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场域学术话语的自主、开放、表征与竞争-——布尔迪厄的文化场和艺术再生产理论探微_1.docx
《文学艺术场域学术话语的自主、开放、表征与竞争-——布尔迪厄的文化场和艺术再生产理论探微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艺术场域学术话语的自主、开放、表征与竞争-——布尔迪厄的文化场和艺术再生产理论探微_1.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学艺术场域学术话语的自主、开放、表征与竞争布尔迪厄的文化场和艺术再生产理论探微Autonomy,Openness,RepresentationandCompetitionofAcademicDiscourseintheLiteraryandArtisticField:ExplorationonPierreBourdieu,sTheoryofCulturalFieldandArtisticReproduction作者:陶水平作者简介:陶水平,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华美学学会中国美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原文出处:中国文学研究(长沙)
2、2017年第20172期第5T4页内容提要:布尔迪厄文化场理论认为,文化生产是资本、习性和场域的交互作用。作为区隔、关系和竞争的社会空间,场域具有能动性、再生产性与动态变迁性。任何特定文化场的生产和再生产,都遵循自主性优先的原则,但这种自主性并非内在本质的,而是历史建构的。特定文化场内的文化实践除了遵循场域自主性之外,又受到更大的权力场域的深刻影响,因而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在场域活动中,符号表征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符号表征使得其他各种资本得以合法化和神圣化,因而成为一种符号权力或象征资本。场域行动者之间争夺文化资本的竞争,是推动文化生产和创新发展的动力。布尔迪厄的知识社会学和美学社会学把一部
3、文学史、艺术史和美学史描绘为区隔和竞争的历史,既揭示了文化再生产的奥秘,又消解了传统美学和艺术理论的诗情画意与审美精神。PierreBourdieu,stheoryofculturalfieldholdsthatculturalproductionistheinteractionofcapital,habitandfield.Asthesocialspaceofdistinction,relationsandcompetition,thefieldisactive,reproducibleanddynamic.Productionandreproductionofanyparticularcu
4、lturalfieldfollowthepriorityofautonomy,butthisautonomyisnotinherentinnature,butconstructedbyhistory.Inadditiontofollowingtheautonomyoffield,culturalpracticeinthegivenculturalfieldisdeeplyinfluencedbythelargerfieldofpower,andthusistheunityofautonomyandheteronomy.Intheactivitiesoffield,symbolicreprese
5、ntationplaysauniquerole,whichmakesallotherkindsofcapitallegalizedandsanctified,thusbecomingakindofsymbolicpowerorsymboliccapital.Competitionamongfieldactorsforculturalcapitalistheimpetustopromoteculturalproductionandthedevelopmentofinnovation.Bourdieu,ssociologyofknowledgeandsociologyofaestheticsmak
6、eadescriptionofthehistoryofliterature,artandaestheticsasthatofdistinctionandcompetition,revealingthemysteriesofculturalreproductionanddeconstructingpoeticbeautyandaestheticspiritoftraditionalaestheticsandartistictheory.期刊名称:文艺理论复印期号:2017年08期关键词:布尔迪厄/文化场/自主性/区隔/竞争BOUrdieu/Cu1turalFiCId/Autonomy/Disti
