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盐商之城.docx
《扬州:盐商之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盐商之城.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扬州:H之城江苏有一个地方叫盐城,名副其实的海盐产地。江苏还有一个城市也叫盐城,不过这只是个别号,是“盐商之城”的意思。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扬州成为两淮地区海盐的集散地,大批的盐商聚集扬州。扬州盐商是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尤其是18世纪,来自山西、安徽等地的盐商们,几乎垄断了整个江苏省的海盐,创造了富可敌国的经济神话,“富者以千万计”,“百万以下者皆谓之小商”。在历史上,扬州的别称有“祁”“甘泉”“广陵”“江都”等。古代的京杭大运河,是从扬州穿城而过的。古运河最早称为“祁沟”,凿于春秋末期。西汉年间,吴王刘潺开祁沟支道,“专以运盐”。这就是通往如皋蟠溪的古盐运河,即现在的“通扬运河”的原始雏形
2、。进入唐代,淮海一带出产的盐先集中于扬州,再通过运河分销给各地。唐代扬州设置巡院,专督办盐事宜。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现扬州境内的古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都沟,大部分重叠吻合。扬州古运河城区段,从湾头镇至瓜洲入江,河宽约50米,长30千米。其中的黄金河道,主要是穿城而过的黄金坝至宝塔湾这一段,俗称“城南运河工这条城南运河,从东、南两面,包围了半个扬州城,而这一段也是盐商的聚集地。例如,有扬州盐商住宅群落个园、汪氏小苑、康山草堂等。可以说,古运河孕育了扬州这座独特的运河名城。扬州在历史上,有两次鼎盛时期。第一次是汉唐时期,扬州被誉为“扬一益二”。清代盐运的繁荣,造就了扬州城的
3、第二次辉煌,而这一切仍是建立在水运优势和盐业专卖的基础上。这时期,扬州盐业极丰,城里盐商云集,水上盐船如梭。扬州的盐税是清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两淮赋税占全国的半壁江山,其中主要是盐税。正是由于拥有古运河这条黄金水道,明清两朝政府都将两淮盐运使司公署设在扬州,派要员充任。从古运河上岸,进入东关街。这条古街如今修葺一新,前来探寻盐商古宅的游者络绎不绝。走过东关街,向南200多米,可看见两淮盐运使司衙署。当年的两淮盐运使司衙署,今天仍然保存。此衙署为明清时所设,管辖两淮(淮南、淮北)盐务。红楼梦中,黛玉父亲林如海是扬州的一位盐官,并且就是在道样的衙署里掌控盐务的。盐运使司衙署,是扬州盐业史上仅存的一
4、处官方建筑,现在已成为扬州经济繁荣的历史见证。盐业,使扬州经济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盐商们富可敌国,最著名的人物,当数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林如海虽说是小说中的人物,其原型就是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曹寅曾在扬州署理两淮盐政。红楼梦第二回中这样写道:“那日,(贾雨村)偶又游至维扬地面,因闻得今岁就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己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前科探花,是指前几年中的探花。探花一般授翰林院编修,为正七品。林如海的“巡盐御史”是朝廷委派到地方督办盐政的专职官员,其职责就是收缴盐税。清代首任巡盐御史李发元在盐院题名记里
5、说:“两淮岁课当天下租庸之半,损益盈虚,动关国计。”在古代,御史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林如海是皇帝钦点的巡盐御史,做的是监察盐官政务和盐商买卖的工作。巡盐御史的品级,可参照曹寅的品级。曹寅于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奏谢赐金山扁额折中的职衔是江宁织造郎中”,郎中一般为正五品,再加上曹寅早年已经是二等侍卫,可知其为正四品。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要升到四品的巡盐御史,应该是重点培养,火箭提拔。红楼梦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由贾琏和林黛玉一起送灵回苏州原籍。也就是说,林如海死于两准巡盐御史的任上。这样的盐官,每年在手上经过的银子有多少呢?康熙五十年,曹寅应征本年盐课186万两,占全国盐课总额一半以上。
6、这么多银子从手上经过,可见巡盐御史仍是天下第一肥差。这里就牵涉一个悬案,那就是:掌控如此肥差的大盐官,总得有些积蓄吧?就算林如海多么清廉,他又不是大家族,只黛玉一女,又能用得了多少银子?要说林如海一贫如洗,恐怕谁也不会相信。更何况,林如海这一代往上推五代,曾经袭过列侯,可见林家是国之重臣,其根基甚至胜过贾府。黛玉寄人篱下,生活所用,皆贾府所赐。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黛玉明白说过“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无依无靠、无钱无势,令人恻然。大家不禁要问:就算林如海没有巨额遗产,那么在扬州的房产、庄园、土地等,又都到哪里去了?红楼梦中没有明确交代,给后人留下悬念。虽然有
7、多种猜测,但多数人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贾琏。1982年左右,我寓居在何园的片石山房。山房左侧,有条南北方向的徐凝门街。这条街是为纪念唐代诗人徐凝而命名。徐凝在诗人灿若繁星的唐代,实在算不上有名,但是他对扬州的贡献却是巨大的。他的杰作忆扬州,己成为扬州文化的名片。“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称为“一分明月城”,即由此而来。这一片地带,又称“大水湾”,古运河在此拐了个90度。大水湾原有一片高土坡,即古康山草堂故地。康山草堂原主人并非盐商,只是后来换了一位鼎鼎大名的主人大盐商江春,这才被认定为盐商旧宅。穿过徐凝门街,可进入康山街。住在片石山房的那几年,因为出
8、入便利,我常常到徐凝门街一家小铺里吃早茶。吃罢早茶,悠然漫步在那些狭小的巷道里看明清之际遗留下来的这些古旧建筑,摸摸墙壁,仰望门楼,墙头、屋檐上的枯茎在风中摇动。有时在晚饭之后,也来漫步。关于康山草堂的故事,也就是在那时,听扬州文史专家顾一平先生、朱江先生、吴树先生讲述过。现漫录于此,以为纪念。康山,听起来颇有些壮观,实无山,一堆黄土而已,因康海而得名。康海(14751540)是明代文学家。片东渔夫,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状元,曾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被杀后,他名列瑾党而免官,是著名的前七子之一。脍炙人口的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即著名杂剧中山狼,便出自康海笔下。康海落职之后,放游江南,于
9、正德年间来扬州寓居。无官一身轻,索性放浪形骸,纵情声色,总比在官场上沉浮,要自在得多。康海善弹琵琶,他常常与妓女同骑一条毛驴,让丫鬟怀抱琵琶跟随其后,傲然游行道中,招摇过市,对于行人世俗的目光和议论,他不屑一顾。康海的人生际遇与古代文人仕途失意的情形,何其相似。内心的忧郁苦闷,只有在自己的琵琶声中,在歌舞女色之中排遣了。史载康海在扬州时喜欢看戏,和戏子打得火热,“聚女乐,置腰鼓三百副,饮宴宾客,一时称盛”。后来,康山易主,天启至崇祯年间,大理寺卿姚思孝重新修葺康山,建筑宅院。至此,康山己蔚然成为一座名园。明代著名书法家、礼部尚书董其昌来游园,题名“康山草堂”,刻成门楣石匾。此石刻因战乱迷失,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扬州 盐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19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