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认识实习报告.docx
《环境科学认识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科学认识实习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七里海湿地调研11.1绪论11.2七里海湿地国家级保护区概况31.3七里海湿地面临的问题71.4七里海湿地环境整治9第二章诺维信公司环境管理措施122.1公司业务概况122.2诺维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122. 3具体环境保护措施及工艺132 .4环境管理制度及体系14第三章几点体会163 .1关于七里海163. 2关于诺维信163.3关于环境科学17参考文献18致谢第一七里海湿地调研1.1绪论1.1.1湿地的概念1956年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表的报告集美国的湿地中提出:湿地是指被浅水和有时为暂时性或间歇性积水所覆盖的低地;1979年美国鱼类和水禽动物保护协会在美国的湿地和深水生
2、境分类中给出湿地的定义:“湿地是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转换区(过渡区),通常其地下水位达到或接近地表,或处于被浅水淹覆状态。”1979年加拿大湿地保护机构把湿地定义为:“湿地系指水淹或地下水位接近地表或浸润时间长,从而促进湿成和水成过程,并以水成土壤、水生植物和适应潮湿环境的生物活动为标志的土地。”1971年由(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36国在伊朗签署的拉姆尔条约及湿地公约中定义湿地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的水域。”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湿地定义1987年,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把湿
3、地定义为:“沼泽和滩涂合称为湿地。”王宪礼等提出构成湿地的三个基本要素:湿地以水的出现为标准;湿地通常具有独特的土壤而与高地相区别;湿地提供适应于潮湿环境中的水生植物。陆建建根据国际上的相关定义,认为湿地是陆缘且含60%以上湿生植物的植被区,水缘为海平面以下6m的水陆缓冲区,包括内陆与外流江河流域中自然的或人工的,咸水的或淡水的所有富水区域(枯水期水深2m以上的区域除外),不论区域内的水是流动的还是静止的,间歇的还是永久的。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具有丰富的资源,因此,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湿地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开发利用与研究。当前湿地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
4、成为国际上各学科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之一。欧洲国家对泥炭的研究和利用是世界上最早涉及对湿地的研究,如北欧四国、德国、荷兰、英国等国对湿地的研究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对泥炭和沼泽研究具有较高水平。前苏联是沼泽湿地研究起步最早的国家,在二十世纪中叶,前苏联在湖泊、沼泽资源考察、湖沼学理论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欧洲湿地研究己经涉及到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的微量元素迁移,湿地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湿地的环境净化功能等方面。美国是当今世界湿地研究较先进的国家,但美国湿地的研究起步并不早。19世纪末叶,Cowles(1899)、Transeau(1903)等人研究了美国北部的淡水湿地和泥炭地。20世纪50
5、-70年代,美国开展对海岸带的研究,重点是海滨盐化湿地和红树林沼泽,同时泥炭地结构也受到重视。当前美国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备受重视,湿地保护研究尤为突出并促进了湿地政策与立法的研究。美国和加拿大联合推行“北美湿地管理计划”,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国内湿地管理学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湿地的国家,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关于对湿地的记载,在礼记王制篇、禹贡、水经注、徐霞客游记等书籍中都有对湿地的记载。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我国地学丛书中才出现沼泽一词。对湿地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对泥炭和沼泽地的研究。1990年陆建建的中国湿地首次较系统地描述了中国的大部分湿地类型和基本状况。1992
