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_T17626.11-202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11部分:对每相输入电流小于或等于16A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docx
《GB_T17626.11-202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11部分:对每相输入电流小于或等于16A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_T17626.11-202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11部分:对每相输入电流小于或等于16A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 33. 100. 20CCS L 06GB中华人民共和家标准GB/T17626.112023代替GB/T17626.11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11部分:对每相输入电流小于或等于16A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Testingandmeasurementtechniques-PartIlzVoltagedips,shortinterruptionsandvoltagevariationsimmunitytestsforequipmentwithinputcurrentupto16AperphaseIEC61
2、000-4-11:2020,ElectromagneticCompatibiIity(EMC)-Part4-1IzTestingandmeasurementtechniquesVoltagedips9shortinterruptionsandvoltagevariationsimmunitytestsforequipmentWithinputcurrentupto16Aperphase,MOD2023-05-23发布2024-06-01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目次前言III引言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概述35试验等级35.1 通则35.2 电压暂降和短时
3、中断35.3 电压变化46试验设备76.1 试验发生器76.2 电源97试验布置98试验程序98.1 通则98.2 实验室参考条件108.3 试验109试验结果评价1110试验报告11附录A(规范性)试验电路说明13A.1试验发生器峰值冲击电流驱动能力13A.2测量峰值冲击电流能力的电流监视器特性13A.3EUT峰值冲击电流要求13附录B(资料性)电磁环境分类15附录C(资料性)试验仪器16附录D(资料性)发生器的电压、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冲击电流容量的基本原理18D.1基础标准的理念18D.2IEC61000-4-11:1994(第一版)18D.3快速下降时间需求的基本原理18D.4EUT测
4、试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的解释18D.5主要结论18D.6冲击电流容量的原理19参考文献20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GB/T1762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的笫11部分。GB/T17626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GB/T17626.1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GB/T17626.22018GB/T17626.32016GB/T17626.42018(/T17626.52019GB/T17626.62017GB/T17626.72017量和测量仪器导则;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磁兼容试验
5、和测量技术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间谐波的测GB/T17626.82006GB/T17626.920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0-2017GB/T17626.11-202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11部分:对每相输人电流小于或等于16A设备的电压暂降、GB/T17626.122
6、023GB/T17626.132006的低频抗扰度试验;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试验和测量技术振铃波抗扰度试验;交流电源端口谐波、谐间波及电网信号GB/TGB/TBTGB/TGB/TGB/T17626.14200517626.15-201117626.16200717626.17200517626.18201617626.19-2022电磁兼容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试验和测量技术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波动抗扰度试验;闪烁仪功能和设计规范;0Hz150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入端口
7、纹波抗扰度试验;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第19分:交流电源2kHz150kHz差模传导骚扰和通信信号抗扰度试验;-GB/T17626.202014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横电磁波(TEM)波导中的发射和抗扰GB/TCB/T测量;-GB/TGB/TGB/T郃/T17626.21-201417626.22201717626.24201217626.27-200617626.28200617626.29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混波室试验方法;全电波暗室中的辐射发射和抗扰度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HEMP传
