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献《穿戴档》服饰——服装篇.docx
《清代文献《穿戴档》服饰——服装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文献《穿戴档》服饰——服装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以清代文献咸丰四年穿戴档为研究内容,从服装种类、色彩、质料、工艺及穿着场合等方面通过图表的方式对咸丰皇帝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总结出清代皇帝服装所反映出来的服饰制度性、传承性与融合性、服饰的审美性以及多元性4个特点与规律,为清代服饰、满族服饰研究给予参考。清代;穿戴档;咸丰四年;服装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衣冠服饰之所以能够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服饰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复合物,更是种意蕴深厚的文化形态。服饰涉及到人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各个层面,它既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又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之外,还标志和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从上古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开始,服装的功能不
2、仅止于御寒蔽体,更由于服饰非语言符号的直观信息功能而被赋予浓厚的政治色彩和礼制意义。清代服饰是入关后满族服饰与汉族等其他少数民族服饰元素相结合的典型代表。在清代,以服装来划分等级界限,区别贵贱尊卑的趋势达到了巅峰。清代服饰形制是中国服饰文化历史中形制最为庞杂、繁缗,规章制度也是最多的一种服饰形制。其中清代皇帝服饰是清代服饰乃至整个满族服饰中最高等级的服饰。它展示了那个时代最精良的绣工、最考究的面料、最珍贵的珠宝、最精湛的工艺,它是清代服饰史上地位最显赫、气场最庄严、材质最珍贵、工艺最精湛、文化内涵最丰富、政治气息最浓厚的服饰。清代文献穿戴档1是清宫中专门记录皇帝一年四季穿着服饰的档案资料,每年
3、正月初一开始由宫中太监来记载。穿戴档中的内容真实反映了皇帝服饰的使用场合、穿戴时间、穿戴方式,它是研究清代宫廷服饰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文中对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清代档案史料丛编中关于咸丰四年全年共384天(咸丰四年即1854年闰七月全年共计384天)的服装资料进行详细分类、归纳和整理,总结出皇帝服装的特点和规律,对清代服饰、满族服饰的研究给予补充,同时也为现代影视作品中关于咸丰帝所穿戴服饰的方式、时间、使用场合等起到一定参考。在咸丰四年穿戴档(以下简称穿戴档)中服装有袍、袄、端罩、袍裙、褂、衫6种,其中袍和褂使用次数、样式、面料较多,衫使用次数较少,袄、端罩、袍裙使用次数很少,因此文中将重点介绍袍
