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三维探地雷达检测技术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三维探地雷达检测技术标准.docx(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1IeS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团体标准T/CMEA-2022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三维探地雷达检测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3dgroundpenetratingradardetectionofurbanroadundergrounddisasters(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2022-XX-XX 发布2022-XX-XX 实施发布中国市政工程协会1总则1.01为规范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三维探地雷达检测技术,提高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检测水平,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国内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三维探地雷达检测工作全流程,其他场景可参照使
2、用。1.03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三维探地雷达检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三维探地雷达3dgroundpenetratingradar采用阵列天线激发、接收技术,通过对某区域探测,能够形成高密度三维立体电磁波数据的一种探地雷达。2.1.2 地下病害体undergrounddisasters存在于地面以下的空洞、脱空、疏松体、富水体等威胁城镇道路安全的不良地质体。2.1.3 顺延切片inlineslice沿三维探地雷达探测前进方向且垂直地面的剖面。2.1.4 垂直切片crosslineslice垂直三维探地雷达探测前进方向且垂直地面的剖面
3、。2.1.5 水平切片timeslice垂直于雷达波传播方向的不同时间或深度的切片。2.1.6 轨迹切片pathslice按雷达移动轨迹形状显示的不同时间或深度的切片。2.1.7 空洞cavity道路下方由于地质作用、地下施工、地下设施破损等原因形成的较大洞体,净深一般大于或等于0.5m。2.1.8 脱空cavityunderneathpavement由于路基土体自然压实沉降,在路面结构层与路基土体之间形成的净深较小的离隙空间,净深一般小于0.5m。2.1.9 疏松体looselyinfilledvoid密实度明显低于周边土体的不良地质体。2.1.10 富水体water-richvoid含水量
4、明显高于周边土体的不良地质体。2.1.11 测线surveyline由单个通道检测点组成的线状轨迹。2.1.12 测线束surveylinegroup三维探地雷达单幅全部通道的测线集合。2.1.13 单幅宽度singlesurveywidth三维探地雷达单个测线束数据所覆盖区域的宽度。2.1.14 干扰源inlerferencesource在地下病害体检测中,影响探测信号质量、数据信噪比和探测深度的各种干扰因素。2.2 符号C一一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D一一探测目标深度;f一一探地雷达天线主频h一一深度;K加权系数;Nmin一一最小测线束数;T一一记录时窗;V一一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
5、度;Warea测区宽度;一三维探地雷达阵列天线宽度;X一一横向分辨率;2电磁波波长;C一一相对介电常数:3基本规定3.0.1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检测在满足检测深度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三维探地雷达技术。3.0.2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三维探地雷达检测应保证定位测量的准确性和雷达数据的完整性。3.0.3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三维探地雷达检测应查明地下病害体的几何尺寸及与相邻地下设施的空间关系。3.0.4三维探地雷达探测深度不足的区域,应使用二维探地雷达进行补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4技术准备4.0.1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三维探地雷达检测技术准备应包括下列内容:1资料收集;2 现场踏勘;3 检测设备选择;
