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25).docx
《中长期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长期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25).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长期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25)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和关于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见的要求,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为确保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县,细化相关配套政策,建立部门联动、上下衔接、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特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十三五期间,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一)十三五期间取得成效十三五以来,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截止2020年底,城镇共完成高标准农田
2、建设项目300个,面积达200万亩。在农田水利设施和基础设施、农田防灾抗灾减灾、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1、农田水利设施显著改善。2016年以来,农田水利设施和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田间道路通达率、农田电网覆盖率不断提升,农田格局规模化明显改观,灌排设施和水源设施持续完善,使得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在田、水、路、林等方面形成了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机能行、林成网的良好格局,提高了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2、农田防减灾能力增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田配套了石坎、排水沟、桥
3、涵、蓄水池、泵站、机井等,基本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根据防护需要,主要在道路、沟渠两侧新建、修复农田防护林网,在丘陵山部地区,新建、修复石坎梯田,合理修筑岸坡防护,在水网平原地区科学治理沟道坑塘。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缓解了渍害涝害、减少了水土流失、降低了风沙灾害。3、农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采取田块整治、坑塘沟渠治理、节水灌溉、防护林建设、绿色农业技术使用推广等措施,调整优化了农田空间格局,改善了农田利用方式,增强了农田生态防护能力,减少了农田水土流失,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发挥了修复和保护作用。通过推广良种良法、耕地地力提升培育、节水灌溉,减少了农业生产
4、投入品的使用,城镇化肥使用总量和强度稳步下降,为实现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4、农民增收致富卓有成效。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出效率,使每亩农田平均节本增收约300元,增加了农民务农收入,也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益。农村土地流转不断增加,释放的劳动力通过外出劳务收入增加,同时获得土地流转费。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但积极促进了农业发展,同时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二)十三五期间存在问题1.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难度逐年增加。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优质耕地资源不可避免地被占用。耕地流向其他地类面积不断加大,而易开发
5、整理的耕地后备资源明显减少,十四五期间新/补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难度不断加大。随着可建耕地面积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减少,可建高标准农田的资源也刚性减少。相对集中连片、施工容易、政策处理难度不高的耕地大部分已建成了高标准农田,剩下未建地块多为零星分散、工程难度较大的偏远地块,新增耕地潜力有限。2、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压力不断增大。随着物价水平上涨和农村劳动力短缺及工资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也随之上升。已难以满足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改造的实际需要。尤其是,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深入推进,集中连片、施工条件较好的地块越来越少,建设难度不断增大,建设成本持续攀升,资金需求大、筹措难,按专家论证及基层
6、反映实际情况测算,平原区亩均投资通常需要3500-4500元,丘陵低山地区亩均投资甚至高达5000-8000元,才有可能达到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方面的全部要求,因此需要切实增加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提高标准。3、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需求迫切。由于资金使用、投入标准、建设内容、组织实施等各方面要求不尽一致,造成部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标准不一、质量不高。尤其是部分已建设高标准农田存在建设标准低、工程老旧化、配套不合理、抗灾减灾能力不强等问题,迫切需要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4、建后管护亟待进一步加强。农田建设三分建、七分管。部分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仍然存在工程设施产权不明、管护权责不清
7、、管护资金缺乏、管护责任难落实等问题,后续缺少长期监测评价和跟踪督导,一些项目日常管护不到位,设施设备损毁后得不到及时有效修复,常年带病运行,工程使用年限明显缩短。5、绿色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以往的建设偏向于产能提升,对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在设计和施工等全过程中,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有待加强,部分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简单硬化沟渠道路的现象,同时农田地力下降、农田面源污染、生态病虫害等方面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高标准农田支撑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
8、口粮绝对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加强资金整合,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充实建设内容,加强建后管护,切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确保建一块成一块,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1.多元投资,社会参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金投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新型经营主体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性,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2、地制宜、科学布局
