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规划规范.docx
《灌区规划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区规划规范.docx(1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GB/T50509202灌区规划标准Standardforirrigationareasprogramming(征求意见稿)请将你们发现的有关专利的内容和支持性文件随意见一并返回。202一一发布202一一XX实施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灌区规划标准StandardforirrigationareasprogrammingGB/T50509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2X年XX月XX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2北京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0
2、年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相关国家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灌区规划规范(GB/T50509-2009)进行了修订。本标准共17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资料、水土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评价、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及水资源配置、总体布置、工程规划、灌区监测、灌区信息化工程、灌溉试验站、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水土保持、环境影响评价、灌区管理、投资估算、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分期实施意见等。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 .增加了灌区监测、灌区信息化工程、灌溉试验站等章内容;2 .水土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评价中,增加了现状节水评价一节;3
3、 .总体布置中,增加了田间工程、节水工程两节,完善了其它工程内容;4 .完善了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水土保持、环境影响评价、灌区管理、投资估算等章节内容;5 .将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一章内容分为投资估算、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两章内容。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替代灌区规划规范GB/T50509-2009o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水利部负责日常管理,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本标准的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质量安全部(通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121号;邮政编码:250014),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4、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要起草人:齐春三张贵民张涛张灵真胡笑涛郑良勇季安乔友刚曹红霞张立国李明田质胜姜其炳谭乐彦宋德铉贾如浩主要审查人:体例格式审查人:(方框部分为删除内容,下划线部分为增加内容)修订前内容修订后内容1总则1总则1.0.1为适应编制灌区规划的需要,明确1.0.1为适应编制灌区规划的需要,提高灌区规划水平,促进灌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充分发挥灌区综合效益,制定本标准。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提高灌区规划水平,促进灌区水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制定本.土资源规范。L0.2
5、本规范适用于新嵬E大、中星.灌区和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灌区和已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已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0.3灌区规划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方针、政策,与流域、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当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与现代农业发展和圜农村建设相适应。1.0.3灌区规划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方针、政策,与流域、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与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1.0.4灌区规划应以节水、节能、增效为中心,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优化配置灌区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与环境,
6、实现灌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灌区可持续发展。L0.4灌区规划应以节水、至地、节能、增效为中心,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优化配置灌区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与环境,实现灌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灌区可持续发展。1.0.6已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应瓯调查灌区工程现状和问题,分析论证进行续建、改建、扩建、配套、改造的合理规模与规划方案。宜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必要时可进行调整。1.0.6已建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应调查分析灌区现状,梳理存在的问题,按照“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原贝h分析论证续建、改建、扩建、配套、节水与现代化改造的合理规模与规划方案。宜充分利
