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含编制说明).docx
《SL《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含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L《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含编制说明).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 xx.xxxSLPxx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T51420xx替代SL5142013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Specificationsforconstructionofhydraulicasphaltconcrete(征求意见稿)请将你们发现的有关专利的内容和支持性文件随意见一并返回1 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54原材料61.1 沥青61.2 骨料61.3 填料81.4 掺料81.5 加筋网格95配合比的确定106沥青混合料的制备与运输116.1 沥青混合料拌和站的布置与设备116.2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116.3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127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137.1 面板摊铺前
2、的准备137.2 面板摊铺137.3 面板碾压147.4 面板接缝与层间处理147.5 面板封闭层施工157.6 心墙摊铺157.7 心墙沥青混合料的碾压167.8 心墙接缝及层面处理178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施工188.1 面板浇筑188.2 心墙浇筑189沥青混凝土与刚性建筑物连接209.1 -一般规定209.2 碾压式面板209.3 心墙209.4 浇筑式面板2110低温施工和雨季施工2210.1 低温施工及越冬保护2210.2 雨季施工及施工期度汛22H安全监测2411.1 一般规定2411.2 监测设施埋设2411.3 施工期监测、保护及资料整编2512质量检验与验收2612.1 质量检
3、验2612.2 施工质量验收27附录A沥青、改性沥青和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28附录B沥青混凝土配合比308.1 一般规定308.2 室内配合比308.3 现场铺筑试验31附录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总量偏差检验32附录D监测仪器耐高温检验34附录E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及要求35附录F沥青混凝土圆盘试验方法41标准用词说明43标准历次版本编写者信息44条文说明451.0.1为规范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碾压式和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施工。1.0.3施工现场应设立试验室。在沥青混凝土正式施工前,应按本规范要求选择沥青混凝土原材料,进行室内配
4、合比试验和现场摊铺试验、浇筑试验,确定沥青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和施工工艺参数,检验施工设备运行情况。1.0.4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应积极采用经试验或实践证明为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1.0.5本规范的主要引用标准有:GB/T4091常规控制图GB/T13606岩土工程仪器振弦式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SL60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17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DLJT5178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UT5362水工沥青混凝土试验规程1.0.6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沥青bitumen由原油炼制各种燃料油及润滑油后加工
5、得到的一种石油产品,主要由沥青质、胶质和油分等组成。2.0.2改性沥青modifiedbitumen采用特殊工艺,将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或其他改性材料掺入沥青并发生充分的物理化学混溶后使其特定性能得到改善的沥青。2.0.3孚L化沥青emulsifiedbitumen,bituminousemulsion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机械作用制得的沥青液体,或称沥青乳液。乳化沥青有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及非离子型等种类。2.0.4稀释沥青cutbackbitumen将沥青溶于石油溶剂中制得的沥青液体,常用的石油溶剂有汽油、煤油、柴油等。2.0.5矿料mineralaggregates包括