9、。根据农田基础条件、增产潜力、障碍因素、经济水平等情况,以稳定的可长期利用的耕地为基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整合完善建设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监管考核、统一上图入库。3、建改并举、注重质量。在保质保量完成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分类施策、新建与提标改造并举,切实解决部分已建高标准农田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建设标准低等问题,有效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4、绿色生态、健康优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农田建设全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止过度硬化,随意砍树和填塘,尤其注重防止工程建设及生产对水系、土壤的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5
10、、注重管护、良性运行、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利用评价,确保建设成效。完善后期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经费,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强化长期跟踪监测。6、依法严管、良田粮用、强化高标准农田用途管控,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切实避免出现先建后占等短期行为。落实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加强高标准农田建成前后的产能目标监测与评价。三、目标任务集中力量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进一步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到2025年,累计建成500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50万亩高标准农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50万亩。以新建为重点,推进农田综
11、合治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稳定保障粮食产能。到2030年,累计建成800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100万亩高标准农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50万亩。以改造提升为重点,切实解决部分已建高标准农田设施配套不足、建设标准低等问题,着力推动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生态一体化建设。四、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应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高标准农田质量标准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结合实际,统筹抓好农田配套设施建设和地力提升,确保工程质量与耕地质量。(一)田块整治1.建设标准。根据土壤条件和灌溉方式合理确定田面高差和田块横纵向坡度。平原区以修筑条田为主,平原区条田长度宜
12、为200m-1000m,宽度宜为50m-300m;丘陵区以修筑梯田为主,长度宜为100m-20Om,梯田土坎高度不宜超过2m,石坎高度不宜超过3m,梯田化率宜达到90%以上,地形坡度应在6度以下。农田土体厚度宜达到0.6m以上,通体无明显的障碍层次,水田耕作层厚度宜在02m左右,水浇地和旱地耕作层厚度宜在0.25m以上。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一般不超过8%。2、建设内容。以田块修筑、耕作层剥离回覆、细部平整等为主要建设内容。通过合理归并和平整土地,实现田块规模适度、集中连片、田面平整,耕作层厚度适宜。尽量与现有高标准农田地块形成区域连片性布局。(二)土壤改良1.建设标准。改良后的土壤宜达到三泥七沙
13、或四泥六沙的壤土质地。土壤PH应保持在6.0-7.5,盐碱区不高于8.5,盐分含量不大于0.3%。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原区一般不低于15g/kg、山地丘陵区一般不低于12gkg。耕地质量等级宜达到7等以上。2、建设内容。针对市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氮素不足,严重缺磷,部分缺钾,重点开展地力培肥。因地制宜推广秸秆直接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深耕深松,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耕作层厚度,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减少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危害和肥料损失。(三)灌溉和排水1.建设标准。农田排涝标准,旱地、水浇地暴雨重现期宜采用5年-10年一遇,可采用1天至3天暴雨1天至3天排除,设施农业种植区宜采用1
14、天暴雨1天排除。水田暴雨重现期宜采用10年一遇,可采用1天至3天暴雨3天至5天排至耐淹水深。农田排渍标准,旱作区在渍害敏感期间可采用3天至4天内将地下水埋深降至田面以下0.4m-0.6m稻作区在晒田期3天至5天内降至田面以下0.4m-0.6m对于无盐碱化威胁的地区,地下水位控制在0.8m以下,盐化平原区地下水位控制在1.2m以下。对于地下水矿化度较高的地区,除满足防渍要求外,还应将地下水位控制在地下水临界深度以下。井灌区灌溉保证率达到75%以上,其它灌区灌溉保证率达到50%以上。2、建设内容。通过加强田间灌排设施建设和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充分利用地表水和现有水系,新建和完善现有水源,加强田间灌排
15、工程与灌区骨干工程的衔接配套,完善现有灌溉渠系。主要开展塘堰、小型拦河坝、农用机井、小型集雨设施、泵站、疏浚沟渠、衬砌明渠、排水暗渠和渠系建筑物田间灌排等设施建设,其中机井设计须经济合理,严格控制开采深层地下水。发展节水灌溉,因地制宜实施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喷灌、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对局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和宜引起洪涝灾害的农田地块等,通过完善排洪渠道、加固或修复现有坝体、修建泵站等基础设施,减少洪涝灾害。(四)田间道路1.建设标准。机耕路路面宽度一般为4-6m,宜采用混凝土、沥青、碎石等材质,暴雨冲刷严重地区应采用硬化措施。生产路路面宽度一般不超过3m,宜采
16、用碎石、素土等材质。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例,平原区达到100%、丘陵区达到90%以上。当田间道路与田面之间存在宽度或深度大于等于05m的沟渠或田面与路面的高差大于0.5m时,应设置连接坡道或涵管,连接坡道或涵管宽度取3m-4m,纵坡坡度宜大于15%o2、建设内容。田间道路布置要适应农业现代化生产的需要,与田、水、林、电、村规划相衔接,统筹兼顾,合理确定田间道路的密度和道路宽度。根据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及农机作业要求,新建和改造田间机耕路、生产路、坡道涵管、错车道和末端掉头点等附属设施,以方便农业机械化作业和田间人工作业。通过田间道和生产路建设、桥涵配套,合理增加路面宽度,提高
17、道路的荷载标准和通达度,满足农业机械通行和农机作业、农业物资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的要求。(五)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1.建设标准。根据因害设防原则,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应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与田块、沟渠、道路等工程相结合,与农村居民点景观环境建设相协调。平原区林网占地率不大于4%,丘陵区在沟渠、道路两侧或一侧植树12行。主防护林带垂直于当地主风向,副林带垂直于主防护林带,林带间距约为防护林高度20-25倍,主防护林带宽3-6米。农田防洪标准为设计暴雨重现期为10-20年一遇,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低于90%。2、建设内容。在风沙危害易发区,结合立地和水源条件,兼顾生态和景观要求,修建农田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长期 标准 农田 建设 规划 2021 2025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874291.html