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逐回导读情节梳理详解(共120回).docx
《《红楼梦》逐回导读情节梳理详解(共120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逐回导读情节梳理详解(共120回).docx(1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红楼梦逐回导读第1回第120回第1回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情节梳理:介绍写作目的一一叙述本书的来历一一甄士隐做梦一甄士隐资助贾雨村科考一一甄士隐女儿丢失一一甄家败落一一甄士隐出家。写作目的在第一段。点明写此书是为了怀念当日遇到的一些女子,为“使闺阁昭传”,因为她们的“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一个个胜过“堂堂须眉”。从第二段开始到“满纸荒唐言”一诗结束,是介绍本书的来历。一块灵石,被带到人间的富贵之家经历了一遭,回来之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书,叫石头记。空空道人见到了,把石头记抄了下来,带到了人间。后来,经过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红楼梦。这是作者魔幻的手法,其实,红楼
2、梦的作者就是曹雪芹。以下是红楼梦的正文。苏州望族甄家。甄士隐午睡做梦:1.遇到一僧一道,见他们手里拿着一块灵石。这和前文“一僧一道”以及“灵石”形成了照应。这块“灵石”,就是贾宝玉出生时嘴里含的那块玉石,也就是本书故事的亲历者。也可以说,贾宝玉就是这块灵石的化身。2.听这一僧一道谈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之间受恩报恩的神话故事,暗示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恩怨。3.见到“太虚幻境”。这是贯穿全书的暗线,是与现实中的大观园对应的仙境。甄士隐梦醒,抱幼女上街,见一僧一道,僧道预示:女儿命苦和家败。穷书生贾雨村要上京赶考,因贫困而滞留在甄家隔壁的葫芦庙里。甄士隐宴请贾雨村,资助贾雨村上京考试。这里,甄士
3、隐的善良慷慨与后文贾雨村做官之后,不救恩人之女形成了照应和对比。甄士隐独生女英莲丢失,被拐子偷走,甄士隐夫妇崩溃;葫芦庙失火,甄家也连带被焚毁,甄家彻底败落。甄士隐见一道人唱好了歌,醒悟,解释好了歌。这段解释就是全书的大主题。甄士隐跟着道人出家,甄夫人痛心,派人找,未果。注意第一回中的这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和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作者在暗示读者:小说虽是虚构,但有作者生活的影子:既有艺术加工,也有生活的真实:作者是饱含感情写成的,只有用心阅读,才能理解。第2回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情节梳理:贾雨村考中做官一一娶甄士隐夫
4、人的Y鬟一一罢官一一作林黛玉的老师闲游遇见冷子兴一一谈论贾家这一回的前半部分讲的是贾雨村的经历。这里,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贾雨村娶甄家Y鬟的时候,答应甄夫人,寻访英莲下落,“待我差人去,务必找寻回来”。这与第四回形成照应和对比。到那时,贾雨村做应天府尹,知道了英莲的下落,却不管不问。二是对贾雨村的评价,不同版本,写的不同,但大体一致,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小人。这些交代,都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到后来,贾家得势时,他攀附贾家,帮助贾赦干坏事:贾家失势时,他落井下石。帮助过他的甄家,他冷漠不顾:帮助过他的小和尚,他恩将仇报,把小和尚发配充军。总之,贾雨村就是挤破头往上爬、最后落得“锁枷扛”的势利小人。这里