6、4 三维检测试验;5 编写检测方案。4.0.2检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探测目的、范围、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层信息和工期;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作业环境分析;3 检测重难点分析和应对措施;4 检测依据的规范、标准和技术资料;5 测线布设方案及工作量;6 进度计划和实施过程的控制;7 仪器设备和人员组织;8 交通组织及道路安全作业保障措施;9 拟提交的成果资料。4.0.3检测前收集的与检测有关的资料宜包括下列内容:1 测区内的道路工程、地下工程等设计和施工资料;2 测区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图和控制测量资料;3 测区内地下管线分布资料和管道内检测成果资料;4 测区内历年道路塌陷信息和修复资料
7、;5 测区内近期地下管线破损、漏水相关资料;6 测区范围内探地雷达典型干扰源的分布情况。4.0.4正式检测前应根据深度利精度要求,通过参数试验确定下列内容:1 三维探地雷达天线主频;2 三维雷达天线阵列离地高度;3 定位装置精度及配置;4 采集方式和采集参数。4.0.5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检测流程宜按图4.0.5进行:图4.0.5道路地下病害体三维探地雷达检测流程图5检测设备5.0.1三维探地雷达系统应包括雷达主机、阵列天线、采集触发装置、定位测量装置、采集控制软件、数据处理软件。5.0.2定位测量装置宜采用RTK+惯性导航的组合测量模式,保证RTK设备因建筑物遮挡失锁之后,坐标数据的精度满足三
8、维探地雷达成像要求。定位测量其它要求应参照现行国标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执行。5.0.3三维探地雷达阵列天线离地高度应可调节,三维探地雷达系统可按道路正常行驶速度移动检测。5.0.4三维探地雷达采集控制软件应具备以下功能:1调整时间窗口、道间距和硬件增益等参数;2 实时显示定位坐标和定位状态;3 各通道数据实时显示或切换通道实时显示;4 雷达检测轨迹或轨迹切片实时显示;5 雷达速度限制提示、当前移动速度提示、速度预警和超速提醒;6 实时测线轨迹轮廓交叠预警和交叠提醒;7 雷达数据和定位数据实时采集、存储、显示。5.0.5三维探地雷达数据处理软件宜具备以下功能:1 顺延
9、道路方向切片显示;2 垂直道路方向切片显示;3 水平切片与地图轨迹叠加显示;4 可沿任意方向剖切显示;5 测线轨迹编辑和修正:6 异常目标几何属性量取;7 三个切片方向独立信号处理;8 各切片之间异常目标可关联定位;9 支持导出CAD工程图;10 支持在线和离线地图切换。5.0.6三维探地雷达硬件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 系统增益不小于150dB;2 信噪比不小于IlodB;3 动态范围不小于120dB;4 工作温度-20C60C;5 雷达通道数不低于8个;6 通道间距不大于地下介质中波长的1/4;7 各通道时间不一致性小于1%FS;8 各通道幅度不一致性小于2%FS。5.0.7搭载三维
10、探地雷达进行检测的车辆应为经过备案的专项作业车,并应配置影像记录设备、警示标志和警示灯具。5.0.8定位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数据接收帧率不小于IOHz;2定位数据平面精度应优于5.0cm;3 定位数据高程精度应优于20.0cm;4 支持差分信号接收功能;5 支持接收CORS定位坐标。5.0.9影像记录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装在检测平台两侧及后方至少3个方向2分辨率应大于或等于1080P;3具有夜视功能;4帧率应大于或等于25帧/S;5目标定位精度应小于或等于LOm;6 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6数据采集6.0.1数据采集前应进行现场踏勘,收集管线、人防、地铁、过往塌陷、车道宽度等影响数据采
11、集的信息。6.0.2正式采集前应根据深度和精度要求,通过参数试验确定天线主频和采集参数。6.0.3天线频率的选择应优先满足探测深度的要求,在满足探测深度前提下,宜选用频率较高的天线。6.0.4根据现场踏勘信息,对重点区域和过往塌陷区域,在三维雷达检测基础上,宜采用中心频率不高于所用三维雷达的二维探地雷达进行验证检测。6.0.5三维探地雷达应满足通道间距小于被测介质中雷达主频对应波长的1/4。6.0.6三维探地雷达应采用距离触发模式采集数据,且触发间距不应大于5cm。6.0.7三维探地雷达测线束布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测线束布设应使三维探地雷达数据尽可能覆盖整个检测区域;2 测线束宜避开地形及其它
