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假发简论.docx
《商周假发简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周假发简论.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假发简论关于我国古代妆饰的研究一开始是包含在古代服饰研究里的,如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周锡保的中国古代服饰史2,袁英杰的中国历代服饰史等3。这些著作的研究重点在历代服饰,只略微涉及古代妆饰。目前:学术界对古代妆饰研究成果逐渐丰富,但其中涉及假发的研究较少,有张国云首服之“假发”的探寻4,剑艺、万禄的我国古代的假发5,姜维公的从古代假发的盛行看新罗所贡人发的用处等6。本文以商周时期的假发做一简要论述。一、假发的起源假发一词属于现代词汇,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这样定义假发:“人工制成的头发,有掩饰脱发或装饰的作用7。”但假发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它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庄子天地中就已经提道“有虞氏之
2、药疡也,秃而施髯8。”虞氏替人治疗头疮,毛发脱落而成秃子方才敷设假发,虽无具体实物佐证,但可知在当时假发己经出现。商周时期关于假发记载逐渐丰富。诗经鄙风君子偕老首章载:“副者,后夫人之首饰,编发为之9。”周礼天官追师记:“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笄,为九嫔及外内命妇之首服,以待祭祀宾客10。”诗经和周礼中所提道的“副”“编”“次”“首服嘟是当时的假发,也是王后或者贵族夫人在祭祀活动中所佩戴的头饰。二、假发流行的原因假发能够在中国妆饰史中占得一席之地,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本节就商周假发流行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一)早期崇拜与礼仪的需求殷商时期,人们崇拜鸟,他们认为鸟在高
3、空中飞翔春来秋往是一件神奇的事情,故非常羡慕,当时人们特别喜欢佩戴鸟形发笄,希望可以借助到鸟的“神”力。发展到后来人们喜欢戴高冠,古人认为佩戴高的东西可以通天,可以使自己具有神明的能力。所以在周时,贵族举行祭祀的时候女性需要佩戴高髻假发,一方面显示对神明的敬畏感,另一方面是增强祭祀的神圣庄重。周礼天官追师:“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笄10。首服”就是当时在祭祀时贵族女性所佩戴用来体现盛发高髻的美的假发。而“追师”就是专门负责管理贵妇人发饰和美发的,由此可见在当时人们已经非常重视头发了。虽说周朝尊卑等级分明,佩戴假发是当时贵族的权力,但当统治者开始重视头发,这种潮流难免会被民众追从,这为后来
4、假发的流行埋下了种子。(二)审美的驱使人们喜欢浓密的头发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头发是身体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保护头部还可以给人增加美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在当时人们对于头发美的定义具有相应的标准。在诗经小雅都人士有“彼君子女,绸直如发9。”说文注:“绸当为稠之假借字,稠发当作鬣。绸直如发”就是说头发又密又直11。诗经郦风君子偕老次章:“鬓发如云,不屑鬣也9。”是描写卫宣公夫人的秀发黑亮蓬松如云,发量茂盛,都不屑于佩戴假发。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人们的审美中浓密直长的头发才是美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有一头浓密直长的头发,脱发也不仅仅是现代人的苦恼,古代人也会脱发,况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自然会变
5、少。因此,人们为了达到美的标准,便会使用假发,佩戴假发可以弥补部分人们头发稀少无法梳高发髻的现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假发的发展。(三)髡刑的影响刑罚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高发髻的喜爱程度。在周礼秋官掌戮中记“髡者使守积10。”这是在描述周的刑罚。髡刑属于古代的侮辱刑,即剃发之刑。侮辱刑是指让犯罪之人在没有受到生命健康损害的前提下,使其尊严受到侮辱。在当时社会,髡刑和人们对于美发的追求在相互影响。古人重孝道,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12c”一般人是不会将自己头发剃掉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于头发的珍惜爱护以及对美发的狂热追求,试问谁没事会去把自己头发剃了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假发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008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