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诵金刚经心得10篇.doc
《读诵金刚经心得10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诵金刚经心得10篇.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读诵金刚经心得10篇 读诵金刚经心得篇1修行路上,心障是最大的魔,也是成就菩提道的最好资粮!记得我刚学禅定时,有很多不良习气浮现,自己也知道不好,但就是没法克服,害得我整天神经兮兮的。后又专诵金刚经,习气也是越来越多,常有种种贪念,思想中常常冒出种种恶念,甚至觉得念经也是荒谬的,有时会连续几个星期都不碰经书,我唯一能做的是“观”!但我发现这个“观”很有效,就像一杯浑浊的水,你不去动它,自然就会变清,你越动越浑!我在想修的时候,拼命修,修行往往会给我带来快乐和宁静,与没修时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状态。两种对比,相信谁都会选择前者!修禅定和诵经都会遇到这种事,有一位诵经之人,疑情一起,就找我给他不断解
2、疑。我就跟他说:幸好你还相信我,不然你还会骂我是外道、魔了!所以修了一段时间后,一定要反省一下自己,看自己哪些方面和过去不同了是宁静了还是烦躁了,是心安了还是怀疑了,是好了还是坏了修行路上本是如此,过了这一关就好多了!记得我刚学佛法时,以无常法求心,一切皆是因缘所生法,无有自性。加上当时喜习禅定,想速速灭却心中妄念。以上二因缘故,心生大恐怖:没有世界,没有思想,没有我人众生,没有时间和空间,那修什么?我在哪里?幸得当时师父教我念经修功德,他说:“如经所说,诵经功德非常大,你的功德不够,要快念多念,功德够了,你就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信师父慈悲,当时花爹妈的钱,无忧无虑,每天都是诵经听法,真
3、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天快快乐乐,吃东西得甘露味,心中光明轻安,得许多境界法喜!记得有一句禅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若非无常把你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你怎能舍世间之乐?怎能入出世间之乐?所以要放下一切疑情,要知佛法无为宝车,远胜世间下劣之车!以上所述,是佛法受用之处,佛法还有智慧等等多多好处。总之,要以修功德入,或勤诵经,或勤念佛,或勤修其他功德,得入方知妙用。如果不修,认为自己高明,妄来评头论足,自己无益,众生受害,谬矣!诵经有诵经的功德,一份功德一份智慧。要习禅波罗蜜,一定要学金刚经和念佛,不然很容易著魔的。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六尘如乌云,遮住我天空,乌云不捅漏,井蛙妄辨天!当你把金刚
4、经念得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轰地一声,定可桶漏!心清净则法界清净,持金刚经者皆如我辈,则地狱早空。法喜充满,回向回向!南无阿弥陀佛!读诵金刚经心得篇2其实一部经念三年就等于开悟了,清净心就是这样修出来的,平等觉也在经里面!请一部金刚经,把用来打坐的所有时间,都用来诵经。诵经时要快,先不要理解经义,一直连续念下去,此法可消无量业障,得无量功德,得定较快(因为我们现在的意识很杂,用此法较易清静),不落魔障(因金刚经有无量功德故,无量龙天护持故),好处多多!坚持半年,你就知道好处了!第一步很关键:耳听、眼看、嘴念、端坐、心住。都摄六根,风浪自息!相信我一次,即便是上当也赚便宜,给我半年的机会,请你一天
5、念经三遍以上,不求解,不贪着,半年后回头看看,一下就知道了!我以持金刚经七年的经验为你做担保!当知“后五百岁”就是现在啊!大家要生信心,我们能持此经,非小因缘!读诵金刚经心得篇3近几日抽时间来了个“大修”,勤修功德,感觉很好。现把过程和感受汇报同修,多提意见。早晨,是晨练的好时光,不可荒废!先把窗户打开,让新鲜空气进来,点上一柱香,面对佛像,开始108拜(其实我的佛堂很简单,一张草席,一个蒲团,一张茶几,墙上贴佛像,桌上供着一尊弥勒佛和一迭佛经、一个香炉。可诵经,可静坐,可拜佛拜经,大妙!)天气转冷时,108拜可让全身暖乎乎的,又有拜佛拜经功德,拜到最后,居然产生贪著,免不了要多拜,为什么?太
