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寿春古城墙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doc
《硕士论文-寿春古城墙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论文-寿春古城墙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doc(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位论文全 日 制 研 究 生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寿春古城墙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of Shou Chun Ancient City Wall and the Historic Building 学 科 专 业: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 研 究 方 向: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指 导 教 师: 申请学位级别: 中文摘要巍峨壮观的寿县城城墙主体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年1224年),历经900多年,是寿县古迹中历史漫长、工程量浩大的建筑工程之一。在以古城墙为代表的寿春城历史建筑里,形象地记录着此地古代的政治军事制度、民族和地域关系
2、以及工程技术、环境变迁等信息,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随着城市发展节奏的加快 ,许多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消亡,如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包括古城墙在内的文物古迹及历史景观就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探讨了相关概念。在正文中,作者将理论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充分运用考古学、建筑学、文献学、经济学、旅游学、管理学、文物法等相关学科知识展开研究。本文探讨了古建筑所蕴含的人文历史价值。结合它们的现状,参照最新的古建修复技术,对以寿县古城墙为龙头的古建筑的原真性的保护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法。笔者借鉴了哈德良长城、平遥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经验教训,对以建筑遗产为主体的寿春城遗址
3、保护与开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探索出一条寿春城古建筑的保护、开发利用双赢之路。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开发,寿春城墙AbstractThe main part of the magnificent Shouchun wall was built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in the Jiading years(12081224). It has experienced more than 900 years. It is one of the constructions with long history and a vast quantity of work
4、 of Shouchun monuments. Historic buildings which represented by the ancient walls in the Shouchun city,they have recorded vividly the ancient political、military system、ethnic、regional relations、engineering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other information and they are also rich in historical an
5、d cultural value. With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urban development,the emergence of many new things and the demise of the old things,how to protect and rationally develop and use the cultural heritage included the ancient city walls and historical landscape has become an issue that need urgent solutio
6、n. In this paper, it begins by describing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nd methods,and then discusses the related concepts. In the text,the author combines the theories and field studies. She makes use of archeology、architecture、literature、economics、tourism、management、heritage law and other related acad
7、emic knowledge to start the study. It explores the value of the ancient city walls. With their status quo,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latest ancient building restoration techniques, in order to find a practical way to authenticity to protect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which led by the Shouchun ancient ci
8、ty wall. The author draws on the 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Hadrians Wall and Pingyao ancient city and put forward her own views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as the main town site of Shouchun. She hope she can find out a win-win road of th