7、nctiOL/CompctitiOn标题注释:本文系笔者承担的江西省社会科学项目“20世纪中外文化诗学流派研究”(12WXO6)的阶段性成果。中图分类号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535(2017)-005-10DOI:10.13399J.cnki.zgwxyj.2017.02.001法国当代著名学者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1930-2002,或译作“布迪厄)是T立具有世界影响的社会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博学者,被誉为与吉登斯、卢曼、哈贝马斯齐名的当代欧洲社会学代表人物。布尔迪厄毕业于巴黎高师,一生写了三十多本专著,其中半数以上陆续被翻译成中文,已经引起中国学者的关注,但研
8、究仍相对薄弱。布尔迪厄比萨特、拉康、列维-斯特劳斯小一辈,比罗兰巴特、阿尔都塞小半辈,与福柯、德勒兹、德里达、鲍德里亚同辈。布尔迪厄几乎研究了当代法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对文学艺术的研究是其最有成绩的领域之一,成为当代西方文学社会学领域所取得的最重要理论成果。布尔迪厄甚至被誉为专攻美学的社会学家,其文化场、知识场、文学场、艺术场、学术场、美学场理论,对于我们探索当代文论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审视布尔迪厄的文学社会学?口美学社会学,探究其文化场视域下的艺术再生产理论,以期作为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某种镜鉴。一、布尔迪厄的文化场理论布尔迪厄深受索绪尔
9、语言学等理论的影响,他在结构主义的传统中被训练为一位人类学家,进而把结构主义运用于社会学研究,一生致力于法国当代社会研究。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不是内在、必然的,而是任意的。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在整个语言系统的差用联系中确定的。同样,布尔迪厄也把社会视为像语言那样的结构,社会中的个人或集体只有置于社会的结构中才能得以理解。每个人或每个社会集团在社会世界所占位置、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符号的意义等等,都非内在的、本质主义的,都是在社会的区隔活动中历史性地建构的。但是,布尔迪厄不满于索绪尔语言学的偏向共时性研究的结构主义倾向,而引入马克思主义与现象学,把社会世界理解为实践的世界而非静态结
10、构,因而他把自己的社会学理论称为实践理论,其文化社会学也被称为关于文化实践的理论。布尔迪厄认为,社会既是一个区分的空间,因而又是一个充满竞争或争夺的空间。由此,布尔迪厄进一步把索绪尔的结构系统改造为场或场域(champ,field)o何谓场域?布尔迪厄认为,场域既是共时性的,也是历时性的。布尔迪厄指出: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正是在这些位置的存在和它们强加于占据特定位置的行动者或机构之上的决定性因素之中,这些位置得到了客观的界定,其根据是这些位置在不同类型的权力(或资本)占有这些权力就意味着把持了在
11、这一场域中利害攸关的专门利润(SPeCifiCProfit)的得益权的分配结构中实际的和潜在的处境(SitUS),以及它们与其他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支配关系、屈从关系、结构上的对应关系,等等)。(P134)场域是一个争夺资本、资源和权力的场所或社会空间。场即是关系的场、力量的场,场域是动态的而非静止的,具有能动性、再生产性与动态变迁性。场域是力量关系,不仅仅是意义关系和旨在改变场域的斗争关系的地方,因此也是无休止的变革的地方。”1(P142)更进一步,在整个社会这个大的场中,又区分不同的次场、再次一级的场,等等,以此类推。“在高度分化的社会里,社会世界是由大量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小世界构成的,
12、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而这些小世界自身特有的逻辑和必然性也不可化约成支配其他场域运作的那些逻辑和必然性。例如,艺术场域、宗教场域或经济场域都遵循着它们各自特有的逻辑:艺术场域正是通过拒绝或否定物质利益的法则而构成自身场域的。1(P134)在布尔迪厄看来,社会的权力场域(如经济、政治场域)是一个元场域,而更具体的特定社会场域则是一个个的区隔化的次场域。整个社会的元场域及其更为分化的专业场域,都可以由纵轴(按照占有资本的多寡)和横轴(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为其两级)所区隔,其中,纵轴是社会文化的等级化区分,横轴是社会文化的自主化区分。场域之间的关系即是差异关系、区分关
