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申纪兰个人先进事迹学习.doc
《致敬申纪兰个人先进事迹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敬申纪兰个人先进事迹学习.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致敬申纪兰个人先进事迹学习 她是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从25岁第一次当选至今,她和人民代表大会共同走过65年的光辉岁月,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与成长。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致敬申纪兰个人先进事迹学习,希望你喜欢。致敬申纪兰个人先进事迹学习1入冬后,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愈发冷了。从村东头一路走到西头,快90岁的申纪兰虽然脚步有些蹒跚,但她不愿意让人扶。她心中牵挂着西沟村159户396名贫困人口:“脱贫攻坚路上,俺们决不掉队。”“老婶子,俺们家的日子有了起色,都是托你的福!”村民李起花紧紧攥着申纪兰的手。今年62岁的李起花患有心脏病,老伴前段时间又摔断了腿。申纪兰听说后,和
2、村委委员去看望,帮她在村里找了份保洁员的活儿,还推荐她儿子当村里的公益林管护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沟村和平顺县别的村子一样,山上光秃秃,自然禀赋极差,十户九穷。“石头沟石头山,谁干也发愁”,可申纪兰和老支书李顺达一道,带着村里人硬生生把石头山变成了绿水青山。不服输的性子成就了她。上世纪50年代,申纪兰担任西沟金星农林牧合作社副社长,提出进行劳动比赛,男女同工同酬,她干得比男劳力还好。改革开放后,西沟率先搞发展。村里刚开始办企业时,申纪兰带村民去外地考察,舍不得花集体的钱吃碗面,几个人硬是在外挨了一天饿,直到晚上回来才吃上饭。因为提倡“男女同工同酬”,申纪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当,就是64
3、年,成为全国唯一一位连任13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的议案,多与“三农”有关,“俺就是个农民,要多为农民办事。”现在的西沟村,集体经济搞得红红火火。香菇大棚、种驴场、核桃露厂、潞麻厂、服装生产车间,形成了以核桃露、小杂粮为主的绿色产业和红色旅游产业。如今,申纪兰依旧事无巨细、身体力行:参加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她想着合作社怎么联合起来,让长治的土特产走出大山;参加全国百佳名村走进振兴村活动,她和来自全国的名村代表聊天,汲取先进农村的经验,看能否找到新的突破口西沟的石头山,在几场寒流过后有些萧瑟。山上的那些树,是当年申纪兰带着村民“与天斗”时种下的,在寒风中孑然傲立,就像挺直了脊梁骨的西沟人。致敬
4、申纪兰个人先进事迹学习2还是那件寻常的深蓝色西装,齐耳的短发刚刚染过,眼前的申纪兰像每个代表那样忙碌着,为即将提交给人代会的建议做准备,让人忘记她已经89岁了。随着年岁增长,老人耳朵有些背了,双手却依然有力,一如她坚强的人生。申纪兰所在的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在太行山的山坳里。年轻时,她常常肩扛锄头下地干活,当时的妇女大多都“围着锅台转”,申纪兰就动员村里妇女走上田间地头参加劳动,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咱妇女地位不同啦,在各行各业都发挥作用,能撑起半边天。”说到变化,这位大山里走出来的传奇女子十分感慨,从25岁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到现在,60多年过去,她眼中的中国正在发生巨变,而她正是这一切的亲历
5、者。从西沟村到北京600多公里的路,申纪兰越走越“短”。第一次参会她骑着毛驴到长治,再转乘卡车、火车,路上走了4天多;如今上午出发,坐高铁下午就能回到村里。“太快了,我们的中国速度。”申纪兰说。昔日光秃秃的荒山“绿”了。“土不下山了,水不出川了,生态环境好,乡村旅游也跟着好了。”申纪兰说,西沟村的山是石头山,沟是石头沟,几十年来她和乡亲们一起在230多条荒沟里种树,如今满山的松柏郁郁葱葱,山上有两万多亩林坡、300亩果园,还有3万株核桃树。村里人的日子有了好光景。“西沟人吃得好,穿得暖,住进了新居,看病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日子真的越来越好了。”申纪兰说,“一想到能亲眼看到小康社会实现,我就很激
6、动、很高兴,我经历过吃都吃不饱的日子,知道这一切来之不易。”虽然已经年近九十,申纪兰依然闲不下来。她每天晚上“瞧新闻”,还不时下地看看,上山走走。每次到北京参会前,她都会上门走访群众,收集第一手资料。申纪兰提交的建议从来都离不开农村:从“村村都要通水泥路”到“修建公路不能侵占耕地”,从“搞好山区水利建设”到“老区如何致富”“中国的城市发展快、面貌好,农村稍微慢一点,但也步履不停。”谈到新时代的愿望,申纪兰说她有一个“文明梦”,就是希望中国的乡村“美起来”,每个村子都干干净净,文明,人人快乐。致敬申纪兰个人先进事迹学习3青青太行,劲松屹立。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自古就是要与河道抢耕地、与老天抢粮食
7、的地方。沧海桑田。曾经撂荒的山坡上,如今或已披绿,或梯田成片这里有一位执拗的耄耋老者,年复一年,仍坚持着自己劳作。春天播种,下地秋收,冬天除雪,步履日渐蹒跚,但她干起活来仍充满力量。除了不时整理行装进京开会,几乎没什么能把她和普通农妇一眼区别开。她是申纪兰,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抗战时期,她就担任过村里纺花织布小组的组长。一嫁到西沟村,她就积极参加劳动。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她成了副社长。这对奉行“好男人走到县,好女子不出院”古训的山里人来
8、说,已让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里,有一个坎始终过不去:为啥妇女的劳动报酬要少一半?申纪兰介绍说,按照当时的分工计酬方式,如果男人干一天活记10个工分,那么妇女只能记5个。不平等的报酬挫伤着妇女的劳动积极性,很多妇女只愿意干“家里活”,不愿出门参加社会劳动,而这又成为阻碍妇女地位提高的关键。为了让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申纪兰走家串户,向妇女宣传“劳动才能获得解放”的道理,同时努力做男社员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开始,男社员很多不同意。申纪兰认为,只有干出成果,才能让妇女不再受歧视。村里本来是男女共同协作劳动的。经申纪兰申请,社里专门给女社员划出一块地,和男社员进行劳动竞赛。男社员认为稳操胜
9、券,该休息就休息;被发动起来的妇女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始终在田间争分夺秒。最后,女社员赢得了竞赛。这场劳动竞赛在西沟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男社员都开始支持男女同工同酬。不久,全国妇联、山西省妇联的同志来到西沟村:一是考察;二是帮着申纪兰出谋划策。在妇联的支持下,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妇女提高劳动技能,还设立了农忙托儿所,使妇女能专注劳动。到1952年,西沟村已经实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1983年,西
10、沟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其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1984年,申纪兰从村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大胆进行改革。她主张:成林和有林山坡地仍归集体管理;耕地仍然包产到户、自主经营,但实行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添人增地、减人减地,确保土地不撂荒。最终,改革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适度,实现优势互补。1985年,结合申纪兰外出考察的经验,利用当地的硅矿资源优势,西沟村建立起第一个村办企业铁合金厂,当年实现利润150万元。此后,西沟村又建立起磁钢厂、石料厂、饮料厂,村办企业成了西沟村的经济支柱。但为了响应党中央保护环境的号召,不把污染留给子孙后代,20XX年,申纪兰和西沟村民决定,拆除了不符合国家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致敬 申纪兰 个人 先进事迹 学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