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研究所呼吸学科研究方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研究所呼吸学科研究方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科研究所呼吸学科研究方向学科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根据以需求为导向的学科发展原则,提高呼吸诊疗水平和临床科研技术能力,满足目前城市化,现代化的情况下,过敏性哮喘及其它过敏性疾病病人日益增多的需要,三年建立形成我国儿科呼吸医疗、教学和科研基地,力求呼吸的医疗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保持国内领先,达到国际知名。重点研究发展方向:1、儿童哮喘研究2、儿童肺功能研究3、儿童感染性疾病研究实施步骤、年度进度计划安排及考核指标:一、儿童哮喘研究(一)旻幼儿喘息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干预1 .形成桑幼儿喘息性疾病的诊断治疗程式意义及目的:婴幼儿喘息是儿内科和急诊科就诊的主要疾病之一,尤其在秋冬季节。喘息婴幼儿中部分为哮
2、喘患儿,但由于喘息、反复咳嗽等症状在婴幼儿患者中十分普遍,其临床症状对哮喘诊断而言缺乏特异性,同时又难通过常规对气流受阻及气道炎症等的哮喘病生理/病理特征进行评估,所以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上还存在很大困难,导致喘息性疾病治疗上的不规范。婴幼儿喘息多与病毒感染有关,但很多临床儿科医生对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常不能及时正确地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常习惯性地选择抗生素治疗,使得患儿的症状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反复发作,加重了患儿的家庭经济负担。通过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诊疗程式的建立,能够明显缩短患儿的病程,减少不必要的静脉和注射用药,避免盲目的抗生素和全身激素的应用,从而减少患儿的家庭开支和社会经济
3、负担。内容与方法:对门诊及急诊就诊的3岁以下喘息伴或不伴有发热的患儿进行肺功能、过敏状况、个人和家族疾病史等的评估、鼻咽部分设物细胞学和呼吸道病毒的检测,根据规定的诊治程式予以雾化吸入B2受体激动剂/激素,使患儿的症状和肺功能及时的改善,从而避免盲目应用抗生素和全身使用激素。随诊观察患儿的喘息症状的改善情况,收集病例资料,总结分析。计划进度及考核指标: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不同婴幼儿喘息病例300例2013年1月-2013年6月:总结资料,撰写论文,形成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诊疗程式,供门诊常规应用2013年6月-2013年12月:与其他单位合作最终形成中国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诊断及治
4、疗指南2、婴幼儿食物激发试验意义及目的:食物过敏可以引起喘息,在婴幼儿中牛奶诱发的哮喘症状较常见。食物过敏如出现呼吸道症状,急性症状往往在进食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出现,而慢性症状的表现很不同,轻症病人可能仅仅表现为持续的咳嗽或运动诱发哮喘。食物激发试验(foodchallengetest)是目前公认的食物变态反应病因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婴幼儿食物激发试验找到哮喘的高危患儿对其采取干预措施,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内容与方法:有食物过敏史的婴幼儿30例进行食物激发试验,对于激发试验阳性的婴幼儿予以干预,并定期随诊,观察患儿的疾病发展进程。计划进度及考核指标:2011年1月-2012年12月:完成预试验2
5、012年1月-2013年12月:完成30例婴幼儿食物激发试验,并对阳性的婴幼儿给予干预随诊,观察疾病的自然进程(二)哮喘的流行病学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了解和掌握哮喘现阶段的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对于哮喘儿童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1、笫三次全国儿童哮喘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意义及目的:掌握现阶段全国哮喘儿童的患病率,明确儿童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内容与方法:由儿科专业人员组建各省组织儿童哮喘调查队伍;调查前各省要认真培训调查小分队全体成员,培训内容包括统一的诊断标准和调查表的填写方法;收集病例资料:采用集中调查与分散家访相结合的形式