12、干扰的影响;3 测线束长度、间距应使异常体雷达成像完整、连续:4 测线束宜通过已知点布设;5 测线束之间应有一定重叠,且重叠跨度宜不小于阵列天线通道间距。6.0.8三维探地雷达测线束布设的最小测线束数可按公式6.0.8计算:式中:Nmin一一最小测线束数;Vlre测区宽度(m);Wradar一一三维探地雷达阵列天线宽度(m)。6.0.9三维探地雷达记录时窗宜根据探测深度和雷达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确定,可按式(6.0.9)计算:?nT=K?(6.0.9)式中:T记录时窗(ns);K加权系数,取1.31.5;D探测目标深度(m);v一一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mns)o6.0.10三维探地雷
13、达采样点数宜设置为512点,采样率宜设置为雷达主频的20倍。6.0.11介质中电磁波传播波速可按式6.0.11计算v=-=(6.0.11)后式中:v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mns);c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取0.3m/ns:%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6.0.12三维探地雷达深度分辨率宜取介质中雷达主频对应电磁波长的1/4,介质中电磁波长2 = 1000可按下式计算:(6.2.12)式中:一一介质中电磁波波长(m);c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m/ns),取0.3;f探地雷达天线主频(MHz):J一一介质相对介电常数。(6.0.13)6.0.13三维探地雷达在介质中的横向分辨率宜按下式计算
14、:X=J.+.式中:X介质中横向分辨率(m);介质中电磁波波长(m);h深度(m)o6.0.14三维探地雷达在城镇道路的检测深度及分辨率应参照天线中心频率按照表6014取值:表6014三维探地雷达常用中心频率与探测深度、分辨率的关系中心频率(MHz)介质中波长(m)(r=9)最大探测深度(m)深度分辨率(m)横向分辨率(m)(表面最大深度)9000.111.00.0280.028-0.246000.171.20.0420.042-0.324500.221.80.0560.056-0.454000.252.00.0630.063-0.52000.52.50.130.130.81700.592.8
15、0.150.15-0.921001.04.00.250.25-1.446.0.15三维探地雷达数据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1测区数据覆盖率达到100%;2深度方向上目标信号跟直达波重叠时,应使用更高频率天线重新采集;3 数据丢道超过10%时,应降低移动速度,对该区域重新进行数据采集;4 定位信息偏离道路,造成测线轨迹混叠时,应重新采集混叠区域数据。6.0.16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三维探地雷达数据采集时应及时填写现场记录,记录内容应清晰、准确、完整,记录表格式应按照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6.0.17占道围蔽检测时,应按城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规范GA/T900规定,做好交通安全围蔽措施。6.0.18当遇
16、大风、暴雨、冰雹、大雾等黄色以上天气预警时,应暂停外业作业。7数据处理7.0.1三维探地雷达数据处理应满足下列要求:1不改变处理后数据信号的相位关系;2 处理后数据信号的幅度不饱和;3 不改变处理后各道数据空间位置;4 不改变处理后数据的双程传输时间。7.0.2三维探地雷达数据处理宜使用以下方法:1零点校正;2去除背景干扰信号;3去除直流偏置信号;4信号带通游波;5去除多次反射;6三维偏移处理;7信号增益调节。7.0.3背景干扰信号非水平状时,宜采用滑动窗口逐道去除背景,窗口宽度宜根据实际干扰特性来定。7.0.4直流偏置信号不是固定值时,宜采用滑动窗口逐点去除直流偏置信号,窗口宽度宜设置为64
17、点。7.0.5带通滤波前宜先做频谱分析,滤波参数中低频截止取信号主频的1/4,而频截止取信号主频的4倍。7.0.6去除多次反射、提高纵向分辨率宜采用反褶积法,参数设置中子波宜取最小相位子波。7.0.7三维偏移处理宜采用三个切片方向独自偏移处理,应选取合适的介电常数或传播速度,避免出现向上画弧,导致成像失真。7.0.8偏移处理前,应采用以下方法获取地下电磁波传播速度:1 已知埋深目标标定法;2 点目标双曲线拟合法;3 共中心点速度扫描法;4 取芯后实验室测定法。7.0.9信号增益调节应在其他方法处理完后进行,宜根据信号特征选用适合的增益方法:1信噪比较好时采用自动增益;2信号衰减较慢时采用线性增
18、益;3信号衰减较快时采用指数增益;4信号整体较弱时采用固定增益;5信号从上到下强弱交替变化时采用分段增益。7.0.10三维探地雷达数据处理步骤应符合如下流程:7.0.11三维探地雷达水平轨迹切片发生异常扭曲时,应对扭曲偏离点采用手动纠偏处理,扭曲长度超过测线长度10%时,应放弃处理,重新采集该测线数据。7.0.12对重点或复杂区域除按切片显示处理外,还宜做旋转、透视、开挖等三维显示处理。8数据解释与验证8.0.1三维探地雷达数据解释应根据顺延切片上的相位、幅度、同相轴连续性,以及垂直切片和水平切片上的轮廓形态特征来综合分析判定。8.0.2三维探地雷达数据解释结果应结合视频记录信息、现场调查信息
