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研究——以江苏淮安为例应用心理学专业.docx
《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研究——以江苏淮安为例应用心理学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研究——以江苏淮安为例应用心理学专业.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一一以江苏淮安为例摘要费孝通说:“在过去的历史中,人们似乎找到了一个比较最有效的抚育方式,那就是双亲抚养。而一旦夫妻一方从家庭中分离,孩子从父亲或母亲那里得到的爱抚和教育便会是不完整的,甚至是畸形的。”隔代抚养模式是我国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特殊产物,指的是在双亲长期缺位的状态下,祖辈代为照顾留守的孩童的情况。这种教育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利有弊。儿童是国家的下一代,其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综述进行初步探讨,进而通过实地访谈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N镇的三名留守儿童及其班主任、隔代监护者、学校同伴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得到了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
2、理健康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的研究结果,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隔代抚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AbstractThere,sasayingbyFEIXIAOTONG,Inthepast,itseemsthatpeoplehavefoundthemosteffectivewaytoraisechildren,whichisparents-raise.Onceacoupleisseparatedfromthefamily,thecaressandeducationthatthechildgetsfromthefatherormotherwillbeincompleteorevendeformed.,Th
3、eskip-generationraisingmodelisaspecialproductofChinasdevelopment.Inthestateoflong-termabsenceofparents,grandparentstakecareoftheleft-behindchildren.Itisadouble-edgedswordforleft-behindchildren.Childrenarethenextgenerationofthecountry,anditshealthydevelopmentisrelatedtothefuturedevelopmentofthecountr
4、y.FirstlyIdiscussedtheissuewithliteraturereview.ThenIdidinterviewsurveywiththreeleftbehindchildrenandtheirheadteachers,grandparentsandclassmates,inthetownofN,locatedattheareaofHuaiyin,Jiangsuprovince.AtlastIgottheresultsoftheresearch,andgavesomeadvice.Keywords:skip-generationraising;left-behindchild
5、ren;mentalhealth1 .前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和机遇,以求更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这一潮流无疑增加了一部分农村家庭的整体收入,享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然而,绝大部分的农民工,由于工作、经济等原因,不得不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产生了一大批“农村留守儿童”。根据2013年全国妇女联合会的调查,截止2013年,全国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经高达6100万,占农村儿童综述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o同时,农村的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祖辈或单亲加祖辈的隔代抚养方式成为主流。2013年
6、妇联调查的数据显示,6100万的农村留守儿童中,有1/3的留守儿童是隔代抚养,即至少有2000万人以上。在抚养过程中,祖辈监护人的个人素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身心状况,工作性质等情况,会对其进行照顾的留守儿童产生极大的影响。然而大部分的情况是,祖辈的个人素质普遍较低,思想观念较为陈旧,生活方式较为落后,身体状况较差,工作内容也以农业为主。留守儿童耳濡目染,或多或少都对其将来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除此之外,祖辈对留守儿童的照顾方式主要是以“养”为主,偏重经济和身体方面,对其心理状况干预较少,如果加之以不太良好的祖辈沟通,留守儿童将会处于一种心理放养的状态,从而出现各种失常问题。例如孩子的性格上存
7、在明显缺陷,更不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差的行为习惯,且易产生祖孙依恋,不利于父辈与子辈良好关系的建立。同时.,孩子处于祖辈的生活状态下,可能会导致孩子心理方面的老年化,且祖辈的日常生活较为单调,除农业活动之外外出活动较少,可能会使得留守儿童的视野窄,活力缺乏等等。但是,隔代抚养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并非只有坏处,其有利的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例如,农村留守儿童往往要帮祖辈一起进行农业等劳动,可能会比非留守儿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因为亲子关系的缺失,留守儿童可能会比非留守儿童更加珍惜家庭关系,或者更加珍惜和学校同学间的友情等等。但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大多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他们通常处于非健康的
8、家庭教育环境中,使得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缺失。七岁以下的儿童是个性塑造、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在双亲或单亲,尤其是母亲缺位的情况下,对其身心发展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报道指出,儿童时期的精力对于成年之后的个性塑造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亲子分离的情况下,家庭关系未能很好建立,留守儿童常常会有一种被遗弃感,从而衍生出如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其人际交往、情绪调节、三观塑造和社会化过程都有着种种不良影响。而10岁到18岁之间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在这个阶段,身体上的生长发育或多或少会带动心理上的波动,经常会有心理上的断乳与依赖的矛盾,封闭与开放的矛盾,成就感和挫