6、;调查工作应与防治工作结合,给予哮喘患儿一定的治疗,使群众易于接受,以提高调查效果。计划进度及考核指标:2010年4月-2010年9月:确定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培训各地调查人员、展开预实验调查,并对问卷进一步完善2011年7月-2012年12月:总结数据,提出问题,并发表相关论文2、市儿童食物过敏与不良反应调查调查目标:全面了解城市和农村儿童(着重在婴幼儿0-3岁)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良反应的患病情况,寻找早期(婴幼儿)过敏的危险因素,为综合防治儿童过敏提供科学依据。实施方案:对市区和农村0-14岁的儿童整体抽样,抽样出来的儿童采取问卷形式调查食物过敏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进行皮肤点刺/特异性Ig
7、E检查和医生确诊;了解市城区和农村食物过敏与不良反应的差异及其原因;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儿童(排除哮喘及过敏性疾病儿童)作为对照组,采取问卷调查和过敏原检测相结合的形式,分析目前儿童过敏的主要危险因素。计划进度及考核指标:2011年1月-2011年7月:对市区和农村0T4岁的儿童整群抽样,并培训调查员2011年8月-2012年8月:开始市城区和农村儿童食物过敏与不良反应的调查2012年9月-2013年12月:数据的汇总和分析(三)完善哮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技术1、肺功能在婴幼儿和儿童哮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进一步应用哮喘中心已经开展了针对所有年龄段儿童,满足不同需要的肺功能检测项目,包括:新近引进
8、的挤压法婴幼儿肺功能、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用力呼气流速-容量曲线测定、脉冲震荡肺功能检测、测定气道反应性测定的支气管激发试脸(药物和运动)、阻断法气道阻力和顺应性检查、肺残气和弥散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等,其中一些检测手段在国内儿科位居前列。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检测方法为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是下一步的工作内容,也是目前国内外探索共同的课题。.2 .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意义及目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水平能反应气道炎性细胞的总数、嗜酸性细胞的气道炎症以及气道高反应性。目前国际上把呼出气体一氧化氮浓度的测定用于哮喘疾病的监测,但在国内并没有广泛的应
9、用。我所2007年期间对395例11-18岁的青少年FENo正常值进行了测定,获得T11-18岁青少年的正常值范围为10.72-13.8ppb.通过对于哮喘患儿FeNO的动态监测,了解气道的炎症水平,指导患儿的治疗用药。内容与方法:对哮喘患儿进行FeNO的动态监测。轻到中度持续哮喘患儿30例坚持填写患儿用药记录卡并每月对呼出气一氧化氮进行测定。计划进度及考核指标:2010年4月-2011年12月:患儿入组并完成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2012年1月-2012年6月:资料总结分析,得到不同哮喘状态下的FeNo值3 .纤维支气管镜在哮喘鉴别诊断和病因学上的应用意义和目的:婴幼儿喘息和慢性咳嗽中有部分病人
10、的原因是支气管肺及大血管发育的异常、气道内异物等,纤维支气管镜对上述两种疾病的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提高临床上的正确诊治率。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或气管插管对目的肺段进行灌洗并回收灌洗液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成分的分析,探讨肺疾病的局部免疫病理过程和发病机制。内容与方法:加大纤维支气管镜在婴幼儿喘息、慢性咳嗽治疗效果不佳和难治性哮喘病人诊断中的运用;收集部分哮喘病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成分分析。计划进度与考核指标: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婴幼儿喘息、慢性咳嗽治疗效果不佳和难治性哮喘等病人进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同时开展支气管
11、肺泡灌洗液检查(四)过敏性疾病(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是目前唯一能够改变过敏性哮喘及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自然进程的对因治疗。现在哮喘治疗药物众多,疗效好,副作用小,而脱敏治疗疗效因人而异并有一定风险,故临床一直未广泛应用;但药物治疗只是降低气道炎症的对症治疗,在停止治疗后又不可能完全避免变应原的情况下,过敏体质的患儿在反复接触变应原后,气道的炎症又会逐渐加重,出现临床症状(哮喘)。所以,治疗哮喘,一定要开展脱敏治疗。1、进一步完善皮下特异性脱敏治疗的应用意义及目的:在目前哮喘门诊标准化螭皮下脱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特异性免疫治疗病人的适应症,对正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病人进行