5、,我们还要注意,甄土隐和贾雨村在全书中只能是模模糊糊的线索人物,连一般的次要人物都算不上,但他们的象征意义很重要。甄土隐由富贵到败落,最后出家;贾雨村由穷困到发达,再跌落,再腾达,反反复复。他们两个,一个体现了看破红尘的“出世”,一个代表了急功近利的“入世”。同时也暗示了世事无常、人生无常、富贵无常的主题。这一回的后半部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很重要。红楼梦的主人公和主人公活动的大舞台,开始渐渐地、隐隐约约地向读者走来。曹公的手法非常高妙,借两个冷眼旁观者的闲谈,让读者大概了解了荣国府的豪华,了解了四大家族盘根错节的联系,了解了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与众不同。第3回第三回贾雨村黄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
6、进京都情节梳理: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一一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见贾母一一见舅妈一一见“三春”一见王熙凤一一去大舅院一一去二舅院一一吃晚饭一见宝玉如果上一回介绍贾府是远镜头的话,这一回,作者是借林黛玉的眼睛,作为近镜头,给读者近距离介绍贾府。这一回,小说的主人公开始次第登场。曹公堪称天才,人物描写的手法十分巧妙,并且不同的人物,手法又各不相同。描写林黛玉,主要以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为主。第一次,用众人的共同眼光评价,“举止言谈不俗”,“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第二次,借王熙凤的评价,“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第三次,从贾宝玉的视角,正面描写和侧面评价相结合。正面外貌重点写眉眼,侧面评价“神仙似的妹妹”。
7、这样层层递进、多角度地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主人公林黛玉的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往后面去,作者还会时不时地顺手一笔,或正面或侧面来描写林黛玉的美。等你合上红楼梦时,你记忆中的古代美女群里就又增添了一位美女一一林黛玉,并且从此在你的脑海中永远也抹不去了。写王熙凤,主要是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又以装束为主,突出她的贪婪和俗气。写贾宝玉,先用王夫人的介绍,欲扬先抑,再用林黛玉的视角正面描写,有装束,有肖像,有情态,还用两首西江月似贬实褒,当然还有语言动作的描写。你细心一点,就会看到,红楼梦里那么多人物形象,外貌、性格没有雷同的,描写手法也绝不相同。整本书中的人物塑造可以说是巧妙绝伦!红楼梦里
8、人物众多,我们一定要留心作者安排某个人物出场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重点描写他们的时机。例如这一回,贾府的主要人物大部分都登场了,这么多人物一下子出场,该怎么安排呢?曹雪芹先生的手法实在耐人寻味,让人把玩不已。写王熙凤,采用戏剧手段,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三春”是略写,作者让她们同时登场,对每人的描写只寥寥数语;“十二正钗”之一的李纨,只一笔带过;贾母和两个舅妈,只有几句语言描写;两个舅舅,干脆故意不让他们出场;在这“百忙”之中,作者还顺带介绍了贾宝玉的大丫鬟一一袭人。我们专门说说全书的中心人物贾宝玉的出场。上一回,先用冷子兴的闲谈,给我们交代了贾宝玉的怪异;这一回,又用王夫人的话介绍贾宝玉是“孽胎祸
9、根”“混世魔王”。两次介绍,吊足了读者的胃口。然后突然出场了,没等你反应过来,又很快消失,给林黛玉和读者留下一片空白。之后才正式出场。艺术是相通的。这样的起伏跌宕,很像一些经典音乐:在观众的期待中,突然如惊雷般奏响,紧接着又沉寂下来;一片空白之后,序幕才正式拉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国的乌苏里船歌三峡情等,都是这种效果。另外,这一回的最后一段,“次早起来”,我们知道,这一段是过渡段,像这样的巧妙过渡,小说里比比皆是。但是,这里的时间词,我们千万不要太认真。其实,如果林黛玉六岁进贾府,等薛宝钗进贾府的时候,林黛玉已经十几岁了。如果“次早起来”就听到薛宝钗要来的消息,那她们两个就成了一前一后进贾
