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新埠岛康盛大道市政工程项目环评报告.docx
《海口市新埠岛康盛大道市政工程项目环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口市新埠岛康盛大道市政工程项目环评报告.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项目名称:海口市新埠岛康盛大道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盖章):海口市新埠岛开发建设总公司编制日期:2020年5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
2、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海口市新埠岛康盛大道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海口市新埠岛开发建设总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I通讯地址海E口市新埠大道号海口新世界花园Al幢联系电话传真一邮政编码571700建设地点海南省海口市新埠岛,新)眸大道与埠北环路交汇处北侧区域立项审批部门海口市美兰区发展改
3、革委员会批准文号2019-460108-48-03-009214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口行业类别及代码市政道路工程建筑E-4813道路总长(m)824.512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2737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1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7.96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20年12月一、项目背景项目地处新埠岛入海口门户区位,位于南渡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环岛拥有13公里海岸线,生态资源条件优越。与江东新区一江之隔,作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点先行区域,江东新区的启动建设将为新埠岛引入新的发展机遇。海南建设自贸岛的大背景下,作为联系主城区与江东新城的重要功能组团,新
4、埠岛未来发展将对整个城市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原有控规为2008年编制,主要为低密度住宅用地,随着海口发展进入新阶段,原有控规已不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碧桂园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依托集团庞大的全球产业资源,主动利用低密度住宅用地转型发展,融入海口发展的新方向。本次规划提升工作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对片区进行整体把握,立足发展趋势,挖掘发展潜力,使新埠岛地区融入城市长远发展目标之中。本次工程全长824.512m,起于同期设计长岛七路,起点坐标(X=221833.386,Y=199502.355),止于规划南渡五路,终点坐标(X=221275,032,Y=200097,895)。为海口市新埠岛开发区大四期
5、区域城市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30米,双向四车道。拟建道路沿线用地主要为空地,已平整完,少量的水塘及低洼地,几乎无植被覆盖,周围植被主要为人工植被,区域植被简单。项目所在地为新埠岛,由于新埠岛正在开发建设中,项目周边现状为开发建设中的住宅区、商业圈和施工营地、施工便道、堆土堆料场、建筑垃圾堆场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该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本)以及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部分内容的决定(生态环境部令1号,2018.4.28),本项目属“四十九、交通运输业、
6、管道匕输业和仓储业”第172项“城市道路(不含维护,不含支路)”中的“新建快速路、干道”环评类别,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因此,建设单位委托河南金环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司接受委托后,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导则和标准规范文件,进行现场勘察,收集基本资料及委托检测单位现场环境监测,摸清项目周边环境质量现状,对项目的工程分析进行了研究,分析,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结合项目所在区域规划要求及其环境的具体情况,最后编制完成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二、项目建设内容1、项目名称:海口市新埠岛康盛大道市政工程项目2、建设单位:海口市新埠岛开发建设总公司3、建设地点:海南省
7、海口市新埠岛,新埠大道与埠北环路交汇处北侧区域。拟建道路起于同期设计长岛七路,起点坐标(X=221833.386,Y=199502.355),止于规划南渡五路,终点坐标(X=221275.032,Y=200097.895)o道路地理位置图见附图Io4、用地现状及敏感点分布拟建路段沿线现状为水塘、虾塘以及空地。项目卫片及敏感点分布图见附图3,现状照片见附图4。项目所在地为新埠岛,由于新埠岛正在开发建设中,项目周边现状为开发建设中的住宅区、商业圈和施工营地、施工便道、堆土堆料场、建筑垃圾堆场等。主要的环境敏感点见下表1-1。表Ll主要环境保护敏感目标一览表名称功能相对道路方位相对厂界距离/m备注阳
