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4.docx
《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4.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提供参考。本指导原则是对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本指导原则是供注册申请人和技术审评人员使用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审评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
2、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一、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对皮肤病变样本(包括皮疹表面和/或渗出物的拭子;痘疱液;痘痂或痘疱皮肤黏膜样本等)、咽拭子、血液等样本中的猴痘病毒核酸进行体外定性检测的试剂。对于采用其他方法学的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可能部分要求不完全适用或本文所述内容不够全面,申请人应参照本指导原则,根据产品特性对适用部分进行评价,并补充其他的评价资料。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申请和变更注册申请的情形。本指导原则针对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申报资料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撰写
3、,其他未尽事宜应当符合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等相关法规要求,同时建议参考定性检测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等适用的技术文件要求。二、注册审查要点(一)监管信息1.产品名称及分类编码产品名称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如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分类规则,该产品按照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管理,分类编码为6840。2.其他信息还包括产品列表、关联文件、申报前与监管机构的联系情况和沟通记录以及符合性声明等文件。(二)综述资料综述资料主要包括概述、产品描述、预期用途、申报产品上市历史及其他需说明的内容。应详
4、细说明产品所采用的技术原理及检测流程。提供不同适用机型的检测通量,即一次检测最多可检测的样本数。提供核酸提取(手工和自动提取方式应分别明确)和PCR扩增的时间,以及检测全过程所需的时间。不同检测流程,分别提供最少和最多检测样本量下的检测时间。与已上市同类产品进行比较,比较内容包括样本类型,检测原理,检测靶基因,组成成分,内标,对照品,判读规则,分析性能和临床性能等。预期用途中明确产品检测的靶基因,需选择保守性和特异性相对较高的基因,同时还应考虑基因的扩增效率。检测基因的选择应提供相关指南或文献,并分析所检测基因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是否符合临床需求。(三)非临床资料1.分析性能研究注册申请人应采用在
5、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环境下生产的试剂盒进行所有分析性能研究,提交具体试验方案、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等详细资料。分析性能评估所用样本的基本信息均需明确,例如样本来源、样本类型、采集和处理方式、稀释方式、定值过程及数据等。研究中采用的猴痘病毒阳性样本,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其阴阳性和浓度水平,提交具体的试验资料。分析性能评估用样本一般应为真实样本,包括临床样本和病毒培养物,可采用境内外样本进行研究。如涉及稀释后检测,应采用与适用样本类型一致的阴性基质。不可采用质粒等进行分析性能评估。精密度、检出限和包容性研究中所用样本应相互独立。1.1 样本稳定性对采集后各阶段的样本进行稳定性研究,包括不同保存液、
6、裂解液,不同灭活方式处理后的样本,研究内容包括冷藏保存时间,冷冻保存时间,冻融次数等。建议对每种样本类型均进行稳定性研究,研究样本应至少包含阴性样本、弱阳性样本和中/强阳性样本。如核酸提取液不立即进行检测,还需对核酸提取液的保存条件和稳定性进行研究。1.2 适用的样本类型列明产品适用的样本类型,对皮肤病变样本(包括皮疹表面和/或渗出物的拭子;痘疱液;痘痂或痘疱皮肤黏膜样本等)、咽拭子、血液等应分别进行分析性能评估。1.3企业参考品验证(如适用)根据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中的企业参考品设置情况,采用三批产品对企业参考品进行检验并提供详细的试验数据。14准确度可采用方法学比对或参考品(盘)检测的方法进
