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华语功夫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及有效认同-NationalImageConstructionandEffectiveIdentificationonChineseKungFuMovie.docx
《当代华语功夫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及有效认同-NationalImageConstructionandEffectiveIdentificationonChineseKungFuMovie.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华语功夫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及有效认同-NationalImageConstructionandEffectiveIdentificationonChineseKungFuMovie.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当代华语功夫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及有效认同NationalImageConstructionandEffectiveIdentificationonChineseKungFuMovie作者:包燕作者简介:包燕,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浙江杭州310023)o原文出处:社会科学(沪)2012年第6期第187T92页内容提要:“国家形象”既是国家现实的呈现,也是媒介建构的结果。以上世纪70年代的精武门、90年代的黄飞鸿、新世纪初的叶问等华语功夫电影为中心,考察影像中的国家形象与时代的互文关系,我们发现当代华语功夫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经历了政治认同焦虑、物质现代性追寻、文化自信重建的深层娉变。而新近
2、华语功夫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在理想性意识形态的敏锐输出同时,呈现出现实质感的匮乏。走出刻板叙事,实现理想性与现实感的平衡是华语主流商业电影获得有效认同的关键。Nationalimageisnotonlythepresentationofcountry,srealities,butalsotheconstructionbymedia.TakingChineseKungFumoviessuchasFistofFuryin1970,sOnceUponTimeInChinain1990,sandIpManinnewcenturyasexample,observingtheIntertextualityb
3、etweenthenationalimageanderashaping,wefindthatnationalimageconstructioninthecontemporaryChineseKungFumovieshasexperiencedthechangefrompoliticalcrisisofidentity,materialpursuitofmodernitytorenewalofculturalconfidence.WhilenationalimageconstructioninrecentChineseKungFumoviesrepresentescontradictionbet
4、weensharpexpressionofidealideologyandthelackofrealistictexture.ThekeyofChinesemainstreamcommercialmovieshavingeffectiveidentityistobeoutofthestereotypicalnarrativeandkeepthebalancebetweenidealandreality.期刊名称:影视艺术复印期号:2012年09期关键词:华语功夫电影/国家形象建构/深层娉变/有效认同/ChineseKUngfuInoVie/nationalimageCOnStrUCtion/d
5、eepChange/effectiveidentification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12)06-0187-06随着中国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身份自觉,国家形象成为近年来政治学、文化学、传播学的研究热点。何谓国家形象?粗略地说,国家形象是指在一个交流传播愈益频繁的时代,一个国家的外部公众、国际舆论和内部公众对国家各个方面(如历史文化、现实政治、经济实力、国家地位、伦理价值导向等)的主观印象和总体评价”。在此基础上,笔者倾向于两点。其一,国家形象既是自我镜像中的认定,更是他者视阈下的观照。严格意义上,国家形象的建构只有在文化传播的语境中才成为可能;其二,
6、国家形象既是国家现实的客观呈现,也是媒介建构的结果。随着时代政治经济与文化传播语境的变迁,国家形象呈现动态的流变与改写。以此视角考察当代华语功夫电影,其对国家形象的文化形塑及跨国传播获得了研究价值。作为唯一有国际影响力的华语电影类型,功夫电影通过对国家机器形象、国民形象、国家文化精神的建构,有效地输出变动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当然,有别于报纸、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介的国家形象传播,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传播并不是一个社会政治概念直接演绎的视觉变体,也不是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家概念的翻版,而是指一种通过电影的叙事逻辑建构的一种具有国家意义的影像本文。由这种影像本文所体现的国家形象不仅显现在电影的影像表层
7、结构中,而且也会通过影像叙事体系与社会历史之间产生的互文性呈现在观众的文化想象层面上”。基于此,本文选择历时性的症候式文本一上世纪70年代的精武门、90年代的黄飞鸿、新世纪初的叶问,考察影像中的国家形象建构与时代的互文关系,而在文化学与美学的阐释与批评中,也试图对当下华语主流商业电影之国家形象建构及有效认同提出思考。这里,作为考察中心的文本为不同时代的香港制造或港产合拍片,其择取主要有几方面考量。首先,从时间上,电影的出品大致以20年为界,构成了历时的断代观察可能;其次,从市场传播上,作为华语功夫电影的集中生产与跨国发行区域,香港制造的全球市场为国家形象之跨国传播提供可能;再次,从题材上,影片
