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纪兰事迹精神个人心得感想5篇大全.doc
《申纪兰事迹精神个人心得感想5篇大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纪兰事迹精神个人心得感想5篇大全.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申纪兰事迹精神个人心得感想5篇大全 申纪兰(1929年12月29日2020年6月28日),女,汉族,中共党员,出生于山西省平顺,1946年10月参加工作,1953年8月入党,现任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唯一的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那你知道申纪兰事迹精神个人心得感想都有那些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申纪兰事迹精神个人心得感想5篇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申纪兰事迹精神个人心得感想1不久前,记者在平顺县西沟村采访时,见到了老劳动模范申纪兰。从1952年当选为全国劳模到现在,她始终不渝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努力发展农村
2、社会生产力,从而在半个世纪的漫长生涯中,成为自觉履行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摒弃“官本位”意识的先行者初春时节,经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的介绍,记者来到申纪兰家。一进家门,见到的都是老家具,长长的条案是土改时期的,五六个旧箱子叠放在屋子两侧,还有一张旧木床,墙上挂着她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中央领导的合影,记录了她辉煌的经历,这恐怕是她家最值钱的物品。出门回头看,她家门上横联写着“艰苦奋斗”四个大字。门外是高高的太行山,昔日荒凉的石头坡,如今长满了绿叶松。附近山坡的纪念馆和纪念碑,已被长治市辟作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作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说,四、五十年前,她去北京参加一
3、届全国人大,从西沟村到长治市走了大半天,现在村村通公路,一个小时就到了。去年她的议案是关于兴建长(治)邯(郸)高速公路的,今年的议案是关于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的。这位50年前就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1973年到1983年担任过山西省妇联主任,是正厅级干部。但是当她接到山西省委组织部的正式任命时,认为自己在农村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因而她一不迁户口,二不领工资,始终不离开西沟村。半个多世纪以来,她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始终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能当上一至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全国只有申纪兰一个。为了让更多的干部受教育,长治市决定把西沟村作为廉
4、政建设基地,并规定凡是选拔到领导岗位的干部,必须到西沟村来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于是,领导干部来了,普通干部来了,共产党员来了,共青团员也来了。从2000年到2002年,到西沟村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市直干部达5000多人次。以代表劳动妇女的切身利益而闻名如今在许多岗位上,妇女和男人同工同酬乃至酬劳超过男人的事儿很多。可是,在四、五十年前的山西省农村,广大妇女在家庭里和社会上的地位与男人还是相差很远的。申纪兰所在的西沟村,那时候妇女穿衣服,要向公婆、丈夫要,新媳妇过了门儿,3年以后每年才给八尺布;至于吃的方面,向来是男人吃好点,女人吃坏点。1951年,她参加合作社劳动时,婆婆常对她说:“纪兰呀,咱
5、们全指望你爹过呢,好的让他吃,咱们吃赖点吧。”妇女不仅在家庭里地位底,在集体劳动时也得不到同等的机会和待遇。比如,妇女们在秋收农忙时折玉茭或在地里做些杂活,无论做了多少活、付出了多少劳动,在计算工作量时,习惯上两个女工顶一个男工,当时叫“老五分”,而且分数记在男姓家长的名下。全村有男劳力22个,女劳力24个。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村上要求妇女也参加劳动。在这种情况下,申纪兰向合作社提出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建议,但立刻遭到了男社员的反对,他们说女人不会耙地和匀粪等,只能牵一牵牲口、锄一锄田地。为此,申纪兰带领妇女们反复实践,努力掌握农业技术,经过一次次的劳动竞赛,终于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分配制度。这一
6、事迹于1953年刊登在人民日报上。从此,申纪兰以代表劳动妇女的切身利益而闻名全国。1954年,她被推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与审议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会上,她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握手、合影。从“合作化”到“市场化”的带头人早在1948年,申纪兰嫁到西沟村没两年、才19岁时,就积极参与带有“生产自救”性质的互助劳动。后来村上成立了生产合作社,李顺达担任社长,她被选为副社长。1955年,新华社报道西沟村的一篇*勤俭办社,建设山区,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他亲自撰文,高度评价和赞扬了这个村的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做法。此后,李顺达、申纪兰领导的合作社向全国发出了“开展劳动竞赛,提前
