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案.docx
《最后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课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最后一课教案最后一课教案篇1这篇生动感人的小说,学生很容易读通,但不容易深入读懂,因为时间和空间与我们的学生相距太远了,且亡国之痛更是一种陌生的情感。因此,教学在一系列的问题讨论中层层深入,意在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最后的扩展阅读使学生由法语回到了汉语,体味中国人对祖国语言的感情,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1、通过对比、讨论,感受最后一课的氛围。2、圈划有关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词语,理清他的心路历程,并探究其变化原因。3、精读重点句、段,通过对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的分析及学生的移情来体验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情感。探析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心理等。第一课时一、导入
2、新课,感受最后氛围播放思乡曲导入:都德先生的最后一课从1913年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已整整九十年了,它也整整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不知有多少人读完这一课后,为之动容,掩面而泣。那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为什么它会成为我们脑中挥之不去的经典作品呢?最主要的是它的以情夺人。今天我们主要通过对特定的环境以及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的分析来学习表现人物的情感的方法。并体验在这一课中主要人物的情感。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讨论: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11小节说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只能教德语了)2、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最后这两个字
3、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3、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教室里的氛围;来了一些镇上的人;感觉气氛很沉重也很悲伤。表现依恋、惜别的在22小节。文章用一种极其朴素的语言述说着你很熟悉但又将要失去的东西。特别感人,给人的感觉却很伤感,以后将是物是人非了啊。小院子、课桌、椅子、胡桃树、紫藤将还在,而韩麦尔先生却要走了)三、再读课文,抓住心理,捕捉心路历程1、导:我们的心也跟着沉重起来。那么在这么一个特定的最后的氛围下,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弗郎士的心路历程。2、思:在这一过程中,小弗郎士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幼稚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心事重
4、重的.成熟的小大人,童年在瞬间成长为成年。这是什么原因促使的?(战争,国家主权的丧失、民族语言的被剥夺。对于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对他来说本来很正常,痛苦的事该由大人去承担,现在却要他过早地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这不禁让我们感到很痛心。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就是韩麦尔先生言行的影响)四、朗读前一部分课文,注意读出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第二课时一、品读体验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语言主要集中在11、18、19小节,行动2429小节。11小节主要是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听说是最后一课,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一样,使小弗郎士产生了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感情)下面我们着重来分
5、析18、19小节。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2、提问朗读的同学: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自责的话。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自责,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忏悔。让我们感觉到难受,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所以也就有了韩麦尔先生最后的言行)3、确实,国将不国,这是何等的悲哀。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课文录音片断。在这一小节中,有韩麦尔先生的几个定格动作,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怎样的一种心情?播放课文录音片断。(韩麦尔先生的定格动作:站、哽、转身、拿起、使出、写、呆、靠、做等,连续几个猛烈的动作,突出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激动和愤慨,说明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时的镇静,他痛苦
6、得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至于话也说不出来了)4、我们看一下25小节。请我们同学联想一下,此时如果你是韩麦尔先生,你会说些什么?(千言万语都包含在法兰西万岁这五个大字上。)5、我们再来看一下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无奈、悲愤、做一个了断等,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将成为亡国奴,将失去教本国语言资格之际,他最后的几个形体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但我相信它将成为几个画面长久地定格在他学生的脑海里)6、同学们,面对着老师的这么一个手势,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小弗郎士或者是他的同班同学,你会怎么做,请我们同学静静思考一下,然后告诉老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点评:这时可能每个人
7、发泄情感的方式会不一样,但老师相信即便是一片寂静,此时也是无声胜有声,是沉默的抗议。现在就让我们同学一起跨越时空,来到阿尔萨斯,来到韩麦尔先生的课堂上,再和小弗郎士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吧!教师朗读(随放背景音乐)。二、迁移提升1、教师引导:确实,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喷泉里扬出来的是水,而从一个饱含爱国激情的作家笔下,写出来的却是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篇章。都德先生的这最后一课以它的以情夺人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而跟法国人民类似的命运,却使我国的人民更容易产生共鸣。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祖国母亲。2、学生阅读补充材料: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描写的北平被侵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时的情景。
