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docx
《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docx(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编号:SIO2023-147-04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公示稿)杭州希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105MA27YP1660二。二四年一月1.1 论证工作由来11.2 论证依据21.3 论证等级和范围41.4 论证重点51.5 项目用海基本情况51.6 项目用海需求101.7 项目用海必要性122项目所在海域概况152.1 海洋资源概况152.2 海洋生态概况173资源生态影响分析233.1 资源影响分析233.2 生态影响分析234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254.1 海域开发利用现状254.2 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284.3 利益相关者界定284.
2、4 需协调部门界定294.5 相关利益协调分析294.6 项目用海与国防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的协调性分析295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性分析305.1 所在海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基本情况305.2 对海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的影响分析385.3 项目用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符合性分析396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426.1 用海选址合理性分析426.2 用海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4363用海方式合理性分析446.4 占用岸线合理性分析456.5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456.6 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507生态用海对策措施517.1 生态用海对策517.2 生态保护修复措施528*53申请人单位名称温州市洞头水彳WJ发展有限公司法
3、人代表姓名陈裕越职务联系人姓名邵雷职务通讯地址目海本况项用基情项目名称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项目地址温州市瓯江南汉、南口大桥东侧项目性质公益性()经营性()用海面积5.1108ha投资金额万元用海期限40年预计就业人数人占用岸线总长度Om预计拉动区域经济产值万元自然岸线Om人工岸线Om其他岸线Om海域使用类型海底工程月m海一电缆管道用海新增岸线Om用海方式面积具体J用途海底电缆管道5.1108ha海底引水管道1项目用海基本情况1.1论证工作由来洞头区是浙江省温州市的市辖区,是温州市四大主城区之一,是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行先试地区。近年来,洞头作为温州深水港区和旅游休息基地,所需的水量急剧上升
4、。由于洞头区境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常年流水的山间溪流稀少,自身水资源相对短缺,属资源型缺水地区,已实施的洞头(温州)陆域引水(一期)工程输水能力不足,近年由于降水量减少尤其突出,另外单管供水,供水可靠性低。影响洞头区居民生活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洞头区政府组织研究洞头区引调水工程,拟从大陆向洞头海岛引原水。实施后可增加洞头本岛及其周边岛屿的生活、工业用水,原水水量保证率不低于95%。设计水平年为2035年。洞头区陆域引调水工程包括温州至洞头陆域引供水第二通道工程和鹿西乡引供水工程,其中温州至洞头陆域引供水第二通道工程引水流量总计10万m3d,鹿西乡引供水工程引水规模为0.32万nWd,
5、可满足未来灵昆岛、洞头区、鹿西乡经济发展用水的需要,进一步提升供水系统抗风险能力。工程全长57.5km,其中新建管道总长为34.5km0洞头区陆域引调水工程两期进行,一期为其中的温州至洞头陆域引供水第二通道工程一期及鹿西乡引供水工程,其涉海工程己于2022年6月取得不动产权证,目前涉海段管道均已铺设完成,大门到鹿西段现已建成通水;二期工程为其中的温州至洞头陆域引供水第二通道工程二期,管道起点为滨海水厂,利用现状输水管道,再新建输水管道至瓯江西岸,采用定向钻工艺牵引DN1400管道穿越瓯江至瓯江口新区,利用瓯江口现状管道至双瓯大道与G330国道交口处,沿G330国道南侧绿化带新建给水管接至本工程
6、一期预留接口。具体建设内容见附件U叠加2019年修测岸线,二期工程涉海段为穿越瓯江南汉段,长度约2.7km,用海面积约5ka。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海底输水管道长度小于Iokm,所有海域的论证等级为三级。本工程海底输水管道长度约为2.7km,因此本工程论证等级为三级论证,应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本工程属于“二、城市基础设施用海和公益事业用海”中的“(二)城市基础设施用海一1、供水设施:输配水工程”,符合用海审批目录规定,因此建设单位可提出申请,由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温州市洞头水利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杭州希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杭州希澳环境科技有限
7、公司接受委托后,成立论证项目组对本工程进行了现场踏勘,并征询了当地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根据相关导则和规范编制完成了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公示稿)。注:本报告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用CGCS2000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二期)。1.2论证依据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24年1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2021年4月29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年12月28日修订);(5)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
