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技术规范.docx
《2024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技术规范.docx(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技术规范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和定义44通用要求75专用要求136试验方法197包装、运输与贮存338安装、验收和维护34附录A(规范性附录)充电设施监管平台数据传输规范37附录B(规范性附录)直流连接器结构和功能要求47附录C(规范性附录)直流充(换)电柜与电池管理系统RS485通信协议规范50附录D(资料性附录)充电设施示意图65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术语和定义、通用要求、专用要求、试验方法、包装、运输与贮存、安装、验收和维护。本文件适用于GB17761-2018所定义电动自行车及动力电池组的充电设施,包括交流充电桩、
2、换电柜、交流充电柜、直流充电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注:对于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如果最新版本未包含所引用的内容,那么包含了所引用内容的最后版本适用。GB2099.1-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408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试验A:低温试验J及导则:长霉试验Ka:盐雾试验B:高温试验Db:交变湿热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GB/T2423.1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GB
3、/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12h+12h循环)GB/T2423.5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第2部分:试验方法第2部分:试验方法第2部分:试验方法第2部分:试验方法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h:锤击试验GB/T4025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指示器和操作器件的编码规则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4857.23-2012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23部分:随机振动试验方法GB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5095.7电子设备用机电
4、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7部分:机械操作试验和密封性试验GB/T5131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GB/T5169.11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wEPT)GB/T5169.1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6部分:试验火焰50W水平与垂直火焰试验方法GB/T5907.1消防词汇第1部分:通用术语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T11918.1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3384-201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4287.1-2014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第1部分:电气火灾监控设备GB14
5、287.2-2014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第2部分: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GB14287.3-2014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第3部分: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17761-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T18380.2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22部分:单根绝缘细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扩散型火焰试验方法GB/T18487.2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2部分:非车载传导供电设备电磁兼容要求GB/T28569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84自动
6、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1251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JB/T12597水浸开关传感器XF499.1气溶胶灭火系统第1部分:热气溶胶灭火装置DBl1-1624-2019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防火设计标准T/BB1A4-2022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17761-2018和GB/T513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充电设施chargingfaciIities为多辆电动自行车或多个动力
7、电池组进行集中充电、换电管理的装置。注:包括交流充电桩、换电柜、交流充电柜和直流充电柜四种形态。3.2动力电池组battery将一个以上单体蓄电池按照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方式组合,作为电源使用的组合体。注:动力电池组包括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和铅酸动力电池组等基本类型。3.3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system动力电池组中,负责采集、传输信息,计算并控制动力电池组状态的电子系统。3.4交流充电控制器ACchargingcontrolIer是将单路220V交流电源分成多条220V交流输出支路,并对输入、输出进行管理、计量的设备。3.5交流充电桩ACchargingfaciIity通