6、舒服了!拜完佛后,倒一杯茶,放几首梵曲,让身心沉浸在轻松的佛歌中(人们听到我放的佛歌,常羡慕地说,太好听了,都想要一盒,哈哈!)当然把音乐放大声一点,到户外散散步,也不赖!喜欢跑步的同修,可边跑步边念佛,这样体育的成绩肯定突飞猛进。我一天除了上班时间,还有较多空余时间,时间多的话,诵妙法莲华经一部,金刚经n部;少的话,就专诵金刚经,想想,十分钟一部,一天能诵多少部?诵经的声音可大可小,喉咙好的话,大声点;一般时,小声点;不舒服,就不出声(我不出声时就拿一个车铃,用一节天线边敲边念,效果很好,不会产生妄念。晚上做法会,看经书,等等,节目很多。累了,然后睡觉,在床上打会儿坐,也不要下坐,往下一溜,
7、就见弥陀去了(其实就是听念佛机,我可是24小时不停的放,晚上睡得沉,念佛声只能在清晨钻进我耳根)。一天中保持好的心态,好事尽量做,坏事尽量不做,恶念一来就杀!回向是必不可少的,修这些功德时,给一人,功德如此,给大家,功德每人还是这么多,你说给谁?给大家吧!就象点灯,传播的越多越亮,而你自己不会减少。所以应该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愿我等同生净土,同证佛果!南无阿弥陀佛!读诵金刚经心得篇3只要用心修行,一切身心状况和外境(包括命运)皆可改变因为佛力不可思议!第一原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佛菩萨的慈悲,如果不能与此生大信心,如盲人不可见日!又心地下劣,故不见净土,更何况佛菩萨?岂是无有净土,无有
8、佛菩萨?故内因很重要!内心要起大信心,先要修敬,恭敬,亲近,供养佛菩萨,金刚经云:“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可见,佛经不是难理解,而是难信!然后才能依照经中所教随顺修习,所修习皆为净心,就是要让内引起作用,这很重要!第二原理:用心就象拉车,信心往前拉,疑心往后拉。经教“一行三昧”,就是直来直去,无有一念疑悔,无有一念旁心,方可成就。第三原理:外因对内因的巨大影响。佛菩萨就象一轮太阳,对我们而言,不可缺。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恶鬼;皈依僧,不堕旁生!佛菩萨为教导我等,令我等善愿速速成就,恶愿皆悉不成,处处
9、贪著,皆拔除之!所以我等求佛菩萨时,要记住这些道理。读诵金刚经心得篇4佛学之道,博大精深;国学之体,综为儒、释(佛)、道三学。余自幼好读,儒家著述,前三十余载浅尝涉猎,于“修身、齐家、治国”之说,务得人生贵取天行之健,自强自励;道学尚自然,一部道德经,感悟万物同流、天道自然的君子慕“地载万物”之大厚德。但人近不惑,总有一个问题围绕心际而不得解,“君子自强,何堪群小落寞?君子厚德,奈何同流而去?”于是,年初以来即对佛学产生了研读之意。佛云人皆有佛性,自小即听闻祖父传讲“轮回报应”之说,足见佛学在国人心中影响之深。记得幼时登泰山,曾见金刚经之摩崖石刻;又在典籍中屡见金刚经为佛经之“母”。于是,借拜
10、谒能仁寺之际,求得一本诵读之,初感晦涩,籍以己之国学修养,后渐知句读,渐识经意,渐为佛学之精深而摄受。佛学尚“无为法”,尚“空我法相”,自得菩提之心智。“非法非非法、众生非众生”,等等,意似深奥,其实意旨为引人自见佛之本性,达无上遍正觉。佛学深奥,余尚不能深解,且自认很难达到“空空”之境,但唯觉佛学之修,实际上对中和之道,自利利人等人的修为大有裨益。儒学尚中庸之道,但引人多偏于“功利”之心、之行;道学倡“包容”之心,后世却偏于“遁世无为之行”。佛学却以“自度度人达彼岸”为要义,以大慈悲之心,怀平等之佛性,历百千万劫而明心见性,以证菩提。唐代佛学盛行,武则天诵读金刚经后写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
11、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回视五千年之华夏历史,身名大成于史籍者,必怀“大慈悲心”,去执着之意,去一己之私,怀济世、利生之心。执着于个人之穷达,必不成身业之增长。从此意讲,儒、释、道三学其本源是相通的,天道自然、万物一同、中道之道。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个不断修炼的过程,这在儒家讲“功成而身退”,在道家讲“飞生羽化”,而佛家,则讲“历劫而生”。从这一意义上,余比较推崇佛学的“历劫”论。大成者,必先受大劫。大劫之度,在自度度人的过程;度的过程,譬如“禅修”,实施一种自我的精神境界的“反思”。劫的历练,精神的反思,得以自度,进而以“空空”之心度他,则世间自清净也!余之理解,佛学之
12、“施”、“戒”、“忍”于圆满的人生实是裨益良多!儒学讲“达则兼济天下”,“施”之表象;“日省三身”以正己,“戒”之体现;而“天道自然,包容万象”的胸怀,则是“忍”的表象。“施”、“戒”重于自我激励和修养,而“忍”则是较高的修养过程。佛学之“忍”的基础,是“大慈悲心”,即对万物的怜悯之心、平等之心、包容之心,“施”、“戒”形成了自我的好形象,但看到别人的不好的习惯、不好的行为时,怎么办?“忍”以度之!“忍”非不动,而是不以己之修为标准要求他人之等于自身,“忍”去贪、嗔、痴,重于自行,以待他人之自悟,自然世间平和,万物祥和了。在人在己,自是大功德之一件啦。金刚之意,言学经之坚心;读经、修禅,以修炼