10、府的了。这样的话,贾宝玉和林黛玉青梅竹马的说法就讲不通了。当然,为了突出主人公,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这一回里描写的林黛玉也不是五六岁的林黛玉,应该是十几岁的林黛玉。红楼梦里很多时间词都是模糊的,有些地点词也是模糊的,这也许是作者故意制造的真真假假、亦真亦幻的效果吧。第4回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情节梳理:简介李纨一一贾雨村审理薛蟠打死人一案一一遇见故人门子一门子给贾雨村出谋划策一一贾雨村胡乱判案一一薛家进京一一住进贾府上一回,因为出场人物太多,作者没有描写李纨,到这一回一开始,很巧妙地带一笔,介绍了李纨:贾宝玉的嫂子,丈夫早亡,留下一子一一贾兰,安心守寡,只以教子为业,不理事务,
11、“桐木死灰”一般。这一回是贾雨村的特写。他在与门子谋划的时候,对恩人甄士隐女儿的不管不顾,对门子的冷笑,虚张声势义正辞严;胡乱判案后,急于给贾家、王家写信邀功,然后找机会发配门子。等等这些,详尽描绘出了贾雨村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忘恩负义、阴险狡诈的嘴脸。这一回,从门子那里,引出了“护官符”,这是第三次介绍贾家的豪华势力。第一次是从知情人冷子兴口中介绍;第二次是以林黛玉的目光做镜头,近距离介绍;第三次是借门子之口,写贾家在官场人眼里的地位。另外,这里还用史、王、薛三家与贾家的关系来衬托贾家的势力之大。到第四回为止,小说的主要人物基本聚齐。第5回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酷曲演红楼梦情节梳理:简叙
12、贾宝玉林黛玉青梅竹马一一众人去宁府游玩一一贾宝玉去秦可卿房里午睡一一梦中游太虚幻境一一看到十二钗的命运判词一一听隐含十二钗命运的红楼梦曲一一学儿女情事一一梦醒小说的前五回,是全书的引子。第一回暗示主旨;二至四回,引出主要人物和和人物活动的舞台一一贾府: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这个太虚幻境就是第一回中甄士隐梦见一僧一道走进去的太虚幻境,那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也是又一次出现。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见到和听到的诗词,都是隐含着贾府主要女子命运的判词,还有贾家命运的判词。作者用一诗一词,还有警幻仙姑的点拨,说这是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的终身册籍”,反复提醒贾宝玉,也是提醒读者:书中的
13、主要女子都将是“薄命”的、悲惨的,这个豪华家族也是悲剧命运。这一回是全书的纲,是总领全书的一回。试想,古今中外,哪一个作家会在小说的开头就告诉读者书中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结局?这样的小说还会有人读吗?只有曹雪芹公,就是这么大胆,这么任性,独树一帜。按说,知道结局的小说已经没有了吸引力,就不会有人读了,而红楼梦,却恰恰相反,也许正是因为前面的提醒和暗示,使它变得更加吸引人。这一回的结尾,和下一回的开头,写了贾宝玉在仙子的引导下,已经懂得了男女之事,并和袭人有了床笫之欢。有人读到这里,就会感慨:贾宝玉也不过就是个纨绮子弟。你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曹公对他塑造的这个形象是倾注了饱满的感情和心血的,方
14、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我认为,作者通过这些情节,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1.贾宝玉有性能力,不是像七十七回里面晴雯的表嫂子说的那样,是个“没用的人儿”;2.贾宝玉有性渴望,不是性冷淡者;3.贾宝玉的性取向也没有问题。有了这些印象,就避免了读者对贾宝玉的各种猜疑,然后再看后文:大观园里美女如云,贾宝玉对所有的女孩儿,只有一心一意的呵护,从没有非分之想;他喜欢的女孩很多,但在爱情方面,只钟爱一个人一一林黛玉。这样看来,贾宝玉的品格有多高贵!还有,后面大量写贾珍、贾琏、薛蟠等人,他们不仅家里妻妾成群,还要整天在外面寻花问柳;不仅贪恋女色,还要追男风。作者写这些人物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衬托贾宝玉。通过对