4、和褂。1袍与端罩1.1 袍袍也叫做“袍服”,是一种长衣,它的长度通常都在膝盖以下。袍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服饰,清代冠冕衣裳被废止,袍就成了主要礼服。穿戴档文献记载中有朝袍、吉服袍、常服袍3种。11.1朝袍皇帝朝袍就是朝服,是皇帝在朝会、祭祀时穿的礼袍,朝袍上织或绣着符合皇帝身份等级的图纹。穿戴档中朝袍使用情况如表11所示。表1中的夹朝袍指有衬里的袍,这种袍一般用于春末、秋初季节。黄直地纳纱织金纱边朝袍中“纳纱”是种传统刺绣工艺,是指用彩色线在素纱上面绣出的花纹。表1朝袍使用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朝袍面料黄色使用得比较多,这是因为朝袍一般用于大型祭祀活动。在祭祀活动中朝袍颜色有严格规定,蓝色朝
5、袍仅用于祭天、祈谷等,而黄色朝袍不仅可以用于皇帝登基、出殿、元旦、万寿、冬至、受贺,还可以用于祭太庙、祭先农坛、祭天神、祭社稷坛。黄色朝袍有朝、祭两种用途2,而蓝色朝袍只有祭祀种用途,黄色朝袍较之蓝色朝袍的用途更为广泛,所以在穿戴档中黄色朝袍使用率比蓝色朝袍高。由图2可以看出,绛丝面料是使用最多的丝织品面料。绛丝也叫刻丝”,是一种将绣和织融为一体的彩色平纹织物。绛丝在丝织品中被列为最高品级,有一寸纯丝一寸金”的说法。绛丝工艺极为精细,制作一寸见方的绿丝作品需要约1个月时间。绿丝是清代丝织品中最高等级的丝织品,最常用于皇帝的服装。朝袍在皇帝袍服中等级最高,所以朝袍大部分用珍贵的绛丝面料。清代绛丝
6、面料属于皇家贡品,不允许平民百姓收藏。穿戴档中朝袍使用了12次,这是因为朝袍是最高等级的袍服,只有在大型祭祀活动时才会使用,般与朝冠、朝端罩、朝珠、朝带配合使用。图3所示朝袍面料使用中,皮袍最多,这是因为满族先祖自古以来有使用皮毛做衣服的习俗,且皮袍多在春、秋、冬季节穿用。清入关后为了加强统治,维护满族习俗,满族贵族统治者延续了满族用兽皮做衣服的传统,制定了一系列冠服制度,所以皇帝的朝袍中用得最多的依旧是皮袍。从图4可以看出,皇帝的朝袍中使用了4种皮毛,表1中白狐滕皮和青白朦皮中的“膜皮”指兽类胸腹部和腋下上等毛皮制成的皮制品。图4中银鼠皮中银鼠也叫“石鼠”,这种鼠毛很短且稠密,保暖性好,一般
7、用做冬装,非常贵重,通常是贵族使用的衣料。皇帝朝袍中使用的皮毛是非常高档的皮毛,这充分显示出皇帝服装的奢华和地位的崇高。图5中片金边也叫“片金缘”,是指用片金织物制成的缘边3。片金也叫“扁金”,它是织金工艺中的一种,指将金箔粘贴于羊皮或纸面,切成细条,交织于织物之中,通常和鲜艳的彩线(如红、绿线等)组成各种精美图纹,具有豪华宫丽的装饰效果,一般用于贵族服饰。图5中的织金和片金不同,它是指用金缕制造成的锦缎,织金也和片金一样通常用作贵族服饰,由此可见皇帝服装的精致和华美。1.1.2 古服袍古服袍,又名嘉服或龙袍、蟒袍。皇帝的吉服袍即龙袍,典章制度中记载“皇帝、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皇太子的吉服袍
8、,皆以龙为章,故称之为龙袍”4;它是皇帝在嘉礼或吉礼、军礼活动时穿着的一种袍服,明黄色,领、袖皆石青色,片金缘。黄帝的吉服袍,其形制为圆领、马蹄袖、上衣下裳相连属的右衽窄袖紧身直身袍,不分冬、受,只有单、夹、棉、裘之分。穿戴档中金龙袍就是吉服袍。包铭新和李晓君的清宫穿戴档与皇帝礼服和吉服的穿戴方式中附录2穿戴档所录吉服列表”中亦将金龙袍列入吉服袍中5。穿戴档文献记载中,吉服袍共有34件,具体使用情况如图69所示。图6显示吉服袍中黄色使用最多,共计18次,占53%,这是因为从北宋赵匡胤“黄抱加身”开始,黄色就成了皇帝的专用色。清代同样指定黄色为皇室专用色。黄色是大地的颜色,把黄色用在皇帝服饰上象
9、征着皇帝贵在有土,有土则有天下的至高权威,所以吉服袍中黄色使用最多:其次蓝色吉服袍也有11次,占32%,蓝色为满族较为普遍使用的颜色,原因之一是蓝色染料是较容易获得的颜料。另外,还有酱色使用3次,占9%,驼色使用2次,占6%。由图7看出,皇帝吉服袍中使用最多的丝织品面料是绛丝面料,虽然吉服袍等级不如朝袍,但也是种礼服,所以多使用最高等级的绛丝面料。江绸面料使用最少,江绸也叫宁绸”,因出产于江宁(今南京)而得名“宁绸江绸是一种平纹丝绸,质地紧密,手感柔软,坚韧耐磨,适合制作外衣,但在丝织品中的等级不如绛丝面料,所以在吉服袍中仅用了1次。图8显示,吉服袍中使用最多的是皮袍,因为满族先祖的服饰文化传