6、年中国加入了湿地公约,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从此,中国对湿地开发与保护的研究进入高潮。我国滨海湿地丰富,类型多样,但对滨海湿地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有关滨海湿地的论述见于20世纪80年代后的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和中国海湾志。1989年陆健健编写的中国湿地、1999年由赵魁义主编的中国沼泽志和郎惠卿主编的中国湿地植被、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中国湿地研究和保护、中国林业部出版社出版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中国湿地保护研讨会文集等对我国主要海岸湿地的土壤、植被、生物和开发利用现状等作了论述。近几年,黄河及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以及南方红树林成为研究重点。长春地理研究所等单位编著
7、的辽河三角洲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97)和环渤海三角洲湿地的景观生态学研究(2001)等专著,对环渤海河口三角洲湿地从生态学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为海岸湿地系统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伴随着“3S”等现代地学手段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中国的湿地研究水平大幅提高,不断缩小于发达国家的差距。1.1.3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内容:本文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1)七里海及其周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概况。概述七里海湿地及其周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条件。(2)湿地演变的环境效应分析。对七里海湿地产生的环境效应进行综合分析。(3)七里海湿地环境整治。本文以可行性原则、稀缺性和优先性原则、美学原则作为整治原则
8、,提出对七里海湿地的环境整治措施。研究方法:在对七里海湿地自然资源、环境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该区域自然资源、环境进行概述;收集历史资料,分析历史形成过程及百年来的演化过程;依据历史统计资料和实地观测数据,研判影响七里海湿地演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运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对各时段湿地退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基于评价结果,遵从可行性原则、稀缺性和优先性原则、美学原则,运用生态学、水动力学理论和方法提出七里海湿地的环境整治措施。1.2七里海湿地国家级保护区概况七里海湿地位于天津东北宁河县境内的西南部,由5000年前渤海退水而成,距北京130km,距天津40km,距渤海15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7,
9、11738,北纬39o1639。19分布在口、七里海、淮淀、潘庄和造甲城共5个乡镇,总面积9500hm2,平均海拔高度2m。其中核心区面积4800hm2,缓冲区面积4700hm2。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海盐资源、地下卤水资源及石油、天然气、地热资源及牡蛎滩和贝壳堤。牡蛎滩和贝壳堤是海陆变迁、地质变化的自然遗迹,对研究古海洋、古生物、古海岸及古黄河、派河的三角洲阶段性向海滩推进造陆的过程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2年,七里海湿地经国务院批准为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唯一的古海岸与湿地同处一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著名三大古海岸之一。目前七里海
10、核心区和缓冲区面积共95km2,经历缺水、干库,最大蓄水量由建国初期3亿多m3降至018l亿m3。与津唐运河、潮白河、蓟运河、曾口河等河相连,潮白新河从北至南穿流而过,将七里海分为东海和西海(见图1T)。图1-1七里海全貌1.2.1地质地貌大地构造属于燕山褶皱带,次一级构造单元为昌黎凸起和姜各庄凸起,第四纪松散沉积的最大厚度为40Om左右,全新世地层厚度一般为IOnI20m。靠近滦河附近有一条向北弯曲的弧形断裂七里海地层主要为中、细砂层与亚粘土、轻亚粘土互层。中、细砂层饱水,亚粘土和轻亚粘土多呈可塑状态。重矿物成分多为角闪石、绿帘石以及褐铁、磁铁、云母、钻石地貌。图1-2七里海地区地貌剖面1.