8、导骚扰而装置的试验方法;三相电压不平衡抗扰度试验;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试验;直流电源输人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IllGB/T 17626.30-2012GB/T 17626.31 -202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测量方法;扰抗扰度试验;GB/T17626.33-2023 电磁兼容方法;GB/T17626. 34-2012 电磁兼容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31部分:交流电源端口宽带传导骚试验和测量技术第33部分:高功率瞬态参数测量试验和测量技术主电源每相电流大于16A的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本文件代替GB/T17626.112008电磁兼容试
9、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与GB/T17626.11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增加了暂降“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的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b)增加了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产生的原因(见第4章)。木文件修改采用IEC61000-4-11:2020电磁兼容(EMC)第4T1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对每相输入电流小于或等于16A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本文件与IEC61000-4-11:2020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一删除了表1、表2和表3中有关60HZ的参数指标,包括表1、表2中电压暂降、短时中断的试验等级和持续时间
10、的60Hz频率点,以及表1、表2中2类和3类的持续时间12周期、30周期和300周期的要求及脚注c,表3中电压增加所需时间的60HZ频率点,以及表3中电压试验等级为70%时电压增加所需时间30周期的要求及脚注b,以适用于我国国情(见第5章);一一更改了6.1.3中的“工作电压(如230V、120V等)”为“工作电压(如220V、120V等),以适用于我国国情。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为与我国标准体系一致,将标准名称改为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11部分:对每相输入电流小于或等于16A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抗度试验;纳人修改单IEC61000-4-11:2020/C0R1;2020
11、和IEC61000-4-11:2020C0R2:2022的内容。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6)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凯瑞认证服务有限公司、浙江钱江机器人有限公司、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通标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苏州熠品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杭州泰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海关技术中心、湖北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12、上海添唯认证技术有限公司、欣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希格玛电气(珠海)有限公司、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邢琳、李妮、孙添飞、项剑、喻晶、沈建位、余洪文、蒲江波、李焕然、占建龙、杨兴国、蔡正兵、冯达、徐扬、王萌、赵军、李永方、陈兵、庄红兵汪中原、陋英、梁应杰。-一本文件于1999年首次发布,2008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电磁兼容性是电气和电子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电磁兼容问题是影响环境及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标准化工作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在这方面,国际电工委员
13、会(IEC)制定的IEC61000系列出版物是制造业、信息产业、电工电气工程及能源、交通运输业、社会事业及健康、消费品质量安全等领域中的通用标准,分为综述、环境、限值、试验和测量技术、安装和减缓导则、通用标准6大类。我国已经针对该系列出版物开展了国内转化工作,并建立了相应的国家标准体系。在该标准体系中,GBT(Z)1762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是关于电磁兼容领域试验和测量技术方面的基础性标准,旨在描述传导骚扰、辐射骚扰等电磁兼容现象的抗扰度试验等内容,拟由39个部分构成。第1部分:抗扰度试验总论。目的在于提供电磁兼容标准中有关试验和测量技术的使用性指导,并对选择相关的试验提供通用的建议。一第
14、2部分: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遭受静电放电时的性能。第3部分: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电气、电子设备受到射频电磁场辐射时的抗扰度评定依据。一第4部分: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的供电电源端口、信号、控制和接地端口在受到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时的抗扰度性能。一第5部分: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在受到浪涌(冲击)时的抗扰度性能。一第6部分: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在收到
15、由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时的抗扰度性能。一第7部分: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间谐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目的在于规定可用于根据某些标准给出的发射限值对设备逐项进行试验,对实际供电系统中谐波电流和电压的测量的仪器。一第8部分: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家用、商业和工业用电气和电子设备处于工频(连续和短时)磁场中的抗扰度性能。一-第9部分: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居住、商业和工业用电气和电子设备处于脉冲磁场中的抗扰度性能。第10部分: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日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中、高压变电站中电气和电子设备处于