8、均有列强侵入和英雄反抗的中心情节,这类近现代民族危机视阈下的功夫电影有更大的空间展开国家形象的想象。而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变迁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在港产电影的中国想象中。一、70年代精武门:政治认同焦虑下的国家形象建构作为以华语功夫电影撬开国际市场的前驱,李小龙已成神话。虽然,其主演的港产功夫片仅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三部,并且基本上是功夫小子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类型故事,但因其电影中带有奇观效应的拳脚痛击洋人的主体情节,而往往被纳入民族主义维度的批评。而其70年代的电影精武门更直接将叙事聚焦于20世纪初民族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式反抗,从而成为那个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之症候性文本。精武门的民族立场从片
9、头即已确立代大侠霍元甲,因挫俄罗斯大力,败日本武道高手,一洗我东亚病夫之辱,名震天下。但不幸为奸人所害,终告不治。面对日本武士送东亚病夫牌匾的成脚,弟子陈真直接复仇,送还牌匾至虹口道场,并让日本武士吞吃纸团。随后踢碎公园门口写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门牌,痛击侮辱中国人的日本游客。他又直接打死下毒的田厨师和冯管事,化身人力车夫接载汉奸胡翻译,致其于死地。最后,化身电话修理工人虹口道场,击倒日本众武士和俄国斧头党首领,打死主凶铃木宽馆长。影片结尾,镜头定格在陈真为巡捕房带走,纵身一跃,跳至半空,身后一排枪声。主人公以毁灭成就了悲情英雄形象。这里,我们关注的是中国的国家形象何以在电影中得到建构?作为
10、一种以叙事为主的大众传媒,电影中的中国形象主要由中国国民形象与中国政府形象构成。当然,这里的形象不仅仅是外在符号性的东西,更是一种内在的国民精神和政府精神。再往下细分,电影中的中国国民形象包括个体英雄与群体民众。其中,电影中的个体英雄往往承载着或理想或超前的核心文化价值观,而与之相对,群体民众则承载着描述国家文化基本生态之功能。就中国国民形象而言,陈真无疑是电影中的绝对英雄。与早期功夫片中讲求隐忍、宽恕、克制、持重的儒家型英雄不同,精武门中的英雄陈真则是进攻型的行动派。面对不义、歧视和暴力,他采取的是直接行动,以暴抗暴。表面上看,其行动之动力是替师傅报仇,颇见传统儒家的忠孝观念,但视其基本的行
11、动面,却是非传统的。事实上,他的屡次行动都是自我决定,并没有和同门商量,或尊崇师傅和师兄的教诲。他遵循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复仇意识。显然,影片以这样一种复仇小子的躯体胜利给予中国形象中的“东亚病夫定见以有力的反击。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李小龙充分利用了电影形式,为民众创造了一种代偿式表达不满的直观形式,为华人百年以来积淤的对洋人的仇恨和怨气提供了一个发泄途径。他的表情、动作、喊叫都被赋予了政治意义,从而把简单的个体暴力政治化。”而陈真对日本人所说的告诉你们,中国人不是病夫,则直接将个体的身体形象与国家形象连接。同时,中国人”一词也频频出现在各类人物之口,固化着词语背后的族
12、群指向。如精武馆师兄面对走狗翻译的质问我请问,你是不是中国人”;胡翻译对日本主子所说的他们的人(指中国人)讲义气,铃木宽面向探长的质疑你是中国人,中国人帮中国人”等等都从各个侧面肯定了这一族群的民族凝聚力;而探长对陈真所说的你别忘了,我也是中国人更以中间人物参与到中国民众形象的正面建构中。事实上,除了走狗翻译,中国国民的群体形象和个体形象获得了道德的强势书写。而反观二元叙事模式中的日本人形象,其脸谱化、负面化的程度几乎类同于中国内地的“十七年抗战电影阴谋下毒的是日本人,潜伏犯罪的是日本人,滥杀无辜的是日本人,民族歧视、在他国土地上为非作歹的也是日本人。但事实的另一面是,这一由中国国民的道德强势
13、构成的中国形象在很大程度上隐藏着弱势政治的现实中国形象。且不说个人主义拳脚英雄陈真最终被枪终止了生命,精武馆同门也惨遭杀害。这里的内在结论是:不管是敢作敢为的进攻型中国人,还是忍辱克己的被动型中国人,终究难逃被毁灭的悲剧。而其背后则是作为国家形象的直接载体一国家政府形象的缺失。电影精武门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国家主权丧失的上海租界。影片反复出现日本领事馆”这一实际政治权利的象征物,事实上宣告着中国国家政治权利的缺席。而这才是现实中国的国家形象一弱势、被动、挨打、受辱。至此,电影精武门的国家形象构成了精神、道德上的胜利者与政治上失败者的悖反,这一悖论也使英雄李小龙以男性躯体试图建构的充满行动力的
14、中国形象事实上成为其时代华人的“中国想象,它更多地获得精神乌托邦的意义与美学上的价值,而其最终凸现的是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香港对被殖民政治的反抗焦虑,以及对模糊的国家政治身份的认同焦虑。二、90年代黄飞鸿:物质现代性追寻中的国家形象建构如果说,70年代精武门以李小龙的身体胜利虚拟性地释放了当时华人群体的政治认同焦虑,那么到了90年代,徐克导演、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系列,同样是晚清民初的弱势中国和强势洋人,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已发生了重心位移。具体地说,政治现代性焦虑已悄然让位于物质现代性追寻。与电影精武门执着于政治,对枪所喻指的西方物质文明的总体回避不同,90年代黄飞鸿系列的重要维度是中国
15、功夫遭遇西方洋枪、积弱中国遭遇先进西方的焦虑与选择。这里,影像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同样由中国政府和中国民众形象建构。一方面,和精武门中国家政府形象的根本缺席不同,黄飞鸿系列中,政府形象是清晰在场的,他们分别以衙门中的提督大人、李鸿章、慈禧太后等为形象代言人。但和精武门中弱势政府形象的间接呈现殊途同归,黄飞鸿中的中国朝廷形象则直接呈现为对内强硬、对外无力的弱势政府。另一方面,和精武门中民众主体形象的正面道德想象不同,黄飞鸿系列中的中国民众更多以负面形象出现。他们要么是黄飞鸿之凌云壮志中拉帮结派、勾结洋人的沙河帮;要么是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中妖言惑众、盲目排外的白莲教教徒;要么是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中互相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代 华语 功夫 电影 国家 形象 建构 有效 认同 NationalImageConstructionandEffectiveIdentificationonChineseKungFuMovie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90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