12、随访观察,监测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增加特异性免疫治疗种类。内容与方法:尘蜻特异性脱敏治疗6个月以上的患儿,进行尘螭特异性IgG4的血清学检测,监测治疗效果。根据患儿的过敏种类不同,逐步开展蒿花粉、猫毛等特异性免疫治疗。计划进度及考核指标:2012年前增加多种变应原的脱敏治疗方法2、过敏性哮喘儿童舌下脱敏的综合治疗方案研究意义及目的:舌下脱敏治疗安全性高,易于被患儿接受,近年在国内外普遍应用。如何将舌下脱敏治疗与哮喘基础用药有效地结合,既使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又要将基础用药的剂量降到最低或停药,临床需要儿童舌下脱敏治疗的规范化指导方案。针对这种现况制定规范化的舌下脱敏综合治疗方案,并同时在二级医院进行
13、推广应用内容与方法:儿科研究所哮喘中心、顺义妇幼保健医院儿科和房山区良乡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4岁及以上蜻过敏的哮喘患儿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都予以脱敏治疗。试验组按照课题制定的用药方案调整用药的剂量和周期,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案。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儿童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计划进度及考核指标:2010年1月-2010年6月:门诊收集研究对象资料入组2010年1月-2012年6月:定期随访、各项研究指标的监测2012年7月-2012年12月:研究资料整理分析(五)哮喘病例管理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于病人的长期管理十分重要。我所现在进行的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社区儿童哮喘预防与控制
14、适宜技术研究”已制定出社区儿童哮喘管理的规范,并在建立了4家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哮喘患儿的社区管理研究,该项技术符合我国社区卫生发展的特点,因此需要进一步向更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1、社区哮喘儿童病例管理研究意义及目的:由首儿所牵头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社区儿童哮喘预防与控制适宜技术”在、重庆、广州进行了试点研究,目前课题已完成社区哮喘儿童的筛选及入组工作,在此基础上继续完成社区病例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职能,对哮喘患儿进行综合管理干预(用药指导、健康教育、运动及家居指导等),提高社区哮喘儿童管理水平,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内容及方法:(1)对试验社区儿童进行为期1年的综合
15、干预,每隔1月对患儿进行用药指导、家长健康教育、运动及家居环境指导等;(2)每隔1月对试验社区儿童进行随访,收集患儿病情变化资料,对照社区只进行入组前后随访;(3)对比试验及对照社区患儿病情改善情况,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计划进度及考核指标:2010年1月-2012年12月:完成社区哮喘儿童病例定期管理及随访工作2011年1月-2011年6月:对比试验社区及对照社区患儿病情变化,通过对比分析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2、医院哮喘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意义及目的:开发哮喘儿童病例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应用,为哮喘儿童长期监测管理提供工具。内容与方法:在患儿基本情况、就诊记录及用药随访情况基础上形成较
16、为完善的哮喘儿童病例管理信息系统,并以病例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对哮喘儿童基本用药情况进行长期监测,完善儿童哮喘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建立永久档案为儿童哮喘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技术平台。计划进度及考核指标:2010年底前完成系统建设;2011年底前正式运营(六)进一步普及推广哮喘知识1、医务人员普及推广哮喘知识意义及目的:儿科研究所哮喘防治与教育中心1994年至2009年举办了多次全国哮喘学习班,但这些培训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三级医院。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哮喘防治及管理知识的推广教育工作严重滞后。国家十一五课题主要面向社区医务人员研究制订了社区儿童哮喘病例管理规范,通过对已形成的社区儿童哮喘预