8、3、请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找出祁瑞宣老师在这一课上的反常举动。这一系列动作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一种心情?(反常的表现说明做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日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2)比较一下,韩麦尔老师和祁瑞宣老师有什么异同?(他们都是爱国的,都是行动上被迫的放弃,感情上永恒的坚守)假设你是祁瑞宣老师的学生,请描述一下在这一堂课上你的心理变化过程。学生各抒己见。三、总结新课同学们,国破的痛苦该由全民族共同承担。韩麦尔先生说得好,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人们在救亡的心态下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
9、、军事、科技都在迫切地寻求发展。它不靠别人,靠我们自己,特别是靠我们朝气蓬勃的少年,世界是你们的,未来在你们的手中。四、布置作业续写课文,提示:1、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2、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愤怒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人们高呼: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打倒普鲁士!法兰西万岁!普鲁士兵凶神恶煞的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韩麦尔先生又给人们上法语课3、结构要完整。上学的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气氛知道是最后一课鸽子怕骂、贪玩惊诧难过、懊悔悲愤(幼稚)(成熟)最后一课教案篇2教学目标: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
10、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意思的写法。利用课文中的情节,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设想:1 .安排三课时。2 .教学重点与难点: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小弗郎士变化中表现的爱国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第一人称写法的作用,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的处处照应则是本文的难点,应加启发与点拨。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历史背景,情况,小说的结构。教学步骤:1 .教师简介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本文是篇外国短篇小说,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最后一课是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
11、,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它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但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念、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
12、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2 .请同学提出本课中的生字、生词。注字音,释词义。锯踱挟皱督叟摊旷懊隶钥匙哽赚应该掌握的词:宛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踱来踱去:慢步行走。诧异:觉得十分奇怪。哽住:声气阻塞。3 .教师范读或让学生朗读课文。4.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全文按情节发展,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至6自然段,写的是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第二部分,7至23自然段,写的是小弗郎士上了难忘的最后一节法语课。第三部分24至29自然段,写韩麦尔先生悲壮地宣告“最后一课”结束。
13、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描写;教室中异常情景的描写;韩麦尔的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小弗郎士心理反应和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教学步骤:1.让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问:“我”为什么想别去上学了,有几个原因?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共有两个原因。一是迟到会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批评。一是怕老师检查功课,自己完成得很不好。“况且”,是连词,进一步说明情况。这两个原因,促使小弗郎士想逃学。提问:小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呢?讨论,回答。教师小结:看到的是:天气温暖而晴朗,画眉鸟在宛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兵在操练,还有镇公所边的广告牌前围满了人。这里揭示的是
14、小弗郎士目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自然景象是那么的优美恬静,对一个顽皮的孩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对社会现象,小弗郎士有的是感到有趣但是不理解(普鲁兵的操练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有的是理解但又令人沮丧(广告牌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有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这就含蓄地点出了最后一课的社会背景,也是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变化的社会环境。提问:小弗郎士多么想在晴朗的蓝天下,宛转的画眉鸟的叫声中,开心地玩儿,可是他说,“我还能管住自己”。课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交流,回答)教师小结:首先,急忙向学校跑去,不再看普鲁兵的操练,还有,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也没有停步;再有,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
15、上气不接下气”。以上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第1自然段,以独白式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小弗郎士是一个稚气、贪玩、不爱学习的学生。他闪过逃学的念头。第3自然段,写他在路上看到的景物,但他没有为之所动,“急忙向学校跑去这又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小弗郎士的意志力,他终于战胜了逃学的念头。这些也是小弗郎思想感情变化的基本条件。第4至6自然段,写小弗郎士经过镇公所时的心理活动。这里展示的是他性格的另一侧面,即对敌人的恨切环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这一部分中有两处是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一是小弗郎士心里想,“又出什么事了?”一是小弗郎士意识到华希特的话是开玩笑。这都在文
16、章后面得到了呼应,使得文章浑然成为整体。这部分在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间接地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严厉,为下文做了铺垫。2.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1)请同学读第7至1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提问:跑到学校后,小弗郎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教师小结: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总”,强调的是一贯性,习以为常了,“偏”显出安静得异乎寻常。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这就是小弗郎士跑到学校后,发现的种种不平常的现象,渲染出