9、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of Shouchun.Keywords: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development,Shouchun city wall5中文文摘中文文摘在安徽淮河南岸、八公山之阳,矗立着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城,这就是寿县城。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从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寿县古城则有着2000多年悠久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历史文化遗产。据1984年全国文物普查,寿县现存明清建筑20多处,古城遗址10处,古墓葬百余处,全国重点
10、文物保护单位有安丰塘(芍陂),省级重点保护单位有报恩寺、清真寺、古城墙和淮南王刘安墓。其中,古城墙主体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年-1224年),现已作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古城墙历经900多年的沧桑后,目前亟待进一步修复保护和开发。笔者希望将寿春建成为安徽的平遥古城。一寿春城古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现状分析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曾10次为郡,并屡为州郡治所,城墙也随之在不断变化之中。今存城墙位于寿春镇,为宋嘉定时所修。古城城基坚固,气势雄伟,迄今保存完好。清寿州志城郭记载:“周迁治下蔡时,故城大抵毁坏,今城或是熙宁间(指10
11、681077年)所重筑,嘉定间许都统重修。”城的平面略呈方形,城墙周长7141米,墙体以土夯筑,外包之以砖,外壁下部有2米高条石砌基。城墙隔四米设一垛口,并有瞭望孔。城外东南为濠,宽约60米,北环淝水,西接寿西湖,外壁墙脚筑有宽约8米的护城石堤。城有四门,东为宾阳,南曰通淝,西称定湖,北名靖淮。四门皆有护门瓮城,其中西门瓮门北向出,北门的瓮门朝西,东城门与瓮门平行错置。这些设置,主要是考虑到城墙的军事防御和防汛抗洪双重功能。寿县地处皖中,控扼淮淝。古为南北要冲,是兵家反复争夺的地方。公元383年的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这次战争,再次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给后人留下了“
12、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历史掌故。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与南唐又激战于寿春,当时后周大将为赵匡胤(即后来的宋太祖)。至今两淮民间还流传着“赵匡胤困南塘”的故事。古城墙的特殊设置,不仅是考虑到军事防御,而且还兼顾重要的防水功能。寿县城正在淝水入淮之处,地势低洼,屡受水患,城墙自建以后损了修,修了损。直到三个具有创造性的城墙形制设置后,此问题才得以解决。明代御史杨瞻创建护城石堤。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后,改变东、西、北三城门的位置方向。明万历元年(1573年),知州杨涧创建了涵洞月坝以及泄水涵闸,平时城内积水可由此排出城外,当洪水季节,又可自行关闭涵闸,防止外水倒灌。自此以后,即使
13、城外洪水滔滔,城内依然照常排水、生活。城墙上镌有“金汤巩固”、“崇墉障流”题名,是对这坚固雄伟的寿州城墙的真实写照。清代和民国时,城墙也做过局部的修缮。新中国成立后,1969年到1979年大规模更新了月坝西门北门的墙体,大大提高了城墙的防水能力。1991年,古城抵御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围困,保护了城内十多万人的生命财产,再次显示了它的御水能力。如今,虽然人类早已退出了冷兵器作战时代,四海一统,城墙的军事功能自是削弱,但它仍然抵御着洪水,保护着城镇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古老的城墙更寄寓了深厚的文化蕴味。不过,城墙历经风霜后,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墙体有的地方严重风化剥落,墙缝灰浆脱落,缝隙杂草丛生
14、,急需整修。城墙在70年代、90年代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治,但浆砌石墙使得古城墙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城墙外面和城内的大量新建筑,使得地基下沉,原有的水利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改建后,北门、东门及瓮城犹存,东门门楼是1990年代之后复建。南门通淝门则是2000年复建的,由于交通的需要取消瓮城并开通三个门洞,西门改为普通的门洞形式,旧时的样式全然无存。为防洪需要,1976 年将北门 西门 南门一段城墙改为重力式浆砌块石防洪墙,使城墙原貌顿失,其余仍为原青砖砌筑。除了古城墙外,寿县城内还存有大量的古建筑遗址。据2006年文物普查时统计,目前,寿县城内共有各类建筑遗存共32处,省级文保单位两处,
15、县级文保单位5处。建筑类型包括宗教性建筑6处,宗祠神庙建筑3处,衙署建筑18处。在这些古建筑中,最有文物价值的便是宗教性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明清之后。现存的古建筑主要有庙坛建筑如孔庙,宗教建筑如清真寺等。众多保存下来的古民居建筑也构成了几条历史街区。除此之外,寿县辖区内还有安丰塘这样大规模的水利建筑。这些古建筑连在一起,构成了寿春古建综合体,体现了古城的特色。虽然城墙这些古建十分重要,但目前现状不容乐观。寿县古城墙城内的历史建筑遗迹,如魁星阁状元楼等都被掩盖在现代钢筋水泥的新建筑中,城内毫无特色。乱搭乱建现象十分严重,机动车与人力车竞相占道。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垃圾,更使得人们对这古城的游兴顿
16、减。我们如何在对其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对这一古城进行旅游开发呢?这是我们要探讨的另外一个问题。二寿县城墙古建综合体的保护与开发悠久的历史给寿县留下了许多胜迹。被誉为“天下第一塘”的安丰塘、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墙、报恩寺、奎光阁、名人故居、寺庙、宗祠等放在一起,它们使寿县城成为访古揽胜的理想之地。我把这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寿县城古建筑放在一起,称为寿春城古建综合体。寿县古城墙及其它历史建筑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寿春城内现存大量的明清故居,如清末状元孙家鼐故居保存完好。寿县古城西大街中段,有一座北向南的宏伟古建筑群,这就是孔庙,它是古代学子祭祀孔子的地方。据寿州志记载:此建筑始建于
17、唐,元代泰定初年(1324年)由城东南隅移建于此。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有坊、阁、殿堂等大小建筑物30处。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风雨侵蚀,虽然孔庙现存古建筑格局中大部分建筑已经破败,但仍以其规模宏伟,风格独特而享誉江淮,2004年11月被安徽省政府和省文物局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寿县古建筑保存最集中的地方。另外,报恩寺、宋塔地宫。清真寺、州署旧址建筑虽然时代不一、保存状况各异,但无不是历经沧桑,饱含历史文化价值。1986年,寿县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古城的保护,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在保护的过程中,如何维护历史建筑的原真性便提上了日程。“原真性”一词,源自拉丁语系,译自英