17、防与控制适宜技术的推广,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使患儿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和有效的综合干预。内容与方法:(1)哮喘学习班今后的重点是二级医院及偏远地区的医生;(2)继续开展哮喘协作组巡讲活动,组织更多的专家到医院巡讲,争取覆盖市的所有二级及郊县医院;(3)以十一五课题为平台,以已经建立起来的四家规范性社区模式在更多的社区医院建立起来;建立起市基层医生哮喘培训基地,每年培训社区医生60人。2、哮喘儿童家长和患儿教育意义及目的:多年来哮喘门诊一直坚持每年4次的义务哮喘健康知识讲座,并举办哮喘儿童夏令营和冬令营10期,约有400余人参加。对于患儿家长和患儿的教育内容主要是涉及哮喘的疾病知识、治疗、
18、监测与管理。获得了患儿家长及患儿的欢迎和好评。内容与方法:(1)继续在门诊每年开展4次哮喘健康知识教育,将教育的内容录制并通过网络或是媒体的宣传途径扩大接受范围;(2)面向全国的哮喘儿童开展夏令营活动;(3)根据2009年全国哮喘儿童家长知信行问卷分析了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面向哮喘儿童家长的教材;以2009年全国哮喘儿童家长知信行问卷调查的人群为基础,以编写的教材作为依据在各地进行家长的教育活动,教育活动结束后再通过知信行问卷对家长进行调查,比较教育前后的效果并对教材进行修正。3、“中国儿童哮喘和过敏网”的完善意义及目的:完善哮喘中心现有网站,使网站既面向哮喘儿童家长及患儿又面向哮喘科医务人
19、员。内容与方法:将网站建成涵盖哮喘疾病基本知识、治疗、监测与管理相关内容,结合最新的学科进展,含有哮喘教育的视频和药物使用的视频,医生最新出诊时间和专家答疑的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网站,并定期进行更新。(七)哮喘基础研究在积极开展临床工作,保持儿童哮喘诊疗特色优势的同时,本科室结合当前儿童哮喘临床诊疗的需求及医学基础研究领域的热点,多次承担国家级及市级的临床相关的基础研究课题并形成了多项研究成果。曾于1996及2007年2次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完成了儿童哮喘易感性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为哮喘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的分子依据。近期在建立儿童哮喘支原体感染快速检测技术及通过下调炎症细胞因子干预哮
20、喘儿童气道炎症做了大量研究,希望将其应用于临床,进一步提高儿童哮喘诊疗水平。过敏性哮喘炎症损伤干预的实验研究意义及目的: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进行探索对支气管哮喘有效的治疗途径,本世纪初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的RNA介导的基因沉默现象为定向干预基因的表达提供了新的方向。本研究通过对动物模型的研究了解短双链RNA控制T细胞的激活,下调细胞因子的表达来减轻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所受免疫损伤。为将来通过下调哮喘儿童炎症因子减轻哮喘儿童气道炎症状态,缓解哮喘儿童病情奠定基础。内容及方法:(1)1TK-SiRNA抑制CD4+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2)构建合成ITKrhRNA转染载体和腺病毒载体;(3)扩增
21、纯化带有ITK-shRNA的腺病毒;ITK-ShRNA对JUrkat细胞中ITK表达水平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4)ITK在哮喘动物模型中的初步评价。计划进度及考核指标:2010年1月-2010年12月:构建合成ITK-shRNA转染载体和腺病毒载体,制备小鼠哮喘模型并进行预实验2011年1月-2011年12月:致敬前进行ITK-shRNA干预对小鼠哮喘发病症状的改善、炎症病理过程影响的评价2012年1月-2012年12月:激发前转染ITK-shRNA对炎症过程和哮喘症状及病理影响的评价数据统计分析,对ITK-shRNA对炎症过程影响的评价总结(上下气道疾病的综合性诊治慢性咳嗽是门诊病人就诊的
