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框架》的分析与思考(解读).docx
《《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框架》的分析与思考(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框架》的分析与思考(解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框架分析与思考新政会在2021年开始实施,影响几何?以公司为例,我们是做公路机电、城市道路照明和建筑智能化的,且在这几个领域都已经取得了一级资质,这几项资质几乎被奉为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它们构建了公司在工程竞标领域的资质壁垒,让我们得以在重要的大型的招标项目中有一席之地,通过资质门槛能够将大部分潜在竞争者关在门外。那么一旦资质标准框架发生改动,影响如下:公路机电:19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合并为公路工程类营业承包,不分等圾20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21公路交通工程专业承包城市道路照明:16赛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合并为建筑机电类专业承包,不分等级17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专业承包
2、电子智能化:8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合并为it用类*业承包,不分等线9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10柏变电工程专业承包Il环保工程专业承包12特种专业工程专业承包变更后有喜有忧,“喜”在于扩大了竞标范围,就比如通用类专业承包,我们可以竞标电子智能化工程,也可以竞标消防工程等。“忧”则很显然,资质不分等级了,无论是哪个专业的竞标,都要面对几何倍数增长的竞争对手。这次资质框架的改动对于总承包级别的企业影响有限,越往上走越是稳定。但是对于专业承包级别的企业来说则是属于掀桌子洗牌,很多公司苦心孤诣建造的护城河被一夜填平,而更多苦苦求索而不得的公司却发现一夜之间自己已身在朝堂。总承包特级企业手舞足蹈,跨行业
3、跨类别任何活老子都能干。总承包一级企业鼓掌,本专业任何活老子都能干。总承包二级企业哭了,我咋成最低等级了。总承包三级企业微笑,俺和总包二级一个级别了。专业承包一级哭了,我咋和专业承包二级三级为伍了。专业承包三级笑了,老子和专业承包一级在一条起跑线上了,抢光你专业一级的生意。这样的改动与我们国家的经济秩序一脉相承:主体稳定可控,细分百家争鸣。抛却大白公司自身的利益考量不谈,我谈谈自己对于本次改革的一点看法。竞标的形式总体会由云架构转向矩阵架构目前的招投标领域层次分明,从表面上看,投标是“资质+业绩+报价+技术”的竞争,每一项都很重要,技术评分可以很灵活,报价评分也可以进行限制和拉动,而资质和业绩
4、则是死的,无论哪家公司投标,首先要看自己资质和业绩是否满足,满足了才会接着考虑报价和技术问题;但如果前两项丢分太多会直接放弃,后两项是根本不会去考虑的。这样就导致了市场上所谓的大公司通过先发优势,不断的积累资质和业绩,限制后来者的竞争。玩“魔兽世界”游戏有个经典的笑话:卡拉赞副本团队开组,来卡拉赞装备毕业的!这是一个悖论,卡拉赞装备没毕业就不让你打卡拉赞副本;但是不打卡拉赞副本的话我又如何能卡拉赞装备毕业?这种“卡拉赞”悖论延申到工程领域就造成了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强者通过资质和业绩垄断高端项目,躺着卖资质就可以活得很滋润,甚至在资本市场上获得非常不错的收益。年产值十几个亿但是自有项目只有几千
5、万的“强者”您见过吗?很多!这种现象是工程行业的大毒瘤。但将来这种办法行不通了,首先资质被拉到同一水平线,其次招投标法也限制了对与业绩评分的滥用,“强者”失去了他最为依仗的武器。如果说当前工程招投标领域的竞争态势是云架构的,如下:那么以后则可能是矩阵样式的,这样:今后工程项目的控标难度会大大提升,本身资质方面就拉不开分数,如果还有哪家想寄希望于通过业绩和设备控标,那他首先要问问几何倍增的竞争者们答不答应,质疑和投诉能淹死他!那如果这样,花了钱的招标人如何能保证自己的利益?如果不能引进心仪施工单位承揽项目,被一群野蛮人砸开大门,自己的立项意图能否被满足,设计功能能否实现,自身利益如何保证,投资会
6、不会打水漂?所以“联合设计”的做法很有可能被引入。“联合设计”即是在招标阶段只提基本功能需求和技术标准,对设备品牌和设备参数不做推荐与限制,待有企业中标后,业主,设计院,施工单位几方“联合设计”,定品牌,定参数。这样做的话对招标人的利益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只不过是在流程上向后移而已。既实现了招标的公平公正,又保证了自身的利益。再有一层顾虑,虽然大家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但是毕竟实力相差很大,如果连亿级的项目都能引得大家蜂拥而上,泥沙俱下,如何能保证中标单位履约完成项目?运用金融化、保险化的工程担保制度。建设工程担保以现金或引入保证人或保险人作为第三方,对建设工程中一系列合同的履行进行担保,是一种促
