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转居”社区养老模式研究分析——以三亚荔枝沟社区为例 社会学专业.docx
《“农转居”社区养老模式研究分析——以三亚荔枝沟社区为例 社会学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转居”社区养老模式研究分析——以三亚荔枝沟社区为例 社会学专业.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文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养老模式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原本的作为养老模式主流的土地养老和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农村社区养老为新型养老模式提供了补充。农转居社区养老模式既整合力社区的服务功能,发挥了家庭和社区的资源作用,又实现了社会、行政、市场三者的有效统一,实现了养老模式新探索。本文分析了农转居社区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并对农转居社区养老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抽样研究和文献研究等方法,选取了典型的农转居社区一一三亚荔枝沟社区为例分析了农转居社区养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明确了对策和建议,力求通过家庭支持福利政策和社区统筹福利政策等政策层面,为农转居社区提供更加优
2、质高效的服务,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推动农村养老获得全方面发展,弥补原有农村养老模式不足。关键词农转居社区养老毕业论文外文摘要TitleStUdyOntheCommUnityOld-ageMOdelOf.AgricUItUralTranSfertoResidence”:ACaSeStUdyofLiChigoUCCmmUnityinSanyaAbstractWiththeaccelerationofurbanization,theruralold-agepensionmodelhasbeguntochange.Theoriginallandandfamilyendowmentfunct
3、ions,whicharethemainstreamoftheold-agepensionmodel,aregraduallyweakening.Ruralcommunityendowmentprovidesasupplementtothenewold-agepensionmodel.Therural-to-communitypensionmodelnotonlyintegratestheservicefunctionofthecommunity,playstheroleoffamilyandcommunityresources,butalsorealizestheeffectiveunifi
4、cationofsociety,administrationandmarket,andrealizesthenewexplorationofthepensionmodel.Thispaperanalysesthestrictpolicyoftheold-agemodelintherural-to-residentcommunity,andmakesathoroughanalysisoftheold-agemodelintherural-to-residentcommunity.TakingLichigoucommunityinSanyaasanexample,thispaperanalyses
5、thepresen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oftheold-agemodelintherural-to-residentcommunity,andmakesananalysisoftheexistingproblems,makesclearth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andstrivestoadoptsuchpolicylevelsasfamilysupportwelfarepolicyandcommunityoverallwelfarerTbprovidemorehigh-qualityandefficientservi
6、cesfortheruralcommunity,establishafairandjustsocialsecuritysystem,soa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ruralold-agecareinallaspects,makeupforthedeficienciesoftheoriginalruralold-agemodel.KeywordsRural-to-communitypension1 .绪论1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1.1.1 研究背景11.1.2 研究意义11.2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21.2.1 研究对象21.2.2 相关概念界定21.3 研究
7、方法31.4 研究综述32农转居社区养老现状一以三亚荔枝沟社区为例52.1 三亚荔枝沟农转居社区概述52.1.1 人员构成情况52.1.2 社区环境概述52.1.3 社区组织情况52.1.4 社会保障情况52.1.5 精神归属情况52.1.6 社区管理情况62.2 三亚荔枝沟农转居社区养老62.2.1 公共服务资源情况62.2.2 老人独居现象突出62.2.3 经济来源单一62.3 社区居民访谈分析72.4 分析结论73农转居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83.1 农转居社区养老存在问题83.1.1 独居老人养老增多83.1.2 农村养老保险不公平问题93.1.3 社区养老设施较差93.1.4 社区
8、服务中心发挥作用弱93.1.5 养老水平较低93.2 农转居社区养老政策思考103.2.1 构建农转居社区服务体系103.2.2 完善农转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103.2.3 建立公平统一的社保体系11结论11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121.绪论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1.1 研究背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二元结构越发明显,农业和农民处于逐步被边缘化状态。但是农业是国家立足的基础。保证农民享有公共服务和福利待遇,是保证农业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构建更加公平有序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针对农村社区居民构建公平合理的养老模式
9、和保障模式,能够保障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水平,在新形势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农转居社区养老模式有效开展,必须充分整合社会、政府、市场等多方面力量和资源,来为农村社区综合保障提供支撑。随着集体土地流转速度不断加快,土地作为农村养老的基础已经逐步减弱。20世纪80年代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始逐步探索,但是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探索农转居新型养老模式是非常必要的。针对农村社区,结合家庭、市场等多种考虑因素,从保障水平、保障单位和保障资源等多个维度分析农转居养老模式中面临的问题,探索农转居养老模式建立的意义、作用和途径。1.1.2 研究意义与城市发展水
