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病种诊疗方案(外科版).docx
《中医各病种诊疗方案(外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各病种诊疗方案(外科版).docx(1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肝胆胰外科中医诊疗方案41. *胁痛(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742. *胆石病(肝内外胆管结石,伴或不伴胆管炎)中医诊疗方案11*瘤病(皮肤软组织良性肿瘤)中医诊疗方案肝胆胰外科、胃肠胸外科共用中医诊疗方案43. *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1744. *狐疝(腹股沟疝)中医诊疗方案20胃肠胸外科中医诊疗方案45. 肋骨骨折(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346. *胸痹(自发性气胸)中医诊疗方案28重复一*肠癌(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3147. 肠结(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3648. *肉瘦(甲状腺肿瘤)中医诊疗方案39重复一*乳癌(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4249. *乳核(乳腺良性肿瘤)
2、中医诊疗方案4650.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诊疗方案49神经外科中医诊疗方案51. *头部内伤病(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下血肿)中医诊疗方案5352. *出血性中风(高血压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5853. *头痛病(慢性硬膜下血肿)中医诊疗方案6454. 损伤昏厥(脑震荡)中医诊疗方案68泌尿烧伤科中医诊疗方案55. *积聚(后天性肾囊肿)中医诊疗方案7056. *瘙闭(前列腺增生)中医诊疗方案7357. *石淋(输尿管结石伴有积水和感染)中医诊疗方案7758. *淋证(取除输尿管支架)中医诊疗方案8059. 热淋(泌尿道感染)中医诊疗方案8360. 水火烫伤(烧伤)中医诊疗方案87肛肠科中医
3、诊疗方案重复一*肠息肉(结肠息肉、直肠息肉)中医诊疗方案9061.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9362. *肛漏(肛疹)中医诊疗方案9863.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诊疗方案103骨一科中医诊疗方案*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诊疗方案*骨痹(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骨二科中医诊疗方案64 .*胸腰椎骨折(胸椎/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108腰椎间盘突出症骨一、二科共用中医诊疗方案65 .*胫腓骨干骨折(胫腓骨干骨折)中医诊疗方案566 .*槎骨骨折(槎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1767 .*骨折病(取除骨折内固定装置)中医诊疗方案2268 .*锁骨骨折(锁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46
4、9 .*帼骨骨折(骸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770 .*肱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3071 .*股骨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33妇科中医诊疗方案72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中医诊疗方案4073 .崩漏(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4474 .带下类病(宫颈息肉)中医诊疗方案4775 .*瘤病(卵巢肿瘤(良性)中医诊疗方案5076 .*异位妊娠(异位妊娠)中医诊疗方案5477 .*擢瘤(子宫肌瘤)中医诊疗方案5878 .*聚病(子宫腺肌病)中医诊疗方案62眼科耳鼻咽喉科中医诊疗方案79 .*喉息肉(会厌囊肿)中医诊疗方案6780 .*鼻渊(慢性鼻窦炎)中医诊疗方案7
5、081 .*慢喉喑(声带息肉)中医诊疗方案7482 .*圆翳内障(白内障)中医诊疗方案78备注:手术科室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标注*胁痛(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一)中医病名: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胁痛可归属于广义的胸痛范畴。其病机特点为气机郁滞,脉络失和,疏泄不利。胁痛为肝胆、胁肋部病变的常见症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二)西医病名:胆囊结石,胆囊结石多是以胆固醉为主的胆石,胆囊内结石的形成,多与胆汁中的脂质代谢异常和存在着有利于结石形成的因素有关。胆囊结石常合并胆囊炎,临床上称之为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6、ChroniCcalculouscholecystitis),胆囊的病理改变可以从轻度的胆囊壁的炎性细胞浸润直至胆囊的组织结构破坏、纤维瘢痕增生、完全丧失其生理功能,或合并有胆囊外的并发症。(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o胁痛多由气机郁滞,脉络失和,疏泄不利而导致的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2 .西医诊断标准(1)常在右上腹不适或钝痛,厌食油腻、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反复发作,病程可长达数十年。大多数病人有急性胆囊炎发作史。(
7、2)缓解期可无体征或胆囊区有深压痛,急性发作期,有急性胆囊炎的体征。(3)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0(二)疾病分类1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2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三)证候诊断1.肝气郁结证:右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背,情志激惹则痛剧,胸闷,善太息而得暧气稍舒,伴有纳呆,脱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2.湿热蕴结证: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牵及肩背,纳呆恶心、厌食油腻、口苦口干、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三、治疗方法(一)一般治疗(1)注意休息,节