7、用现有工程,必要时可进行调整。1.0.7灌区规划应研究近期和远期两个规划水平年,并以近期为重点。规划水1.0.7灌区规划应研究近期和远期两个规划水平年,并以近期为重点。规划水平年宜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国家长远平年宜与国家建设计划及长远规划的年份尽可能一致。规划的年份相一致。1.0.8濯区规划应注重科技进步,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1.0.8灌区规划应注重科技进步,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重视智慧水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方法,重视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灌区现代化科技水平。灌区现代化水平。1.0.9灌区寸符合国家现见划除应符合本I规范以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L0
8、.9灌区规划除应符合本最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基本资料3基本资料(方框部分为删除内容,下划线部分为增加内容)修订前内容修订后内容1气象、水文资料主要包括:降水、蒸发、气温、气压、湿度、风力、风向、日照、霜期、冰冻期和冻土深度等;灌区有关江河(沟道)、水库、承泄区的洪水、径流和泥沙等。1气象、水文资料主要包括:降水、蒸发、气温、气压、湿度、风力、风向、日照、霜期、冰冻期和冻土深度等;灌区有关的河流水系、湖泊、水库、承泄区的洪水、径流和泥沙等资料。2地形、地貌、地质资料主要包括:区2地形、地貌、地质资料主要包括: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区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资料;井灌区还应收集
9、含水层分布、富水性、渗透性、给水度、域地形、地貌、河流水系、湖泊等;区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地下水矿化度、单井出水量等水文地质赞料。5水利工程现状资料主要包括:弱供水、灌溉、排水、防洪等工程设施的现5水利工程现状资料主要包括:蓄水、供水、排水、灌溉、防洪等工程设施的现状及运用情况;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再生水、海水淡化等各种水源的状及运用情况;水库、塘坝蓄水、河(湖)水、地下水与泉水和城镇生活与工业污开发利用情况;现状各行业供水量、用水量、用水效率及存在的问题等。已建灌区还应搜集工程设施现状及运行管理情况、灌溉水源、灌区供用水等资料。J水资源的利用情况;现、用水量、用水效率及已建灌区还应搜
10、集工程和运行管理情况等资料。(废)水等各种状各行业供水量存在的问题等。设施现状、灌溉7社会经济资料主要包括:行政区划、7社会经济资料主要包括:行政区划、人口、土地资源、耕地面积、灌溉面积、种植结构、耕作制度、粮食产量、林牧渔业生产情况;工农业发展布局、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也结构、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人口、农业劳动力、土地资源、耕地面积、种植结构、耕作制度、作物产量和林牧渔业生产;工农业发展布局、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8有关规划资料主要包括:灌区所在流域或区域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土整治规划、农业区划;流域规划、水利规划、水资源评价成果及
11、开发利用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农、林、牧、渔业及有关部门的发展规划等。8有关规划资料主要包括:灌区所在流域或区域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国土整治规划、农业区划;流域综合规划、水利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农、林、牧、渔业及有关部门的发展规划等。4水土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评价4水土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评价(方框部分为删除内容,下划线部分为增加内容)修订前内容修订后内容4.1水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评价4.1水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评价4.1.3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1供水基础设施调查分析。2供水、用水调查统计分析及供水效率、用水水平评价。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
12、析与评价。4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分析。4.1.3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1供水基础设施调查分析。2供水、用水调查统计分析及供水效率、用水水平评价。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评价。4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分析。5区域用水刚性约束指标落实情况分析。4.1.4灌区现状节水水平评价应包括下歹U内容:1在调查分析区域现状供用水情况的基础上,参照同类地区用水节水管理水平、节水指标等,对灌区进行现状节水水平评价。2根据灌区近期(35年)用水量变化情况,分析现状用水量与用水总量指标相符性、用水结构合理性,应重点分析农业用水量合理性。3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与省(市)用水效率管
13、理指标,分析现状用水效率的符合性;对比同类地区用水效率、用水结构等指标,分析评价灌区现状节水水平,提出现状其永在在的主要可题J5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及水资源配置5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及水资源配置5.1灌溉分区5.1灌溉分区5.1.2灌溉分区应结合灌区农业区划,按照灌区内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水资源状况、水利工程现状、农业种植结构等条件综合分析确定。5.1.2灌溉分区应结合灌区农业区划,按照灌区内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水资源状况、水利工程现状、农业种植结构、灌水方式等条件综合分析确定。5.1.3灌溉分区应兼顾行政区划和现有水利与农业工程体系,以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灌溉管理
14、为原则。5.1.3灌溉分区应兼顾行政区划和现有水利与农业工程体系,以有利于灌溉管理和促进农业生产与发展为原则。(方框部分为删除内容,下划线部分为增加内容)修订前内容修订后内容5.4灌溉制度5.4灌溉制度5.4.3作物需水量可采用地区的灌溉试验资料,也可灌区或相似以水面蒸发5.4.3作物需水量可采用灌区或相似地区的灌溉试验资料,也可查阅经鉴定的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确定,或采用Penman-MoOteith公式计算确定。或产量为参数直接计算,或查阅经鉴定的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确定;如果仍不I满足灌区规划要求,可I采用彭曼法计算确定。5.4.8I灌区规划I应根据设计的灌溉制度,确定各种作物播前及生育期各
15、次灌水的灌水率,并固根据每次灌水延续时间,绘制各种作物灌水率I过程线将同时期各种作物灌水率相加,绘成全灌区年度灌水率图。5.4.8应根据设计的灌溉制度,确定各种作物播前及生育期各次灌水的灌水率,差根据每次灌水延续时间,绘制各种作物灌水率图,将同时期各种作物灌水率相加,绘成全灌区年度灌水率图。5.5灌区需水量5.5灌区需水量5.5.1灌区需水量应按不同规划水平年,分区、分行业进行分析和预测。5.5.1灌区需水量应按不同规划水平年,分区、分行业进行分析和预测。水量预测宜采用定额法或趋势法。5.5.2灌区需水量应根据灌区的情况分析确定。各项需水量按毛需水量分析预测。1农业需水量可按农田灌溉与林、牧、