8、18年3月19日修订);(6)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17年3月1日修订);(7)国家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国海规范(2016)10号);(8)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2007年1月1日起施行);(9)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2007年1月1日起施行);(10)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2017年9月30日修订);(三)浙江省海域使用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浙海渔发(2013)7号);(12)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17年9月30日修订);(13)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2020年9月24日修订);(14)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规范海域使用申请审批管理的通知(浙自然资规
9、(2018)2号);(15)关于印发用海审批目录的通知,浙海渔发(2017)3号;(16)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海域使用论证材料编制的通知(自然资规(2021)1号);(17)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依据“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报批建设项目用地用海有关事宜的函,2022年9月30日;(18)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浙江等省(市)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作为报批建设项目用地用海依据的函,2022年11月4日;(19)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1989年3月1日起施行;(20)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实施办法,1992年8月26日起施行;(21)海底电缆管道保护规定,2004年3月1日起施行。1.2.2 标准规范
10、1.2.2.1 技术标准(1)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2)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3)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1.2.2.2 规范(1)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GB/T42361-2023);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G)海域使用分类(HYT1232009);(4)海籍调查规范(HYT1242009);(5)海洋调查规范(GBT127632007);(8)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农业部Scyr9110-2007);(9)宗海图编绘技术规范(HYT2512018);(10)水平定向钻法管道穿越工程技术规程(C
11、ECS382-2014)。1.2.3 功能区划与相关规划(1)浙江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征求意见稿)(2023年)(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2024年2月1日起施行);(3)温州市城市供水专项规划(修编)(2018年);(4)洞头区水资源节约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报批稿)(2021年);(5)温州市瓯江口新区给水专项规划(20122030年);(6)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浅滩二期给水(含再生水)专项规划(2019年)。1.2.4 项目资料(1)洞头区陆域引调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整版(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一设计研究院,2023年10月);(2)洞头区陆域引调水
12、二期工程水下地形图(禹治环境科技(浙江)有限公司,2023年10月);(3)2021年洞头区陆域引调水工程涉海前期专题项目一海洋水文动力环境现状调查分析报告,禹治环境科技(浙江)有限公司,2021年5月。1.3论证等级和范围1.3.1 论证等级本工程用海类型为“海底工程用海”(一级类)中的“电缆管道用海”(二级类),用海方式为“其他方式”(一级方式)中的“海底电缆管道“(二级方式)。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GB42361-2023)中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判据表,本工程海底输水管道长度约2.7km,论证等级为三级。论证等级判据表见表1.3-1。表1.3-1项目用海论证工作等级判据表一级用海方式
13、二级用海方式用海规模所在海域特征论证等级其他方式海底电缆管道海底输水管道长度大于(含)Iokm敏感海域其他海域二长度小于IOkm所有海域三1.3.2 论证范围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要求,论证范围应依据用海情况、所在海域特征及周边海域开发利用现状等确定,应覆盖项目用海可能影响到的全部区域。一般情况下,论证范围以项目用海外缘线为起点进行划定,三级论证向外扩展5km;跨海桥梁、海底管线、航道等线性工程项目用海的论证范围划定,三级论证每侧向外扩展1.5km0本工程论证等级为三级,建设内容为海底管线,论证范围为每侧向外扩展1.5km,论证面积约7.3km2o1.4 论证重点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G
14、B/T42361-2023),严格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用海管理要求,结合项目海域使用类型和用海方式、所在海域特征和对资源生态影响程度等因素,确定论证重点。本工程海域使用类型为“海底管道用海”,参照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参照附录C并结合本工程情况,确定本工程论证重点为:1、选址(选线)合理性;2、用海面积合理性;3、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1.5 项目用海基本情况1.5.1 用海项目建设内容1、地理位置龙湾区隶属于浙江省温州市,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瓯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地处东经12042,-12051,、北纬2754,281之间。灵昆岛位于瓯江入海口,将瓯江口分为南、北两汉。本工程穿越龙湾区与
15、灵昆岛之间的瓯江口南汉,地理位置图见图1.5-k图1.54本工程地理位置图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洞头陆域引调水工程包括温州至洞头陆域引供水第二通道工程和鹿西乡引供水工程,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工程为其中的温州至洞头陆域引供水第二通道工程二期工程。本工程涉海段总长度约2.7km,管径DN14(X),采用牵引定向钻的方式穿越海域,口供水规模为10万mVdo1.5.2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1、平面布置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管道起点为滨海水厂,利用滨阳路一滨海大道段输水管道至滨海大道,之后敷设DN1400输水管道至滨海十八路交口,连接滨海十八路(甬莞高速以北)段输水管道至滨海十八路(甬莞高速以南