11、2.2气候七里海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干湿相宜、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太阳年总辐射量5253X106焦耳/平方米,光能较丰富,多集中在3月9月份;年平均气温10.1IL0,7月平均气温24.225.3,平均最高气温为27C29,平均最低气温为-8.5一12.6oCo年降水量632.5mm,降雨多集中在6月8月。年降水日数60天75天,暴雨日数少、但雨量大。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左右,冬、春季约为50%左右,7、8月平均80%。干燥度1.0左右,较为湿润,年平均蒸发量约为1580mmo常风向为WSW,风力一般较小,平均风速2.9ms;强风向为WNW、NW、NN
12、W,但强风频率较低,年大风平均风速212ms,瞬时风速217ms。1.2.3七里海湿地动物多样性特征一、动物多样性特征七里海湿地面积大,类型多样,又位于东亚一澳大利亚西亚候鸟迁徙的路线上,因此湿地鸟类种类丰富,共有鸟类184种,隶属于16目39科88属,其中非雀形目16科59属125种,占总数67.20%。根据停留时间及居留状况来划分季节型:其中留鸟21种,占总数的11.6%;旅鸟100种,占总数的55.3%;夏候鸟33种,占总数的18.2%;冬候鸟27种,占总数的14.9%。从区系组成上看,古北界种138种,占76.2%;广布种38种,占21%;东洋界5种,仅占2.8%。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
13、鸟类3种,分别是东方白鹳Gbm为boyciana,白尾海雕的/iaeetusa1bici1la,遗鸥arusreIictus0有角POdiCePSauritusf黄嘴白鹭EgTeuaeulopotesf白琵鹭Plata1ealeucorodia等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25种,另外,东方白鹳、白尾海雕、遗鸥、鸿雁、花脸鸭、青头潜鸭更是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的濒危或易危种。七里海湿地兽类共有5目9科16属19种,种类数约占全国兽类总种数的4%,种类组成中以啮齿目动物居多,共8种,占总种数的42%,其次为小型食肉类5种,占总种数的26%,其他4目兽类种类很少。两栖类动物1目3科5种,总种类数
14、约占全国两栖类总种数的L87%,爬行动物3目3科10种,占全国爬行类总种数的2.62%,两栖类种类组成中均为无尾目的蛙蟾类。爬行类主要为湿地生活的蛇类,共7种,占总种数的70%。昆虫11目75科261种,且其种类均为广布种。鱼类10目18科64种,种类数占全国淡水鱼总种数的8%。其中鲤科鱼类占绝对优势,共有38种,占总种数的59.4%,人工养殖种类近20种,约占总种类数的30%。浮游动物11科15种,其中区系组成中的大多数种类均为我国北方适应环境能力强、耐有机污染的广布种。浮游动物中大多数种类为典型的淡水种类,少数种类(如:槎足类中的细巧华哲水蚤和中华哲水蚤)属于典型的半咸水种类。底栖动物12
15、科29种,区系组成中的大多数种类均为我国北方适应环境能力强、耐有机污染的广分布种。底栖动物中多数种类为典型的淡水生物,如以狭颗绒螯蟹为典型的河口半咸水种类。其中中华绒螯蟹(河蟹)、南美白对虾为经济价值很高的人工养殖种类L4)o图1-3七里海的鸟类二、植物多样性特征七里海湿地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以华北成分为主。计高等植物(本区高等植物中全为被子植物)44科114属165种。以禾本科、菊科、豆科等为代表的草本植物主要地位,如芦苇、獐毛、羊草、白羊草、狗尾草、金色狗尾草、虎尾草、马唐、稗子、白茅、星星草、碱茅、阿尔泰狗哇花、刺儿菜、蒲公英、苣荚菜、山葛苣、蒿属、蒙古鸦葱、碱荒、野大豆、糙叶黄耆、狭叶米口
16、袋、达乌里胡枝子等。木本的乔灌木植物很少。除怪柳、西伯利亚白刺、酸枣、枸杞等外,其他乔灌木大多数为栽培的抗盐树种,如榆树、刺槐、臭椿、紫穗槐、桑、旱柳等。七里海湿地植物区系组成比较丰富,类型齐全,基本具有我国北部地区植物的各种常见种类,植物资源比较丰富。特点是优势种多,覆盖度大,常成片生长,具有较大面积的分布,并组成以其本身为优势种或次优势种的植物群落。图1-4七里海的植物1.3七里海湿地面临的问题近几十年,该湿地自然保护区因受人为影响较大,湿地内的水体、生物等资源在几十年里受到了较大影响,引发了一定的生态危机。1.3.1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多样性(初。de4(y)是指栖息于一定环境所有动物、植
17、物和微生物种、每个物种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他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称。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是七里海湿地退化的主要表现之一。一般情况下,生物多样性随着生物生活环境面积的变化而变化,即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当生境面积每扩大到原来的1。倍,生境中物种数将增加一倍,反之当生境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时,物种数将减少一半。物种数量和面积的关系可表达为:1.ogM=10gC十DoL0gS(1.1)式中,M是物种的数量,S是面积,C为常数,D。是HaUSdorf分维数围垦、养殖是造成生物自然生境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1942年引滦河水到七里海并将稻子沟两侧沼泽湿地开发为水稻田,至1956年围垦面积达140