6、粗骨料、细骨料和填料,其中粒径大于2.36mm的为粗骨料,0.075mm2.36mm的为细骨料,小于0075mm的为填料。2.0.6碱性骨料alkalineaggregate化学成分中以钙、镁、铁的氧化物等憎水性矿物为主的骨料,如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等。2.0.7酸性骨料acidaggregate化学成分中以硅、铝的氧化物等亲水性矿物为主的骨料,如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岩、砂岩、片麻岩、角闪岩等。2.0.8掺料additives为改善改善沥青混凝土斜坡稳定或抗裂等性能而掺加材料,如玻璃纤维、丙烯酸纤维或纤维素等。2.0.9加筋网格reinforcinggeogrid为沥青混凝土结构中配置的用
7、以改善结构抗裂性的材料。主要有聚酯网格(polyester)和玻纤网格(fiberglass)。2.0.10抗剥落剂anti-stripingagent能与矿料表面形成物理作用,或依靠其特殊的化学结构与矿料表面形成化学化合键结合,能够增强沥青与矿料的黏附性的一种沥青混合料添加剂,通常用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2.O.11沥青混合料bituminousmixture经过加热的矿料和沥青,按适当的配合比拌和而成的混合物。2.0.12沥青玛蹄脂asphaltmastic由填料和热沥青按适当比例拌和而成的混合物。2.0.13砂质沥青玛蹄脂sandyasphaltmastic在沥青玛蹄脂中掺入少量细
8、骨料的混合物,主要用于心墙沥青混凝土和基座的粘结。2.0.14沥青含量bitumencontent表示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量的参数。2.0.15沥青混凝土面板asphaltconcretefacing设置在土石坝、混凝土坝、砌石坝、蓄水库(池)、渠道等水工建筑物表面进行防渗的沥青混凝土结构。有简式结构和复式结构两种型式。2.0.16面板垫层(下卧层)cushionlayer(subgrade)设置在沥青混凝土面板下起基础整平、排水和支承作用的碎石体。2.0.17整平胶结层levellingandbinderlayer垫层上铺设的用于基础整平,改善沥青混凝土与垫层间连接的孔隙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层。
9、2.0.18防渗层imperviouslayer位于整平胶结层或排水层上、用于防渗的沥青混凝土层。2.0.19排水层drainagelayer复式结构中位于两个防渗层之间、用于排水的沥青混凝土层。2.0.20封闭层sealcoat涂刷或喷涂在沥青面板防渗层表面,用于封闭孔隙,延缓防渗层老化的薄层。封闭层材料多采用沥青玛蹄脂,也有的采用稀浆涂料。2.0.21浇筑式沥青混凝土pouringasphaltconcretet通过自密实或者仅需简单插捣(或振捣)即可达到施工密实度要求的沥青混凝土。2.0.22沥青混凝土心墙asphaltconcretecore设置在土石坝坝体内部进行防渗的沥青混凝土结构
10、。2.0.23心墙过渡区coretransitionzones设置在沥青混凝土心墙两侧与坝壳之间的填筑带,主要起变形过渡和排水作用。2.0.24间歇式拌和站batchmixingplant矿料的加热以及与热沥青的拌和在不同的设备中进行的拌和站。粒径分级的冷骨料在烘干筒中烘干、加热,经二次筛分、储存并分别累计计量后,与单独计量的填料和单独计量的热沥青,按比例在强制搅拌机中分盘搅拌,制成沥青混合料。2.0.25拌和温度batchtemperature为沥青混合料拌和时的温度。2.0.26铺筑温度pavingtemperature为沥青混合料摊铺或浇筑时的温度。2.0.27碾压温度rollingte
11、mperature为沥青混凝土碾压时的温度。2.0.28预压实系数pre-compactioncoefficient经摊铺机熨平但尚未压实的沥青混凝土密度标准工艺振动压实后的沥青混凝土密度之比,与用于衡量摊铺机的预压实效果。2.0.29冷接缝coldseam沥青混凝土面板温度已降低到80C以下的先行摊铺条块和后续摊铺条块之间的接缝。3.0.1沥青混凝土应在非降雨(雪)时段施工。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时的风力宜小于4级,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时风力宜小于5级。碾压式防渗面板施工时气温宜在5C以上,封闭层施工时气温宜在I(TC以上,碾压式心墙施工时气温宜在OC以上,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施工时气温宜不低于-20
12、C。在严寒地区,如需突破以上条件施工,应进行研究论证。3.0.2沥青混凝土不宜在夜间施工。如需夜间施工,应加强照明,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和施工质量。3.0.3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宜采用机械化方法施工,局部连接部位可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化方法进行施工。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可采用机械化或人工方法进行施工,对于30m以上的坝宜采用机械化方法施工。3.0.4沥青混凝土铺筑前,应对矿料生产及储存系统、原材料供应、沥青混合料制备、运输、铺筑和检测等设备的能力、状况以及施工措施等进行检验,当其符合有关技术文件要求后,方能开始施工。3.0.5沥青混凝土铺筑前,应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未经培训不应上岗。1.1.1 0.