10、平相比,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发展进度较慢。1987年,民政部提出要探索建立以社区为单位,实现自我保障,发挥家庭保障作用,实行养老模式。1991年,民政府开始设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并逐步推广开来。同年12月份,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会议提出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框架和结构。1994年,民政部挂牌成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服务中心。2009年,国务院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为主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缴纳相结合,同时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等配套措施相配套,从而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但是与国家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依然存在差距。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镇居民保障,建
11、立统一保障制度,计划在十二五规划期内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相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力求在2020年之前,建立完善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从我国农转居社区养老模式来看,可以发现农村养老不同于城市养老,依然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家庭依然在农村养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独居老人养老问题是农转居社区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方式简单、项目较少,与农村社区养老需求不相适应,对农村社区设施项目整合能力不足。但是农转居社区是一个基本社会单元,多数是以村集体为基础建立的单元,依然保留着原始村落人际关系和情感联系。农转居社区养老有着不同于城市社区养老先天优势,同时有着
12、熟人社会现实优势。发挥农村社区综合养老,有助于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探索建立符合福利政策和社区统筹的社区综合养老,对于农村老人养老是具有重要意义的。1.2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1.2.1 研究对象本文对较为典型的农转居社区一一三亚荔枝沟社区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研究,对社区的老年人的养老模式,社区治理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农转居”人员养老模式的运行、养老保障的现状。对社区养老的构成、服务与资源进行研究。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及建议,提出对我国农转居社区养老工作的不足以及发展的展望。1.2.2 相关概念界定从我国目前农村养老模式来看,主
13、要分为家庭养老、土地养老和社保养老三种模式,其中社区养老只是作为养老补充模式。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开始走出去,同时土地流转加速,农村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支撑养老功能。新农保虽然覆盖范围广,但是筹资方式缺乏保障,从种种迹象来看,我国农村养老的三种基本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推动了农转居社区的形成和发展,也为探索和发展农村社区综合养老模式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不仅要充分发挥社区作为服务平台和粘合剂的作用,调动整合家庭和社区资源。还要要从社会、行政和市场这三个逻辑面向出发,实现保障主体、筹资机制的多元化。完善家庭支持福利政策和社区
14、统筹支持福利政策,建设和完善农转居社区综合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立以生存、生活公平为底线的一体化的社保体系。“农转居”社区作为我国城镇化推进以及实施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对其相应的管理方式与治理模式等相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推动了农村社区,尤其是农转居社区的形成和发展。城镇化对农村居民养老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快了农村发展步伐,农村社会经济结构也日趋复杂,农村社区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养老提出了新的思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农村发展做出了规划,要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构建可持续稳定的公共服务体系。城镇化进
15、程间接推动了农村社区建设步伐。社区作为人类活动的基本单元,发挥着信息沟通的桥梁作用。维护好社区稳定,就是维护农村稳定,维护社会稳定。健全农村社区服务体系,要通过多个层面,满足社区成员的不同需求。社区服务包括社会保障、抚恤救济、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内容,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2000年,国务院提出要不断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2011年,国务院印发文件,提出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的养老体系,实现社区养老的功能。社区养老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发挥社区功能,因此探索建立农村社区养老是完善农村居民养老体系的重要补充。1.3 研究方法抽样研究法:抽样就是从研究总休中选取一部分代表性样本
16、的方法。本文采用典型抽样的研究方式,选取三亚报具代表性的“农转居”社区一一三亚荔枝沟进行调查从社会结构、生活质量、空间环境、组织管理、社会保障、精神归属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调查研究,进而得出该类社区治理的最佳模式,对三亚乃至全国“农转居”社区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文献研究法: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对所要研究的对象或课题,进行间接考察的研究行为或研究方式。通过文献研究法掌握资料来对文章脉络进行梳理,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1.4研究综述关于农转居社区的研究在“农转居”研究中,几乎没有国外学者,这可能是因为在国外并不存在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和户籍管理制度,而国内针对“农转居”居民的研究较为