16、阻尼振荡磁场中的抗扰度性能。一第11部分:对每相输人电流小于或等于16A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额定输入电流每相小于或等于16A且连接到50HZ交流网络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在经受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时的抗扰度性能。第12部分:振铃波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在实验室中居住、商业和工业用电气和电子设备的抗扰度性能,同样也适用于发电站和变电站的设备。第13部分:交流电源端口谐波、谐间波及电网信号的低频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对谐波、间谐波和电网信号频率的低频抗扰度性
17、能。第14部分:电压波动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在受到正和负的低幅值电压波动时的抗扰度性能。第15部分:闪烁仪功能和设计规范。目的在于为所有实际的电压波动波形显示正确的闪烁感知电平。一第16部分:0Hz-150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电气和电子设备经受共模传导骚扰测试的通用和可重复性准则。一第17部分:直流电源输人端口纹波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用以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电气和电子设备进行来自于如整流系统和/或蓄电池充电时叠加在直流电源上的纹波电压的抗扰度试验。第18部分: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
18、现的基准,以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在受到阻尼振荡波时的抗扰度性能。一第19部分:交流电源端口2kHz150kHz差模传导骚扰和通信信号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确认电气和电子设备在公用电网下工作时能承受来自诸如电力电子和电力线通信系统(PLC)等的差模传导骚扰。第20部分:横电磁波(TEM)波导中的发射和抗扰度试验。月的在于给出TEM波导的性能、用于电磁兼容试验的TEM波导的确认方法、在TEM波导中进行辐射发射和抗扰度试验的试验布置、步骤和要求。第21部分:混波室试验方法。目的在于建立使用混波室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在射频电磁场中的性能和确定电气电子设备的辐射发射等级的通用规范。第22部分:全电波暗室中的辐
19、射发射和抗扰度测量。目的在于规定在同一个全电波暗室内进行辐射发射和辐射抗扰度的通用确认程序、受试设备的试验布置要求和全电波暗室测量方法。第23部分:HEMP和其他辐射骚扰防护装置的试验方法,目的在于通过描述HEMP试验的基本原理,以及防护元件试验的理论基础(试验概念)、试验配置、所需设备、试验程序、数据处理等重要概念。第24部分:HEMP传导骚扰保护装置的试验方法。日的在干规定HEMP传导骚扰保护装置的试验方法,包括电压击穿和电压限制特性的试验,以及电压和电流快速变化时的残余电压的测量方法。第25部分:设备和系统HEMP抗扰度试验方法。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用于评估遭受HEMP辐射
20、环境及其在电源、天线、I/O信号线和控制线上产生的传导瞬态骚扰时的电气和电子设备性能。第27部分:三相电压不平衡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为电气和电子设备在受到不平衡的供电电压时的抗扰度评价建立参考。第28部分: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为电气和电子设备在受到工频频率变化时的抗扰度评价提供依据。第29部分:直流电源输人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评价直流电气、电子设备在经受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时的抗扰度的通用准则。第30部分:电能质量测量方法。目的在于规定50HZ交流供电系统中电能质量参数测最方法及测量结果的解释,第31部分:交流电源端口宽带传导骚扰抗扰度
21、试验。日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基准,以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交流电源端口在遭受有意和/或无意宽带信号源产生的传导骚扰时的抗扰度。第32部分:高空核电磁脉冲(HEMP)模拟器概述,日的在于提供国际上现有的系统级HEMP模拟器以及它们作为抗扰度试验与验证设备时所需要的相关信息。第33部分:高功率瞬态参数测量方法。目的在于给出高功率电磁瞬态响应波形的测量方法和特征参数的信息。一第34部分:主电源每相电流大于16A的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评价电气和电子设备在经受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时的抗扰度的通用准则。一第35部分:高功率电磁(HPEM)模拟器概述。目的在于提供国际上
22、现有的系统级HPEM窄带(窄谱)和宽带(宽谱、亚超宽谱和超宽谱)模拟甥以及它们作为抗扰度试验与验证设备时所需要的相关信息。第36部分:设备和系统的有意电磁干扰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为评估设备和系统对有意电磁干扰源的抗扰度提供了确定试验水平的方法。一第37部分:谐波发射试验系统校准与验证协议。目的在于为制造商、终端用户、独立实验室、其他组织机构提供系统化指导,以规定一定谐波电流发射范围内适用的合规状态。第38部分:电压波动和闪烁合规测试系统的测试、验证和校准协议。目的在于为由型式试验设备组成的系统提供定期校准和验证的指南和方法。第39部分:近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基准,以评估暴露于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_T17626 11 2023 电磁 兼容 试验 测量 技术 部分 输入 电流 小于 等于 16 设备 电压 中断 变化 抗扰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991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