8、过交流充电控制器,提供多路交流电,为多辆电动自行车或动力电池组同时进行充电的设备。3.6交流充电柜ACchargingcabinet采用柜体结构,通过交流充电控制器,提供多路交流电为多个动力电池组同时进行充电的设备。3.7直流充电柜DCchargingcabinet采用柜体结构,将交流电转换为多路直流电,通过直流连接器和使用统一通信协议的通信辅助充电模式,为多个动力电池组进行充电的设备。3.8换电柜batteryswapcabinet采用柜体结构,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具有为多个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组进行充电,能实现动力电池组交换的设备。3.9直流连接器DCchargingcoupler
9、为动力电池组进行充电的连接装置,由动力电池组(充电与放电采用同一接口)充放电插座与充电设备的充电插头组成。直流连接器的电气部分由直流正极和负极电源、通信及备用通信插头和插座组成。3.10通信辅助充电communicationassistedcharging动力电池组与充电设备通过宜流连接器连接后,动力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与充电设备保持实时通信,充电设备根据电池管理系统提供的通信信息调整充电方式的充电模式。3.11充电模块chargingmoduIe以AC交流输入供电,通过电力电子变换,转化为DC直流电源输出,为动力电池组进行直流充电的设备。3.12电气火灾监控系统eIectricalfiremo
10、nitoringsystem当被保护电气线路中的被探测参数超过报警设定值时,能发出报警信号、控制信号并能指示报警部位的系统,由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和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组成。3.13电气火灾监控设备eIectricalfiremonitoringequipment能接收来自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指示报警部位,记录、保存并传送报警信息的装置。3.14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electricalfiremonitoringdetector探测被保护线路中的剩余电流、温度、故障电弧等电气火灾危险参数变化和由于电气故障引起的烟雾变化及可能引起电气火灾的静电、绝缘参数变化的探测
11、器。3.15淹没flooding灭火剂以一定浓度(强度)充满被保护封闭空间而达到灭火目的。3.16充电仓batterycompartment充换电柜柜体的组成部分,分隔出标准尺寸的设备空间,能提供动力电池组存放、充换电功能的区域。3.17运营管理系统chargingcabinetmanagementsystem接收充电设施的数据,并可以控制各充电设备的软件系统。3 .18充电运营商chargingoperator负责运营充电和换电设施的组织。3.19充电站chargingstation包含一个或者多个集中充电和换电设施的场所。4 通用要求4.1 总则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包括交流充电桩、换电柜、交
12、流充电柜及直流充电柜四种类型。4.2 标识1 .2.1铭牌充电桩应设置铭牌,铭牌应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信息:a)生产厂家:b)产品型号;c)设备编号、序列号或生产批次号;d)生产日期;e)额定输入电压(V);f)额定输入功率(kW);g)输出电压范围(V):h)最大输出电流(八);i)室内使用或室外使用(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注:如有多路充电接口输出时,应标明每路额定输出功率和最大输出电流。换电柜、交流充电柜和直流充电柜除应满足以上a)i)的要求外,还应明示(但不仅限于)以下标识:j)单仓充电电压(V):k)单仓最大充电电流(八);1)整机最大输入功率(kW)o4 .2.2明显位置标识充电
13、设施应在明显位置设置(但不仅限于)以下标识:a)故障报修电话或客服电话;b)使用说明,包括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和收费标准等。4.3 外壳要求交流充电桩外壳应符合下列规定:a)采用全封闭结构,密封性好,整体无明显锐角;b)表面涂覆色泽层应均匀光洁,不起泡、不龟裂、不脱落;c)防护等级,室外使用不低于IP54,室内使用不低于IP32;d)塑料外壳应采用抗冲击力强、抗老化的材质,按6.2.2d)规定的方法试验后,性能不应降低,且无明显的退化迹象,包括裂纹或破裂;e)金属外壳的防锈要求,按6.2.2e)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后,表面应无任何锈迹;f)结构应满足落地或壁挂安装要求。换电柜、交流充电柜和直流充电
14、柜除应满足以上a)C)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g)金属外壳具备防锈要求,其防锈性能应具备48h的盐雾试验要求;h)显示屏和摄像头(如有)无异色、无白斑、无脏污、无划伤等现象;i)柜体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按GB/T2423.55规定的IKlO等级方法进行试验后性能不应降低,柜体仓门的操作和锁止点不受损坏,不会因变形而使带电部分和外壳相接触。4.4电量监测要求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每个负载回路都应有电量监测功能,在额定最大输出电流范围内,其监测误差宜控制在2%以内。4.5通信要求4.5.1运营管理系统数据传输交流充电桩与运营管理系统通信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a)设备登陆及实时信息上报;b)负载的数量
15、及充电状态;c)故障预警和报警;交流充电柜与运营管理系统通信内容,除应符合a)C)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d)柜内动力电池组的数量;e)仓门开启与否状态;换电柜和直流充电柜与运营管理系统通信内容,除应符合a)e)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f)柜内各动力电池组的唯一性编号;g)柜内各动力电池组的类型;h)柜内各动力电池组的充电电压、电流和温度数据;i)柜内各动力电池组的电量;j)柜内各动力电池组故障报警。4.5.2监管平台数据传输充电设施的运营管理系统应接入上级监管平台,通信内容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4.5.3外部接口通信功能要求充电设施与外部通信的相关接口数据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a)刷卡或