13、系、对立关系和冲突关系。语言、符号和文化的奥妙亦在于区隔和区分,从而建构合法性和等级化,以追求最大资本、资源、权力、价值和意义。布尔迪厄认为,场域的分化导致自主性,场域的关联导致同构性或同源性(即差异中的相似性)。场域之间既具有自主性,又具有同构性(元场对次场的支配性)。不同场域之间还具有竞争性和可转换性。任何资本通过感知类别而被感觉时,它所得到的形式则成为符号资本(SymboliCcapital,或译为象征资本)。符号象征资本是一种知觉存在或心理表象,存在于行为者掌握的特性和各种类别的感知力(高/低,男/女,大/小等等)之间的关系中。象征资本能够为场域中的行动者所感知和鉴别。如同我刚才那些描
14、述的象征炼金术,为了那个完成委婉化、理想化、成型化行为的人的利益,产生了一种能使他发挥象征作用的承认资本。这个我称之为象征资本的东西,给予马克斯韦伯用克里斯玛(ChariSme)这个词所表明的东西一种严格的意义,而这是他在经济和团体里论述宗教那一章的开头部分,明确提出的纯粹描述概念,是迪尔凯姆学派称之为超自然力的等同物。象征资本是某种特性,是物理力量、财富、战争价值(VaIeUrguerriere),这Te性被赋有能够感知它、认识它并承认它的各种感知范畴和鉴别范畴的社会行动者所感知,而这些东西就像一种真正的神奇力量变成象征性的有效:一种特性因为符合社会建构成的集体期待,符合信仰,而发挥一种远距
15、离的,无身体接触的作用。”2(P167168)如前所述,尽管布尔迪厄接受了结构主义的理论遗产,但布尔迪厄谴责结构主义对主体能动性的全部否定,不赞成结构主义将社会行动者的作用化约为规则系统的简单运用。他指出:我想以某种方式重新引入行动者;列维-斯特劳斯与结构主义者,特别是阿尔都塞,都想把行动者变成偶然现象,进而废除他们。3(P19)0场域不同于阿尔都塞的机器或机构。布尔迪厄力图改造结构主义:在调控主体之物的严密限制中,为主体寻求一席安身立命之地,进而走出结构主义的死胡同。布尔迪厄认为,实践理论作为一种关系论的社会学研究,不仅要研究结构和场域,而且要研究行动者。行动者”这个术语不同于主体或人。彳亍
16、动者是通过其在场域中的位置得到界定的,因而不能被等同于内在性的主体。布尔迪厄还引入习性这个术语,以替代主体”这个术语。“主体”是意识哲学的范畴,肯定了人的本质主义的内在属性,习性(habitus)则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同时又反作用于新的社会建构。习性是对居于行动者肉体的知觉、意识、性情和精神等社会化身心系统的指称,亦有论者将其翻译为“生存心态4(Pll3)。习性是社会区隔和文化任意性的历史产物,而非内在本质属性。习性既是被建构的,也是建构性的、能动的。习性与资本一样,既是积累性的,又具有生成能力。习性具有身体性、历史性、积淀性、生成性、生产性、创造性和建构性。习性是一种内化的社会结构,本身包含了
17、一个场域的整个历史。习性既是历史的受动的产物,又是一种反过来生成历史的能动性力量。它既是由实践产生的,也是文化再生产乃至文化变革的动力学基础之一。习性使得行动者成为一个积极的生产者。正是习性使得社会实践行为不是机械决定论或客观必然性的,而具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和即兴创造的特点,并不断指向新的可能性的空间。此外,还要进一步关注不同行动者的次习性。总之,主体是实体性的,习性是关系性的。习性具有个性、结构和时间三个维度。行动者的实践行为是在场域内并依据习性而进行的,场域内的生产活动既反映了行动者所处的位置,也反映了行动者的习性,是场域的结构位置、资本和行动者习性之间的综合作用。习性这一概念提醒我们,场
18、域实践的建构原则存在于社会性构成、被构造了的和构造中的性情系统之中,这些性情系统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总之,习性即经验,习性有助于把行动者从结构主义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习性关系到场域的意义或价值的建构。习性使得场域建构为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一个被赋了感觉和价值的世界,一个值得行动者去投入、去尽力的世界。社会世界既存在于场域中,又存在于习性中。习性与场域构成了一种本体论的契合关系。由此,布尔迪厄走出了萨特存在主义与索绪尔和阿尔都塞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布尔迪厄还引入策略(strategy)这个术语,以替代结构或规则一词,用以指称行动者的实践逻辑,说明行动者的行动方式和实践选择。策略与