9、折感的矛盾,因此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幼儿期到青少年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榜样来给予指引,以及健康的亲子关系进行心理维护和填补。然而留守儿童在亲子关系上得到的援助远远少于非留守儿童,因此在其经历青少年期时,心理健康卫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也更容易产生不良问题。少年强则国强,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留守儿童作为基数大,占比重的一个群体,其发展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处理好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变成刻不容缓不容轻视的一个问题。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社会化场所,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儿童是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如何为儿童成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具有深刻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江苏淮安地区留守儿童的实地调查,分析隔代
10、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增添案例,引起多方注意提供一点绵薄之力。2 .研究设计2.1 概念界定2.1.1 隔代抚养隔代抚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隔代抚养定义是父母为孩子的主要监护人和看护者,祖辈对此过程进行协助,而狭义的隔代抚养定义是主要由祖辈抚养和教育孙辈。本文中的隔代抚养是狭义的隔代抚养,指祖辈对孙辈的看护和照顾。有研究认为隔代抚养是发生在祖辈与孙辈之间,祖辈对孙辈的成长产生影响的过程,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也有研究认为,古代抚养是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由祖辈对孙辈进行抚养的方式。综合来看,隔代抚养就是祖辈与孙辈生活在一起,对孙辈承担一定的或主要的教育责
11、任。2.1.2 心理健康194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TO)成立之时,其公布的章程中就指出:“健康不只是身体上的疾病和虚弱状态,而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应处于完美状态J平常我们所说的健康应当包含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在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实现。但是,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众说纷纭。MTO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是:智力正常;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有较强的意志品质;人际关系和谐;能动地适应与改善环境;保持人格完整;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其他的外国学者也围绕儿童是否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生命的活力,是否能够激发身心上的潜能并且时常保持预约的心情作相关概念界定。在国内,学者们主
12、要关注的是认知维度,情绪维度,人格维度和社会适应维度。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的统一性,心理过程完整并且协调,且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并且能够促使良好的社会化过程等。在本研究中,我们将主要从国内学者提出的认知维度,情绪维度,人格维度和社会适应维度来界定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2.1.3 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一词最早是由一张(1994)提出的,当时这个词语指的是父母在国外工作或者学习而被留在国内的孩童,但这个概念到现在己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内学术界对留守儿童的概念有很多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1 .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吴霓将农村留守儿童定义为: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
13、打工而被留在农村,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2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段成荣教授对留守儿童的定义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3 .一部分农民工的子女会伴随其父母一起进程,在该所在地接受教育,这部分的儿童就被成为流动儿童;而另一种情况是大部分的农民工子女因为各种条件受限而不能伴随其父母进程,只能在原籍接受教育,这一部分的儿童就被成为留守儿童。这个定义从分类的角度对留守儿童进行界定,由于民工外出务工造成子女跟随的即为流动儿童,为跟随的则称为留守儿童。4 .最后一种主流定义来自2008年全国
14、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在该报告中,农村留守儿童被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以上对于留守儿童的定义有着或多或少的分歧,对于本文要研究的课题,在此,我们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界定为:父母双方都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接受教育,且与父母分离单次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未成年人。2.2 数据来源2.2.1 调查地选择江苏淮安是江苏的地级市,位于江苏中北部地区,地理环境和产业环境的影响使得农村数量多且密集。全市占地面积达10072平方公里,下设5区4县,截至2014年6月
15、,全市共有乡镇115个,全市流动人口达112万人,流出人口高达89万人。根据相关研究,流出的到动力人口平均年龄为29.77岁。21-30岁的占39.33%,31-40岁的占24.27%,能看到迁移人口中青壮年占大部分。由于苏南地区的发展,江苏北部农村劳动力普遍且大量地往苏南迁移。在淮安市的112万迁移人口中,农业户占了81.6%,在迁移的农业户中,核心家庭共同迁移的比重为83.67%o本文的研究地点选取了淮安市淮阴区的N镇。N镇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地处淮阴区西南22公里处,面积约97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截至2015年,据不完全统计,人口规模大约30000人,城市化水平为40%,其