8、光佛罗里居住西南50在建壹湾汇居住东侧80(在建)爱琴海居住东北100(在建)周边海域海域西、北250m、370m二类海水5、建设内容:本次工程全长824.512米,为海口市新埠岛开发区大四期区域城市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30米,双向四车道。本项目设计内容为: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三电工程、交通工程以及绿化工程,燃气工程本次设计仅依据规划要求对其管位进行预留,不作具体设计。主要技术指标表见下表l-2o表12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海口市新埠岛南渡一路市政工程项目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2交通等级/中交通3计算行车速度km/h404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5机动车道宽度m226非机动车道宽
9、度m8.()7人行道宽度m8.08机动车道最大纵坡(极限值)%0.9289抗震设防度8IO沥青路面设计基准期年1511平面坐标系海南平面坐标系12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三、工程方案3.1、道路工程1)道路平面设计本次工程全长824.512米,起于同期设计长岛七路,起点坐标(X=221833386,Y=199502.355),止于规划南渡五路,终点坐标(X=221275.032,Y=200097.895)。为海口市新埠岛开发区大四期区域城市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30米,双向四车道。本工程为城市市政道路新建工程,平面走向主要是根据海口新埠岛海南之心节点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道路交通规划路网确
10、定该道路平面走向,并在平面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1)平面线形走向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海口新埠岛海南之心节点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进行设计,局部不满足规范范围进行了优化。2)设计中考虑了与该路相交路口的平面设计。3)道路平面设计根据规划合理地设置交叉路口、出入口等。拟建道路平面线位服从规划线路走向,道路沿线设两处平曲线,曲线半径分别为550m、250m平曲线。由于R=250mV500m,需增加设置缓和曲线,调整后R=251m道路曲线部分与规划中线最大偏差处约为0.5m,对于中线偏移产生的偏差通过调整人行道宽度进行处理,保持道路规划红线位置及车行道宽度不变;250mVR=251mV300m圆曲线范围
11、需设置超高。4)公交车站结合公共交通规划及公交车站一般设置习惯,本次设计将公交站设置于道路交叉口出口段。道路平面图见附图。2)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以海口新埠岛海南之心节点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中的道路竖向设计为依据,同时结合道路排水、沿线建筑开发及排水管道覆土深度等因素合理设置道路变坡点。康盛大道全线最大纵坡0.467%,最小纵坡0.3%。康盛大道长岛七路交叉口设计标高4.6m与规划一致;康盛大道-南渡一路交叉口设计标高受沿线地块开发地坪高程影响,本次设计调整为4.585mt规划标得3.5;康盛大道-南渡二路交叉口设计标高3.95m与规划一致;康盛大道-南渡三路交叉口设计标高4.35
12、m与规划一致。康盛大道-南渡四路交叉口设计标高4.75m与规划一致。康盛大道南渡五路交叉口设计标高4.28m与规划一致。3)横断面设计断面形式为:30m(路幅)=4.0m(人行道)+22m(机动车道)+4.0m(人行道)。机动车道坡度为1.5%,坡向道路外侧;人行道采用2%直线坡,坡向道路中心线。4)交叉口设计结合相关道路的衔接、排水情况,按行车舒适、排水通畅等原则对该路段与其他道路的交叉口作竖向设计。沿线道路与该建设道路相交处或开口范围内车行道的面层内应按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形式铺筑。本项目沿途共有六个交叉路口,其中康盛大道与南渡一路、康盛大道与南渡五路交叉口为“次干路一次干路交叉口,采用平Al
13、型交叉口。其余为次干路一支路平交口采用采用平B2型交叉口。3.2 路基工程1)一般填方路基路基填土前,原地面上杂草、树根、农作物残根、腐殖土、垃圾等必须全部清除。(1)地面横坡缓于1:5时,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建筑垃圾(清表30Cm)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2)地面横坡大于等于1: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保留。(3)应将地基表层碾压密实。(4)地基表层必须碾压密实。在一般土质地段,基底的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90%o路床顶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为30Mpa,容许弯沉值为248.4(0.01m
14、m)0本道路填方(土质、土石混填或填石路堤)路段原则上按1:1.5坡率放坡。路堤填筑必须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填土、填石或土石混填路段路基填筑每层松铺厚度均不得大于30cmo2) 一般挖方路基一般挖方路段开挖至路堑路床部分(路槽底面以下超挖60Cm),并尽快进行上路床施工。挖方路基施工遇到地下水时,应及时采取排导措施,将水引入路基排水系统,不得随意堵塞泉眼。路床土含水量高或为含水层时,还应采取设置渗沟、换填、改良土质、土工织物等处理措施,路床填料除符合路基填料规定,还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挖方段路基(土质或石质)边坡坡率均为l:lo3)零填浅挖段零填浅挖段现状路基达不到设计压实度时,应对现状路床
15、80cm内现状土翻挖回填,重新压实至满足设计要求4)特殊路基处理本工程软基处理根据各路段的地质特点分别采用碎石桩方法及挖换填法处理。对于地勘显示淤泥质粉质粘土软土层埋藏较深,挖换填困难的路基范围采用碎石挤密桩深层处理法,本项目碎石挤密桩处理范围为K0+195K0+436,平均桩长6.6m,具体应以桩体贯穿软土淤泥层至粉砂层为准且贯穿长度不小于1m;桩径0.5m,车行道下间距1.3m、人行道下间距1.5m采用正三角形布置,处理后复核地基承载力特征值。NUOKPa。对于杂填土层厚度较小且出露地表的范围进行挖除换填,换填碎石以高出地下水位50cm为准,然后合格土回填碾压至路床,换填范围为:K0+00