19、,排除地上干扰、地下干扰和电磁干扰后综合确定。8.0.3三维探地雷达数据解释需排除的主要干扰源包括以下内容:1地上干扰:临近建构筑物、过街天桥、高架桥、指示牌、井盖、金属围挡、金属栅栏、车辆等;2地下干扰:管线、管沟、管廊、井室、地下通道、防空洞、掩埋井盖、树根等;3电磁干扰:变电室、架空输电线缆、信号发射塔等。8.0.4三维探地雷达数据解释结果应包括地下病害体的平面坐标、平面面积、埋藏深度、垂向尺寸和严重程度等信息。8.0.5三维探地雷达数据解释应符合图8.0.5的步骤:8.0.6三维探地雷达数据解释成果验证数量宜符合下列规定:1空洞、脱空全部验证:2严重疏松验证数量不少于严重疏松总数的20
20、%;3 一般疏松验证数量不少于一般疏松总数的10%;4 富水体全部验证。8.0.7三维探地雷达数据解释结果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验证:1根据解释结果,使用便携式雷达进行复测;2 复测圈定病害平面范围,并进行现场标注;3 根据病害严重程度,采用钻孔或开挖方式进行验证;4 钻孔验证时,采用内窥镜记录病害内部信息;5 开挖验证时,量取病害准确空间信息;6 根据病害内部信息和周围环境,调查病害形成原因。8.0.8钻孔验证除应符合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钻孔前,应查明地下设施情况,不得损坏原有地下设施;2 钻孔前,应及时进行围挡并放置警示标志;3 钻孔前,应
21、标注病害的雷达反射最强位置;4 宜在复测定位标注的指定位置钻孔;5 钻孔后应测量并拍摄影像资料存档;6 钻孔成果应汇总成表并留档记录;7 钻孔结束后,应及时封孔,回填材料结构强度应高于原结构强度。8.0.9钻孔验证现场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回次钻孔进尺不宜大于LOm,宜采取减压、慢速钻进法;2 对疏松体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或动力触探测试;3 对富水体取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8.0.10钻孔结果验证宜符合下列规定:1钻孔过程中发生掉钻时,宜判定地下病害体类型为空洞或脱空,并根据地下病害体净深归类;2当钻孔过程中钻进速率较上部钻探层明显加快、标准贯入或动力触探击数较上部钻探层明显降低时,宜判定地下病害
22、体类型为疏松体;3提取土样为软塑、流塑或含水量高时,宜判定地下病害体类型为富水体。8.0.11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分类及其三维探地雷达图谱特征如表8011所示:8.0.12城镇道路干扰目标分类及其三维探地雷达图谱特征如表8.0.12所示:地下病害体图像特征振幅相位与频谱时间切片顺延切片垂直切片空洞不规则多边形,反射强度与周围明显不连续al倒悬双曲线形态或平板状形态,两端绕射波明显二-三倒悬双曲线形态或平板状形态,两端绕射波明显三振幅强顶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同向,底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反向:频率高于背景场脱空不规则多边形,反射强度与周围明显不连续倒悬双曲线形态或平板状形态,两端绕射波较明显-1.-三倒悬双
23、曲线形态或平板状形态,两端绕射波较明显=:.振幅强顶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同向,底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反向:频率高于背景场疏松体严重疏松体不规则多边形,反射强度与周围较不连续平板状形态,有轻微绕射波=平板状形态,有轻微绕射波He振幅较强顶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同向,底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反向:频率高于背景场一般疏松体平板状形态,绕射波不明显三季二-平板状形态,绕射波不明显振幅略强顶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同向,底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反向;频率高于背景场南水体不规则多边形,反射强度与周围明显不连续G平板状形态,绕射波不明显三平板状形态,绕射波不明显振幅强顶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反向,底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同向;频率低于背景场异常体图像特
