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映路(天子路至天龙路连接路)工程--边坡结构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大映路(天子路至天龙路连接路)工程--边坡结构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映路(天子路至天龙路连接路)工程--边坡结构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映路(天子路至天龙路连接路)工程边坡结构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拟建道路位于周家坝,有城市道路可直达勘察区,交通便利。大映路(天子路至天龙路连接路)工程新建城市支路一条,设计车速为20kmh0道路全长1014.493m,宽度为14m,横断面布置为3.5m人行道+3.5m车行道+3.5m车行道+3.5m人行道=14m,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拟建项目交通区位图设计内容:木工程边坡结构部分的内容为道路右侧的边坡,左侧危岩治理工程部分由单独的设计单位专项治理,不在本次设计范围之内。2总则及设计规范、地质概况2.1总则1)边坡结构安全等级:一级2)边坡支护结构采用动态信息法设计施工。3)边坡结构
2、设计合理使用年限(环境边坡):50年;4)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5)凡施工图中无规定者照本说明施工。当本说明与施工图不一致时,以施工图为准。6)工程用材须符合设计要求,应按照相应的国家规范抽样检查,不合格者不得使用。7)工程用材强度等级均不得低于施工图中强度等级。8)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荷载。9)施工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现行各项施工验收规范。10)施工时注意栏杆等钢筋的预留预埋。2.2设计依据1)业主与我公司签定的设计合同:2)审查合格的万州区大映路(天子路至天龙路连接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重庆南江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二0二0年六月)3)万州区大映路(
3、天子路至天龙路连接路)工程方案设计高边坡专家论证4)万州区大映路(天子路至天龙路连接路)工程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上阶段审查意见及回复I万州区大映路边坡防护工程部分意见:1、建议根据不同高度优化加固挡墙的锚杆:回复:同意审查意见,根据不同挡墙高度采用不同的加固锚杆,挡墙高度小于10米时采用25的锚杆,节约造价。2、建议8-8剖后缘填平人行道:回复:同意审查意见,8-8剖后续填平至人行道。3、7-7剖前缘挡墙基地开挖太深,建议减小嵌岩深度:建议适当调整4-45-5,6-6剖面错索夹角,明确后缘减载范围:5、建议1-k2-2.3-3增加锚索排数;回复:优化7-7剖面挡墙尺寸,减少挡墙的埋深。优化4
4、-4、5-5、6-6剖面错索夹角(35优化为20),补充后续减戟标注。卜1、2-2、3-3剖面各增加一排埋地锚索,优化受力结构.6、结合道路排水系统完善边(斜)坡截排水设计;回复:截排水系统结合道路的排水系统设置,满足排水顺畅。2.4.2地形地貌拟建万州区大映路(天子路至天龙路连接路)工程总体为南北走向,勘察区属丘陵剥蚀地貌,线路左侧为高切坡,右侧为陡斜坡,区内地形起伏较大,拟建道路范围已有碎石土路通过,局部已人工平场。横向上场地地势东高西低,纵向上场地地势南高北低,绝对高程263299m,现根据微地貌的差异对各段道路的地形地貌分段描述如下:1、K0+000K0+066段纵向为近平台地貌,接天
5、子路,道路两侧为人行道,般高程263264.5m;2、K0+066K0+142段纵向为缓坡地形,纵向坡角约6,现状为水泥路,道路右侧为人行道,人行道外侧为陡坎已有挡墙支挡,道路左侧为已治理陡崖,陡崖坡角约50,现状路面高程264.5270.7m;3、K0+142K0+689.89段纵向为缓坡地形,纵向坡角约13,现状为碎石路,道路右侧为斜坡,斜坡般坡角约15250,K0+142K0+550段道路左侧分布已治理陡崖,K0+550K0+689.89段道路左侧分布陡崖未治理,陡崖坡角5575,高度3040m,为砂岩陡崖,局部裂隙较发育,现状路面高程270.7275.4m;4、K0+689.89K1+
6、014.89段纵向为斜坡地形,纵向坡角约312,最大坡角17,现状为碎石路,道路右侧为陡斜坡,斜坡一般坡角约1540,K0+550K0+820道路左侧分布陡崖未治理,陡崖坡角5565,高度2025m,为砂岩陡崖,局部裂隙较发育,现状路面高程270.7275.4m。其中K0+820-K1+014.89段穿过了已经工程治理的徐家院子滑坡,治理措施为抗滑桩。拟建线路区内地形地貌见照片15。照片1道路左侧高切坡格构护坡照片2道路左侧高切坡喷浆护坡照片3道路左侧高切坡尚未处理段照片4道路左侧陡斜坡段照片5道路末段徐家院子滑坡范围2.3 设计规范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