17、一种严肃、悲愤的气氛。通过小弗郎士对教室情景的感受,渲染了“最后一课”的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这是第一部分的第一层。(2)请同学读第11至16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提问:韩麦尔先生的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韩麦尔什么样的心情?交流,回答。教师小结:第一个“最后”的含义是,韩麦尔先生的教学生涯,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要被迫结束;表达了无比沉痛和愤慨的心情。第二个“最后”的含义是,小弗郎士这些法兰西的儿童,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不能再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今天的最后一节法语课,将是多么重要,多么宝贵!它深沉,含蓄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祖国的语言无比珍视,对
18、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无限依恋的感情。这种爱与恨交织着的复杂、深沉、浓烈的感情,通过两个“最后”,准确地表达了出来。提问:小弗郎士听到了这样的话,思想上有哪些变化?请同学们齐读第12自然段,要把“万分难过”、激愤的心情读出来。请同学们默读第13、14自然段。教师小结:当韩麦尔先生宣布:“今天是你们最后一节法语课”时,小弗郎士听了如晴天霹雳,震动极大。这“最后一课”本身就是抗议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在这严肃、庄重、悲愤的气氛中,小弗郎士埋藏在心底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迸发出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之所以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韩麦尔先生的话在小弗郎士感情上的强烈共鸣与巨大反响。老师的话,使小弗郎
19、士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是惋惜-A后悔-热爱一-依恋。他首先感到万分难过,无限惋惜“再也不能学法语了“;为过去“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去溜冰”而悔恨;对祖国语言、祖国历史的强烈的爱,“语法啦、历史啦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对老师韩麦尔先生的深深依恋,“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这都是因爱国主义激情而起的变化。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15、16两自然段。提问: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教师小结: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兰西人,但却不能教法语,他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由于普鲁士的入侵,被无辜地赶下讲台,不能再教祖国的语言。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韩麦尔先生身着庄重的礼服来告别讲
20、台,既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也强烈地刺激与调动了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激情。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岂只是对老师的敬爱,里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是以爱国主义感情为基础的。这是第二部分的第二层。(3)引导学生分析第三层。请同学们默读第17自然段。教师讲解:当轮到小弗郎士背书时,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来声音宏亮、口齿清楚地背下来,可当时,开头几个字他就“弄糊涂了”,他“心里很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这时他想的不再是害怕老师的“训斥”,而是有了一种负疚感,一种羞耻感。请一名同学读第18、19两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提问:怎样理解韩麦尔说的“总要把学习推到明天,这正是阿
21、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讨论、交流。教师小结:明天总是有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院”。拖到明日的结果是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而且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失去了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的权利与自由。这当然是最大不幸,这里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十分沉痛的心情。提问:第18自然段中有两处使用了单引号,其中一处还在单引号中用了省略号,体会一下引号里的内容和标点符号的作用。讨论、交流。教师小结:第一处的单引号里的内容是模拟像小弗郎士这样的阿尔萨斯人的想法、说法和做法。第二处的单引号里的内容是模拟普鲁士入侵者的口吻,用来说明、强调上述想法、做法所产生的后果,是遭到入侵者的侮辱,他们
22、还能说出许多类似的话来,韩麦尔先生不愿想下去了,更不愿意说下去了,所以用了省略号,那沉痛的心情,都凝聚在这省略号中。提问:课文第19自然段又有一处用了省略号,它的作用是什么?交流、讨论。教师小结:韩麦尔先生责备自己过去也没有尽到责任,说到这里感到十分的内疚与痛心,特别是已经无法补救这些过失的时侯,他就更感到痛苦,一时说不下去了,所以用了省略号。这省略号中包涵了韩麦尔先生的深刻的自责,也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责任感。提问:小弗郎士不能背出书来,韩麦尔先生的态度与语言表现了什么感情?讨论、交流。教师小结:韩麦尔先生是一贯以严格与严厉著称的老师。现在,当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时,他没有严厉
23、的批评,而是真挚、沉痛地总结了以往的教训:首先,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这是对小弗郎士的教育,也是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还有,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这是对家长的善意的指责。这两点都体现了韩麦尔先生的民族责任感,也体现了他从事教育事业的一种使命感。最后,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这是对自己的严格的自省与解剖。这三点是韩麦尔对祖国的深情,对事业的忠诚,对民族、对后代负责的集中表现。韩麦尔先生的“赤子之心”表现在他的这种态度与语言中。这都深深拨动了小弗郎士和镇上来听课的人心灵上的爱国感情之弦。请一名同学读第2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提问:怎样理解“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
24、美的语言”?教师小结:这是韩麦尔先生针对侵略者禁教法语而说出的话,包含着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深沉感情。提问: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教师小结: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监狱,人失去了自由,任人宰割,敌人占领的阿尔萨斯正是这样,如同监狱。打开监狱大门,指赶走入侵者,让阳光重新照耀在法兰西的大地上。祖国的语言,是联系人们思想的纽带,共同语言,维系了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它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激发人们的爱国激情,团结起来,赶走入侵者。所以说语言是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Q这句话语重心长,含义深刻。提问:小弗郎士觉得“真奇怪,今天听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后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968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