16、中有留守儿童1098人。留守儿童规模大,且占全镇儿童比例大。2.2.2 研究对象的选择N镇有八所小学,本次研究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三所小学,再随机抽样出每所小学中的一个班级,并在每个班级中抽出一名留守儿童进行深入访谈,并对其班主任、学校同伴、监护者进行访谈。本次访谈共三名留守儿童,其班主任三人,监护者三人,其学校同伴三人,编号分别为:留守儿童(AC);其对应班主任(AbCb);其监护者(AjCj);其同伴(ACt)o被访谈留守儿童个人资料如下:被访者A:女生,8岁,1年级。从记事起父母就在外地打工,父母回家的时间不定,有的时候一年回一趟,有的时候两年回一趟。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
17、平常工作是做农活。家庭经济状况普通。被访者B:男生,12岁,6年级。父亲在其4岁时被警察抓走,母亲随即离家“打工”至今未回(事实上应该是无期限的离家出走)。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其中爷爷身体状况较差,没有劳动能力,经济状况糟糕。被访者C:女生,11岁,5年级。父母皆外出打工,收入较为稳定,平均每年过年回家一次,偶尔法定长假会回家。在家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是村里的小干部,奶奶的主要工作是做一点小农活,照顾爷爷和孙女。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有宅基地改建的小洋楼。2.2.3 访谈提纲访谈内容(见表1到表3)主要包括被访者的个人基本信息、祖孙关系、亲子关系、情绪(处理)情况、社交情况、认知情况。表1.关于
18、基本信息、祖孙关系、亲子关系的访谈提纲访谈主题访谈对象访谈问题基本信息留守儿童1.个人信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祖父母2.家庭状况(人口数、父母(迁移)现状、父母回家及联系频率、家庭日常生活状态、经济情况等)祖孙关系留守儿童你觉得爷爷奶奶对你怎么样,你喜欢他们吗?祖父母您喜欢您的孙子(孙女)吗?如果不照看他们,您觉得您会更开心吗?亲子关系留守儿童1 .你想你的爸爸妈妈吗?2 .你希望他们经常回来吗?3 .你恨爸爸妈妈吗?4 .爸爸妈妈回来和没回来有哪些不一样呢?祖父母1 .孩子平常会主动提起父母并跟父母联系吗?2 .孩子是怎么评价他/她爸爸妈妈的?会埋怨父母吗?3 .父母回家后,
19、孩子是怎么表现的?表2.关于情绪(处理)情况的访谈提纲访谈主题访谈对象访谈问题情绪(处理)留守儿童1.你怎么看待那些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小朋友?希望和他们情况交朋友吗?2 .你难过的时候会怎么办?会跟别人说吗?3 .你会突然感觉很伤心,感觉别人都比自己好吗?4 .你会突然感觉很生气,但又不知道为什么吗?祖辈监护者1 .孩子的情绪状况稳定吗?会不会经常不知道孩子怎么想的?2 .孩子如果情绪不正常了,您会怎么处理呢?会和孩子的父母联系并交流这一问题吗?3.孩子如果有心事会和您沟通吗?班主任1.他/的情绪状况如何?2.他/如果情绪出了问题会寻求您的帮助吗?您是否进行过干预呢?同伴1.你觉得他/她的脾气怎
20、么样?2.如果他/有心事,会和你讲吗?表3.关于社交情况、认知及实践情况的访谈提纲访谈主题访谈对象访谈问题社交情况留守儿童1.你喜欢和大家交朋友吗?2.如果和朋友出现矛盾了,你会怎么处理呢?3.你经常和你的朋友玩吗?4.你觉得有朋友这件事,对你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吗?祖辈父母1.孩子的社交状况怎么样?2.您希望孩子能交很多朋友吗?3.孩子会和你说起和同伴之间的事情,邀请朋友到家里来或者去朋友家玩吗?班主任1.他/她在学校里的社交情况如何?2.孩子是否会出现一些失常的社交状况,您会进行干预吗?同伴1.你觉得他/她怎么样?你和他/她是朋友吗?会想要成为朋友吗?2.你觉得他/她的优缺点是什么?认知及实
21、践留守儿童1.平常自己的事情会自己做吗?为什么?情况2.你对你现在的处境满意吗?3.将来你想做什么?4.你觉得爸爸妈妈出去工作是好事吗?2.3 研究方法2.3.1 访谈法访谈法是指通过访谈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流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围绕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的主题,对N镇三所小学中选出来的三名留守儿童和其祖父母(临时监护者)进行深入访谈。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对三名留守儿童的班主任和同伴也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访谈。2.3.2 文献法文献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有关文献材料,全面、正确地研究某一问题的方法。本研究建立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上,基
22、于国内外学者对隔代抚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文献,寻找切入点。3.隔代抚养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章内容是对访谈内容的的提取与分析,访谈对象为A、B、C,以及他们各自的班主任、祖辈监护者和同伴,访谈的结果从认知维度、情绪维度、人格维度和社会适应维度进行分析。3.1 认知维度认知是人们接收并处理信息的过程,即主观反映客观的过程,而认知水平会极大地影响个体的行为。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认知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3.1.1 正面影响3.1.1.1 较好的祖孙关系隔代家庭中,主要成员是祖辈和孙辈。祖辈是儿童社会网络中的重要一部分,两者相互影响。相比于核心家庭或者主干家庭,纯隔代家庭的祖
23、孙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要多得多。祖辈大多重视“孝道”的教养,行事风格和生活态度都较为温和,朝夕相处的情况下,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更趋于友好和互补,容易形成类似祖孙依恋的隔代亲。在访谈中,三名留守儿童表示与祖辈的关系较为融洽。“有的时候奶奶会给我买零食吃,家里的好东西也会给我留着。”(八)“爷爷会经常问我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奶奶对我和爷爷都很好J(B)“我早上去上学总是能吃到奶奶做的早饭,放学的时候我爷爷也会来接我J(C)3.1.1.2 更丰富的经验阅历祖辈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逐渐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知识,这些对年幼的儿童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能够帮助儿童用最实际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即便不是刻意帮忙解决,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抚养 农村 留守 儿童心理 健康 影响 分析研究 江苏 淮安 应用心理学 专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36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