7、2)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3)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4)砌体结构通用规范(GB55007-2021)5)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6)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1)市政工程边坡及挡护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6-2011)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2009局部修订版)
8、(TB10025-2006)13)国家和地方的其它相关规范规定及标准2.4 地质概况(摘自地勘报告)2.4.1 气象与水文勘察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有“冬暖、春早、夏早,秋绵雨、多云翦,少霜雪”的气候特点,据万州区气象局提供的有关资料:万州区多年平均气温18.1度,元月最冷,平均6.7度,78月最热,平均3032度,最高温度43度,最低温度-3.7度:本地多年平均降雨量1181.2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占年降雨量的70夏季多大雨和暴雨,最大年降雨量为1635.2mm,最大月降雨量711.8m,最大日降雨量175mm,历年显长连绵降雨日143.8天,历年最大
9、积雪厚度5cm,最大瞬时风速33.3ms,风向多呈ESE和ENE,历年最高气压IOIo.3毫巴。最大区别为下部的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层块石含量相对较少,碎块石含量一般30-40%,本次钻探揭露该滑坡堆积层最大厚度为25.3Om(ZKI2)。4、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J:s-Ms):紫褐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局部含砂质条带。据勘探资料,泥岩分布于整个场地,为拟建道路区内基岩的主要岩性。5、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工S-SS):灰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矿物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为主。据现场调查和前期高切坡资料,该砂岩层主要分布在道路左侧的陡崖上,在
10、道路区范围内该层以夹层的形式分布于泥岩层中,该砂岩层为道路区基岩的次要岩性。6、基岩面及强风化层特征经地面调查和钻探揭露,拟建场区的基岩面主要随原始地形起伏而起伏,总体向西侧倾斜,据剖面揭示,区内基岩面的埋深变化较大,在道路里程K0+540K0+640段、K0+820K1+014.89段基岩面埋深大,一般15.3-23.1m,其余段基岩面埋深较浅,一般0.76.4m。场地中基岩强风化层厚度为08Om(ZK69)4.70m(ZKo4),经钻探揭露,其岩芯相对破碎,多呈碎块状、短柱状,岩石强度低。强风化层底界随基岩面(陡崖位置除外)起伏而起伏,岩土界面倾角一般5-33,陡崖、陡坎位置处坡角较陡,最
11、大可达75。2.4.5 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内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和高切坡上居民的生活污水。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拟建场地内的土层主要由人工素填土、块石土及粉质粘土夹碎块石组成。人工填土主要分布在场地表层,稍密,透水性强,由大气降水补给,短途径流排泄。该侧分布虽广,但厚薄不均且厚度总体较小,勘探过程中揭示该层或存在上层滞水,或无水,不构成统一含水层;而下部的块石土、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土层,由于夹含大量的粉质粘土,其透水性、赋水条件差,但应注意的是由于碎块石在粉质粘土内分布散乱,可能存在地表水下渗,在土体内局部淤积,特别在含块石较高的区域,在富水条件下
12、块石易沙化形成软弱带,对道路右侧的斜(边)坡造成不良影响。2.4.3 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拟建场地构造上位于万州向斜中部北西翼.岩层倾角较缓,呈单斜产出,无断层发育。经现场踏勘,在拟建线路起点中部的切坡处测得岩层产状155/6,岩层间层面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同时基岩岩体中发育两组陡倾裂隙,其产状、特征分别为:裂隙L1:275/75,裂面平直,局部微弯,闭合或微张,地表局部因卸荷张开可达IOen1,泥砂质半充填,间距0.526m,可见长度24m,裂隙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裂隙L2:20。/78,裂面平直,闭合或微长,泥砂质半充填,间距0.21.6m,可见长3m左右,裂隙结