13、的形式达以般若智慧的自悟。其实人的修炼也应如是,“行为成习惯、习惯成性格,性格定命运”,小善每为之,小恶渐弃去,久而行之,人自然成为真人了。而其中更为重要的,就如佛学将“发菩提心”般,关键要有善念,要有一个渐悟“空我法相”的心性,自利利他,自达达人,则自然是人世间一真佛啦!从此而言,“施”以养心,“戒”以去恶,而“忍”则求世间之大同了!读诵金刚经心得篇5偶然的机会来到论坛。随着时光流转,终于盲人遇明灯,照破心中暗!在论坛里一次次看着回家人师父的*渐渐于佛法修行次第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感恩大善知识慈悲!深信因果不空!每人都有自己的际遇经历。“得到的都是该得到的”我们应该珍惜得遇佛法的因缘,精进修
14、行大菩萨行直到证悟。自感福报的积累于修行是很重要的事!随着修行的深入,般若智慧的提高,各种法门和因缘随之而到。在这个过程里有可能适合自己的法门,名师等因缘自然到来。但前提是:你的修行确实使你有了相当的但当和功德福报。在修习金刚经的过程里感觉就好像在登高山!100部一个高度,500部一个高度,1000、_部又一高度。每当停下回观,发现自己觉悟有渐次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如一滴滴水汇流一样潜移默化而形成。在回师的*中可以发现“慢慢的”这个词用的绝妙!没有一嘴吃个胖子的!终于明白大德宗师的一朝悟道证果不知许世间进行了多少的修行!在初读经的过程中不必思维义理!书读千遍其意自现。更何况是大乘般若经典。大可
15、以五千,一万部的读下去!其中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记的前两年重修金刚经时自己一人读经发现窗台上飞来几只鸟儿!当时感觉佛法太不可思议,它们就站在窗台上好像是在听经。感觉在初学时可以多看看持验感应录之类的书以增加信心。等修到了一段时间后就发现:让你放下读经,你都不愿意!在修行过程里最好持佛菩萨圣号,使自己24小时融入到经声圣号声中然后待人接物,工作学习慢慢的看住自己的“心”。所谓:静则一念不起,动则万善相随!一念邪起觉察转掉!慢慢的发现自己时时持圣号一段时间后心中就好像有一面镜子:慧光照耀,邪念消灭。当然如果大的妄想来时可能还跟它走。所以以般若智慧为基础的修行显得非常非常重要!慢慢的才发现随着
16、自己修行的累积才有可能逐步领悟到经中的偈语和祖师们言语的精妙绝伦!回想几月前面对的偈语和今时面对同样偈语感觉天壤之别。当自己般若功夫不到时就好像带着有色镜(无明看宝珠(偈句等根本不知所云为何或生不起坚定信心。再读几百部经后由于无明渐销方现宝珠之妙明真光!(只是相对自己现阶段的所谓“真光”拓展阅读:金刚经说什么在佛经之中,部头最大的就是般若部。佛说般若经,在说法四十九年之中,世尊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来讲般若。由此可知,般是整个佛法的中心。佛说般若,前后一共有十六会,中文译本大般若经有六百卷,听说西藏文中有千卷之多。由此可知,这样大部的经典,读诵已经相当困难,何况受持演说。正因此,世尊特别在第九会由
17、博而约,特别宣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一部经在中国前后有七种译本,流通最广的就是罗什大师的译本。罗什大师把它翻成一卷,又加上魏译一小段,总共只有五千八百三十七个字。不但般若的精华、般若的宗旨尽在此经之中,我们得到这一卷,可以说整个的佛法都在自己掌握之中。本经确确实实是少文(文字很少,而含无量义,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唐朝时候,禅宗五祖忍和尚、六祖惠能大师,极力的提倡,所以金刚经在中国,早已是家喻户晓,流通不绝,无过此经。要用现代话来讲,佛经里面知名度最高的无过于金刚经。有很多人不知道阿弥陀经,但是没有人不知道金刚经,这是古德的提倡。由这个地方我们也能看到,由于经典流通得广,读诵的人多,这是我们国家
18、的国民得佛护念加持,这也是必然的事实。那么金刚经说什么呢?倓虚法师所讲的金刚经旨趣,他讲得简单明了。1.离相,成就解脱,消诸业我们天天讲消业障,业障怎么消?不着相才能消业障,着相那业障怎么能消得了?都是根据金刚经教义所说的。2.无住,成就般若,破诸惑3.无法,成就法身,脱诸苦4.破三心,除四相,为发心之要务这一条讲得真的是非常究竟彻底。凡夫莫不以为我能执着、我能执,或者说得粗显一点的,我能得,凡夫都患得患失。谁得到了?我能得。什么是我?一般人认为身是我,聪明一点的人知道这身不是我。什么是我?能够思惟、能够想象、能够感受苦乐的,这个是我,心是我!西洋哲学家讲:我思故我在。什么是我?能够思惟、想象
