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溜索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第7课 溜索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溜索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7课溜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溜索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积累“盘桓”顷刻”“千钧之力”“战战兢兢”等重点词语。2 .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感受笔记小说的特点。3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4 .细读小说,感受本文简洁明快、比喻新奇的语言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怒江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夹击下,愤怒至极,在大山之中前撞后闯,左冲右突,十分磅礴险峻!如果依靠一根铁索,从奔腾咆哮的怒江,上滑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阿城的文章溜索去体验一番!【作者简介】阿城,原名钟阿城,中国当代作家。他的小说短小精悍而不失思想的
2、深度,语句简洁明快,短句刚健,善于用多个剪辑的小镜头来建构小说的背景图画,独具特色。代表作有遍地风流棋王树王孩子王等。【字词清单】【理解词语】盘桓:细水慢流的样子。涓涓:逗留,徘徊;回环旋绕。千钧之力:形容很大的力量。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战战兢兢:表示谨慎、害怕,偏重指害怕,含贬义。语出诗经:“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诚惶诚恐: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偏重指谨慎,在表示尊敬时不含贬义。锚铢:比喻极微小的数量。锚和铢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锚,四锚等于一两。锚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
3、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梳理小说故事情节,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划分段落】开端(1-4):马帮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发展(5-17):马帮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高潮(18-20):在首领的指导下胆战心惊地溜索Q结局(21-25):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新课精讲】课文的开头有什么作用?不信这声音就是怒江。首领也不多说,用小腿磕一下马。马却更觉迟疑,牛们也慢下来。开篇起笔突兀,从声音写起,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空旷、悠远而又悬念迭起的特定情境中。营造一种有大事将要发生的气氛。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首领也只懒懒说
4、是怒江,要过溜索了。第3段的两个“懒懒”各有什么含义?第一处“懒懒”写出了“我”的漫不经心,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危险的来临。第二处“懒懒”表现出首领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第4段语言干净、洗练,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分析。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用词准确、精简,语言干净、洗练,写出了山势的险峻。第5、6段是怎样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的?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
5、万丈之处盘桓。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本文是如何描写怒江的环境的?有什么作用?直接描写环境文中有大段的环境描写,直接刻画了怒江大峡谷的陡峭、艰险。先是听到声音,然后才是远眺。远眺怒江“深远似涓涓细流”,再近看,俯瞰江底,将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多角度展现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烘托出峡谷的险峻。间接描写环境文中有不少写人和牛直面险峻峡谷的感受和表现的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7课 溜索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96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