10、统是使用野兽皮毛制作服装,为了维护满族贵族统治者的尊严,也是适应自然环境及穿着季节的需要,所以作为礼服的吉服袍大多用皮袍。图9表明,吉服袍皮毛面料种类有6种,其中青白膜皮最多,其次是黑狐腺皮,这两种皮毛均很贵重,皇帝吉服袍使用较多。天马皮指狐腋下白色皮毛,质地柔软,外表美观,古人多用来制裘,是一种珍贵的衣料。青颓皮是指狐与狰痢、倭刀膝上的皮毛。灰鼠也叫青鼠,是一种灰颜色的鼠,灰鼠皮轻暖,多用作御寒衣帽。穿戴档中吉服袍在用途上以明殿拜斗居多,也用于拈香、办事、进早、晚膳、看阅视版、见大人、跪接、送康慈皇贵太妃母、请安、祭新月神、看戏等。吉服袍本应配合吉服冠、吉服褂等同时穿着,但在穿戴档中吉服袍并
11、不都是配合吉服冠穿着,有时是常服冠配吉服袍使用,或吉服袍配合常服褂穿着。穿戴档正月十六中记载“上戴中毛本色貂皮缎台冠,穿蓝缔丝二色面青须金龙袍、貂皮黄面褂If和正月初一中记载带大毛貂尾缎台苍龙教子正珠珠顶冠,穿黄绛丝黑狐赚金龙袍、黄面黑狐皮芝麻花褂,”1.1.3 常服袍常服袍是清代皇帝日常所穿的种袍服。常服袍一般为圆领、马蹄袖,上衣下裳相连属的右衽窄袖紧身直身袍,下摆左右各开一衩(或前后也开衩),开衩高度可以到膝盖。常服袍的质料根据季节变换来确定,颜色没有特别规定。穿戴档记载中常服袍具体使用情况如图1014所示。穿戴档中常服袍共75件,从图10可见使用的颜色主要以蓝色、酱色和驼色为主。蓝色、酱
12、色和驼色都是较深的颜色,从色彩情感上来讲深色可以给人一种深沉、稔重之感,皇帝服装使用深色可以彰显天下至尊的威严和气势,所以皇帝的常服袍以蓝色、酱色、驼色等深色为主。从图11看出,常服袍中使用的丝织品面料共有6种,其中使用最多的面料是江绸,占47%,缎面占20%,毡占7%,棉纱、实地纱、芝地纱、羽缎、葛纱、直径纱各占4%,纱和轻纱各占1%。图11中使用最多的江绸是出产于江宁的一种平纹丝织物,质地紧密,手感柔软,坚韧耐磨适合制作外衣,在常服袍中使用最多。由图12可见,在常服袍中以皮袍最多,占46%。这是因为清朝定都北京后,满族贵族统治者恪守“衣冠必不可轻言易改的原则,制订了一系列极力维护满族以兽皮
13、为衣的传统习俗的冠服制度。满族贵族还将这种传统习俗进一步发展,将衣用皮毛规定纳入典章制度中,皮毛成了不同阶层的等级标志,所以皇帝皮袍件数是最多的,其次还有纱袍占21%,单袍占14%,夹袍占12%,棉袍占7%。图13显示,在常服袍中使用最多的皮毛面料是羊皮,占40%,其中大毛羊皮占9%,中毛羊皮占12%,小毛羊皮占19%。羊皮使用最多的是羊皮产量比狐皮和鼠皮多,在日常穿用的常服袍中使用最多。其次天马皮和貂皮各占12%,青颁皮、青白赚皮、灰鼠皮各占9%,染狐膜皮占6%,黑狐腿皮占3%。穿戴档中,皮袍使用时间最长,从九月二十四至三月初一约155次;其次是纱袍,使用时间从四月二十六至闰七月二十七约12
14、4次;再次是棉袍,使用时间为三月初二至三月二十七,八月二十至九月二十三约59次:单袍使用时间为四月初七至五月十一,闺七月二十二至八月初九约40次;使用时间最短的是夹袍,从三月二十八至四月初六,八月初七至八月十九约21次。夹袍是常服袍使用最少的一种,夹袍有时在使用时还会套穿在其他袍外面。从图14可见,皮袍使用次数最多,由此可见皇帝在吉服袍的使用中也沿袭了满族以皮毛做衣服的传统习俗,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特征。1.2 端罩端罩是清代礼服之一,是皇帝至文三品、武二品官员及一至三等侍卫的专用服饰。端罩属于一个特殊的衣服品种,冬季罩在龙袍或蟒袍之外,用来代替补服。穿戴档中端罩全年共穿用了8次,具体使用情况如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穿戴档 清代 文献 穿戴 服饰 服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91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