19、的,那个是我。我能思、我能想,能想、能思惟的那个就是我。佛在本经上说,好!能思、能想的是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能执着的我没有了,能执着的、能得的心没有了,你还得个什么?三心不可得。这是从根本上消业断惑,不是从枝叶上。你打个什么妄想?妄想不可得。你所得的是什么?所得的不外乎四相。我相、人相,我相、人相是从相对假立的。众生相,这个众生就是一切万事万物,万事万物都是众缘和合而现的相。所以诸位要晓得,这个众生不是指广大的众生、广大的人,不是这个,那你就把意思讲错了。我们今天所谓动物、植物、矿物,再包括所有一切自然现象,都是众生相。下雨、刮风都是众生相,都是众缘和合,由缘和合假立
20、,称为众生相。寿者相,寿者是时间相续,由相续假而立。都是假的,我人是相对假,众生是缘和合假,寿者是相续假。你所执着的这些物是假的,你能执着的心是假的,你还有什么搞头?还有什么执着?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如果把这些事实真相,统统都搞明白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了,你心里头马上就得大自在;换句话说,你的真心就现前,妄心没有了,彻底了解它是虚妄、不可得。众生就是坚固的执着,不肯放下,不晓得能执着的心是假的,所执着的这些物相也是假的。所以佛菩萨眼睛里看芸芸众生是可怜悯者。为什么可悯怜?假的、全是假的,如果是真的,真有这个事,佛不能够说众生是可怜悯者。因为它是假的,怎么样打妄想、怎么样执着都是一场空,不是说到死
21、了以后一场空,现前就是一场空,当下即空。这一执着坏了事,现前无量的烦恼,苦不堪言,将来轮回六道,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金刚经帮助我们明了事实真相,教给我们彻底放下,恢复自性,自性就是真心,禅家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金刚经的好处在此地。破处即是显处,破妄,真就显了。破妄显真是同时,是一时,不是有先后的,先破妄然后再显真,不是的,是同时的。妄除一分,真就显一分;妄除二分,真就显二分。理可以顿悟,一下就明白了;事要渐渐的除,事上除一分,你的清净心、你的般若智慧就透一分。事上怎么做?事上真的要放下,不要再执着!一定要依照经典的教训,认真努力去做。这是把本经纲要给诸位报告出来,纲要抓到之后,经文就不难领
22、会。读诵金刚经心得篇6在传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经典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金刚经被尊称为佛门的智慧之母,是佛教各大宗派的宗经宝典,诸法之母本,是般若类经典的总纲。金刚经在中国佛教和中国社会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金刚经的广泛流传,与不少僧俗人士编写的各类金刚经感应故事有关,并成为中国民间社会劝善化导的重要形式。他们搜集各种信受奉持金刚经而获得功德报应的故事,将这些故事分类辑要,以证明尊奉金刚经有延寿、愈疾、登科、辟邪、脱难、如愿等效应,不仅强化了人们的佛教信仰,而且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止恶从善。譬如说教外人士编集的太平广记就是一种很好也很重
23、要的例子。太平广记记叙了很多持诵金刚经幸免死罪、恢复自由、驱狐祛病等神奇故事。如太平广记卷一二杜之亮条说:隋仁中杜为汉王谅参军,因谅谋反和其他僚属都被捕入狱,杜梦闻一僧曰:“汝但念诵金刚经,即此厄科度。”杜照办,后来这些人都被处死,但行刑名单上偏偏漏掉杜的姓名,接着遇赦得免。这类例子很多。疾病和死亡,本来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希望逢凶化吉、过安乐日子、死后有一个好的去处,是人类的共同愿望,而佛教通过与民俗信仰的结合,满足了人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这就使得佛教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金刚经简洁明快的般若智慧,使得它能够在中国社会中得到广泛的认同。金刚经的基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刚经 心得 10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2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