22、主要原因之一,有调查显示慢性咳嗽患病率为14%23%,占呼吸科门诊量的10%38%,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我所早在2006年即进行了慢性咳嗽诊断程式的探索。2008年2月,我国推出“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出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有慢性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也称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等,但许多慢性咳嗽的患儿诊断和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诊断不明确应是迁延难愈的主要原因,我们拟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以下工作:1、慢性咳嗽患儿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作用的研究意义及目的:慢性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中有很大一部分表现为慢性持续性咳嗽,许多医生对于其鼻部症状没有明确的
23、认识,在接诊时往往容易被忽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和哮喘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内容与方法:对哮喘门诊所有以慢性咳嗽和反复喘息治疗效果不佳就诊的患儿,首先填写简单的筛查问卷,问卷主要涉及患儿的咳嗽特点和鼻部症状,筛查阳性的患儿进行电子鼻咽镜的检查和必要时鼻部CT,进行上气道综合征得鉴别诊断,对因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上气道疾病引起慢性咳嗽的患儿,进行抗炎、置换引流等对症治疗,提高慢性咳嗽的正确诊疗率。计划进度及考核指标:2010年1月-2010年12月:500例慢性咳嗽患儿填筛查表并进行相应的上气道检查2011年1月-2011年6月:筛查表的各指标敏
24、感度和灵敏度进行分析、总结2011年7月:形成“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筛查表并推广应用2、鼻吸入激素对变应性鼻炎伴气道商反应患儿发生哮喘的预防作用意义及目的:变应性鼻炎和气道高反应性均是导致儿童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吸入激素对变应性鼻炎伴气道高反应性人群发生哮喘是否具有预防作用尚需研究。内容与方法:采取多学科、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对6-14岁变应性鼻炎伴伴气道高反应性且蜻过敏原试验阳性和有哮喘家族史的哮喘高危儿童60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鼻吸入激素治疗(递减治疗)、对照组予对症治疗1年,共观察2年。计划进度及考核指标:2010年6月-2010年12月:患者入选期2011年
25、6月-2012年6月:临床干预、患者随访及相关指标检测2012年6月-2012年12月:干预评价、总结资料、分析数据、撰写论文检查与小结:已完成5例病人的入组工作二、儿童肺功能研究1、挤压法婴幼儿肺功能正常值的测定及其临床价值研究意义及目的:快速胸腹挤压技术(rapidthoracoabdominalcompression,RTC)在我国尚未开展,亦未见相关文献报道。在婴幼儿进行新的准确的肺功能测定对探讨哮喘的发病原因,判别喘息的类型,协助诊断,监测病程进展甚至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获得快速胸腹挤压技术测定的我国婴幼儿肺功能的正常值,并比较RTC肺功能测定,潮气呼吸肺功能和阻断法测定气道阻力的三种
26、测定方法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婴幼儿哮喘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内容与方法:正常婴幼儿3月-3岁160例,按月龄、性别分组,使用快速挤压技术进行肺功能测定,建立婴幼儿快速挤压技术肺功能正常参照值;已明确诊断哮喘、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的婴幼儿(3月-3岁)共120例,每组40例,进行婴幼儿快速挤压技术肺功能测定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同时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和阻断法测定气道阻力。计划进度及考核指标:2010年6月-2011年3月:完善并细化实施方案,对操作者进行培训2011年4月-2012年3月:纳入正常婴幼儿及不同疾病患儿,进行测试2012年4月-2013年12月:补充例数,数据录入,统计分析,撰写总结
27、报告检查与小结:已完成对操作者的国外培训2、年幼儿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界定值的探讨意义及目的:支气管舒张试验作为哮喘的诊断的依据,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I)改善率大于12%为成人及儿童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指标。国外研究指出儿童FEVI改善率大于9%即可反映患儿存在气道阻塞并阻塞可逆,可以作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诊断哮喘。确定中国4-8岁哮喘患儿和非哮喘患儿的支气管舒张试验的界定值为临床的诊治提供有效的依据。内容与方法:4-8岁哮喘儿童及同龄的健康儿童各50人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肺功能测试要求,由于受试者年龄小,应反复指导使其完成至少3次基础FVC测定,有完整的流速容积曲线,最大呼气时间大于1秒。