16、渔业等项进行预测。2工业需水量可按电力和高耗水工业、一般工业等项进行预测。3生活需水量可按城镇居民生活和公共生活、农村生活(人、畜需水)等项进行预测。4生态回环境需水量可按维护和改善灌区生态与环境基本功能所需要的河道外需水量分析预测。5.5.2灌区需水量应根据灌区的情况分析确定。各项需水量按毛需水量分析预测。1农业需水量可按农田灌溉与林、牧、渔业等项进行预测。应进行不同降水频率下的灌觌需水量预测,必要时可采用长系列资料分析计算。2工业需水量可按电力和高耗水工业、一般工业等项进行预测。3生活需水量可按城镇居民生活和公共生活、农村生活(人、畜需水)等项进行预测。4生态环境需水量可按维护和改善灌区生
17、态与环境基本功能所需要的河道外需水量分析预测。5.5.4对灌区需水量预测成果应进行合理性分析检查。5.5.4应从发展趋势、用水结构、用水效率、节水指标等方面,对灌区需水量预测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检查。(方框部分为删除内容,下划线部分为增加内容)修订前内容修订后内容5.6灌区可供水量5.6灌区可供水量5.6.3地表水可供水量分析计算时,应根据开发利用程度、河道内生态回环境需求及水质的影响,提出各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的地表水可供水量及供水过程。5.6.3地表水可供水量分析计算时,应根据开发利用程度、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求及水质的影响,提出各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的地表水可供水量及供水过程。
18、5.7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与配置5.7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与配置5.7.1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应按照节水、节能、优化配置、I协调I发展的原则进行。5.7.1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应按照节水、节能、优化配置、均衡发展的原则进行,并符合水资源刚性约束有关制度要求。5.7.2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应根据各灌溉分区供、需水量预测结果,按不同规划水平年分区进行分析。5.7.2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应根据各灌溉分区供、需水量预测结果,按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年型分区进行分析。具备条件的,应提出长系列调算的供需平衡分析成果。5.7.3灌区水资源配置应优先满足城乡生活用水,统筹农业、工业、生态国环境、航运、发电等用水需要,促进各
19、行业协调发展。5.7.3灌区水资源配置应优先满足城乡生活用水,统筹农业、工业、生态环境、航运、发电等用水需要,促进各行业协调发展。5.7.4对地表水、地下水等多种水源联合供水的灌区,应根据各种水源的可供水量、水质状况及各行业的用水要求,合理配置灌区水资源。5.7.4对地表水、地下水等多种水源联合供水的灌区,应根据各种水源的可供水量、水质状况及各行业的用水要求,合理配置灌区水资源。应优先使用地表水,合理利用地下水。5.8灌区规模5.8灌区规模5.8.2水资源紧缺或生态与环境脆弱地区的新建灌区,应在合理确定生态与环境用水的基础上,按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种植结构合理、有利于灌区均衡协调发展的原则,确
20、定灌区规模。5.8.2水资源紧缺或生态与环境脆弱地区的新建灌区,应在合理确定生态与环境用水的基础上,按照节水优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种植结构合理、有利于区域均衡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原则,确定灌区规模。5.8.3水资源不足或局部地区不能保证充分灌溉的已建灌区,根据I渠系及建I筑物现状实际灌溉面积、经济发展水5.8.3水资源不足或局部区域不能保证充分灌溉的已建灌区,根据现状灌溉工程布置、实际灌溉面积、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可按非充(方框部分为删除内容,下划线部分为增加内容)修订前内容修订后内容平和农作物种植结构等情况,可按非充分灌溉调整灌溉制度,核定灌区规模。分灌溉制度核定灌区规模。5
21、.8.4提水灌区应根据地形、水源、电源等条件综合分析提水扬程、年运行费、水费承受能力及节能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灌区规模。5.8.4提水灌区应根据地形、水源、电源等条件,综合分析提水扬程、年运行费、灌溉效益、水费承受能力、节能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灌区规模。6总体布置6总体布置6.1一般规定6.1一般规定6.1.1灌区应遵循旱、涝、洪、碱、沙综合治理,山、水、田、)村统一规划,水土资源合理、高续利用,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进行全面规划布置渍、盐、木、路、效、持可持续O6.1.1灌区应遵循旱、涝、洪、渍、盐、碱、沙综合治理,山、水、田、林、L路、村统筹规划,水土资源合理、高效、持续利用,经
22、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灌区总体布局。6.2水源工程6.2水源工程6.2.2灌溉水源位置I应尽可能区,通过对水源的水量、水质及条件综合分析论证,合理确定水布置方案。靠近灌水位等源工程6.2.2灌溉水源位置宜靠近灌区,通过对水源的水量、水质及水位等条件综合分析论证,合理确定水源工程布置方案。6.3灌排系统6.3灌排系统6.3.1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布置应满足灌溉和排水要求,有效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或沼泽化,困应符合下列规定:1山区、丘陵区灌区应遵循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原则,采用“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并宜利用天然河道与沟溪布置排水系统。2平原灌区灌、排系统宜分开布置
23、。可能产生次生盐碱化的平原灌区,经论证灌、排系统可结合使用的,应控制其蓄水水位和蓄水时间。3沿江、滨湖、牙垸灌区,应采取联好并垸、整治河道、修筑堤防、涵闸等工程措施,按照蓄泄并举、内外水分6.3.1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布置应满足灌溉和排水要求,养有效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或沼泽化,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山区、丘陵区灌区应遵循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原则,采用“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并宜利用天然河道与沟溪布置排水系统。2平原灌区灌、排系统宜分开布置;可能产生次生盐碱化的平原灌区,灌、排系统可结合使用的,但应控制其蓄水水位和蓄水时间。3沿江、滨湖、珏垸灌区,应采取联好并垸、整治河道、修筑堤防、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灌区 规划 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91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