19、行动者的习性有关,策略是依据习性而作出的行为选择。策略不是精心算计,而是通情达理且合乎旨趣,类似于游戏活动的策略。在场域的实践活动之中,每一个行动者依据其位置、资本和习性,往往选择采取保守、继承或颠覆等策略。布尔迪厄还把时间概念引入社会学,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积累性的历史世界。布尔迪厄探索社会世界的关系、结构和场域的时间性和历史维度问题,提出场域的活动过程、资本的积累和习性的历史等问题。布尔迪厄看来,社会世界是一部积累的历史,社会实践既非完全客观的,亦非完全主观的;既非绝对命定论或决定论的,亦非碰运气式的轮盘赌,而是资本、习性和场域的交互作用。与结构主义关注深层结构系统不同,布迪厄强调逻辑与实践
20、并重、逻辑与经验并重,既关注支配性的结构问题,又关注场域的具体实践行为活动和实践经验及实践感问题。可见,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与其说是结构主义的,不如说是建构主义的。场域之所以从根本上区别于静态结构,正在于场域、资本和习性的时间性和历史性,正在于场域能够开启无限可能性的空间。但也毋庸讳言,布尔迪厄在研究结构的转型方面不如在研究结构的再生产方面深入和有力。二、美学场的自主性在布尔迪厄看来,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化的社会,现代社会大世界由大量具有相对自主性的小世界构成。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具有自主性关系的场域。某一个特定的场域是通过其自身的发展机制构成的,因而具有不同于其他场域的自主性。在现代资本主义社
21、会,艺术场、学术场、宗教场的自主性是通过颠倒经济资本的法则而构成的,因而是一个历史建构的产物。特定文化场首先强调文化市场本身的作用,以替代和对抗权力场的控制。每一个次场域都有自己的独特逻辑。布尔迪厄认为,在进行场域研究时,场域的内在分析或自主性研究具有优先性。相对自主性概念使布尔迪厄赋予文化场域的内部分析以优先性”。在一个具有自主性的文化场内,文化冲突与斗争主要发生在场内的同行之间。就文学场而言,文学场虽然在整个社会场域中居于权力场之内,但却在权力场中占据一个被统治的位置,因而,文学场内运行的自主性逻辑是一种颠倒的经济逻辑”(reversedlogicofeconomy),即以蔑视经济政治资本
22、等权力资本来赢得文化资本的逻辑。文学场、艺术场、美学场等特定的文化场域显示出一种与整个社会的权力场(经济、政治场等元场域)断裂或决裂的幻象。艺术家淡漠于功利,标榜艺术与经济、艺术与金钱、艺术与权力、艺术与政治、甚至是艺术与宗教、艺术与道德的对立,既是艺术自主性的标志,也是为了积累文化资本之形势所需。在布尔迪厄看来,任何特定的社会实践都是在一个具有自主性的特定场域中进行的,尽管这种自主性是相对自主性或半自主性。”每个场都具有半自主性,由其自己明确的行动者,诸如学生、小说家、科学家等来表明其特征,由其自身的历史积累、自身的行动逻辑、自身的资本形式来表明其特征。布尔迪厄认为,历史地看,文化场的自主性
23、独立于政治和经济场域的相对独立性是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的审美趣味、生活风格或格调、文化意义和价值都不是本质主义的,而是历史建构的产物。康德美翱口近代自主性艺术在18、19世纪与传统的宗教艺术、宫廷艺术、社会通俗艺术和资产阶级享乐主义艺术的竞争中胜出,审美自律性被确立为艺术场域特定的文化逻辑,场域的自主性不断增强,发展出了场域的系统性。康德美学所标榜的纯粹观照或纯粹凝视(PUregaze),纯粹审美的鉴赏力并非天然禀赋,而是社会历史建构的产物。审美的眼睛”是由教育再生产的历史产物,纯粹凝视(PUregaze)是历史的创造,它与艺术生产的自主场域的出现相联系。5(P44-45)审美感受必须置于文化
24、场域中去理解,纯粹凝视意味着同看待世界的一般态度决裂,这种决裂发挥着社会区隔的历史作用。把美学能力和美学趣味神圣化,是一种文化魅力意识形态或卡里斯马意识形态(ide。IogyofChariSma)作怪,布尔迪厄的文学社会学和美学社会学即是要对这种美学意识形态予以解魅。布尔迪厄指出:与卡里斯马意识形态(ideologyOfCharisma)把正统的文化鉴赏视作天然禀赋相反,科学观察表明,文化需求是培养与教育的产物。研究证实,一切文化实践(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阅读等等)和对文学、绘画或音乐的偏爱,都与受教育的程度以及社会出身有关。5(P42)布尔迪厄认为,文化能力是习得的,而非天赐的。审美倾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艺术 学术 话语 自主 开放 表征 竞争 布尔 文化 艺术 再生产 理论 _1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905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