7、使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守信履约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工程担保是控制工程建设履约风险的一种国际惯例,通过推行工程担保促使建设各方主体树立诚信守约意识,加强诚信履约的自觉性;通过预控、程控、终控多种手段并用,形成一种保护守约行为、惩戒违约行为的环境,通过建立和实施索赔机制,规范合同当事人的履约行为,最终实现合同目标。工程担保并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在接下来作用会被极大强化,工程项目本身将会具备极强的金融属性,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话语权增强。将企业资信评估与履约担保完全市场化,第一是保证竞标者有相应的资金实力,第二即使中标人无力履约,也有金融机构兜底,不至于对招标人造成太大损失。在完全的市场竞争推动下,
8、能开出多大的保函决定了你能承担多大的项目,缺乏实力的施工企业会被自然淘汰。事实上我国从2003年起就一直在推进建设工程担保制度的实施,2017年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强承包履约管理。引导承包企业以银行保函或担保公司保函的形式,向建设单位提供履约担保。对采用常规通用技术标准的政府投资工程,在原则上实行最低价中标的同时,有效发挥履约担保的作用,防止恶意低价中标,确保工程投资不超预算。严厉查处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和工程造价信息发布机制,形成统一的工程造价计价规则,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宽进严管,多种手段监管工程质量。工程质量管理无非
9、是“人机料法环”,对于施工管理人员的履约管理,人脸考勤早已应用成熟,活体检测火眼金睛。有项目经理抱怨:领导啊,我确实在项目上,但是太忙了,没时间去您那刷脸啊。没事,通融的业主早就考虑到了,我直接把人脸考勤机装到你项目部,你直接在驻地刷脸就成,贴心不?对于施工工地的监管,智慧工地遍地开花,施工安全、施工车辆、塔吊、电梯、临时用电、料场堆放、环境监测、消防监测,监管是全方位全天候的。此外,装备式建筑和BIM技术的应用也会促进项目施工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项目终究是靠人来实施的,每个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成本控制这些要素,都是与人息息相关的,是由一个个专业人员付出的专业技术劳动,决定项目的成败与否。
10、弱化了企业资质,必然会强化个人执业。那么对于工程实施主体的“人”来说,会更加注重能力的准入和考核,个人执业的春天即将到来。而这有可能会促进项目经理团队从近卫军向雇佣兵的转型,优秀的企业与优秀的个人趋近于合伙人模式。在将来,如果出现“企业+建造师事务所”二元组合的联合体投标模式你一定不要大惊小怪。未来建筑执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不再单纯是建筑行业中某一个企业(单位)的成员,而是一个以自己独立专业能力、个人执业水平、信用等个体来获得行业认可,以个人长久的,终身的信誉、能力来获得社会的承认,获得个人职业提升。个人执业制度也是欧美较为主流的监管制度:政府越过企业直接对执业个人进行监督,既有利于建立工程质
11、量终身责任制,又加快了行业优胜劣汰的自然洗牌、从源头推动了建设水平的加速提升。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的信用评价体系将会是套在所有施工企业(从业人员)头上的紧箍咒。缺乏诚信的企业和个人在这套信用评价体系之下将会再无立足之地:在合同履约管理及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建设以大数据和区块链为基础的企业和个人诚信评价体系,实时公布各方主体信用信息及信用评价指数。信用评价指数应作为投标人及其从业人员的评价指标。招标人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在招标文件中明确信用评价指数具体要求。在信息共享及新技术应用方面,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可信身份认证体系和证照库,项目信息、企业信息、人员信息、文件流转、资金支付等信息通过
12、区块链技术加密备份。简而言之,比如你的信用评价是“AA”,那么你就可以参与“AA”级别的投标活动,但如果是“C”,那么建议您三五年之内先在家里呆着啃老吧。其实,结合最近这几年建筑市场上面的政策动向来看,本次住建部关于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框架(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它是提升工程行业管理举措,推行“放管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其中一环。纵向来看,住建部2014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便早早明确了“淡化工程建设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横向来看,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中,住建部还提出“从主要依靠资质管理等行政手段实施市场准入,逐步转变为充
