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制度基础及对策建议.docx
《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制度基础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制度基础及对策建议.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制度基础及对策建议作者:李相禹/康永祥作者简介:李相禹,康永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原文出处:教育科学研究(京)2014年第20147期第5-10,15页期刊名称:幼儿教育导读(幼教版)复印期号:2014年10期一、影响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制度成因分析当前,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去小学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幼儿园教育中的各类基本要素(如教师、课程、教学方式等)进行“技术变革,视为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主要方式。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类具体措施如果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极易在实践中走样。作为制度化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不只是各种教育要素技术性运用的结果,更需要
2、相关的教育制度对各教育要素进行规范与协调。(一)有关幼儿园培养目标的制度缺失,导致目标的功利化和短视性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就是要回归幼儿园教育的本来目的。教育目的是为受教育者设定,并期望在受教育者身上实现的心理素质;教育目的也对教育者的行为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性要求,但并不要求教育者如何具体行动。通常各阶段的教育目的都会在国家政策层面予以明确,但一般而言,国家层面提出的教育目的比较笼统,需要进一步细化为教育目标,以使教育目的具有可操作性。目前,我国有关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办学质量的政策文件,如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多为一些原则性建议,大多针对的是幼儿园的
3、软硬件建设,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没有一套相对明确、详细、可操作的执行标准和程序,由此导致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在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时,不仅对现有政策文件中传递的幼儿教育理念存在误读,而且纠正方式也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比如,将儿童快乐学习”同“知识教育”相对立,在幼儿园实施禁教,一刀切式地禁止任何内容和任何形式的知识教育,这无益于从根本上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并且,在幼儿园评价管理与监督制度中,由于缺乏明确的关于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办学质量的规范,幼儿园在面对民众的功利性的教育期待、“幼升小不正当的考试评价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竞争压力时,很容易迎合民众的功利性的教育诉求,不仅在培养目标上
4、以追求噱头”来吸引生源,而且也倾向于选择并实施见效快”的小学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目前,幼儿园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小学化”倾向,恰恰表明了幼儿园教育目的在分解、细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由于缺乏具体、明确、可操作的相关标准作为参照,以及缺乏相关的制度规约,因此幼儿园教育容易向应试教育以及各种功利性教育理念妥协。(二)幼儿园课程制度缺失且与小学缺乏有效衔接,导致课程面临合法性危机课程制度是学校共同遵守的、落实课程计划和课程方案、有效促进学校课程实施与课程开发、课程管理与课程评价的一系列规范和行为准则。其中,国家性课程制度往往还具有鲜明的规范性、规定性和强制性,能使地方和学校层
5、面的课程运行体现共同的教育价值和目标。在学前教育领域,目前我国尚无国家层面的幼儿园教育课程制度。2001年以来,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虽然对幼儿园教育的内容、目的和实施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但这些要求多属于原则性和导向性的倡议,对各幼儿园实际的课程建谢口实施难以真正起到有效的指导、规范作用。虽然地方教育部门和幼儿园因此被赋予了极大的课程开发自主权,但由于缺乏具体的制度设计,尤其是制度上对“幼小衔接”问题的忽视,面对应试教育理念的向下传导,幼儿园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常常在应然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实然的民众教育需求之间摇摆,由此一方面造成幼儿园课程开
6、发和实施质量参差不齐、小学化”倾向突出;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性建议,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去小学化时采取“一刀切”,或将教材视为“小学化”的重要表现而一律加以禁止,甚至连教师的教学用书也列入了黑名单;或不允许幼儿园开设任何所谓的兴趣班“特长班等对儿童提前进行识字和算术的技能训练等教育。事实上,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是要纠正不合理、不规范的课程内容及教学组织方式,明确哪些课程知识和教学方式在幼儿园教育中是合法”的、科学的,而不是武断地去消除某种课程的表现形式(如教材)或某类教育内容(如识字)。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管理者、幼儿园教师,还是幼儿的家长,都迫切需要了解什么是合法的幼儿
7、园课程知识,而课程知识的合法化又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即所谓的课程知识供应制度的保障。课程知识供应制度是在课程知识的选择、组织、分配和传递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正式的、定型化了的行为规范体系。不仅控制着课程知识的选择、组织和分配,同时还影响着课程知识的理解与解释。从世界范围看,构建国家性学前教育课程制度是各国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如:瑞典早在1998年即颁布了第一部全国性的幼儿园课程标准;2000年,英国颁布了针对35岁儿童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并专门成立课程设置委员会,制定了相应的课程大纲,规定了具体的课程设置;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也在2000年修订了课程标准框架,明确了儿童在各个学习领域的课
8、程标准。这充分表明,由国家主导制定课程制度来保证幼儿园课程质量具有可行性。(三)幼儿教师培养培训、职业准入和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目前,在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倡导的主题教学、探究式教学、游戏教学等教育模式,不仅对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一定要求,而且还考验教师对幼儿教育课程的理解、整合和创生等能力,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但当前我国的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适应这种要求,导致不少教师直接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移植到幼儿园。为此,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就成为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迫切需求,但在这方面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亟须从制度层面加以破解。首先,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制度的不完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教育 小学 制度 基础 对策 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903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