18、Ohm2。养殖池塘面积有1987年的349.3hm2增长到2005年的1128.4h112,十八年间面积增长2.2倍受其影响,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萎缩,围垦面积、养殖面积等人工湿地面积逐渐增加,七里海生物的生存空间大大压缩,湿地植被赖以生存的基底、动物栖息繁殖地遭到破坏,造成湿地植物群落退化甚至直接消亡、种类数量密度大大减少;动物栖息地剧烈萎缩,鸟类组成由湖塘-鹳鸭群落、草甸-鹤鹭群落演化为滩涂浅海-鸥鹤鹤群落,同时数量密度也大为减少。1. 3.2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现象仍然存在过度捕捞现象十分严重。1949年近海捕捞量12850t,随着捕捞工具的不断改进,捕捞量逐年的增加,1987年为14230t
19、,2000年增加到22143t(图15)。海洋生物资源的日益减少和人们对水产需求量的日益增加,渔民开始大量捕捞仔鱼、幼虾,致使许多海洋游泳生物绝迹。受流域整治、湿地围垦、养殖、渔港修建等资源利用整治影响,七里海的鱼、蟹、虾回游通道被阻隔,湖内原有带鱼、小黄鱼、青鳞鱼(HarengUlaZIinasi)梭鱼、鲸鱼、鳏鱼(SCoPhth1nusmaxinuS)等海洋游泳生物基本绝迹。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19561987199120002005年份图1-5七里海近海捕捞量变化1.3. 3水资源利用不够合理七里海湿地是附近区域工农业和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地,过度和不合理的用
20、水已使湿地供水能力受到重大影响。因过度从湿地取水或开采地下水,使湿地水文受到威胁。同时,一些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将污水直接排入湿地,既降低了水的利用率,又污染了湿地。一些水利工程的修建,隔断了自然河流与湖沼等湿地水体之间的天然联系;挖沟排水又使湿地不断疏干,导致湿地水文变化、功能下降甚至消失。水产资源大大下降,其潜在的危害无法估量。1.4. 4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经济的发展,高强度农业开发和城市化冲击,七里海湿地成为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承泄区,水质污染严重,导致整个湿地的生态系统变得异常脆弱。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湿地保护的观念,没有足够重视对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21、在强调发展农业、提高粮食产量的政策支持下,七里海湿地或被大范围开垦为农田,或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产品,这些有害化学品已成为主要污染源之一,进而影响内陆和沿海的水体质量。1.4七里海湿地环境整治1.4.1环境整治原则(1)可行性原则。可行性是一般计划项目实施时必须首先考虑的。湿地环境整治的可行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环境的可行性和技术的可操作性。因此,在作环境整治方法的选择时,首先要考虑到环境的现状与当前的技术水平。现时的环境状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其内部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在环境整治过程中只能在退化湿地基础上加以引导,而不是强制管理,只有这样
22、才能使恢复具有自然性和持续性。全面评价可行性是湿地恢复成功的保障。(2)稀缺性和优先性原则。环境整治工作应从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出发,应该具有针对性。为充分保护区域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及湿地功能,在制定整治计划时应全面了解区域及周边环境的广泛信息。了解该区域湿地的保护价值,了解它是否是高价值的保护区,是否是湿地的典型代表。(3)美学原则。湿地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不但表现在生态环境功能和湿地产品的用途上,而且具有美学、旅游和科研价值。因此在湿地环境整治研究中,特别注重对美学的追求。美学原则主要包括最大绿色原则和健康原则,体现在湿地的清洁性、独特性、愉悦性、可观赏性等许多方面。美学是湿地价值的重要体现。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科学 认识 实习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20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