16、),之后敷设DN1400管道至金海三道,沿着金海三道敷设DN1400输水管道至通海大道,连接通海大道现状DNlOOO1200输水管道至滨海大道,利用滨海大道(通海大道机场)段现状DN1200输水管道,之后沿着滨海大道新建DNI200输水管道至瓯江西岸。采用牵引定向钻方式将DN1400管道穿越瓯江至瓯江口新区,利用瓯江口大道现状管道至雁鸣路,之后利用雁鸣路DNlOOO现状管道、瓯锦大道DN800现状管道、瓯扬路DN600现状管道、77省道DN700现状管道以及双瓯大道北段DNlO(X)现状管道,至双瓯大道与G330国道交口处,沿G330国道南侧绿化带新建DNlOOO给水管接至洞头区陆域引调水工程
17、一期预留接口。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涉海段为穿越瓯江段,管径DN1400,总长度2.708km,工程总平面布置见图1.5-2,登陆点布置情况如下:表3.1.2“海底管道登陆点情况统计表序号特征点北纬东经岸线性质登陆方式1灵昆登陆点(入土点)略略人工岸线定向钻2龙湾登陆点(出土点)略略人工岸线定向钻二期工程经开龙湾殴江口段二期工程现状管道囹楂询工髀蛭计购公司S2C2J07ftWWttR:A*!w,4maIQteitsS6MIRQS-OlI*4杭州希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图1.5-2工程总平面布置图2、主要结构、尺度本工程涉海段长度长度2.708km,所用管材为焊接钢管,采用D1820X2管道,管径
18、DN1400,出入土两端加装长约20Om的(1)325导向套管,导向孔扩孔2m。整体管线位于河道冲刷线以下10m,管中心线标高在22m至-56m之间。1.5.3 项目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1、施工工艺本工程采用牵引定向钻法穿越瓯江海域,其施工流程如下:地,恢叟图1.58牵引定向钻施工流程图牵引定向钻法,管线也是在陆地上加工制作,且制管场牵引下水的滑道要求是地管线轴线方向的延长线上。测量放线根据设计交底(桩)与施工图纸放出钻机场地控制线及设备摆放位置线,确保钻机中心线与入土点、出土点成一条直线。进场道路及场地的平整施工便道修筑需要路面平坦路基牢固并能达到主钻机轮式行走承压强度,能保证施工机具设备的行
19、驶安全。定向钻施工将钻机就位在穿越中心线位置上,钻机就位完成后,测量控向参数、泥浆配制、试运转设备是否正常。保证设备安装顺利进行,防止设备因作业场地限制而发生拥挤现场。设备进场安装应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本工程由于穿越距离长、淤泥层承载力差等原因,导向孔对接及管道安全回拖难度系数较高,需要在出入土两端加装长约20Om的巾325导向套管,再钻导向孔。2、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呈线形条带状分布,可全线同步开工,互不干涉。结合已建项目施工经验,另结合供水需求、规划及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相应工程量及资金筹措等,经综合分析确定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总工期为30个月,其中涉海段施工工期约6个月。1.6 项目用海需
20、求1、项目名称、申请人项目名称: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项目性质:已建。申请人:温州市洞头水利发展有限公司。2、项目申请用海类型与用海方式根据海域使用分类,本工程用海类型属于“海底工程用海”(一级类)中的“电缆管道用海”(二级类),用海方式为“其他方式”(一级方式)中的“海底电缆管道”(二级方式)。3、项目申请用海面积本工程申请用海总面积5.1108ha。申请用海图见图1.6-1。4、项目申请用海期限用海期限40年。三1.6-1申请用海图1.7 项目用海必要性1.7.1 建设必要性1.7.1.1 符合产业政策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本工程属于目录中的“二、水利”中的“1、水
21、资源利用和优化配置:跨流域调水工程”,属鼓励类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7.1.2 符合相关行业规划浙江水网建设规划在“区域水资源配置通道”部分中提出,“十四五”期间,实施温州市瓯江引水、丽水市滩坑引水、湖州市安吉两库引水、宁波市东西线供水联网、竦泗县大陆引水等9项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强对完善温州、丽水、湖州、宁波、舟山等地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的研究。温州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积极推进大都市区主中心保供水研究,加快供水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推进瓯江引水工程建设,补齐城市东部供水短板,逐步实现瓯江两岸、温瑞平原“原水互惠”“清水互补”。推进二次供水改造与管理,到2023年基本完成
22、存量不规范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同步建立集数据监测、安防监控、智能预警等功能为一体的二次供水管理系统,实现规范化运维管理。到2025年,全面消除不规范屋顶水池(箱),完成不规范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形成权责明晰、管理专业、监管到位的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新格局。温州市城市供水专项规划(修编(2020-2035年)中规划明确,温州市区供水近期由珊溪引水、泽雅水库供应,并以瓯江引水作为近期备用水源;中、远期新增瓯江引水水源,将现状中小水库改为备用水源。同时.,规划提出两个水厂规划方案,一是中期新建滨海水厂,规模为40万m3/d;二是中期扩建西向水厂,规模为30万m3/d。本工程引水工程涉海段位于瓯江
23、南口,工程从滨海水厂引水至洞头区,为洞头区输送城市用水,解决当地用水紧张问题。因此,本工程符合以上行业规划。1.7.1.3 设必要性1、可进一步提升洞头供水系统抗风险能力洞头海岛可建水库地形条件不多,水库容积偏小,全区仅有1个县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为长坑水库,3个乡镇级饮用水源杨梅田水库、南山水库和枫树坑水库,均为小(2)型水库,调蓄能力低下,抗旱能力低。大瞿岛海水淡化工程(50td)及鹿西海水淡化工程(500td)运行成本较高,不利于洞头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目前城外引水是洞头主要的水源来源,但是洞头区已实施的洞头陆域引水一期工程为单管供水,且霓屿大堤段管径仅为DN700,管道输水能力不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洞头 区陆域引 调水 二期工程 海域 使用 论证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34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