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之提倡.docx
《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之提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之提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之提倡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固定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在应对日益复杂的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时显得捉襟见肘。因此,本文提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的观点,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更加灵活和适应性的刑事责任年龄设定,更有效地预防和纠正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本文将首先介绍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及其现状,分析现有制度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弹性化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和实施方案。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期望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司法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二、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现状
2、分析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指的是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在我国,这一制度主要基于刑法第条的规定,其中明确指出,未满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然而,这一制度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C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心理特征以及犯罪形态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的固定刑事责任年龄标准已经难以适应这些变化,尤其是在网络犯罪、校园暴力等新型犯罪形态不断涌现的背景下,这一制度的局限性更加明显。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僵化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和再社会化。在实践中,一些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虽然实施了严重的犯罪行为,但由于年龄原因无法受到
3、法律的制裁,这不仅使受害人及其家庭难以得到公正的救济,也容易导致这些未成年人继续滑向犯罪的深渊。国际社会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对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进行改革,以适应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之下,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改革步伐显得相对滞后。我国当前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亟需进行改革和完善。通过弹性化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可以更好地平衡未成年人保护与社会公正之间的关系,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三、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固定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4、。因此,提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的概念,显得尤为必要。犯罪行为的性质与危害程度是多元化的,一刀切的刑事责任年龄设定难以适应各种犯罪情况。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如暴力犯罪、毒品犯罪等,应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以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和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而对于一些轻微的、非暴力的犯罪行为,可以适当提高刑事责任年龄,给未成年人更多的改过自新的机会。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对犯罪行为的认知、判断和控制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设置弹性的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同时也有利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法制的日
5、益完善,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和保护措施也在不断改进。因此,适时调整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使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也是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不仅符合犯罪行为的多元化特点,也符合未成年人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规律,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和法制完善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倡导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四、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的实施建议实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既要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又要确保社会的安全和公正。以下是对实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的一些建议: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必须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弹性调整的条件和程
6、序。这包括明确哪些犯罪应当被视为严重犯罪,以及在这些犯罪中,何时可以考虑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建立评估机制:应当建立一个独立的评估机制,对涉及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进行全面评估。这个机制应当考虑未成年人的成熟度、犯罪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以及未成年人的犯罪动机和背景等因素。强化社会支持:实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必须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支持。这包括提供心理咨询、教育培训、职业培训等,帮助未成年人重新融入社会。加强司法培训:司法人员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以便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的法律规定。培训应当强调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教育司法人员如何在维护公正和保护未成年人之间找到平
7、衡。建立监督机制: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的实施符合法律的规定,并且不会对未成年人的权益造成侵犯。这个机制应当包括公众监督、媒体监督和专业机构的监督。实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建立评估机制、强化社会支持、加强司法培训和建立监督机制,我们才能在维护社会公正和保护未成年人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五、结论在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进行弹性化改革的探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变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传统上固定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个体发展差异,因此,我们提出了弹性化的改革建议。弹性化的最低
8、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能够更好地平衡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通过考虑个体的心理成熟度、犯罪性质、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我们可以对未成年犯罪者的刑事责任进行更合理的判断,从而既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又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实施弹性化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谨慎和细致的考虑。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判断标准,确保司法公正和透明;也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有助于我们在保护未成年人和维护社会公正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然而,这一变革也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实施