13、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DBJ50T74-2014)P7表3.1.5,该场地岩体节理裂隙不发育。2.4.4 地层岩性据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场地内出露的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层(Qj)、崩坡积块石土层(Qe),滑坡堆积层(QF),下伏岩层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J岩层,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层(Q):杂色,结构稍密,主要由混凝I:、砂、泥岩碎块石及粉质粘土组成,碎块石块径一般在860mm,硬杂质含量1030%.该层主耍为修筑道路人工抛填而成,堆填时间35年。该层广泛分布于整个道路区,本次钻探揭露填土层最大厚度12.80m(ZKlO
14、)。2、第四系全新统块石土层(QJi):灰褐色,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夹少量粉质粘土组成,粉质粘土多呈可塑状,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砂、泥岩碎块石分布散乱,结构松散稍密,块径1075cm,碎块石含量5070该层主耍分布在道路里程K0+140-K0+820段右侧的陡斜坡上,其中在道路K0+540-K0+640段厚度较大,本次钻探揭露块石土层最大厚度16.90m(ZK43).2.4.5 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该层位于徐家院子滑坡内,上部由人工素填土覆盖,下部为粉质粘土夹碎块石,该层的物质成分与全新统人工素填土层和块石土层类似,隐患,由于切坡上植被较多,且本次道路勘察未受委托
15、对边坡进行详细勘察,也无实物工作量,极有可能存在类似的不良地质现象,业主在了解现场实际情况后现已另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单位对该高切坡进行专项勘查工作,该切坡的稳定性评价及处置措施应严格按高切坡专项审查意见执行,待该大映路内侧高切坡勘察设计施工完成后,本项目的道路方可进行施工。照片6本次勘察初步调查切坡上存在的小危石徐家院子滑坡拟建线路末段已位于徐家院子滑坡内,该滑坡已进行了专项的勘察、设计及施工治理,并通过了国土.部门验收,经由万州区地质环境监测站出具的万州区草街子-徐家院子滑坡监测报告结合本次勘察对整个滑坡的地面调查,徐家院子滑坡治理工程(设置抗滑桩)竣工后,治理效果显著,未发现地面有变形
16、、开裂等现象,在后期持续的专业监测中也未发现变形迹象,目前徐家院子滑坡稳定性较好,拟建线路应在不得降低滑坡的稳定系数(即在滑坡体上加攀)的基础上进行筑路痛工.在本道路修建前,应由原滑坡治理单位对修建道路后的安全性进行复核计算,提出专项的设计、施工建议,道路的修建应严格按照专项方案执行。除此之外,据区域地质资料,区内岩层呈单斜产出,无断层发育:据钻探揭露,也未发现勘察区内存在地下洞室、软弱夹层,也未发现有埋藏的河道、丘浜、墓穴、防空洞等对拟建工程的不利的埋藏物;据野外实地调查,拟建线路右侧的斜(边)坡未见变形、滑移等迹象,斜(边)坡坡脚的各挡墙也未发现有开裂、鼓胀等现象。2.4.7设计参数建议表
17、(与地勘报告保持一致)岩土名称於埴上块石土粉质粘土夹碎块石汉岩心岩结构面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层面裂隙裂隙天然重度(kN11O20-20.5*20.523.4*25.423.3*25.3饱和近度(kNmi)20.5*21.5*20.721.2*26.21.2*26.3*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强风化带裂隙及中等风化带构造裂隙中,因受地形、岩性、构造的控制,隔水泥岩与含水砂岩近水平相间相互处置,岩层表面又被弱透水的土层覆盖,同时道路右侧为陡斜坡地形,致使地下水补给渗入条件差,有利于地表水顺坡径流和排泄,因此,尽管区内降雨充沛,但雨后多形成地表径流排泄,涌入补给地下水水量总体甚微,致使基岩富水
18、性弱。2.4.6不良地质现象大映路内侧高切坡:由于受业主委托(见勘察任务委托书),大映路内侧的高切坡不在本次的勘察范围内,但拟建线路位于高切坡正下方,本次对该切坡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工作:大映路内侧高切坡位于道路里程K0+50K0+820段左侧,长度770m,坡高1851m,由北至南呈条带状展布;据现场实地调查:此段高切坡坡体成分主要为砂岩,边坡坡向270280,据赤平投影图1分析,该边坡为切向坡,边坡高度大,且受裂隙1的切割影响,边坡表部易掉块,该高切坡岩体类型为11类,整体边坡破坏模式沿45。+/2滑移,其等效内摩擦角取65,边坡破裂角为45+/2=61.5。0 QI” 275N75 的 20
19、z78, 01556 * 273,z75, n斜投蹈(上耕)经访问调查,该切坡已基本按前期勘查设计成果(锚固、支撑、封填、注浆、勾缝、排水等措施)施工完毕,并通过了万州区国土部门的竣工验收。在竣工(2007年10月)后至今,也未发现有切坡上有岩石滚落、崩塌等现象,但在本次勘察的地面调查中,发现切坡上局部位置仍存有少量小危石,方量25成分布在道路里程K0+550段的左侧切坡上尚未处置(见照片6),一旦垮塌将对道路产生较大的安全K0+168段右侧边坡坡度较陡,且无支挡措施,按设计标高回填后,考虑到车辆的加载,路基易沿边坡坡面发生滑塌,建议在道路右侧边线位置设置玳力式挡墙进行支挡后再进行该侧路基的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映路 天子 路至天龙路 连接 工程 结构 部分 施工图 设计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87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