7、行研究。1.5精密度应对精密度指标,如标准差或变异系数等的评价标准做出合理要求。应考虑运行、时间、操作者、仪器、试剂批次和地点等影响精密度的条件,设计合理的精密度试验方案进行评价。精密度评价试验应包含核酸提取步骤。设定合理的精密度评价周期,例如为期至少20天的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再现性结果。应采用临床样本或病毒培养物进行精密度评价,并至少包含3个水平:阴性样本、临界阳性样本、中/强阳性样本,并根据产品特性设定适当的精密度要求,例如:阴性样本:不含待测物,阴性符合率应为100%(20)o临界阳性样本:待测物浓度略高于试剂盒的检出限,阳性检出率应95%(n20)o
8、中/强阳性样本:待测物浓度呈中度到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00%且。值的CW5%(h20)o1.6包容性1.6.1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产品检测的包容性进行研究,研究应覆盖权威数据库中已公布的猴痘病毒核酸序列。162验证具有时间和区域特征性的至少10个不同来源的阳性样本,包含分支I、分支II及分支H的重点亚分支和其他重点分支(如有)。如分支I不可获得,可采用假病毒进行研究。研究应包括检出限和重复性的验证。1.7检出限1.1.1 检出限的确定建议将不同来源的至少3个样本系列稀释于与适用样本一致的基质中,进行检出限的确定。每个浓度梯度重复检测,记录不同浓度检出的结果,采用适当的模型(如Probit分
9、析)和分析方法,将具有95%阳性检出率的最低浓度水平作为确定的检出限。申请人可采用数字PCR、标准曲线等方法进行毒株核酸浓度的确认,以copies/mL作为毒株浓度的表示方式。此外还可采用半数组织感染量测定法(TCID5O)的方法进行毒株浓度确认,以TCID5omL作为毒株浓度的表示方式。如有计量学溯源的标准物质,建议采用标准物质建立校准曲线的方法确定研究样本的国际单位浓度。172检出限的验证选择另外3例不同来源的猴痘病毒样本在检出限浓度水平进行验证,应达到95%阳性检出率。如检测试剂包括多个可单独报告的检测靶标,应分别进行Le)D研究。1.8 分析特异性1.8.1 交叉反应生物信息学分析:采
10、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应当包括人基因组和其他近缘病毒、引起出疹症状等的其他病原体、适用样本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病原体。样本验证:交叉反应研究样品除特殊说明外,应采用灭活的临床样本或添加了灭活病原体培养物的阴性临床样本,样本基质应与预期检测样本类型一致,交叉反应研究用样本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1.8.1.1 其他近缘病毒:天花病毒(假病毒)、痘苗病毒、牛痘病毒、鼠痘病毒、传染性软疣病毒、特纳河痘病毒(假病毒)、亚巴猴病毒(假病毒)等。1.8.1.2 引起出疹症状等的其他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2、人类疱疹病毒6型、人类疱疹病毒7型、人类疱疹病毒8型、麻疹病毒、肠
11、道病毒、梅毒螺旋体、登革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1.8.1.3 适用样本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细菌/真菌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粪肠球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棒状杆菌、大肠杆菌、生殖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等。1.8.1.4 高浓度人类基因组DNAo注:病毒培养液的浓度单位可采用TaD50或PFUmL,细菌培养物浓度单位可采用CFUmLo建议在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医学相关水平进行交叉反应的验证。通常,细菌感染的水平为106CFU/mL或更高,病毒为105PFUnL或更高。也可采用其他合理方法定值的浓度,例如核酸浓度IO:COPieSmL,如病原体样本或培养物不能符合上述要求
12、,申请人应详细说明理由。对于某些难以培养或因为生物安全性无法培养的病原体,可采用病原体核酸样本进行交叉验证。应提供用于交叉反应验证的病原体核酸的来源、组成和浓度等信息,浓度可采用copies/mL单位表示。申请人应提供所有用于交叉反应验证的病毒和细菌的来源、种属/型别信息和浓度确认等试验资料。1.8.2 干扰试验1.8.2.1 内源/外源物质干扰应根据所采集样本类型,针对可能存在的内源/外源物质干扰情况进行验证,验证推荐物质见表Io建议申请人在每种干扰物质的潜在最大浓度条件(“最差条件”)下进行试验,检测包含临界阳性水平在内的猴痘病毒样本。对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对比添加干扰物质前后的。值差