13、分发挥社会信用、工程担保、保险等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市场优胜劣汰”的探索方向。从技术上来讲,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也保证了国家在工程行业“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措施的推行。所以这次变革是发展的必然,早有政策的推动和相应的配套监管措施。2023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再次发布重要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9月15日起施行。通知提出了提高审批效率、统一审批权限、加大动态核查力度、加强建筑业企业注册人员考核、加强信用管理等一系列新要求,自发布之日起就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是我国建筑市场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资
14、质政策的变化不单单对建筑企业个体发展产生影响,更会深刻影响建筑行业发展格局O仔细分析我们能发现,通知的出台体现出近年来行业监管的总体思路,“宽进、严管、重罚”将成为未来建筑市场监管的主要方向。本文将就通知的出台背景、内容亮点进行分析解读,并探讨通知出台对建筑企业可能带来的影响。01通知的出台背景因建筑业与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我国长期以来对建设工程企业实施资质管理制度,即企业取得相应等级资质证书后,方可参与市场经营活动。从行业监管角度,加强资质管理可以促进规范市场秩序、调控行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从企业发展角度,资质作为建设工程企业开展市场经营活动的准入门槛,是企
15、业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近年来,住建部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已多次发布资质管理相关政策。早在2020年7月2日,住建部发布了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框架(征求意见稿),并于同年11月30日正式印发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三年多来,住建部通过开展资质审批权限下放试点,做好建筑业“证照分离”改革衔接等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建筑市场主体活力,取得显著成效。本次通知的出台是住建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体现,对完善当前资质审批制度、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有着积极意义。02通知的内容亮点通知共计十条,分别从提高审批效率、统一审批权限、加强企业重组分立及合并资质核定、完善业绩认定方式、加大
16、动态核查力度、加强建筑业企业注册人员考核、加强信用管理、建立函询制度、强化平台数据监管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十个维度予以明确要求。值得关注的亮点内容如下:一是明确了资质审批时限。通知要求各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积极完善资质审批机制,提高审批效率,2个月内公示审查结果。本次通知不单单明确了资质审批时限,还公布了审批结果查询渠道,从根源上避免了审批久拖不决,优化了资质审批服务。二是全面收回省级试点权限。近两年的资质下放审批试点对促进建筑业发展、加快高等级资质企业培育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在试点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同地区对审核标准的理解和把握存在一定偏差,不同省份间资质审批松紧尺度不一致的弊端。通知
17、全面收回省级试点权限,意味着主管部门资质审批监管将继续加强。三是加强重组分立及合并核定。通知废止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建设工程企业发生重组、合并、分立等情况资质核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市(2014)79号),堵上了部分企业和中介机构利用重组分立简化核定程序倒卖资质的漏洞。四是凸显出关键岗位人员重要性。通知明确进一步加强对建筑业企业资质注册人员的考核管理,凸显出建造师等关键岗位人员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为确保施工现场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守牢了安全底线。五是强化了建筑市场监督管理。受经济下行及疫情因素叠加影响,建筑企业普遍承受较大压力。在此情形下,严厉打击建筑市场存在的倒卖资质、围标串标