16、移动端进行注册和充电功能;b)刷卡或移动端充电付费功能;c)充电状况提示功能;d)支持远程升级功能。4.6人机交互功能交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柜和直流充电柜的人机交互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a)显示功能:以字符或图形表达各充电接口状态的完整信息,图样清晰、无缺损,对比度高,达到不依靠环境光源可明显辨识的要求;b)应具备设备端或移动端设置充电参数的功能;c)应具备充电电量计量功能,按充电电量、充电功率或充电时间计费;换电柜的人机交互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a)显示功能:换电柜显示功能应符合GB/T4025的规定,显示内容应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D可交换动力电池组的数量;2)各电池仓动力电池组的充电状态
17、;3)故隙状态;4)故隙报修电话/客服电话。b)换电柜在离线状态下具备手动输入和控制的功能。4.7电气安全要求4.7.1电气保护交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柜的电气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具备电气火灾监控功能,对交流充电桩、充电柜的电流、电压、剩余电流、线路温度、环境温度等指标进行监测和查询;探测器的剩余电流报警值与设定值之差的绝对值应不大于设定值的5%;b)应具备输出过流保护功能;c)输出开关应具备短路保护功能;d)实时监测每个输出回路充电电流、电压的变化;e)充满电或充电超过8小时自动断开功能。换电柜和直流充电柜除应满足以上b)d)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f)剩余电流保护功能:剩余电流保护器
18、应安装在交流电源进线端,其剩余电流保护器的额定剩余电流应不大于30mA;g)温度控制及监控系统,可对柜内温度实时控制、追踪和预警;h)在充电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断开充电,并发出报警信号:D充电模块与动力电池组出现连接故隙(反接、错接或接触不良)时;2)当检测到与动力电池组发生通信中断时,在30s内反应;3)当检测到充电仓动力电池组的故障状态时;4)其它故障状态,如充电模块等部件。i)直流充电模块应具备以下输出保护功能:1)充电电压和电流应根据电池类型、规格自动识别和调整,充电截止电压VDC60V;2)空载电压不应超过12V;3)输出过电压保护;4)输出短路保护;5)输出过流保护;6)动
19、力电池组充满电后能自动断开;7)故隙解除后的电路自恢复功能。4.7.2接地要求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其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a)金属壳体应设置接地螺栓,接地端子(螺栓)的尺寸应符合GB4943.1-2011中3. 3.5的尺寸规定,并应有接地标志;b)金属材质的门板、盖板、覆板和类似部件,应采用保护导体将这些部件和充电设施结构主体框架连接,且保护导体的截面积不应小于2.5mm2;c)所有作为隔离带电导体的金属外壳、隔板,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以及金属手柄等,均应有效等电位连接,且接地连续性电阻不应大于0.1d)工作接地与保护接地应连接到接地导体(铜排)上,不应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多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
20、4. 7.3电气绝缘性能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电气绝缘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a)绝缘电阻在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非电气连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各独立带电回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按表4T规定施加直流电压,绝缘电阻应不小于IOMQ。b)工频耐压在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非电气连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各独立带电回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按表4-1规定施加1min工频交流电压(也可采用直流电压,试验电压为交流电压有效值的1.4倍)。试验过程中,试验部位不应出现绝缘击穿或闪络现象,并且漏电流不超过IOnlA。c)冲击耐压在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非电气连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各独立带电回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按表4T规定施加标准雷电
21、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过程中,试验部位不应出现击穿放电。表4-1绝缘试验的试验等级额定绝缘电压Ul,绝缘电阻测试仪器的电压等级V介电强度试验电压V冲击耐压试验电压kV602501000(1400)160UI3005002000(2800)+2.5300VUlW70010002400(3360)6注1:括号内数据为直流介电强度试验值。注2:出厂试验时,介电强度试验允许试验电压高于表中规定值的10%,试验时间1s。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所使用的材料及线路应具备防火阻燃性能,并符合下列规定:a)除扎线带、密封件等以外的非金属材料应符合GB/T5169.16中V-O规定;b)主电流回路的线路应符合GB/T
22、18380.22的规定。4. 7.5防雷要求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防雷性能,应符合GB/T17626.5中3级或以上的规定。5. 7.6电击防护要求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电击防护性能,应符合GB/T17045的规定。6. 8适应环境要求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应保证在以下环境中能正常工作:a)工作环境温度范围:-20C50;b)相对湿度:5%95%。4.9电磁兼容性4.9.1抗干扰度要求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抗干扰度性能应符合GB/T18487.2-2017中第7章的规定。4.9.2发射要求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发射限制应符合以下规定:a)输入电压波动和闪烁发射要求,应符合GB/T18487.2-2017中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自行车 充电 设施 技术规范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946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