13、异。检测的潜在干扰物包括样本中的原有物质及在样本采集和处理期间引入的物质。表1用于干扰试验的物质类别具体物质粘蛋白、白蛋白血液(人类)适用样本类型为咽拭子缓解咽部症状的含片、喷剂等适用样本类型为血液时血脂、胆红素、血红蛋白、抗凝剂(如适用)适用样本为皮肤病变组织时阿昔洛韦、氧化锌软膏、可的松软膏、止痒膏、润肤霜(凡士林、薄荷膏、甘油等)、水杨酸、尿液、粪便、精液、淀粉、润滑剂等过敏性症状缓解药物盐酸组胺、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抱曲松、美罗培南解热镇痛药物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全身性抗菌药物妥布霉素其他维生素A1822病原体干扰申请人应结合产品适用的
14、样本类型,充分考虑临床上容易与猴痘病毒合并感染的病原体及“181”部分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存在较高同源性的病原体,在高浓度的情况下对低浓度(例如检出限浓度)猴痘病毒核酸检测的影响,进行易合并感染病原体的干扰研究。申请人也可结合临床应用风险(如发病率),对较高同源性的病原体对检测试剂可能存在的干扰进行分析。1.9 核酸提取/纯化性能对配合使用的所有核酸提取试剂进行提取核酸纯度、浓度、提取效率的研究,并与质量较好的核酸提取试剂进行平行比对。若产品适用两种或以上核酸提取试剂,则每一种核酸提取试剂均需配合检测试剂至少进行抗干扰、再现性和检出限的验证,如果配套核酸提取试剂提取原理存在差异,还需额外进行检
15、出限的建立。1.lO反应体系1.10.1 样本采集和处理根据适用样本类型,进行样本采集研究。提供样本采集器具材质和保存液等的详细研究资料,明确保存液或裂解液等的主要组成成分、使用量的要求等。配套采样拭子研究资料应包含拭子材质选择和拭子洗脱效果研究。配套的不同保存液或裂解液需验证检出限和重复性。提供样本灭活、处理方式、处理过程的研究。1.10.2 核酸提取和反应体系研究确定最佳核酸提取和反应体系,包括核酸提取用的样本体积、洗脱体积和PCR加样体积、各种酶浓度、引物/探针浓度、dNTP浓度、阳离子浓度及反应各阶段温度、时间、循环数等。建议在保证核酸提取质量的情况下尽量扩大总反应体系和加样量,以提高
16、检测灵敏度。提交不同适用机型基线和阈值循环数的确定资料。不同适用机型的反应条件如果有差异应分别详述,并提交验证资料。2 ,稳定性研究申报试剂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实时稳定性(有效期)、开瓶稳定性、运输稳定性、机载稳定性(如适用)及冻融次数限制等研究,申请人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稳定性研究方案。稳定性研究资料应包括具体的实施方案、详细的研究数据以及统计分析结论。对于实时稳定性研究,应提供至少三批产品在实际储存条件下保存至成品有效期后的研究资料。对于开瓶稳定性研究应模拟真实使用情形,包括开瓶稳定性的开瓶频次和开瓶时间等。3 .阳性判断值研究阳性判断值一般为申报产品检测病毒核酸阳性的Ct值。阳性判断值研
17、究用样本来源应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考虑不同时间、地域、不同的感染阶段和生理状态等因素,尽量纳入较多弱阳性的样本,阴性样本应包含易交叉病原体高浓度样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覆盖目前的流行株进行阳性判断值研究。如判定值存在灰区,应提供灰区的确认资料。如果产品适用不同样本类型,需要对各样本类型进行阳性判断值的验证。提交阳性判断值研究所用样本的背景信息列表,至少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诊断信息、样本来源机构、检测结果等信息。提供内标检测结果范围的确定方法和研究资料。4 .其他资料5 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该类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引物、探针、酶、dNTP、核酸分离/纯化组分(如有)、质控品、企业参考品等。应
18、提供主要原材料的选择与来源、制备过程、质量控制标准等相关研究资料、质控品的定值试验资料等。如主要原材料为企业自制,应提供其详细制备过程;如主要原材料源于外购,应提供资料包括:选择该原材料的依据及对比筛选试验资料、生产商提供的质量标准、出厂检验报告,以及该原材料到货后的质量检验资料。生产商应固定,不得随意更换。4L1引物和探针:应详述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原则,提供引物、探针核酸序列、靶序列的基因位点及两者的对应情况。建议每种检测靶标设计两套或多套引物、探针以供筛选,通过序列比对和功能性试验等方式,对病毒进行包容性和特异性(如交叉反应)的评价,其中序列比对包括与已公布猴痘病毒序列的比对,及与易产生交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痘病毒 核酸 检测 试剂 注册 审查 指导 原则 2024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3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