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茶禅一味”的茶道精神.docx
《陆羽“茶禅一味”的茶道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羽“茶禅一味”的茶道精神.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晒镯A味”摘要:陆羽茶经四之器中介绍了唐代茶具二十四器的制作与功能,其中一件茶器具一漉水囊,蕴含着佛门禅心,在茶经中并没有对其中的佛学思想展开介绍。文章结合陆羽的生平经历及与佛家渊源来说明隐含在陆羽成就中的“茶禅一味”思想。关键词:陆羽茶经;漉水囊;佛阜思想;护生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茶学著作,作者是唐代茶学家陆羽,成书于8世纪中期,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在茶经中,陆羽系统总结了唐以及唐以前茶的起源利用、栽培技术、采摘手法、加工工艺、烹煮技巧、器具分类、品饮方式等内容,阐述茶的自然与人文历史,让茶成了一门专业的学问。陆羽因为对中华茶文化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茶圣工陆羽在茶经中对茶文化的
2、论述至今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陆羽是弃婴,被寺院僧人收养,从小得以在佛寺中生活。在唐代,茶文化的兴起与禅宗对茶文化的重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从小在寺院生活的陆羽受到了佛学思想的熏陶,这些思想也在他的茶文化内涵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提到的漉水囊是取水用具,用漉水囊过滤水,将水中极小的浮游生物滤出、放生,这一用具就是佛家护生、慈悲为怀的体现。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写的茶经述评第四章节煮茶的器皿一煮茶器皿与茶汤品质的关系中提到陆羽对泡茶水的品质十分讲究,而且擅长辨别水质。本文拟对漉水囊在后世茶文化发展中没有再出现这一现象做一定补充,并且通过介绍漉水囊的功能来阐述用漉水囊过滤煮茶之水不仅
3、是出于净化水质的目的,还体现了佛家护生的精神,从而反映出陆羽的佛学思想。1漉水囊与其所蕴含的佛教思想漉水囊究竟是何物呢?漉水囊是佛家六物之一,又称为滤水器、滤水袋、滤囊、水罗等。其是比丘在用水时为了保护水中的生物而必须使用的护生用具。四分律卷五十二说:“不应用杂虫水,听作漉水囊。”摩诃僧祇律卷十八中说:“比丘受具足己,要当蓄漉水囊,应法澡盥。”佛家以普度众生不杀生为宗旨,即使是水中微小的、甚至连肉眼都无法看清的小虫子也要保护,禁止伤害。比丘们在僧院或是外出时,如果要用水,无论是河水、江水、湖水、泉水,还是井水,在使用之前必须先用漉水囊进行过滤,放生水中的小虫等生命。陆羽在茶经中记录:“漉水囊,
4、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铜铸之,以备水湿,无有苔秽腥涩意,以熟铜苔秽,铁腥涩也。林栖谷隐者,或用之竹木,木与竹非持久涉远之具,故用之生铜。其囊织青竹以卷之,裁碧绿以缝之,细翠钿以缀之,又作绿油囊以贮之。圆径五寸,柄一寸五分。”漉水囊是过滤水的器具,跟日常生活中用的一样。囊的架子用生铜制作,这样可以防止漉水囊沾湿水后水浸后产生苔秽和铁的腥涩味,因为用熟铜制作容易产生绿污垢,用铁器具会生锈导致水变腥涩味。在林谷里隐居的人会用竹子、木头来制作,但竹木制的器具不经久耐用,并且远行在路上时不方便携带,所以制作漉水囊的架子要用生铜。“禅客能裁漉水囊”,禅家能自己制作漉水囊,这一滤水工具在寺院普遍使用。2陆羽与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陆羽 一味 茶道 精神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36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