15、比,可以看出贾宝玉有多么纯洁和高尚。这就是作者的良苦用心。至此,主要舞台已经搭好,主要人物已经出场,小说的主题已经点明,人物的命运也已经暗示。大幕终于要拉开了,且看作者将给我们导演一部怎样的大戏。第6回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情节梳理:宝玉与袭人亲近一一刘姥姥一进贾府一一找周瑞家的帮忙一一见到王熙凤一一王熙凤送银子刘姥姥,王家过去的穷亲戚。家道艰难,来找王夫人,请求救济。王熙凤送给刘姥姥20两银子,这是王熙凤做的一件好事,从此,刘姥姥感激不尽,后来还救了王熙凤的女儿,这是后话。为了给读者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作者从方方面面、无数次地铺叙贾府的奢华。在第三回中,借林黛玉这个贵族小姐的
16、眼睛介绍贾府,这一回,借平民百姓刘姥姥的目光看贾府。走到大门口,“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几个守门人”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第三回林黛玉看到的是“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见刘姥姥是农妇,守门人“都不理她”,甚至还骗她。周瑞家的,是贾府的仆人,家里还养着小Y鬟。在王熙凤房里:平儿穿戴华贵,刘姥姥竟错把她当成了姑奶奶;王熙凤吃过的饭“仍是满满的鱼肉”;“约有一二十个妇人”来请示报告;再次写王熙凤穿着,与第三回不一样的奢华;王熙凤虽然傲慢,但出手就是二十两,让刘姥姥“喜得眉开眼笑”。刘姥姥要拿出一块银子答谢周瑞家的,周瑞家的“哪里放在眼里”。这些点点滴滴,都在诉说着贾府的奢华。当然,关于贾府
17、的奢华,作者还会在后文不厌其烦地描绘,让你读一遍红楼梦,就永远难忘。从这一回开始,我们要注意,曹公这位小说大家,在叙事描写过程中,处处都有高妙之处。他往往在描绘故事主线的路上,信手插上几笔。或闯进一个人,引出另一条线索;或通过人物拉家常式的语言,带出另一件事。通过这样的手法,耍么是为了丰富人物形象,要么是为了与前后文形成照应和伏笔,要么则是像大戏中的小插曲或园林中的精美小品一样,悦人耳目,怡人情趣。同时,这也使故事的主干显得丰富多彩、枝繁叶茂。例如这一回,刘姥姥正拜见王熙凤,插叙贾蓉来借东西。贾蓉是贾家长门宁国府贾敬的孙子,是现袭着爵位的贾珍的儿子,也是金陵十二钗之秦可卿的丈夫。贾蓉奉父亲之命
18、来借玻璃炕屏:L让贾蓉出场;2.突出奢华;3.暗示贾蓉与王熙凤有暧昧关系,为后文老仆人焦大的痛骂做铺垫。第7回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情节梳理:周瑞家的去梨香院一一见薛宝钗一一薛宝钗谈配制“冷香丸”-一周瑞家的送宫花一一给“三春”一一给凤姐一一给林黛玉王熙凤和宝玉去宁国府玩一一见秦钟一一宝玉与秦钟相约上学一一至晚坐车回一一焦大醉骂这一回,作者让我们沿着周瑞家的(周瑞老婆)的行动路线,选取新的侧重点,去领略贾府的建筑布局。周瑞家的“出东角门,过东院,往梨香院”。之后,出梨香院,至王夫人正房后的三间抱厦。从抱厦出来,“穿过了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越过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凤姐院”,进堂屋,
19、往东屋。最后,经过穿堂,到贾母院,进林黛玉房中。周瑞家的这一趟送宫花,你可能读得晕头转向,细心的建筑学家却可以根据这段描写,把贾府局部详细画出来。上一回我们说过,曹公这位小说大家,在故事情节的主线上,往往会装饰丰富的枝叶。周瑞家的走这一遭,有很多信息我们要注意。首先,薛宝钗吃的药一一冷香丸。作者不厌其烦地详细写它的配料和制作,再一次加深读者对贵族家庭奢华生活的印象。同时,这个冷香丸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可以象征封建礼教。薛宝钗,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美少女,她也应该无忧无虑,天真烂漫,但正是这个“冷香丸”压抑了薛宝钗的天性,让她学得中规中矩,最后成为封建大家族最理想的接班人,其实也是封建家族的牺牲
