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docx
《1观潮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观潮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观潮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1观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阅读: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2 .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3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4 .读古诗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写作: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教学难点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教师准备钱塘江大潮视频及相关课件、学习单。课时安排2课时前置性学习内容1 .查找有关钱塘江大潮的文字及视频资料。2 .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完成本课预习卡
2、。3 .自主阅读课文,弄清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第一课时学习内容与目标1 .认识“盐、屹”等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字,会写“奇观、农历”等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情境与任务活动一:向快乐出发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了旅游第一站一一浙江省海宁市的盐官镇,这里的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作为本次的导游小助理,现在,我将带领大家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奇观,请同学们随我来。活动二:做好旅游攻略一、交流预习,分享提问,检查预习效果。1 .同桌交换预习卡,互相检查生字的读写。2 .同桌交换看看对方提出的问题你能不能解决。3 .选择一两位
3、同学的问题在全班交流。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预习卡养成三遍读书,边读边批注的学习习惯。二、检查反馈。1 .朗读词语: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点拨:加点字均为后鼻音,注意读准确。2 .小组交流多音字“薄”的读音,根据语境辨别字的读音。点拨:先查阅字典,看看“薄”有几个读音;再辨析词语:“薄雾、很薄、薄弱、稀薄、淡薄、单薄”;最后归纳总结一一“薄”字单独使用时,常读“bd。”,且多用于口语,与“厚”相对,如,纸很薄、薄饼等;读“b6”时,常用于书面语中,如,薄弱、稀薄、淡薄、单薄等。课文中“薄雾”的“薄”读“b6”。3 .分类书写交流。(1)交流书写“潮、渐”。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注意三部分
4、同宽。自主练写,集体评议。评议时注意这类结构的汉字各部分瘦长并互相依傍,不能写“分家二(2)交流书写“据、堤、盼、顿”。仔细观察这4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左窄右宽。用钢笔在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各写两个。(3)小组合作,发现并交流“崩、震、霎”的书写规律。活动三:交流自己的旅游攻略一、交流自己搜集的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图片解说、文字说明等。二、交流自己对大潮的认知。三、初读课文,梳理脉络。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点拨:这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景观的文章,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学习单,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2 .默读课文,填写学习单Q主要段落段落主要内容表示时间的词语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第4自然段第5自
5、然段课文主要内容写了前,时,以及过后O3 .小组交流填写的内容,归纳第25自然段的段落主要内容,核对表示时间的词语。4 .全班交流。预设:第2自然段:潮来前,大堤上人山人海,大家充满期盼。第3自然段:潮来了,响声如雷、出现白线。第4自然段:潮来时,白浪翻滚、浪潮飞奔、声音浩荡。第5自然段:潮头过后,余波奔涌、风号浪吼。小结: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人山人海响声如雷余波奔涌充满期盼浪潮飞奔风号浪吼5.全班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观潮前人们充满期盼,观潮时潮水由远及近的壮观场面,以及潮头过后余波奔涌的场景。活动四:交流反馈,课堂延伸1 .订正预习卡,互相听写本课重点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6、二课时学习内容与目标1 .借助文本,想象潮水的样子,体会潮水的雄伟壮观,并背诵第34自然段。2 .读古诗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3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练习运用。情境与任务活动一:亲临钱塘江边,感受大潮的雄奇同学们,现在是农历八月十八日的早上八点,我们来到了海塘大堤。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让我们共同期待,见证奇迹的到来。活动二:聚焦“画面”,分享奇观2 .同桌互相交流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3 .小组内分享,组员结合不同的语句,仿照下面的“学习提示”进行交流。学习提示:读了_,我仿佛看到了我来为大家读一读:O设计意图:本环节
7、通过重点句子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根据文中的具体描写来想象画面,达到读中有想象,想象通过读来强化的目的。1.自主默读第4自然段描写潮水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4 .集体分享,想象“画面”。(1)品读想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思考并交流:生活中哪些事物有两丈多高呢?两丈多高的大树、两丈多高的楼房、两丈多高的山崖生活中的“墙”是怎样的?如果这堵墙在不断移动,排山倒海而来又是怎样的呢?小组合作,借助“学习提示”交流想象的画面,并展示朗读。预设:读了“两丈多高的水墙“,我仿佛看到了一堵两丈多高的银白色的水墙,而且这堵墙横跨整个江面宽达几公里,我深深感受到钱塘江大潮那排山倒海的气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潮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920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