24、征振幅相位与频谱时间切片顺延切片垂直切片金属管线线状延伸分布,反射强度与周围明显不连续倒悬双曲线形态多次波明显同相轴连续多次波明显振幅强反射波与入射波反向频率高于背景场非金属管线线状延伸分布,反射强度与周围较不连续1倒悬双曲线形态多次波不明显绕射拖尾短同相轴连续割振幅较强反射波与入射波同向频率高于背景场灯杆线状投账倒悬双曲线形态绕射拖尾较长倒悬双曲线一半形态振幅略强反射波与入射波反向频率略高于背景场过街天桥条带状延伸分布,反射强度与周围较不连续El倒悬双曲线形态多次波明显绕射拖尾较长I袋同相轴连续多次波明显Sa振幅较强反射波与入射波同向频率高于背景场井盖圆形亮斑,反射强度与周围极不连续t从地面
25、开始多次反射极强二七从地面开始多次反射强烈口LJ振幅极强相位不适用频率高于背景场异常体图像特征振幅相位与频谱时间切片顺延切片垂直切片井室矩形,反射强度与周围不连续3平板状形态绕射拖尾较长平板状形态拖尾不明显S振幅较强顶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同向频率高于背景场钢筋网网格状分布,反射强度与周闱明显不连续I密集双曲线形态绕射拖尾较长1密集双曲线形态绕射拖尾较长反射波与入射波同向频率高于背景场道路分层均匀平面分布I同相轴连续无绕射拖尾同相轴连续无绕射拖尾反射波与入射波同向频率略高于背景场箱涵条带状延伸分布,反射强度与周围较不连续nI1平板状形态绕射拖尾较长m同相轴连续多次波明显振幅较强顶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同向
26、频率高于背景场9成果报告9.0.1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三维探地雷达检测成果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 项目概况;2 技术依据;3 工作方法描述;4 仪器设备简介;5 数据采集方案;6 数据处理方法;7 数据解释;8 解释成果验证;9 重要成果分析;10 结论与建议;11 成果图件。9.0.2成果报告应内容全面、文字简练、结论明确、建议清晰、图表齐全,成果报告样例宜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9.0.3成果报告的插图、插表宜包括方法原理图、原始剖面图、三维切片图、仪器技术参数表、成果解释列表和检测数据列表。9.0.4成果报告中的成果图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成果图件应包括测线布设图、平面分布图、成果解释剖面图
27、及原始数据剖面图;2 测线布设图应标明测线、验证点、起讫点的平面位置和编号;3 平面分布图宜在工作布设图上编制,内容包括地下病害体编号、位置、平面轮廓和病害类型;4 成果解释剖面图宜沿用工作布设图中的测线编号,内容包括地下病害体空间位置、三维形态和病害类型;5 成果图件中的特征点及地下病害体图例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9.0.5应根据地下病害体的类型、规模、土质,结合三维切片中管线、井室等分布信息,分析病害体形成原因,给出相应的处置建议。10信息化管理o.o.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应包括检测数据管理、检测成果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等内容。10.0.2信息化平台宜具备下列功能:1 检测数据的入库、展
28、示、管理、编辑及输出;2 地下病害体信息的上传、查询、展示、统计及输出;3 地下病害体信息的专题地理信息分析;4 多期次检测数据对比分析;5 多期次检测成果对比分析;6 地下病害体三维切片展示:7 地下病害体大数据分析及风险预警。10.0.3信息化平台应以数据库软件为基础,数据内容宜包含检测原始数据、地下病害体信息、道路环境资料、现场影像资料和工程处理资料等。10.0.4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库的构建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21740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具有海量空间数据存储能力:2应支持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存储;3数据入库前应进行质量检查;4数据库应具备动
29、态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5应具有可靠的灾备机制。10.0.5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库应根据周期性检测数据及时更新,并应保留历史数据。10.0.6信息化平台的安全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的规定。10.0.7信息化平台的信息交换与应用服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的规定。10.0.8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数据管理应符合国家保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保密规定。附录A三维探地雷达检测记录表项目名称道路名称检测时间雷达型号/编号天线阵列宽度天线主频时间窗口道间距文件名测线方向测线编号测线起点测线终点测线长度(m)备注/异常情况现