17、多见。关于“农转居”有多个称呼,例如“村上楼”、“村改居”等。在“农转居”的相关研究中,学者大多针对“农转居”作为一政策在实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张汝立、徐海燕提出了政策的负面影响,例如生活困难、失业现象严重、社会保障资源的分配不足等问题。同时她也提出了导致这些问题的成因,包括政策的价值取向、缺乏统一体系和法律保障、执行问题等。总之,对于农转居社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居民搬迁前后的各种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促进农转居人员就业、提高保障等水平方面。2.关于社区居民自组织的研究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不同研究关于居民自组织的定义不同。在与本次探究关于居民自组织的定义相同的研究中,徐永祥认为市
18、场化改革,削弱行政力量,催生现代社区所需要的自组织空间。现代社区则应该是主要依靠社区自组织系统发展的社区,是一个自组织。王思斌认为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政治性团结和自然性团结逐步衰落,并将被新的团体组织所补充。这个团体组织是由参与者的共同利益趋同走到一起,自主形成某种群体或组织表达意愿、维护利益的组织。总之,从研究的和融合趋势来看,社区自组织的发育推动着社区治理的自组织转化,并成为新的治理工具,社区自组织发展对社会、社区有很重要的价值,是城市社区建设一种新的思路。3.文献评述第一、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论证了社区自组织发展对社会、社区的价值,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社区自组织自身的优势性、自组
19、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原因、途径和参与治理的必要性以及社区治理模式的理论。多集中在社区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宏观把握上,对微观层面社区自组织如何运作发展的研窕较少,对社区自组织的培育模式的研究很少。第二、大多学者都在分析“农转居”这个政策带给居民的影响,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和意见,但是站在组织培育角度的研究比较少,多集中在政治学、管理学领域。“农转居”是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而产生的。虽然农村变化巨大,农村社区发展也取得了长远进步,但是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服务能力与城市社区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农村社区制度建设、公共服务水平等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于发挥农村社区养老功能是非常不利的。农村社区养老设施建设
20、滞后,与老年人生活需求严重不符。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但是从我国社区发展历程来看,社区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建设进度缓慢。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进度不断加快,农村需要养老人口越来越多,这也造成了农村社区养老压力加大。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多,农村家庭空巢现象严重,家庭结构日益碎片化,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日趋严重。对于那些已经没有土地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来说,如何应对养老问题,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从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入手,消除养老政策的碎片化现状,实现“农转居”人员与城乡居民并轨,同时强化政府财政补贴责任,逐步实现两类人群养老保障的均等化;总体上来说,
21、农转居社区是未来农村养老的必然趋势,这是在社会城镇化进程中带来的新产物和新趋势,必须引起政府、社区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从而推动我国农村社区养老向纵深发展。2农转居社区养老现状一以三亚荔枝沟社区为例2.1 三亚荔枝沟农转居社区概述2.1.1 人员构成情况三亚荔枝沟农转居社区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混合了居民与村民、汉族与黎族等,本地人口与外地人口的混合,总人口为3200人,农村居民870户,农村剩余劳动力1700余人。由于内部人口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此次调查对象主要为户口在本社区的居民,因为农民失地,三亚荔枝沟农村居民主要是以经营第三产业为谋生出路,正在逐步转化为社区居民,现处于城市社区发展的初期阶
22、段。2.1.2 社区环境概述荔枝沟社区地处三亚市中心与乡村交接处,处于城乡结合部,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可以发现社区内部环境质量较差,尤其是与社区临近的集贸市场、公交车站等公共场所卫生环境较差,同时缺乏治理。社区居民环保意识不高,社区整体环境质量堪忧。农转居社区周边的社区卫生院、学校等陆续开工建设,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社区周边绿地、广场、公园建设较少,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精神需求。同时政府对社区周边环境和周边规划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改善社区环境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56%的农转居社区居民愿意为社区环境改变做出贡献。2.1.3 社区组织情况三亚荔枝沟社区共有党员110名,其中60岁以上
23、老党员占比30%,设立一个党支部,同时配备有共青团、计生办、招兵办、妇联等组织,村集体经济一般,每年通过出租商业门脸,收益20万元,用于补贴社区中的失业和贫困人员。2.1.4 社会保障情况三亚荔枝沟社区实现了保险全覆盖,社区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也较为完善。被征地农民均享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对象为18周岁以上居民,其中五保户有2户,低保户23户。基层政府对社区居民社会保障比较重视,但是对相关政策宣传解释不到位,对保障分配真实性有所影响。同时社区对剩余劳动力就业再就业培训力度不够,缺乏社工组织支撑,难以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指数。2.1.5 精神归属情况三亚荔枝沟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通过调查研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转居”社区养老模式研究分析以三亚荔枝沟社区为例 社会学专业 农转居 社区 养老 模式 研究 分析 三亚 荔枝 社会学 专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906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