16、0K0+195、平均换填深度1.8m;K0+433K0+783.851、平均换填深度0.8m。3.3 路面设计根据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OO3-86),本项目区位于华南沿海台风区(IV7),路面结构是根据交通量和道路等级对路面强度的要求,结合沿线气象、水文、地质及材料等的实际情况拟定,同时也充分考虑了路面的防滑、防水、防裂、防高温等性能,本着经济、实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及城市发展的趋势等多项综合性指标进行设计考虑的。路面结构采取了沥青混凝土路面:表1-3路面结构(机动车道)路面方案结构柔性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验收弯沉值(l100mm)面层5cmAC-13C细粒式改性(SBS)沥青碎25.17c
17、mAC-20C中粒式沥青碎28.6基层5.5%水泥稳定碎石层厚34cm(分两层铺设,7d无侧限抗压强度4.0MPa)34.3(下层67.6)底基层级配碎石厚20Cm190.6总厚度66cm3.4人行道人行道铺装应平整、抗滑、耐磨和美观;为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在人行道设置盲道;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设计圆点形提示盲道(即停步砖);盲道为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并避开井盖铺设。人行道砖铺砌卧底砂浆应保证平整和砂浆饱满。人行道结构见下表1-4表14人行道结构序号结构型式厚度(cm)1彩色透水砖62MlO水
18、泥砂浆334%透水水泥稳定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2.5MPa)154结构总厚度243.5无障碍设施设计本工程无障碍设计需在道路路段人行道、沿线单位出入口、道路交叉口、人行过街设施、公交车站等设施处满足视力残疾者与肢体残疾者以及体弱老人、儿童等利用道路交通设施出行的需要。本道路工程无障碍设施,在道路路段上铺设视力残疾者行进盲道,以引导视力残疾者利用脚底的触感行走。行进盲道在路段上连续铺设,无障碍盲道铺设位置一般距绿化带或行道树树穴0.51.0m,行进盲道宽度0.40.6m。行进盲道转折处设提示盲道。对于确实存在的障碍物,或可能引起视残者危险的物体,采用提示盲道圈围,以提醒视残者绕开。同时,路段
19、人行道上不得有突然的高差与横坎,以方便肢残者利用轮椅行进。如有高差或横坎,以斜坡过渡,斜坡坡度满足1:20的要求。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人行横道线的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其中单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为1:20三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为1:12o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IOmmo交叉口人行横道线贯通道路两侧,经过道路分隔带处压低高度,满足轮椅车通行。在交叉口处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与人行道的行进盲道连接。同时还可设置音响设施,以使视残者确认可以通过交叉口。沿线单位出入口车辆进出少,出入口宽度小的,设置压低侧石的三面坡形式出入口,顺人行道行进方向坡度为1:20,行进盲道连续通过。沿线单位出入口车辆进出
20、多,出入口宽度大的,设置交叉口缘石式的出入口,人行道在缘石处设置单面坡缘石坡道,坡度1:20,并在坡道上口设置提示盲道。人行道对应公交车站处设置提示盲道与轮椅坡道,方便视残者与肢残者候车、上下车。人行道上提示盲道与行进盲道连接,提示盲道设置在行进盲道转折处,并在候车站牌一侧设长度4m的提示盲道。轮椅坡道坡度1:20o3.2 给排水工程3.2.1 给水工程本工程给水管道起终点同道路工程起终点。根据规划管位,给水管按单侧布置,位于道路中心线南侧,距道路中心线13.5m。1)本道路给水管线设计管径为DN300,在道路交叉口处相互衔接组成规划区给水管网。2)给水管道采用给水球墨铸铁管,橡胶圈承插接口,
21、15Omm砂石基础;管道两侧胸腔部分及管道顶部05m以内回填砂。3)管道高程以设计路面高程控制,管道埋深结合管线综合情况确定,一般埋深为管顶距路面约1.1m;在高处设排气阀,在低处设排泥阀及排泥管,排泥管就近接入雨水井;4)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和结合道路沿线地块开发情况,在给水管道上设置DN150mm预留支管;所有预留的支管及排空管的末端均用法兰堵板封堵严实,待使用时再拆封;5)给水管道不超出120m的范围内设置一座消火栓(地上式),消火栓采用支管安装的方式;6)管道中心线应根据与道路中心线距离,并与道路中心线平行确定。管道转弯段利用橡胶圈承插接口借转,每个借转角度
22、不大于2。;7)本设计阀门处、排气、排泥处均设检查井;地面操作立式阀门井、排泥排气阀门井、室外地上式消火栓的施工方法分别详见国标13S201;8)给水阀门均采用闸阀;管材、管件规格PNNLoMPa;9)所有管件(如三通、弯头)均设全支墩,其做法按国标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03SS505执行;10)管道安装后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的标准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试压前先灌水浸泡24小时。应做好试压堵板、加压设备、压力计、进、排水管道等准备工作。试压合格后进行冲洗消毒;11)本次给水管的设计,其设计标准按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执行;
23、12)本次设计给水管道位于道路填方路基范围内,管道基础无需另行处理。本道路的雨水汇水面积见附图7o3.2.2 雨水工程(1)雨水管系统布置顺应道路坡向,减少埋深,以最短距离排入河道。按照规划,按单侧布置。于道路中心线北侧9.0m处平行道路中心线布设雨水管。本次设计雨水管道接入同期实施的南渡一路雨水方沟,BXH=3800xl600,接入处管底标高0.1m。桩号K0+713-管道终点段暂时封堵,待下游管道修建后再接入,或修建临时雨水管道引至内湖。沿线地形平坦,两侧范围较大,考虑到远期的雨水排除,在道路两侧布置了雨水预留支管,除特别注明外,雨水预留支管D600,以i=0.003坡向干管检查井。预留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口市 新埠岛康 盛大 市政工程 项目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970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