9、,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参考资料: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最低刑事责任年龄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认为,应该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以便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可能会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浅议,分析其利弊得失。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未成年人由于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和判断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他们受到犯罪行为的侵害。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让未成年人更早地接触到法律知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预防未
10、成年人犯罪。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促使未成年人更加重视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行为的后果,从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对未成年人成长和发展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过低的刑事责任年龄可能会导致未成年人过早地接触到犯罪行为,从而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可能增加社会负担。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未成年人被追究刑事责任,从而增加社会的负担。可能影响社会信任。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可能会导致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信任度下降,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权衡利弊得失,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度。我们也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法律
11、意识和道德素质,从根本上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刑事责任年龄准确地说应是刑事责任能力法定年龄,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行为人实施刑法禁止的法律行为并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如果没有达到该法定年龄,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就不可能构成犯罪。任何成年人,如果没有精神病,就具有责任能力,但是,人的责任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身心之发展、智力和社会知识的发展程度逐渐增长。因此,责任能力的有无受到行为人年龄的制约。换言之,刑事责任年龄是影响责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202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刑法修正案(H一)草案二次审议稿拟“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
12、下调;另一方面,统筹考虑刑法修改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关问题,在完善专门矫治教育方面做好衔接。刑事责任年龄准确地说应是刑事责任能力法定年龄,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行为人实施刑法禁止的法律行为并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如果没有达到该法定年龄,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就不可能构成犯罪。任何成年人,如果没有精神病,就具有责任能力,但是,人的责任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身心之发展、智力和社会知识的发展程度逐渐增长。因此,责任能力的有无受到行为人年龄的制约。换言之,刑事责任年龄是影响责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202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审议稿拟“两条腿走路”,一方面
13、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另一方面,统筹考虑刑法修改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关问题,在完善专门矫治教育方面做好衔接。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
14、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021年3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第十一)将正式实施。2020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修正案,其中对刑事责任年龄相关规定作出调整,由原来的十四周岁下调至十二周岁,并定于2021年3月1日实施。其中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曾经的未成年免责将不复存在。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存在低龄化
15、趋势,而且出现了一些比较恶性的案件,这对于刑法中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提出很大的挑战;现在不仅是刑事法律,而且民事法律中关于未成年人的限制的民事责任年龄也在下调。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针对这个特殊群体,国家历来的政策,无论是刑事政策还是司法政策,都是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如今,针对于低龄的未成年人,家长要对他们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这是相当重要的。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意即已满16周岁的人对一切犯罪承担刑事责任,这是关于完全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已经接受较多的教育,身心发育比较成熟,对什么行为是犯
16、罪、什么行为不是犯罪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也能够控制自己是否实施犯罪行为,具备了刑法意义上的辨认和控制能力。因此,应该对我国刑法所规定的一切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二)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按照上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达到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认和控制自己重大行为的能力,即对某些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备一定的辨认和控制能力,法律要求他们对自己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负刑事责任。2001年12月29日全国人
17、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将投毒罪修改为投放危险物质罪;2002年3月26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取消了奸淫幼女罪的罪名而将其纳入强奸罪。相应地,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关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中的投毒罪也改为投放危险物质罪,而强奸罪中也包括了奸淫幼女。(三)减轻刑事责任年龄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另外,根据刑法修正案(八)而新增的第十七条之一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据此,已满75周岁的人无论故意
18、还是过失犯罪,都得以(可以或者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已满75周岁”亦成为减轻刑事责任年龄。刑法修正案之所以作出如此规定,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已满75周岁的老年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可能较之一般人减弱;另一方面,更主要的也是出于刑罚人道主义的考虑,体现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这是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原则的规定。这一原则基于未成年犯罪人刑事责任能力不完备的特点而确立的,反映了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和对未成年人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政策要求。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原则是相对成年人犯罪而言的,即在犯罪性质和其他犯罪情节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
19、情况下,对未成年人犯罪要比照对成年人犯罪的处罚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过,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裁量问题,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能否适用无期徒刑的问题等等,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再有,根据刑法修正案(八)而新增的第四十九条第二款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这样的规定不但和前述将已满75周岁作为减轻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相协调,而且也使得死刑的适用具有了年龄上限,充分体现了尊老恤幼的优良文化传统。刑事审判中,通常情况下认定被告人的年龄与案件处理没有多大关系,如成年被告人,但是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时,年龄的准确认定则显得尤为重要,这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低 刑事责任 年龄 弹性 提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968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