28、计划进度及考核指标:2010年6月-2011年6月:正常儿童肺功能测定及支气管舒张试验2011年6月-2012年12月:哮喘患儿肺功能测定及支气管舒张试验2013年1月-2013年6月:数据的整理及分析,得出界定值检查与小结:2010年已完成10例哮喘患儿肺功能测定及支气管舒张试验三、儿童感染性疾病1、哮喘急性发作的鼻病毒检测意义及目的:哮喘急性发作是造成哮喘儿童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哮喘发作的重要诱因,其中鼻病毒(rhinovirus,RV)作为主要的感冒病毒,可以引起炎症介质释放、TH1/TH2型免疫失衡及气道重塑,鼻病毒感染是导致儿童喘息的主要激发因素,是引起哮喘急性发
29、作和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哮喘发病的关系尤为密切。内容及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3月及2011年11月-2012年3月在门诊和急诊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进行鼻病毒的检测,明确鼻病毒感染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之间的联系,获得鼻病毒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关系的初步资料。研究进度及考核指标:2010年11月-2012年3月:临床病例收集及鼻病毒检测2012年3月-2012年12月:实验室及临床资料汇总分析,初步确定鼻病毒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2、探讨新发病毒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间的关系意义及目的:最新研究发现某些新发现的病毒如人博卡病毒、偏肺病毒等与婴幼儿喘息有关,约病毒感染诱发的婴幼儿喘息中可能20
30、%由新发现的这些病毒感染引起。本研究拟探索新发现的病毒在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病原学作用,为这部分儿童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内容及方法:(1)取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儿童鼻咽分泌物检测人偏肺病毒、人BOCa病毒、新型冠状病毒NL63等;(2)新发现病毒主要结构蛋白的克隆及表达;(3)对地区喘息相关疾病儿童进行抗体检测,了解血清流行病学调查;(4)分析新发现病毒引起疾病的临床特征。计划进度及考核指标: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临床病例并进行病毒分离2011年1月-2011年12月:抗新发病毒免疫血清制备及新发病毒病原学确定2012年1月-2012年6月:实验室资料及临床资料汇总分析,确
31、定新发现病毒与婴幼儿喘息的关系3、建立支原体感染特异快速诊断技术意义及目的: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MP)是人类呼吸道易感病原体。最近的研究表明MP感染可诱发哮喘的急性发作。由于MP存在与宿主细胞相同抗原性的细胞膜糖脂成分,目前MP抗原检测试剂盒仍存在特异性差的问题,故本研究拟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表达肺炎支原体特异蛋白,研究建立肺炎支原体感染特异快速的诊断方法,检测支原体感染的哮喘患儿MP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了解肺炎支原体与哮喘的关系,为完善哮喘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内容及方法:(1)目的蛋白片段的克隆表达及纯化;(2)选择具有较好抗原性的纯化重组蛋白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建立MP特异抗体的检测方法;(3)用新研制试剂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并进行敏感度特异度评估;(4)观察MP阳性及阴性哮喘患儿及MP阳性的哮喘儿童及非哮喘儿童的特异抗体水平变化,并进行疗效观察。研究进度及考核指标:2010年1月-2010年12月:目的基因克隆、表达、筛选及目的蛋白纯化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标本并进行试剂临床检测、试剂评估2012年1月-2012年12月:检测并观察MP阳性与阴性哮喘患儿、MP阳性的哮喘患儿与非哮喘儿童特异性抗体水平以及MP阳性哮喘患儿治疗过程中MP特异抗体变化情况。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998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