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景观设计导则.docx
《河道生态景观设计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生态景观设计导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CCS点击此处添加CCS号河南省风景园林学会团体标准T/XXXXXXX-XXXX河道生态景观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河南省风景园林学会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和定义34一般规定45现状调查与评价46总体设计47水生态设计58竖向设计69交通设计610园林建筑及雕塑小品611种植设计712电气设计713给排水设计7附录A(资料性)常见生态护岸种类及运用8附录B(资料性)常用耐水湿及护坡植物品种9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河南
2、省风景园林学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冯光伟、刘杰、牛贺道、付海水、安增强、闫洒洒、李想、郝小玉、杨麒、王鹏、李甜甜、严成、杜辉、赵通阳、甄振洋、王瑞芳、石琳、李培、苟占涛、陈智敏。T/XXXXXXXXXXX河道生态景观设计导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现状调查与分析、总体设计、水生态设计、竖向设计、交通组织设计、园林建筑及小品设计、种植设计、电气设计、给排水设计等内容。重点规定了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与防洪排涝工程、水环境工程等涉水工程的融合与技术衔接要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城市与乡村各类天然与人工河湖绿地的新建、改建
3、、扩建工程设计,公园小型水体生态景观设计可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2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420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707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T5080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55014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SL/T171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25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709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导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以河道为中心,对
4、滨水空间、设施、环境、生物栖息等所做的相关工程的规划设计。3.2生态护岸为防止水流对岸滩冲蚀,采用天然材料或生态环保型人工材料等修建的具备水土相互渗透交换、有一定生态功能的护岸结构。3.3生物多样性指所有来源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等,包含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4水文化人类社会发展中所积累和创造的关于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爱护水、欣赏水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3.5亲水设施场地内设置于临水或入水区域,供游人观景、休憩、游览等功能的工程设施,包括亲水平台、栈道等。3.6绿道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湖滨岸、溪谷、
5、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游憩线路。3.7慢行道沿河绿化带内以休闲、健身为主,供人们通行的连续性园路,穿梭于绿地、水体、广场之中,以步行为主要交通线路。3.8生态设计与生态过程相协调,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4 一般规定4.2 河道生态景观设计应以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流域规划、城乡总体规划、水系规划等为主要依据,宜与河道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同步进行,相互协调。4.3 应统筹防洪排涝、供水、灌溉、生态保护与修复、雨水净化和资源化利用、滨水休闲娱乐、文化展示、旅游、科普教育、区域交通等功能,系统开展河道生态景观设计。4.4 应秉持山、水、林、田、湖、
6、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理念,尊重河道的自然特性,遵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系统性、动态性等内在规律,保障河道及沿河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可持续的生态服务。4.5 应考虑河道洪涝灾害对生态景观设计内容的影响,并宜承担城市防灾避险的功能。4.6 应对水文化遗产和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5现状调查与评价5.1 现状调查5.1.1 应收集项目区所在地的国土空间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流域规划、水系规划等上位规划资料,以及工程前期规划设计资料。5.1.2 应收集、调查项目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格局、自然环境情况,包括气候特征、地形地貌特征、植被种类等,梳理研究生态和景
7、观资源的分布和价值。5.1.3 应收集、调查项目所在地的水文水资源情况,包括流域水系、河道的功能、治理标准、断面形态、流量、泥沙、地下水、水位等。5.1.4 应开展区域特色文化和水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分析河道变迁及与治水相关的治水事迹及典故,提出水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内容和要求。5.1.5 应对场地基础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土壤、植被、水体、地形、地质、岸缘、道路(含出入口)、现状建(构)筑物、地上及地下管线等。5.2 现状评价5.2.1应分析评价项目在相关规划中的定位、功能、用地性质,以及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关系。5.2.2应分析项目所在河道或设施的管理范围线、保护范围线,以及是否涉及生态红线、自然保
8、护区红线等。5.2.3应分析评价地形地貌和水文特征,及所涉及的文物、水利、交通等设施。5.2.4应对现存的古迹进行保护、修复和改建评价,梳理地方水文化特色。5. 2.5应评价项目区域特有的动植物、生境类型、岸缘形式、栖息地等的分布特征及存在的问题。6. 2.6应评价边界、高程、交通、建构筑物等的限制条件。6总体设计6.1 设计原则6.1.1 安全性原则:确保防洪排涝安全和水质安全。6.1.2 生态性原则:维护水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和改善滨水生态环境。6.1.3 系统性原则:将河道滨河绿地与水体、岸线、滩地、堤防、水工建筑物等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河道情势、水位高程、防洪
9、标准等,合理布局,形成完善的滨水空间游览系统。6.1.4 特色性原则:体现地方特色,传承和保护当地自然文化景观资源、人文历史风貌、文物古迹等,注重水文化的挖掘。6.2 设计主题与风格7. 2.1设计主题应统筹上位规划、自然地理和特色文化等因素综合确定。8. 2.2设计主题应能贯穿整体设计。6. 2.3宜以河道生态自然风格为主,不应过度工程化。6.3功能布局6. 3.1功能分区应依据河道沿线周边用地性质、业态分布,并应结合河道水功能分区进行河段划分。7. 3.2宜结合河道断面特征,按水域区、滩地区、堤防区、堤外绿地区进行生态景观功能布局。8. 3.3生态景观功能不应削弱河道防洪除涝功能,不应影响
10、防汛管理功能。9. 4设计重点10. 4.1应在满足行洪能力前提下,进行河道断面生态景观化改造设计,宜因地制宜考虑生态浅滩、生态缓冲带、超级堤等生态化改造措施。11. 4.2生态景观工程总体布置应考虑不同水位淹没线及水流冲刷的影响,布置于可能受洪水淹没的场地时,应结合游路设计,设置足够的逃生通道,生态景观工程应考虑水毁的影响。12. 4.3景观拦河建构筑物的布置应考虑对河道行洪的影响,不得影响防洪安全。13. 4.4应全面挖掘展示项目所在地的文化价值,重点突出水文化的特色表达。宜对水库、灌渠、湿地等工程进行景观形态的展示表达和科普宣传。14. 4.5微地形塑造和绿化种植应考虑对行洪的影响,堤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道 生态景观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956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