13、6沥青的运输和保管应按不同产地、品种、标号、批次分别储存,防止混杂,先到先用。堆放场地宜靠近沥青混合料拌和站,并应注意防火、防洪,同时应避免杂质混入和水分浸入。1.1.2 0.7各种检验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数据应如实记录和保存,并及时整理归档。对已采取措施返工和补救的项目,应在检验记录和试验数据上注明并保存备查,不应销毁。1.1.3 1沥青4.1.1 沥青混凝土中使用的沥青品种和沥青标号应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沥青、改性沥青和乳化沥青的质量应满足附录A规定的技术要求。4.1.2 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在确保斜坡热稳定性的前提下,宜采用较高标号的沥青;有特殊要求的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层使用
14、的沥青可专门提出沥青质量技术要求。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可采用70号或90号沥青。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可采用50号或70号沥青。1.1.4 沥青的运输和保管应遵守下列规定:1罐装沥青的储存和运输设备应有加热设施。2桶装沥青要堆放整齐,防止装卸时碰坏铁桶;若发现漏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沥青外流,并应尽量先使用。3袋装沥青的存放应有防雨设施,并应避免混入杂物。沥青包装袋应在沥青加热过程中完全熔化,并不应对沥青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不应堵塞沥青管道。4连续施工时,沥青在贮存罐中的温度不宜低于130,缩短次日施工前的沥青加热时间;不施工时,温度不应高于140C,防止沥青老化。5改性沥青成品的贮存应符合产品规定
15、的要求,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保质期。经检验,确认已经发生离析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1.1.5 乳化沥青宜选用阳离子乳化沥青,可选用商品乳化沥青,亦可现场生产。现场生产时其原材料和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技术指标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1.1.6 乳化沥青宜在罐中存放,并保持适当搅拌。储存期限不宜过长,并不应超过厂家规定,确保不离析、不冻结、不破乳。破乳的乳化沥青不应使用。1.1.7 稀释沥青宜采用工程已进场的沥青与汽油、煤油或轻柴油等有机溶剂配制。配制时应远离火源,注意防火安全。4.2骨料4. 2.1粗骨料宜采用人工碎石。若采用未经破碎的天然砾石(卵石)作为粗骨料,应通过试验论证后,方可使用。5. 2.
16、2骨料宜采用碱性岩石,也可采用中性岩石。采用酸性岩石时,应采取措施改善骨料与沥青的黏附性,沥青混凝土面板还应进行试验论证。6. 2.3防渗沥青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压实后的沥青混凝土层厚度的1/3,且不宜大于19mm;对非防渗沥青混凝土,不应超过层厚的1/2,且不应大于26.5mm。当防渗沥青混凝土粗骨料粒径超过19mm时,应进行试验论证。4.2.4粗骨料根据其最大粒径分级进行配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9mm时,宜分为34级,大于19mm时,可适当增加12级。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粗骨料级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4.2.5粗骨料应洁净、质地坚硬,不因加热引起性质变化。不应使用风化岩石加工的粗骨料
17、。粗骨料的质量应符合表425的要求。表4.2.5粗骨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技术要求超逊径率超径率()5逊径率()10表观密度(gcm3)N2.6吸水率()2含泥量()O.5针片状颗粒含量()25压碎率()3O坚固性()12级N44.2.6细骨料可采用碱性岩石加工的人工砂,当选用酸性岩石加工的人工砂、天然砂或人工砂与天然砂混合使用时,应进行试验论证。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表426的要求。加工碱性碎石的石屑应充分利用。表4.2.6g田骨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技术要求备注超径率()1O取自成品料仓、热料仓表观密度(gcm3)2.55吸水率()2含泥量()2天然砂坚固性()15有机质含量浅于标准色天然砂水稳定等级
18、(级)26石粉含量(%)15人工砂4.2.7粗、细骨料加工宜采用封闭式干法生产,细骨料在进入拌和楼加热前其含水率应满足生产要求,含水率控制标准应通过试验确定。4.2.8骨料的堆存应满足下列规定:1堆料场位置应选在洪水位以上、便于装卸处,并宜靠近沥青混合料拌和站;2堆存场地应进行平整、压实、硬化,做到排水通畅不积水;3细骨料和不同粒径组的碎石应分仓堆存,不得混杂;4骨料的储存宜有防雨设施,以防含水率过大;5堆存时,防止骨料粒径分离。4.3填料4.3.1填料应采用碱性岩石加工,也可采用水泥等材料,但需经试验研究论证。当采用酸性骨料时,骨料中酸性填料残留量不应超过矿料总量3%,酸性填料不应回收利用。