8、制饮食,避免餐后剧烈运动。(2)饮食宜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主。(二)辨证选择中药口服汤剂1 .肝气郁结证治法:疏肝理气。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9g陈皮12g枳壳6g白芍15g2.湿热蕴结证川萼15g郁金12g香附15g甘草3g治法:清热化湿,理气通络。推荐方药:胆囊1号方木香IOg赤芍15g虎杖IOg金银花15g连翘10 g生大黄5g厚朴IOg桃仁IOg丹参20 g黄苓IOg 枳实IOg 甘草4g()西医治疗:诊断明确者,无手术禁忌者,予以手术治疗。1 .手术方式(1)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2)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 .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
9、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血淀粉酶、脂肪酶、心肌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心电图及正位胸片、腹部肝胆、泌尿彩超。(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血气分析、肿瘤标志物、超声心动图、腹部CT检查及MRl检查。3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医办发(2015)42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0.5T小时。4 .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根据术前辨证分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后)。术后根据病情选择中医外治:灸法(中脱、关元、足三里)bid行气通下、通络止痛,红外线照伤口qd促进伤口
10、愈合,烫熨治疗(腹部)qd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埋针(合谷)消炎镇痛、其它中医治疗等。(四)护理调摄要点1 .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部体征、切口、生命体征、二便、舌苔、脉象等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 .手术后卧床休息,一般取平卧位,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休息,根据情况指导患者近早下床活动。3 .手术后次日根据病情进流质低脂饮食,后期饮食宜由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普食,且低脂、高糖、高纤维易消化为主。四、难点分析对于采用手术治疗,不但要考虑手术的彻底性亦要考虑手术的安全性,达到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目的,对一些高危病人,手术方法应该简单有效,如在局部麻醉下施行胆囊造屡术,以达到减压和引流,若勉强施行较复
11、杂的胆囊切除术,反而可出现并发症或误伤肝门部的重要结构,增加手术死亡率。五、疗效评价(一)疾病疗效判定标准1 .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化验检查各项有关指标恢复正常,B型超声检查及胆道造影检查证实胆道内无结石存在者。2 .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或排出部分结石,化验检查各项有关指标恢复正常,B型超声检查及胆道造影证实胆道内尚有结石。如是胆囊炎或可见到胆囊功能有所恢复。3 .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化验检查各项有关指标无明显好转,B型超声检查及胆道造影检查其所见与治疗前相近。(二)中医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临床治愈:服药
12、774天,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体温、血象恢复正常。“B超”胆囊影像正常者。4 .显效:服药7-14天,症状、体征消失,体温、血象基本恢复正常。“B超”胆囊影象明显改善。5 .有效:服药7T4天,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体温、血象基本正常。“B超”胆囊影象有改善。6 .无效:症伏、体征及体温、血象、“B超”胆囊影象无改善者。月旦石病(肝内外胆管结石,伴或不伴胆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一)中医病名:胆石病,是以右上腹或中上腹胀闷或团体,检查发现胆道结石为主要表现的结石类疾病。胆石病可归属于广义的胁痛范畴。其病机特点为气机郁滞,脉络失和,疏泄不利。胁痛为肝胆、胁肋部病变的常见症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
13、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二)西医病名:肝内外胆管结石,伴或不伴胆管炎。肝内外胆管结石因其结石来源和性质不同而有原发和继发的之分,前者指原发在胆总管内的,其成分是胆色素或(和)胆色素钙为主的,呈黑色或棕色不定形之胆色素性结石;而继发者其结石是由胆囊排入或胆囊切除术时从胆囊掉入胆总管所致,其中多数是胆固醇或固醇性混合性结石(钱礼.张启瑜.钱礼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o胆石病是以右上腹或中上腹胀闷或团体,检查发现胆道结石为主要表
14、现的结石类疾病。2 .西医诊断标准(1)常在中上腹不适或钝痛,厌食油腻、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反复发作,病程可长达数十年。大多数病人有急性胆管炎发作史。(2)缓解期可无体征,急性发作期,有急性胆管炎的体征。(3)辅助检查: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0(二)疾病分类1 .胆总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2 .肝内外胆管结石伴胆管炎(三)证候诊断1 .肝气郁结证:右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背,情志激惹则痛剧,胸闷,善太息而得暧气稍舒,伴有纳呆,皖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2 .湿热蕴结证: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
