动,但是 “9-11”以后布什政府出于对国家安全、政治、人权等问题的考虑,仍然把对华技术出口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这使美国丧失了巨额的出口贸易机会。所以,中美贸易逆差不在于中国对美国出口过大,而在于美国的出口
15、限制政策。即使这样,按照美国海关的统计2004年美国对中国出口3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2.4。也远高于同期美国对加拿大出口的增速(11.3)和对墨西哥出口的增速(13.l7)。若美国政府放宽乃至取消现行对中国的歧视性出口管制政策,允许美国进出口银行向中国提供软贷款或混合贷款,以提高其企业的出口竞争力,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必将更大幅度增加。4 中美贸易出现逆差的原因4.1 根本因素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形成的根本因素是中美市场的需求因素(1)中美市场需求结构不同。人们的消费选择和其收人水平密切相关两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导致两国居民的需求结构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2)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多是生活必
16、需品而美国生产的高技术产品却属于高档产品。由于中国居民的收人水平比较低 中国市场能够形成购买力的有效需求不足。在开放宏观经济分析中,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十分重要,外部经济不均衡必然影响到内部经济的均衡,而内部经济不均衡 必然降低宏观经济效率,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美国近30多年来美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尽合理,低储蓄、高消费导致求过于供。美国的储蓄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下降,1995年美国个人储蓄率为45左右,2004年下降为0.2,2007年为 1。美国政府实施的低储蓄率政策,刺激了国内的消费需求。美国民众普遍持有超前消费的意识,然而高消费、超前消费的结果,使总储蓄小于总投资,产生贸易
17、逆差和财政赤字。费尔普斯认为落后国家接受发达国家的消费品对于缩小贸易逆差有重要的作用。4.2 重要因素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是美对华实行歧视性出口管制。转口贸易是这一政策的典型表现。对华出口管制是一把“双刃剑”出口管制政策在对美国工业产生危害的同时也在许多方面削弱了其出口竞争力,导致对中国出口下降。费尔普斯教授认为,中美贸易逆差很大程度是美国贸易政策造成的,尤其是在高科技技术出口限制上。1979年以来,美国对中国一直实行出口管制政策。尽管中国在经济的迅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进口先进的技术支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但美国却设置重重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只能另寻其他伙伴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2
18、O世纪8O年代,日本、美国、欧盟、中国香港是中国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地,约占中国总进口的7O%。由于美国对华出口限制,使美国对华出口能力被压制,这也是形成中美贸易赤字的原因。但美国但却转过身来对日益增长的中美贸易逆差感到不满,这其实对中国很不公平 。出口管制制度是美国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政策完全是美方根据其国家利益单方制定的。“凡是对那些有助于增强共产党国家的经济和军事潜力而有损于美国国家安全的出口都予以拒绝”,美国1949年出口管制法中的条款道出了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目的的实质。尽管冷战期间对华出口管制逐步有所放松,但其首要目的只是加强中美战略合作以改变美国在全球战略中的对俄
19、劣势。一旦这种战略合作的基础消失,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措施又会重新加强,因为“美国要在有战略意义的关键领域保持至少30年的领先地位。”4.3 直接因素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形成的直接因素是全球化产业转移自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把其在国内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由此形成了中国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及零配件等,在国内进行加工组装然后出口到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加工贸易格局。亚太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使得美国减少了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增加了从中国的进口,从而韩、日等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呈下降态势中美顺差连年攀升。目前跨国交易的
20、内部化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核心,为了在全球化进程中赢得更多利润,美国的跨国公司瞄准了中国丰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大规模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据我国商务部统计,至2003年,美国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40588个,合同金额8421亿美元。美方实际投入4325亿美元。美国在华资企业已经有4万多家,在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从90年代中后期至今,制造业始终居于首位,并且美国对华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很大程度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竞争力,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工序转移到中国来,而核心技术和主要的配件仍要从国外进口,加工之后再出口到美国。在美国对进口商品的原产地认定
21、以“实质性改变”为原则的前提下,这些加工产品的出口国就成了中国,从而使原本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出口转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中国对美国出口的边际增长绝大多数来自这种产业“迁移效应 ”。贸易总额达3279.9亿美元,占当年全国支出总额的55.28。现今,美国跨国公司已基本实现了跨国经营内部化,这有利于提高其全球竞争力,但它掩盖了美国对华贸易的真实情况。在这种产业转移引起的贸易下,中国赚取的只是廉价的劳动力报酬,真正获取主要利益的是在华投资的美资企业。4.4 中美贸易的互补性中美贸易逆差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导致中美在国际分工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处在不同的地位。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美国必然要淘汰一些低附加值和
22、高能耗的制造业,这就为中国的制造业创造了客观条件,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加大了中美贸易逆差,制约了美国企业比较优势的发挥。国内著名学者樊纲教授认为:“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在于结构性问题,而不是汇率问题,即使调整汇率也无意于解决问题”。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形成了整套的产业结构体系 ,而且中国对美国的大部分顺差是来自货物贸易。而美国在第三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是第三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提供的服务以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由于中美两国的产业结构存在互补性,产业转移导致了赤字或盈余的转移,这是形成中美贸易逆差的重要因素。4.5 对华直接投资对华的直接投资掩盖中美贸易逆差随着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462.A 美国对中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源及启示 论文 3462. 美国 中国 巨额 贸易逆差 根源 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37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