19、4.3.2填料应不含泥土、有机质和其他杂质,无团粒结块,填料质量应符合表4.3.2的要求。表4.3.2沥青混合料用填料质量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密度(gcm3)22.5含水率()0.5细度(通过率,)0.6mm筛孔1009085亲水系数1.04.3.3填料的堆存应防雨防潮,并防止杂物混入。散装填料应采用罐装储存,袋装填料应存入库房,堆高不宜超过1.5m,距地面、边墙不应少于30cm。4.3.4拌和站回收的碱性矿粉可作为填料的一部分使用,实际掺用量应以沥青混凝土质量是否满足技术要求确定。4.4掺料4. 4.1为改善沥青混凝土性能,可根据设计要求选用掺料。掺料的最优用量应根据掺料的性质和沥青混凝土的
20、技术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掺料宜采用工业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5. 4.2掺料如为矿质粉状材料,其细度应符合本规范4.3.2条规定的粒度范围要求。6. 4.3采用纤维作掺料时,宜选用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等。木质素纤维的质量应符合表7. 4.3的要求。表4.4.3木质素纤维质量技术要求项目指标试验方法纤维长度(mm)6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灰分含量(%)185高温590C600C燃烧后测定残留物PH值7.51.0水溶液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吸油率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上经振敲后称量含水率()5105C烘箱烘2h后冷却称量4.4.4纤维应在210的干拌温度不变质、不发脆,并应
21、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操作人员的健康。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纤维应能充分分散均匀。4.4.5矿物纤维宜采用玄武岩等矿石制造,且不应使用石棉纤维。4.4.6纤维应存放在室内或有棚盖的地方,松散纤维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受潮,不结团。4.4.7抗剥落剂的的质量应符合表4.4.7的要求。表4.4.7抗剥落剂质量技术要求类别指标技术要求抗剥落剂水分及挥发性物质含()10气味使用中无明显外散刺激性气味外观色泽均匀、液态抗剥落剂无分层、斑点等异常状况添加抗剥落剂后改性沥青黏附性(级)老化前24老化后3老化前后差别1添加抗剥落剂前后差别Wl类别指标技术要求添加抗剥落剂后改性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普通沥青
22、五80改性沥青285冻融劈裂强度比(%)普通沥青280改性沥青2854. 5加筋网格4. 5.1为改善沥青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可根据设计要求选用聚酯网格或玻纤网格等作为加强材料。5. 5.2聚酯网格或玻璃纤维网格的性能应满足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5配合比的确定6. 0.1沥青混凝土室内配合比试验,应根据设计技术要求,采用进场的原材料进行试验。室内配合比的确定方法可参照附录Bo5. 0.2沥青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应在室内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场外铺筑试验确定。5. 0.3场外铺筑试验应采用到场原材料、施工设备和初选的施工工艺参数进行。现场摊铺或浇筑试验方法见附录B。场外铺筑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在沥青
23、混凝土铺筑工作面以外进行,场地要求应与铺筑工作面一致。2应验证所选配合比的施工性能、拌和楼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及铺筑、碾压后的沥青混凝土能否满足设计要求。3应进行沥青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及检测等工艺流程试验,确定有关的施工工艺参数,包括混合料拌和温度、铺筑温度和厚度、碾压温度和遍数等。4应包括机械和人工铺筑试验,分别确定相应的工艺参数、施工能力和机械化配套等要求,制定相应的施工程序及质量保证措施。5.0.4场内铺筑试验应在沥青混凝土的铺筑工作面进行,并对场外铺筑试验确定的施工配合比、施工工艺参数、施工能力和机械化配套等进行验证或调整。5.0.5经场内铺筑试验确定的配合比不应随意更改。当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SL 水工 沥青 混凝土 施工 规范 编制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928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