18、文Authenticity。原真性是验证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条重要原则。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原真性,意味着Original, Real,Trustworthy,Integrity,即原初的、真实的、可信的、完整的。它要求文化遗存真实无误的反映文化遗产经历时间和外界影响的过程。因此,原真性是理解判定文化遗产意义的信息是否真实性的标志。薛军对文物建筑保护国际文献的思考,J中外建筑,2001(4):15-17文化遗产的重建要以它的原真性状况为前提条件的。但寿县古城墙在历史上除了城墙固有的军事防卫功能以外,还具有独特的防洪功能,并且现在仍依赖其防洪。鉴于城墙目前受到的破坏,防洪性能减弱,在对老墙体改造过程中,
19、既要照顾到城墙的稳固性又要维护它的原真性,二者有一定的矛盾。在施工中要精心设计、精工细作。在墙体下部,浆砌条石与混凝土相结合,上部砖与细条石相结合,使之坚固耐用。在位置、色彩方面,要与原墙一致、和谐,并可以把原宋砖帖在外面。如此能做到耐用性和尽可能的原真性。同时,要尽快恢复通淝门和四门角楼。除了墙体自身的保护以外,城墙四围的环境也必须同时加以保护和治理,才能更好的保护城墙。因寿县古城内部的破坏改造的现状,寿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90年2003年)规划中对寿县城墙作为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范围的划定。城墙的保护范围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两个层次,进行对城墙自身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控
20、制。寿县城规划时,可以将新城老城分开,城内进行楚文化遗址、宋明老城保护,整治街道交通卫生。既要修复、保护有特色的古建筑,又要对新建房屋进行整体规划。可以将城内的古建筑保护起来,而别的空地建成仿古建筑,并注意与原存遗迹保持协调,这对于开发旅游、影视、特色商业有利。除了对城墙等保护之外,古城的旅游事业也要逐步发展起来。当地政府和人民要共同努力将旅游发展与古城的特色保护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寿县城墙与平遥古城有着类似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巍峨而完整的城墙,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都为它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先天的优势。平遥古城由于保护了自身特色文化,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的配套设施已基本成形
21、,目前的旅游业己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了当地经济支柱,城中依靠旅游业为生的人数已占到古城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一直保持稳步上升趋势。旅游开发做好了,可以为保护提供资金。我们可以学习平遥古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经验,推陈出新,探索出一条开发与保护和谐进步的新路子。目录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I中文文摘V目录IX绪论1第一章 寿春古城墙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7第一节 寿春城人文地理环境7第二节从江淮人文发展史看寿春城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9第三节 寿县古城墙的建造和维修的历史沿革11第四节 寿春古城墙建筑特色12本章小结16第二章 寿春古建筑保护的必要性17第一节 古建筑保护的相关理论
22、17第二节 寿县城墙本体损毁原因及现状19第三节 寿春城古建筑价值及现状21本章小结27第三章 古城墙城市古建筑的保护原则及措施29第一节 寿春城古建筑保护原则29第二节 寿县城墙保护的技术手段31第三节 寿县古建筑及街区保护策略33本章小结40第四章 寿春古城墙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41第一节 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41第二节 国内外古城墙城市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借鉴作用43第三节 寿春城旅游资源潜能分析46第四节 寿县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及整顿措施47本章小结49第五章 结论51附录53附录1文物保护法规53附录2寿县人民政府旅游规划54参考文献55绪论绪论一写作缘起当前国家和社会对历史建筑
23、的保护与开发日益重视,在此背景下,我开始了寿县古建筑保护与开发的研究课题。研究此课题,更是基于寿县古城墙和其它古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有着2000 多年历史的寿县古城是战国时楚国的都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拥有着大量的历史建筑遗存。雄伟的古城墙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好的宋代城墙。在寿县城中,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迄今已有 1300 多年历史的江淮名刹报恩寺、建于明代的华东地区最大的清真寺、江淮地区最大的孔庙等古建筑熠熠生辉。在寿春古城 ,随处可欣赏到州署、奎光阁、泮池、留犊祠、状元府、箭道巷等明清时代的古建筑。而“人心不足蛇吞相”、“赵匡胤困南唐”、“时苗留犊”等优美的故事和传说、“大救驾”
24、糕点、八公山豆腐等历史名吃,则都为极具沧桑感的古建筑添加了一丝人文的气息。寿春古城墙则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古迹。它历经沧桑,内涵丰富,成为江淮文明史的一个重要载体。除了城墙之外,历经修整而保存下来的古民居、大型水利建筑,也同样形象地记录着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民族和地域关系以及工程技术、环境变迁等信息。他们见证了城市的岁月变迁。在古建筑的一砖一瓦内,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历经风雨幸存下来的古建筑就成了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历久弥珍。这些遗产是丰富和协调发展当代文明与未来文明的重要源泉。包括古城墙在内每一项文化及自然遗产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一项文化及自然遗产的消失,都是不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硕士论文 寿春古 城墙 历史 建筑 保护 开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26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