20、品,当然也同样是一个悲剧人物,这是后话。其次,几个姑娘的性格得以展现。一个是四姑娘贾惜春。周瑞家的给她宫花时,她说:“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要剃了头跟她作姑子去呢”这些话,和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看到的关于惜春的判词一样,都为后文惜春的出家埋下了伏笔。迎春、探春虽然是略写她们在下围棋,但也在告诉读者,这几个姐妹都是多才多艺。另一个是林黛玉。见到送来宫花,先问是不是几个姑娘都有。听说都有,就说:“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会给我呀!”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也不敢言语”。这里,体现了林黛玉的小性儿。同时,从某个方面来说,也给林黛玉后来的孤独、悲凉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她这样的口无遮拦,无形
21、中就得罪了像周瑞家的这样有头脸的仆人。下一回,也是因为口无遮拦得罪了贾宝玉的奶妈。这些细节在告诉我们什么呢?虽然作者到后文也没有提过有下人说林黛玉坏话,但林黛玉有句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那么,这“风刀霜剑”又是什么呢?不就是别人的闲话吗?这就是小说耐人寻味的地方之一。红楼梦里的人物形象是最耐人寻味的,很多都是圆形人物,也就是性格复杂多样的人物。作者对倾心钟爱的主人公绝不回避缺点;一些恶人,作者也会尽心描绘他的优点。像贾宝玉林黛玉,我们能在书中找到他们的很多缺点;而王熙凤,虽然有心狠手辣、贪婪的一面,但也有资助贫弱、聪明幽默、才干超群的一面。这些正体现了作者对每一个人物的尊重,
22、对生活的尊重,当然更是对读者的尊重。也正因为如此,作者曹雪芹也得到了世世代代无数读者的尊重。另外,周瑞家的在薛姨妈处见到了香菱,这是次于金陵十二钗的、在副册里的第一人,也就是第一回中甄士隐丢失的女儿,是薛蟠买来当妾的,因为买她还打死了人。这里,既让香菱出场,也照应了前文;既借周瑞家的眼睛赞扬了香菱的漂亮,也引出了秦可卿。其实,秦可卿在第五回就出现了,但在那里,她只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并没有详细地介绍。从这里开始,先由周瑞家的说香菱”这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的小蓉奶奶的品格儿”,再到后面王熙凤得到宫花后,叫人分两朵送给秦可卿。这两处提及,自然引出了下文的秦可卿,也交代了王熙凤和秦可卿的亲密
23、关系,为后文她俩之间的故事做好了铺垫。往后面看,我们就会发现,作者不会贸然写一件事,也不会让一个比较主要的人物冷不丁地出场,往往都会在之前做好铺垫,或让要出场的人物先热身。这样显得很严谨,也让读者感到更真实。前半部分还有一个小插曲:周瑞家的送宫花途中,她的女儿来找,说女婿吃了官司,请求摆平。我们看周瑞家的一一这个贾府的仆人怎么说她女儿,“这算什么大事,忙的这么着?“小人儿家没经过什么事,就急得这么样儿”。最后,“周瑞家的仗着主子的势,把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晚上只求求凤姐便完了。这里,通过仆人家亲戚的一场官司,更从侧面突出了贾家的势力之大。这一回的上半部分以周瑞家的行迹为线索,下半部分以王熙凤的
24、行迹为线索。晚上王熙凤来回复王夫人一天里的家事。提起江南甄家送东西来、给临安伯家送寿礼等,这些闲笔,一方面真实描绘出大家族的日常事务繁多,另一方面也在为后文埋伏笔。还有晚辈昏定晨省,这些贵族家庭的礼仪,都有其作用。王熙凤和贾宝玉去宁府玩,受到了贾珍的老婆尤氏和她的儿媳妇,也就是贾蓉媳妇秦可卿的接待,并认识了秦可卿的弟弟秦钟。宝玉秦钟二人一见如故,马上成为好友,并约定同去读书。秦钟是贾宝玉在外面的四个好友之一。这四个人一一秦钟、北静王、蒋玉茜和柳湘莲,加上贾宝玉,都是风流倜傥之人。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大观园里清净的世界,一个是大观园以外龌龊的世界。他们五个人是在这个龌龊世界中能够出淤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楼梦 导读 情节 梳理 详解 120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99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