18、等乱象已成为各方共识。通知的出台强化了建筑市场监管,有利于将一大批名不符实、不实际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空壳公司”清出市场。六是优化了建筑行业竞争格局。通知通过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完善工程业绩认定等方式,进一步让资质能够真实反映建筑企业的能力与实力。有助于强化市场竞争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促使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03通知对建筑企业影响的观察与思考本次通知的出台,体现出住建部资质政策“宽准入、强监管”的总体方向。自2020年起,本轮资质改革已历时三年,本次通知将为改革最终落地打下坚实基础。从建筑企业角度,管理者必须充分考虑资质政策变化以及住建部后续资质延续政策,在企业发展决策中予以高度重视。
19、首先,按照资质管理规定,建设工程企业资质证书有效期为5年,企业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0日前,向原资质许可机关申请延续。自2020年以来,为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时结合资质改革工作安排,全国建设工程企业资质证书有效期先后经过三次自动延期。本次通知的出台废除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的通知(建市(2016)226号)等既往政策,在此基础上10月份出台的资质延续政策要求企业按照资质管理规定向住建部提交延续申请。在此过程中,由于通知出台较为突然,且自2016年以来多数企业未对资质的注册建造师等人员指标进行维护,致使部分没有准备的企业措手不及,甚至需要求助于外部人力资源中介服
20、务渠道解决注册人员问题。企业应当及时认识到未来对企业的监管,更多体现在对人的监管上。通过鼓励企业内部员工考取注册证书与扩展企业外部人才储备并行方式,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做好资质延续工作。最后,应当注意到,本次通知及住建部后续资质延续政策并未明确省级和市级政策,故而致使各省资质延续政策有明显差异。比如:广东、山东、天津等地照搬部批资质做法,要求资质证书有效期于2023年12月31日前届满的,需在有效期届满前延续;宁夏、江西等地则将到期资质证书统一延期至2024年6月30日;河南、河北、四川、西藏等地则将到期资质证书统一延期至2024年12月31口。建筑业企业要从当前各省政策的异同之处入手,深入挖掘
21、不同省份间政策导向差异,做好市场分析研判。2023年9月份资质新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后,行业内反响较大。本次新规出台之前,住建部于2020年发布了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和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框架(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多次进行内部研讨,并经历了三年疫情特殊时期,对新形势下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工作作了十个方面的规定。其中对建筑业企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统一全国资质审批权限,回收了试点地区的审批权。原来授权的15个省份,这次不再试点。试点地区的企业原来通过各地省级资质主管部门申请资质,再次回到住建部。这算是资质改革过程中
22、的一次尝试。强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注册人员考核要求,注册类人员配置恢复到原来的标准(一级资质)。不再执行原来就低的政策(建市(2016)226号),这一点多少有些意外。应该说大多数央企国企相对于大量民企在人力资源方面具有优势,在人员配置方面基本问题不大。这次新规后让众多的民营企业多少有点措手不及。加大资质动态核查的力度。动态核查,其实之前就有,不过实际开展的效果不佳而已,更多的是警醒。有些地区严格,有些相对宽松,不少企业抱着“大概率抽查不到我”的侥幸心理来应对。这次明显加大了力度。此外,原来设想的综合资质、甲乙级资质及新资质标准等一系列改革方案没有出台。现有三级资质的后续去向也没有予以明确。大多数
23、三级资质企业期待的“简单换证”没有出现。目前市场上不少三级资质企业根据“建办市函(2022)361号”文件积极办理升级,更多则寄希望于简单换证,处在观望当中。同时,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对三级资质政策的理解也存在差异。无论新规是否符合预期,既然已经颁布,作为企业就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对待,做出积极应对。基于此,笔者给企业提出几条建议。及时了解政策动向,企业一把手应予以足够重视。企业资质管理人员除了平时加强自身学习以外,还需要经常参加协会或者第三方举办的资质相关培训,及时了解政策的变化,以免限于被动。资质管理不仅仅是资质管理人员的事情,企业一把手也应当予以关注和重视。因为资质工作涉及到人员证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框架 建设 工程 企业资质 标准 框架 分析 思考 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952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