7、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倡议。那一时期,西沟村的生产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李顺达、申纪兰为代表的西沟人,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宁脱千层皮,不松一口气”的劳动干劲,在300多个干石山坡上植树造林,在200多条荒沟中筑坝造地,为建设贫困山区付出了巨大的劳动、辛勤的汗水,取得了显著成绩。即使在极“左”思想泛滥的期间,申纪兰也从未参与任何对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造反夺权活动,更没有成为任何一个“造反派”的头头;而是“劳动中处处走在前头,月月出满勤”、“掌犁、锄苗样样会干,推独轮车是好把式,脏活重活抢着干”。改革开放以后,西沟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全村的带头人,申纪兰顺应生
8、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组织群众搞活经济和提高收入水平上来,鼓励有条件的人家搞企业、做买卖、向专业户发展;同时,她还筹资兴办了铁合金厂和核桃露饮料厂,并且将“西沟人家”饭店开到了太原市。西沟人开始富裕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建起了楼房,配备了现代化的家用电器。然而,申纪兰自己还住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三间旧瓦房里。为了帮助西沟群众脱贫致富,她四处奔走,长期操劳,却从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从不考虑自己生活的改善,从不考虑自己怎样致富。“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近几年来,中央领导多次表扬申纪兰,高度评价她的精神和人格。江泽民总书记几次在北京接见她;李鹏委员长、朱镕基总理、胡锦涛副主席
9、等先后到申纪兰所在的西沟村视察工作,与她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长治市古称上党,乃是神农文化诞生之地,炎帝在这里“尝百草、兴稼穑,教农耕”,开创了中华民族农业文明之先河。明清以来,上党的药商、绸商、铁商走遍天下。史书上说这里“民多俭质而力农,士尚气节而务学。”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设在武乡县,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曾在这里工作。8年抗战中,沁源县没有出过一个汉奸,当时的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社论向沁源军民致敬。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这里都产生过许多英雄和模范人物,他们共同构成了“上党精神”,这就是战争年代以黄小旦、王来法等革命者为代表的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和平年代以李顺达、申纪
10、兰等人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改革年代以周满祥、韩长安等人为代表的改革进取的探索精神,以及明清以来上党商人的走遍天下的开放精神。但是,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地方,至今没有富裕起来。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所进步,但在全国地级市的排位却从上游掉到了下游。有的山区农民生活依然很苦,小伙子娶不起媳妇。尽管如此,一些领导干部官僚主义,对于改变落后面貌的要求并不迫切。申纪兰对记者说:“转变干部作风,恢复老八路的传统,就是发动群众,帮助群众,代表群众的利益,与群众心连心。”她还说,“干部不怕多吃苦,群众才能少受罪。”申纪兰事迹精神个人心得感想2入冬后,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愈发冷了。从村东头一路走到西头
11、,快90岁的申纪兰虽然脚步有些蹒跚,但她不愿意让人扶。她心中牵挂着西沟村159户396名贫困人口:“脱贫攻坚路上,俺们决不掉队。”“老婶子,俺们家的日子有了起色,都是托你的福!”村民李起花紧紧攥着申纪兰的手。今年62岁的李起花患有心脏病,老伴前段时间又摔断了腿。申纪兰听说后,和村委委员去看望,帮她在村里找了份保洁员的活儿,还推荐她儿子当村里的公益林管护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沟村和平顺县别的村子一样,山上光秃秃,自然禀赋极差,十户九穷。“石头沟石头山,谁干也发愁”,可申纪兰和老支书李顺达一道,带着村里人硬生生把石头山变成了绿水青山。不服输的性子成就了她。上世纪50年代,申纪兰担任西沟金星农林牧
12、合作社副社长,提出进行劳动比赛,男女同工同酬,她干得比男劳力还好。改革开放后,西沟率先搞发展。村里刚开始办企业时,申纪兰带村民去外地考察,舍不得花集体的钱吃碗面,几个人硬是在外挨了一天饿,直到晚上回来才吃上饭。因为提倡“男女同工同酬”,申纪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当,就是64年,成为全国唯一一位连任13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的议案,多与“三农”有关,“俺就是个农民,要多为农民办事。”现在的西沟村,集体经济搞得红红火火。香菇大棚、种驴场、核桃露厂、潞麻厂、服装生产车间,形成了以核桃露、小杂粮为主的绿色产业和红色旅游产业。如今,申纪兰依旧事无巨细、身体力行:参加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她想着合作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申纪兰 事迹 精神 个人 心得 感想 大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