15、拒按,或牵及肩背,纳呆恶心、厌食油腻、口苦口干、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三、治疗方法(一)一般治疗1 .注意休息,节制饮食,避免餐后剧烈运动。2 .饮食宜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主。(二)辨证选择中药口服汤剂1.肝气郁结证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化湿,理气通络。方药:疏肝理气汤加减木香IOg赤芍15g虎杖IOg黄苓IOg金银花15g连翘IOg黄蜀葵花20g生大黄5g枳实IOg余甘子9g厚朴IOg桃仁IOg丹参20g甘草4g2.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9g陈皮12g川苜15g香附15g枳壳6g白芍15g郁金12g甘草3g(三)西医治疗,诊断明确者,无手术禁忌者,予
16、以手术治疗。L手术方式(1)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辅助取石+“T”管引流术(2)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辅助取石+“T”管引流术3 .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血淀粉酶、脂肪酶、心肌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心电图及正位胸片、腹部肝胆彩超、腹部CT/增强CT、MRCP;(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血气分析、肿瘤标志物、超声心动图、腹部CT检查及MRl检查。4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医办发(2015)42
17、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0.5T小时。5 .围手术期中医治疗(1)根据术前辨证分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后)。(2)术后根据病情选择中医外治:灸法(中脱、关元、足三里)bid行气通下、通络止痛,红外线照伤口qd促进伤口愈合,烫熨治疗(腹部)qd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耳针(神门、交感、胰胆)消炎镇痛、埋针(合谷)消炎镇痛、其它中医治疗等。6 .护理调摄要点(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部体征、切口、生命体征、二便、舌苔、脉象等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手术后卧床休息,一般取平卧位,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休息,根据情况指导患者近早下床活动。
18、(3)手术后次日根据病情进流质低脂饮食,后期饮食宜由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普食,且低脂、高糖、高纤维易消化为主。四、难点分析对于采用手术治疗,不但要考虑手术的彻底性亦要考虑手术的安全性,达到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目的,对一些高危病人,手术方法应该简单有效,如在局部麻醉下施行胆囊造疹术,以达到减压和引流,若勉强施行较复杂的胆囊切除术,反而可出现并发症或误伤肝门部的重要结构,增加手术死亡率。五、疗效评价(一)疾病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化验检查各项有关指标恢复正常,B型超声检查及胆道造影检查证实胆道内无结石存在者。2 .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或排出部分结石,化验检查各项有关指标恢
19、复正常,B型超声检查及胆道造影证实胆道内尚有结石。3 .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化验检查各项有关指标无明显好转,B型超声检查及胆道造影检查其所见与治疗前相近。(二)中医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临床治愈:服药7-14天,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体温、血象恢复正常。4 .显效:服药7-14天,症状、体征消失,体温、血象基本恢复正常。5 .有效:服药7T4天,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体温、血象基本正常。6 .无效:症伏、体征及体温、血象、“B超”胆道影象无改善者。瘤病(皮肤软组织良性肿瘤)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一)中医病名:瘤病,瘤病在中
20、医古籍文献中很少单独论述,最早见于灵枢刺节真邪。瘤者,留滞不去之意。又名瘤赘,是瘀血、痰浊日久凝滞结聚于皮里膜外、皮肉之间,甚者皮肉之下的结块。其临床特点是局限性肿块,多生于体表,生长缓慢,一般没有自觉症状。生于体表的肿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分为六种,分别是气瘤、血瘤、筋瘤、肉瘤、骨瘤、脂瘤。相当于西医学的部分体表良性肿瘤。(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中医外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二)西医病名:皮肤软组织良性肿瘤,其中约30%为脂肪瘤、30%为纤维组织细胞性和纤维性肿瘤、10%为血管肿瘤、5%为神经鞘肿瘤。肿瘤的类型、
21、症状、部位和患者年龄及性别这些因素间有相关性。脂肪瘤无疼痛,罕见于手、下肢和足,罕见于儿童;多发性(血管)脂肪瘤有时有疼痛、最常见于年轻男性;血管平滑肌瘤常有疼痛,常见于中年女性小腿,而一半血管肿瘤发生在20岁以下患者。良性软组织肿瘤中,99%生长于表浅位置,95%直径V5cm。(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2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症状:四肢或躯干位于皮下或肌间的无痛性肿块,一般没有不
22、适主诉,但肿瘤压迫神经时可有疼痛及麻木感。体征:皮肤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活动度好、质软无压痛、局部皮温不高、表面无曲张静脉。辅助检查:超声检查。(二)疾病分类1.脂肪瘤2 .纤维瘤3 .神经鞘瘤(三)证候诊断1.气郁痰凝证:肿块多为单个,少数为多发,大小不一,瘤体柔软如绵,推之可移动,皮色不变,生长缓慢;舌淡,苔白,脉滑。2.气血瘀滞证:肿块多为单个,少数为多发,大小不一,瘤体质偏硬,表面光滑,可移动,或有心胸憋闷刺痛、情绪不舒,或者有急躁易怒、皮肤青筋暴露、或者肌肤甲错,女性会表现出乳房胀痛、痛经、闭经等,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三、治疗方法(一)一般治疗1 .注意休息,节制饮食,避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各病种 诊疗 方案 外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996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