30、场草图示例图例NA测竣以方陶4睾遣线说明操作员记录员复核员第页/共页附录B地下病害体检测项目报告参考示例报告编号:XXX项目检测报告委托单位:项目名称:检测项目:检测日期:报告总页数:检测单位名称报告日期声明1 .本报告无本单位CMA章、检测专用章和骑缝章无效;2 .本报告涂改无效;3,本报告无检测人员、编制人、校核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4 .对本报告如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15天内向检测单位提出书面意见,逾期不予受理;5 .本报告未经检测单位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经同意复制的复制件,应由检测单位加盖公司公章确认,未重新加盖公章的无效;本报告仅对报告中提到的本次检测路段有效,对于
31、由不可抗力如台风、洪水、地震、火灾、管网爆管、地下施工引起地下建构筑物破坏及土体流失或其它双方公认为属于不可抗力,本报告的检测结果不适用。1项目概况1.1 项目简介1.2 检测任务1.2.1 检测要求1.2.2 检测范围1.3 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1.3.1 重点分析1.3.2 难点分析1.3.3 应对措施1.4 计划工期2技术依据(1)检测依据的国标(2)检测依据的行标(3)检测依据的地标3地质环境分析3.1 区域环境3.2 地形地貌3.3 地质概况3.4 气候特征3.5 踏勘情况4资料收集(1)工程施工资料(2)工程地质资料(3)管线分布资料(4)管线漏水资料(5)道路塌陷资料5工作方法5
32、.1 工作原理5.2 工作流程5.3 测线布设方法5.4 内业数据处理5.5 病害数据解释5.6 病害处置方案6仪器设备6.1 设备工作原理6.2 设备选择依据6.3 设备配置方案7数据采集7.1 测线布设方案7.2 采集参数确定7.3 采集进度计划7.4 现场作业保障8数据处理(1)数据处理方法(2)数据处理流程9数据解释(1)数据解释方法(2)数据解释流程10主要成果分析(1)病害1严重性和成因分析(2)病害2严重性和成因分析(N)病害N严重性和成因分析11结论与建议11.1 探测结论11.2 处置建议12成果图件(1)病害1顺延切片、垂直切片、时间切片(2)病害2顺延切片、垂直切片、时间
33、切片(N)病害N顺延切片、垂直切片、时间切片道路病害体信息卡病害编号道路名称检测日期病害体所属数据名病害体类型病害体中心点坐标病害体埋深(m)病害体净深(m)平面面积(m2)具体位置顺延切片垂直切片图片【图片2时间切片地图定位图片3图片4现场环境图(东西方向)现场环境图(南北方向)图片5图片6钻孔验证图病害体内部图图片7图片8道路现状病害体与周边管线相对位置初步成因分析处置建议病害处置情况编制人审核人填报单位附录C检测成果代号和图例名称代号颜色图例说明特征点验证点特征点LD蓝LDlLD2OO测点、测线特征点用直径0.5mm实心圆表示;验证点YZ大红YZl用2mm小圆和Imm同心实心圆表示病害体
34、类型空洞KD大红1、范围线用线宽0.3mm实线表示,不同类型病害体可用不同内容填充;2、中心位置用直径Imm圆和中心加点表示。脱空TK大红疏松体严重YS蓝O一般YB绿ZYB1富水体FS褐一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
35、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城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规范GATT900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T2174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团体标准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三维探地雷达检测技术标准T/CMEA-2022条文说明5检测设备436数据采集447数据处理455检测设备5.0.3在城市高楼密集或树木遮挡区域,普通GPS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受影响,定位产生漂移,加惯性导航模块或使用具备惯性导航功能的GPS,有助于提升检测设备在GPS信号接收受影响区域的定位精度。6数据采集6.0.14三维探地雷达在城镇道路的检测深度及分辨率是按介电常数取9计算的结果,根据多地道路空洞、脱空等病害的时深转换经验,介电常数取9基本符合实际验证结果。7数据处理7.0.12对重点或复杂区域,按切片显示处理不易判明地下异常体实际情况,比如井室或井壁旁边的空洞,只用切片显示难以判定清楚,应对局部数据做精细化显示处理,如旋转、透视、开挖等,有助于分析其形状、规模和位置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99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